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967|回复: 10

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3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

熊春锦
2010年4月14日
目录:
一、文明的分类
二、东方龙文化的内源起
三、东方龙文化反应的地球文明史
以鱼纪期为例分析
以龙纪期为例分析
以人纪期为例分析
四、咬文嚼字细论东方之文
五、文的种类与分类:
⒈论德章文
⒉善化嫉毒文
⒊化治胃病文
⒋治疗癫痫文
⒌十指隐文
⒍“化”文
六、知文晓化谈教育
“教”字演变解析中国教育变迁
⒉西方教育的特征浅析
⒊东方龙文化教育的复兴







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天所要一起探讨的课程,主要是“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以这个课题为今晚展开学习和交流的大框架。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对于东方龙文化命题的这个探讨和研究,上个星期六已经跟柏林这里的文化爱好者进行了一次交流。我们是在这个交流基础之上,在这儿继续和大家进行一次探讨。我们要探讨东方龙文化,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什么叫“文明”,因为在文化之前,有个更大的框架,就称之为“文明”。对于“文明”这个词汇,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定义,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定义,这两者本身不同。而且,东方文化的本身之内,还又存在着儒学智能定义与道学慧性定义的不同。这三种不同性,增加了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理解的困难。
比如说,西方人不容易懂得中国人的文化,而中国人自己也没有良好的国学根底,没有走进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中,那么儒学文化也就难以跟道学文化交流,这三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东方的龙文化在本世纪将全面走向世界,那么首先就必须将东方文化的类别弄清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人家问你:什么是东方龙文化,什么是老子文化,什么是孔子的儒学文化,自己还不清楚的话,那么就很难挺直腰杆子说:我是龙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自己就无法这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还不懂得自己的文化分类。只有自己先弄懂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并且同时又能将西方文化的特征也弄明白,按照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去做,那么也就能方便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其变得轻松起来,更有利于世界走近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以,我们先期作一些浅析和说明,争取达成共识,能够共同深入地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
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是一部分,课堂后还可以同时进行交流。
一、文明的分类
第一步,我们要把文明进行一个分类,首先就要掌握智能外求的认知。智能外求的认知,对文明的定义是: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总和,称之为“文明”。这是我们浓缩和总结了智能文化对文明的定义。



文明的分类
“文明”,分为“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两大类。
智能文明,是一种“近取诸于身,远取诸于物”的外文明,是一种外求法的外文明。它既含有西方智能文明,也含有东方智能文明。
慧性文明,是一种“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的内文明,它是诞生外文明之母,是智能文明之母,是在智能文明未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文明。她是指尚未消失的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也就是道学慧性内文明;也包括已经消失的慧性文明,还有玛雅慧性文明和古埃及慧性文明等等,都属于慧性文明的范畴。
所以,在文明的总框架之下,我们要了解两大分类、三种形式。两种分类,就是“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三种方式,就是“西方的智能文明”、“东方的智能文明”和“道学慧性文明”。其中,道学慧性文明又称为东方龙文化文明。这样进行基本定义后,我们就能够把文明的性质弄清楚。
上面,我们提到对文明的定义,是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把这个能看到并感受到的外在财富称为“文明”。这种定义,到底是不是东方龙文化、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所认可和定义的文明呢?我们翻开历史,走近伏羲、黄帝和老子后,就会发现我们东方龙文化慧性文明,并不是西方智能和儒学智能的概念。
因为我们翻开《易经》,在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像《易·明夷》中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文明”一词,就确定了内在的文明是“内圣外王”的文明,其定义为是“修之身”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而产生的“明”,这是我们祖先在道德根文化当中的一个定义。我们的道学,是存在于东方整个人纪全部历史当中;而且,这个道学根本不是我们这个世纪才诞生的,她继承了上个人纪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承传到这一个人纪,在东方中国这块土地上保留下来,并且演绎开来。所以,它重点突出的要点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这个修身的学问,是一种内求法。这个内求法,就决定了《易经》中所指出的“内文明而外柔顺,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学说诞生的根本特点。
东方的龙文化,内藏于与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之内。所以,人类历史的定义,既有人类广泛认同的智能型定义,也存在着鲜为人知的意识型定义、慧识型定义。由于近代人类对事物结果的追求性,人类又将它分为两大类,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先导和正确发展的基础,物质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促进剂,但也可能成为精神文明腐败的温床,所以物质文明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许多国家的状况中做出判断。
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称之为“文明”。在文明的概念中,人类通过精、气、神为主导所创造的成果,超越单纯的有相物质财富的积累。精神力与生产力结合而产生的精神财富例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领域中的内容,远远比单纯的物质财富积累重要得多。当人们贫穷到只剩下金钱时,也就是最腐败和没落之时,与行尸走肉无异。单纯的有相物质积蓄得再丰富,也无助于灵魂品质的改变和升华。精神财富才是最珍贵的物质能量,是有相物质文明具有真实价值的基础,是评论判断物质文明具有价值的天平。这些原则,我们必须要掌握,才能正确去认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在西方文明、东方文明以及东方文明中的慧性文明和智能文明这三大类人类文明之中,西方文明与东方儒学的智能文明,都同样隶属于智能文明范畴,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内。只是西方的智能文明,在16世纪以后开始汲取东方龙文化中的精神营养,相继诞生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等等,使其智能文明出现长足的发展,在近几百年以来将固步自封的东方儒学智能文明抛在了他们的身后。
东方龙文化属于道学的慧性文明,她浓缩着这一人纪期中2500年以前漫长人类历史中精神文明的沉淀和积累,这是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她远远超越于东方智能文明和西方智能文明。而且,慧性文明既是智能文明诞生之母,同时也是智能文明得以发展的潜动力。这正如老子所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掌握老子的这一段话以后,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超越当前的智能文明,而走进慧性文明,去与老子居,与老子谋,因为只有这样“复守其母”,才能产生“没身不殆”的良好效果。
慧性文明是智能文明之母,认识人类文明的全貌,实现“复守其母”,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近几百年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我们中国人,近百年以来唯西方文明“马首是瞻”,全盘否定自己的根文化,依照西方的模式曲解自己的文明,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只有彻底改变“以智解慧”和“以儒解道”以及“以西解中”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知晓什么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只有运用“以慧解智”、“以道释儒”、“以道解西”的思维模式,才能明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之所在,以及东方文明失落龙文化的各种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东方龙文化的内源起
道学,横亘于东方中国这一人纪的全部历史中。道学是修身之学,是一种内求法。“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是其学说诞生的根本特点。东方龙文化的潜藏之处,并不是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之中,而是蕴藏于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之内。以儒解道,反而不容易解读出真正的东方龙文化,以智解慧就非常容易产生谬之千里的错误。《易经》是道学的经典之作,《易·明夷》中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这里所揭示的“内文明”,就明确地指出了是“内在的文明”,修身内求法中产生的“文”和“明”,是内取诸于身的“文明”,是指修身内求所获得的内文明。
《易经》“乾卦”当中有一句话,叫做“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我看了很多人解释为:在农田里面出现了一条龙,天下就得文明了。这个解释对不对?应当是非常错误的。其实,《易经》就是一部修身的教材,是修身内求、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天人合一、内外文明和谐统一的教科书,是修身治理内外天下的一部教材。所以,解易不能离开身,这就跟求道、证道不离身一样,我们修易、学易同样不能离开身。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那的确是内取诸于身,在《说文解字》,我们进行咬文嚼字时列举过,“乎”字那不就是见龙吗?在体内见到的龙,在内丹田当中见到的龙,这个“田”指的是我们的内丹田,这个“天下文明”的“天下”,首先指的是内天下。我相信“见龙在田”以后,一旦这个“龙”在我们丹田之中出现的时候,那么观“文”的障碍就不存在了。什么是“文”呢?是指各种生命实相内的物元之“文”,是指原生态的甲骨文、金鼎文、小篆文,它们在体内可以轻松地观出来,而且产生一种生物光,在生物光当中去明白地观这些文,才称之为“天下文明”。我们内天下里面的“田”共有三个,分别是:颅脑腔当中的“上丹田”,胸腔当中的“中丹田”,以及腹腔当中的“下丹田”。
《易经》不仅指出,文明的真正发祥之地是人体之内这个本身,而且《易·乾》中更为明确精准地具体指出产生的区域部位。“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八个字非常精准。“见龙在田”,此田绝不可能是地球大地上的农田,如果农田中出现龙,农田无深水,有些农田根本就没有水,秧田里面才有点水,一过育秧期的话,就全都是干的,连泥鳅都难以生存,如果在外田地里面出现了一条龙的话,那么这条龙也就必然是一条难以飞升九天的浅滩困龙了,根本谈不上出现后一句“天下文明”的盛况;相反,只能出现苍蝇嗡嗡扑满这条困龙身上而奇臭无比的惨状。这个“田”并非指农田,只需从“龙卧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一句经典名言中就能找到佐证。在这句经典名句当中,就能佐证出这个“田”绝对不是农田,想想在浅水沙滩里一条龙被困尚且难以飞升起来,被小虾们嘬咬,难以自由地腾飞云天;那么在农田之中,也就必然更加干困难耐,招惹苍蝇的叮咬,与“天下文明”也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根据中国史料记载,有的龙落难滞留在旱田里,常常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去挑水泼洒在龙的身上,并且祷告祈求苍天原谅它的错误,让它重新飞升。这样的记载可以说比比皆是,结果有的三五天后下一场雨,龙才能够腾身而起。所以,这个“田”就绝对不可能是外在的农田,而只能是内在的丹田,因为在《易经》里面相当多的地方,相关的文句里面已经确定是“内文明”。
中国道学文化,是修身内求的文化和文明。中国的道学文化中,这个“田”字,并非单纯惟一性地专指大地上的农“田”。祖先们早已经依据人体的内丹田是养命之源的同源性,并且随着生产力发展,将内观到的这个“田”的结构,进行了在地球大地上的使用外化,外用于农业耕作,在地球大地上修造农田之“田”, 这也是人体内部仿生学的外在运用,从而与人体内的丹田相呼应。因此,这个“田”毫无疑问就是指人体内的“田”。
祖先们内观自己的丹田,获得高质量的能量营养,天德地气吸入体内,滋养自己的精神系统,营养自己的三魂七魄和体内的众生;同时,也把这种在自己体内观察到的现象外化在地球大地上,开垦出“田”格状的农田结构,种植五谷,通过这些五谷中的地气蓄养来进入我们的口腔,营养我们的肉身。这里面包含的那一种“内观丹田养精神,外耕农田养形命”,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这个内文明的“田”,指的就是修身内求法中的体内“丹田”!人体内修身过程中不离不弃的上中下三个丹田,就是见龙的必观、必显之地。
修身实践者中的过来人都体会过,一旦在人体内的丹田中见到自身体内的龙,此时身国内天下中必然呈现出各类图和文,有各种品质层次不同的图和文的出现。龙的出现,又不断地增强体内的光明度,光明朗照内身国的内天下,同时也能透出身体,照耀和影响周围的人。“文”又与“明”相互作用推进,品质不断提升,光明朗照内天下,此即《易经》中所说的“天下文明”。
东方道学,是慧智同运的学说和思想,是老子所定义的:“知其白,守其黑,恒德不二,恒德不二,复归于无极。”道学讨论万事万物,全都是内取诸于身,并且“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地从内天下研究扩大至外天下。研究东方龙文化,更需要由内及外,细中求大,易中图难,这样才是一个正确走进东方龙文化的路径和办法。
东方龙文化的源起,我们从伏羲开创的易道文化中,通过自己的修身可以解码和破译出《易经》中所指的“见龙在田”,是指我们人体内的龙,那么我们人体内的龙又是从何而来呢?
欲知东方龙文化历史的源起,除了从细微处把握内身国的“见龙在田”之外,还必须知天识地,了解和掌握地球的演变历史和生命真相中一点灵光不灭,在不同物种体内共构生命,与地球同存而演化历史形成的大环境文明,也可以称之为“地球文明演化史”。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东方龙文化反应的地球文明史
我们的地球具有46亿年以上的漫长历史,地球的地壳板块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地发生沉陷、凸起、漂移、转动、层叠、堆积,局部改构与整体巨变相互交叉,彻底毁坏重构与局部毁损相继,同样使地球上的生命不仅具有量变,同时也存在彻底的质变。今天,新闻报道中又报道青海发生7.1级的地震,那也就昭示着地球的地壳正在量变和质变当中,并且会特别典型和频繁。
地壳中保留下来的各时期的地层,好比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球变化史册。地质学中,地质年代的划分则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地质年代,包括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为了深入地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的特征,“代”之下又分出次一级的地质时代,包括古生代的六个纪、中生代三个纪和新生代两个纪。
智能文明在研究地球的构造史当中,已经获得的许许多多长足的经验和知识,但是作为人类的灵魂在地球上的变迁,构成不同的文明,这个与地球的变化是同步的。地球形质不同的毁灭变化和重新组合,产生了地球上的不同生命形态,但是灵魂却始终不灭。人类的灵魂,与地球的生灭共存,在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变过程中,曾经经历了“鱼纪期”、“龙纪期”、“人纪期”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而过渡到当今的时代。
灵魂不灭,载体置换,这是人类与地球共生共存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且,人类不灭的一点灵光,具有全息携带隐显信息的功能。它的存在,既使躯体这个硬件具有活力,同时也在发育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重演律,在胚胎发育阶段再次浓缩性地重演人类生命从水生(鱼纪期)向水陆两栖(龙纪期)、再向纯陆地生命(人纪期)变化的过程。
地球每一次发生不适宜任何生物存在的“大毁灭”以后,地球上的高等生命,全都只是形灭而神不灭。他们的神、他们的灵魂虽然丧失了依附的有形载体,但是却在另度空间中幸存,静静地等候地球经过剧变以后的沉静安详,再次诞生出新的物种形体,并且及时进入其中高级物种的体内,形神合一而构成新的生命体。所以,人类在地球上曾经很自然地经历过鱼纪期、龙纪期、人纪期这三大类不同的有相形态生命转换期。
⒈以鱼纪期为例分析
人类的鱼纪期虽然有史难考,有这个历史,但是难以找到确实的证据。其实,关于这个鱼纪期的记载,在东方的龙文化当中是有记录的,最典型的记录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太极阴阳图,实际上是“鱼图”,是两条鱼在太极模式当中衔尾转动。中国道家的太极阴阳鱼图,极其形象和全息地象形表意了人类在鱼纪期的信息,双鱼衔尾而动,极其生动地表述着“天一生水”而水中出鱼的人类鱼纪历史。中国的民间,迄今都还流传着鲤鱼跃龙门、一跃功成为飞龙的美好传说。这些都并非是空穴来风,不是妄想臆造,也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它还是源自于中国的龙文化是修身者内观积累的文化。因为修身者在慧观图文于自己的体内时,可以内观到在自己海底小腹盆腔中出现鳌鱼成龙的过程。“鲤鱼跃龙门”,鱼化成龙。体内之鱼成龙易,自然界鲤鱼成龙却极难。人类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就含有鱼纪历史的重演律。鱼龙互变史的再现,也会在胚胎十月怀胎的过程当中,在胚胎期再次展现一下。龙是两栖性的高级生命,由它载着人类的灵魂,完成有相载体的水生向陆生的转换和过渡过程。
⒉以龙纪期为例分析
东方龙文化中的龙,是一种水陆两栖型的中国龙。这个龙纪期的“龙”,并不是指西方神传文化中所说的龙,也不是指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各种恐龙。中国文化中所指的龙,是指三亿年之前当时地球上所诞生各种生命体中最高等的一种龙的物种。这类龙的物种,区别于其它龙种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自由穿越有相的三维度空间和高维度空间,表现出“能显能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生理特征。龙的这一生理现象,正如孔子拜见老子第一次“高端会唔”时对老子的评价:“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予又何规老聃哉?<!--[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这段话,就是说孔子所见到的老子那就是一条龙,这个龙的表现就是聚则成形,构成龙体,散而成章。这个“章”指的是什么呢?“章”本身在古代是音乐的意思,音以十篇为一章,为一个组合,并不是指的文章。其中,既有龙吟之声,也有龙形之彩,双重意思都在这个章里面,所以“散而成章”,乘五彩而成十音,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因为龙行而雨施,它能够调节阴阳,滋养阴阳,滋养万物。众人见到它,口就会傻傻张着而合不拢,完全看呆了,根本无法按照常规去进行理解,无法按照常规去评价老子。
在东方龙文化的当中,非常重视龙的作用,龙行雨施。中国人近百年完全忘记了祖宗的教训,自以为是,竭泽而渔,贪图口欲和金钱,把塘、湖、水库里面的水断流抽干,把里面的鱼虾、王八全部一网打尽,却不知道这种行为,最容易引起龙族的不满,因为人们伤害了它的同类,就再也不会在这个地区兴云布雨了。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很可能就是某一地域的气候失去了自然调节的能力,造成大面积干旱的结果。久旱不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就存在着“竭泽而渔伤龙气,云不行来雨不施”这种因素,与这是密切相关的。只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正内容,哪怕我们在高呼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如何去和谐?由于私心和贪欲蒙蔽了心智,人们还远远不能走进根文化,走进东方的龙文化当中寻找到真正的答案,非常可惜。
孔子当年第一次拜见老子时,就如此评价老子是一条龙。的确,老子就是东方龙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就是东方巨龙文化的形象大使。老子所亲自撰写的五千言,就是一部最典型的大慧大智、完美合一的结晶之作。
人体内含有龙全息信息的现象,修身者全都可以亲自在体内获得真实的验证。儿童和孩子们在德慧智的元教育方法中进行经典诵读时,比成年人会更轻松容易地获得验证。从中国数千年以来无数前辈修身的体验中,人们既可能体证出龙的全息观,也可以体证出鱼的全息观,但是从来没有人在自己体内求证出自己是猴子的全息信息,唯独这个验证不出来,虽然中国的修身文化当中有“心猿意马”的说法,但是同样不能证出自己就是猴子的信息。由此可见,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人是从猿猴变化而来的学说,只是一家之言,只是智能局限性的一种推论,并不能作为颠扑不破的科学论断而断言,但是我们却把这当做至高无上的真理,奉行了几十年。智能科学的天然局限性,如果不求助慧能相助,它根本就无法突破自己的瓶颈,只能不断产生谬论,然后又不断地被科学所推翻。
我找到了一些史料,证明龙是存在的,龙在人纪期也没有消失。在日本大阪的瑞龙寺里面,就收藏着明治四年时由中国输入的一条龙标本。根据发现这条龙的中国农民表示,当时他是经过河边的时候,看见了这只奄奄一息的龙,就用棍子把它打晕了,装在布袋子里,然后就拿到港口去卖。后来就被一个日本商人买回了日本,在它的身上刷上了金漆,制成了标本。这条龙全身有鳞片,眼睛很大,头上长着四只角,嘴边还垂下两条须,而且牙齿大口都非常明显,有恐龙一般的背脊。这个龙体长一公尺,它的脚却只有三爪。脚上的爪趾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区分龙等级的重要标志。五爪龙,就称为真正的金龙,像封建社会皇帝龙袍上绣的一定是五爪金龙,属于真正的天龙。民间和唱戏的一旦用绣了五爪龙的衣服,就会被定下谋反的重罪而被全家抄斩。宰相官员只能用绣四爪的龙,这一品种称为“蛟”,并不能称为龙。还有三爪的龙,那等级就更低了。日本现存的龙标本是三爪,那就说明它只是水中的一种蛟龙,还没有成气候,这种蛟龙还处在发育阶段,因为它只有一米长,是一条小龙。这个现象,也说明了无论是蛟龙,还是五爪金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人类观看到的龙的真实形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⒊以人纪期为例分析,:
三亿年以前地球曾经发生过一次毁灭性的剧变。当时,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除了龙因为具有自然穿越多重空间的能力而逃避成功外,其它生物全部毁灭而消失。在生态破坏毁灭基础上重构诞生的新的地球生态环境,由于不再能象从前那样构成产生养育成形龙的有相形体,同时也不再完美地适宜于龙类的顺利生存发展。龙类在高维时空中,就瞅准了新地球生态中所自然诞生的新物种形体——人类,地球所诞生的人类形体,被龙的灵魂植入形体之中共构而形成的生命,也就是人类祖先的形和神,就称之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东方的炎黄子孙。应当说,地球人类全部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像很多同学都熟悉的德国皇家歌剧院的演唱家卡特琳娜2004年她随欧洲康复养生学院组织的“洞天福地拜访团”到了华山,她进山不久,就感觉到自己曾经在华山呆过,她几乎走一走就要停下来,进入历史当中去回忆和验证,回溯一段自己的历史,还不时夹杂着认识到历史上所犯错误时,发自内心的痛悔和悲号。在登苍龙岭前的龙王庙中,更是久久徘徊无法离去,和龙王师尊进行的心灵交流,使她百感交集,有一种久别后重逢的情感,即便是神速的诉说,也难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道尽太多的思念和找寻之苦。她只好擦干眼泪,并且承诺自己会再来一次。在2005年的时候,她就亲自一个人去了中国,并且在华山上一住就是七天。回到德国一个月以后,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并且内观到自己的宝宝就是一条龙,过了一个礼拜以后,子宫里面的小宝宝跟她进行心灵交流的时候,就告诉她:我叫白龙。胎儿直接说自己是小白龙。因为卡特琳娜是高龄产妇头胎生产,42岁才怀这个孩子,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当预产期过了还没动静的时候,她就变得有点紧张了。这个时候,反而是子宫内的胎儿安慰自己的妈妈,这个小白龙用自己的神在体内给妈妈演示了一套安全生产的体操,告诉妈妈说只要好好按照演示的这套体操锻炼一个星期,那么在生他的时候肯定就不会太疼,而且也会是顺产,不会有任何的危险。当这位母亲按照未出生的胎儿所讲的方法,刚刚练习了一个星期时,这个自称为是小白龙的孩子就如约在2006年的531顺利降生了。这是发生在一个与中国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地地道道的西方人身上的奇怪现象。
而且,还不止这一例。雷欧纳德是德累斯顿银行的一个高级职员,他身体患有严重的肝硬化病,两个手呈现典型的朱砂掌(肝掌),他找遍了柏林所有医院和知名的专家,所有的医生对他的疾病都束手无策,并普遍认为他的寿命不久。他心里的负担特别重,后来经一个人介绍,就找到我这里,经过两次的治疗以后,他双手的朱砂掌(肝掌)全部都退红了,红气都退尽了,他感觉到非常奇怪,去进行肝臓化验以后,肝臓的各项指标也都趋于正常了。他就带着对中医、对道医的惊喜和疑问,请求和我单独进行一次长谈,特别想了解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疗效,我是如何将这个西医认定为不治之症的肝硬化轻松治好,使他重新回归健康。后来,我就给他介绍了一些道家修身内求的方法,他很痛快就接受了,也非常认真进行实践了。短短的三个月左右,他就在自己体内看到了一条龙。龙在西方文化里,被打上了一种暴力和凶恶的标签,西方人认为龙都是邪恶的。因此,当他看到这条龙的时候,就非常惊慌,上网搜集了各宗教民俗关于龙的记载和图片,但是那些记载和图片都是外行说内行,以智解慧,根本没办法正确解答他内心的疑惑。后来,他又找到我这里,我就把龙的来龙去脉和龙的各种现象细细致致讲解了一番,解除了他的疑惑。后来在他进一步的实践中,又从自己的五臓当中观察到了五条颜色各异的龙,而且还验证了东方文化当中聚则成形、散则成光成图的特点,基本上他都验证过了,也就是《易经》里面记载的“内文明”,“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他身上获得了良好的验证。
修身内证,可以慧观到自己体内各种各样的龙。这一点,不论是东方人的修身内证,还是西方人的修身内证,全都可以验证出自己体内龙的全息存在性,并且存在地域的分别性和民族的差异性。许多民族和地域中的人,在修身内证中只能证出自己体内的蛇,而证不出龙来。我考察了一下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很多西方人和其它民族的人求证不出来,但是通过实践老子的方法,实践中国东方龙文化的方法,就可以证出这个龙来呢?那是因为方法的不同,能量获取的来源和方位不同造成的制约性和局限性,就构成了见蛇不见龙,其中以未能及时与天道能量场接通传输联接性是关键原因之一,因为如果能与地球地气连通能量渠道的话,那么见蛇是很轻松的主要现象。与天的能量场,特别是与道的能量场建立了联系的人,才能够从深层次解析出我们基因当中的龙的信息,这点在玛雅文化当中可以获得验证。像在玛雅文化当中就存在着龙文化,虽然西方把它称为蛇,实际上很多图都是画的龙,而绝不是蛇。玛雅人的计数方法中,有一种二十位为单元的计算方法,它中央就是一条龙。



人类发展分期表


人类发展阶段,的确是非常漫长,非常悠久。如果从分期来说,光是我们人在地球上这三亿到四亿多年的时间里,也还有一个人即是神的时期,神退化成人的时期,幸存者逐渐延续,在自然灾害面前进行延续的这样一个时期,根据现存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和考古物证的内容来验证地球的人纪文明,已经有四个文明分期。根达亚文明、米索不达亚文明、穆里亚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这是继人即神文明之后,已经连续演化的四个大文明分期。
在神退化为人的早期,人都有三只眼的,具有超能力,后来由于大陆的沉没,这个文明就被破坏掉了。当时的人大部分都回到了高维空间,以另外一种形态化为神;而少量幸存者延续下来,就开始人类的饮食期了。在这之前,人类饮食功能还不具备,而在米索不达亚文明期间,就启动了饮食文明。这个文明期,发生了地球磁极此起彼伏的转化,毁灭掉了。
然后,人类就进入了植物能量文明期。这个植物能量文明期,也就是餐素食果期和呼吸生成期,人类应用植物能量来进行生产力发展和精神文明教育。这个文明期,也是因大陆沉没而毁灭。这个历史时期,距离现在大概是一万五千三百年前。
大家比较熟悉,电视电影里西方对亚特兰蒂斯文明研究得比较多一些。这个时期,是质元光能文明期,它是高度利用质元光能来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更具有移植外星科技的成分,应用隐态的光能,作为能量源和能量资源。比如说,利用宇宙射线的能量、太阳光的能量,通过构造太阳金字塔,再加上菱形体水晶构面,水土合一,吸收宇宙能量和太阳的能量来发展高科技,它的高科技比现在人类科技要高级得多。这个文明期,是被毁灭在核战争当中,也就是在一万多年以前,曾经有一场残酷的核战争,并且造成了大陆板块的沉没,在海里面就沉下去了,一万六千年到一万年前这个期间就消失在人类视野中了,这样才继续轮转到第五个人纪期。
现在,我们处在第五个人纪期,而且也是幸存者在延续。我们这一个人纪期,是一种意识情感的智能文明。意识情感,可能在中国表现得格外突出,智能文明特别典型,慧性是被处于抑制状态。这个期间的结束,将发生在2012年12月21号冬至那一天,就将摆脱智能文明的制约,而重新开启慧性文明的朗照时期。那个时候,道德就会逐步崛起,慧智同运的文明就会相应诞生。现在我们已知的科学,在那个时候就会成为小儿科,人类就会顺利就入四维空间、五维空间,超越金钱的制约,获得一种真正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这个人纪文明即将面临的一个现象。这个人纪文明之所以在2012年出现这样的改变,与整个太阳系摆脱5125年这样一个能量低迷供应期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寻找历史的时候,以历史为一镜,就可以知道东方龙文化的兴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兴旺是什么兴旺?而被替代又是怎样替代?人类漫长的历史经验说明:内文明则外文明,内天下文明则外天下文明。人类集约性的内文明,是共构外天下文明史的基础条件。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距离2012年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整个太阳系即将摆脱银河系能量场对人类慧性思识的制约,离弃愚智的蒙昧和道德的背叛,重新回归于慧智同运的新时期,重建尊道贵德的新时代。在这个漫长的5125年的智能文明即将消逝的时候,我们提前重温一下东方古老的龙文化,去迎接龙文化的再次到来,摆脱愚智时代对我们形成的制约,对于我们展开双臂,去迎接太阳系地球文明发展史中道德文明新春天,是极其具有意义和帮助的一种探讨。
东方龙文化的原貌,由于2500多年儒学智能型的解读,早就已经丢失道学之本义,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原义丢失,而仅剩智能所能理解的常义。这个现象,需要我们重新去证明而恢复过来,要以道解智,以道去解读我们东方的龙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咬文嚼字细论东方之文
上面,我们既依据“内取诸于身”,同时又“外取诸于物”,简要讨论了各种文明现象。大道的特征,就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所不及,无所不至,无所不在。东方龙文化研究的基础,始终离不开“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根本原则,也离不开“为大于其细”的技术方法。易道文化中,修身的“内文明”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就是极其精准的“为大于其细”。
文明、文化,都是组词,为大于其细,就必须拆词解字释文,咬文嚼字而细品其味。在东方龙文化的基因库之中,“字”的母亲是“文”,“文”的母亲则是“符”,所以咬文嚼字的关键就是回溯于文,就是“咬文”。这个“咬”,只有“以道解儒”、“以慧解智”,才能具有从“字”回溯于“文”,再慧观其文,透过有质有形之文,进入有质无形的“众文”之境内而大明白,透显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这种类似感受,才能比较正确地去认知东方的龙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智能认知的局限中,去人云亦云地解读东方龙文化。
文,在2500年以前的东方龙文化时期,在人们的慧识尚未关闭丧失之前,祖先们将慧观万物所知,归纳为三个大的系统,分别称之为:天文、人文、地理。地理,也是一种“文”,只是慧观中的结构形态,与慧观天和人所观察到的“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故单独以“理”而命名。东方龙文化中慧观下诞生的“文”和“理”,这个“文”和“理”的本义,到底是不是儒学智能所解释的“花纹、纹理”呢?《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当中就可以看出,智能文明无法解读《易经》当中所提到的“内文明”以及“见龙在田”和“天下文明”。孔子六十多岁才开始学易,他没有自己学生颜回那种坐忘的能力。他在六十多岁才学易的情况下,能不能见到这个“内文明”?能不能够“见龙在田”而“天下文明”呢?我觉得这里面是需要考证的,并持有一定保留意见的。
我们现在解读《易经》里面的这些词,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能产生“内文明”,当然不能“见龙在田”,这个“内文明”就不能够出现,因为这是完全在慧观内视当中出现的,只有慧识和智识同步去解读,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文”的本义和后来在智能文明期当中衍生出来的多种智能型的解读,并且能够真正产生突破,也就容易理解东方龙文化的真谛是“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
在慧智共运之中,仰观于宇宙天空时,发现的宇宙天体能量结构物元图,名之为“天文”;内观于体内,发现的能量结构物元图,名之为“人文”;俯察大地时,所发现的地气能量结构物元图,名之为“地理”。所以站在东方龙文化的范畴当中,去解析什么叫天文、什么叫地理、什么叫人文,那是与智能文明的解析大相径庭的。
现在很多人解释什么叫天文的时候,认为天文是指天上的星体,并且还发明望远镜去进行观察。但可惜,东方龙文化的天文,绝不仅仅是观察天上肉眼可见的星星。对于肉眼可见的星星,只是观察其中的体元、物元和质元的坐标定位图,而并不是真正的天文。
对于地理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也有很多的误识。山脉也有它的文,叫龙脉之文,平原上也有地龙之文,山有山文,田园也有田文,水里面也有水文,山文、水文等各种地理之文,并非指的肉眼可见的文。五岳的文,全部都刻在石碑上,像华岳的文、嵩岳的文、泰岳的文,都有一张图,大家可以去看看,那就是它们的山文。在地图上,也可以发现显态共构的文结构。像在阿尔比斯山脉,它就有一条巨龙,我们当时在一张地图上发现了它隐态的共构结构,对此有更深的感受。
最早期,东方人是用玉来类似表述这个文,这点跟玛雅人一样,玛雅人也特别爱好玉。玉石的体内,就含有这个文,而且这些文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启示和启迪,对认识我们体内的文有所帮助。文的本质,是由有质而无形的质元能量,构成各种物元形态,能被慧智共运者捕捉和分类的一种质能型的文化基因。文,是万物表达自己本体现象和动态的一种物元的标识。文的结构特征,能反映出本体的全息性。文,是万物转化成物元形态,向外界表达自己全息信息的一种符号,既具有无形有质的特征,同时又能被描画记录,当其被描画显影的时候,也就称之为“文”。自然万物不同的文,全都可以用显态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使不具备慧识能力的人,也同样能够了解其中的道义,观文识义,记文表述本质。这一过程,只有慧智同运的人才能更准确地记录和解读。
例如,两千五百年以后的人们解释甲骨文的时候,已经大都局限在智能当中理解,缺乏慧识同步的理解,也就非常容易偏离众多甲骨文的原意,改变了甲骨文慧性记录符号的本质,强行冠以纯智识的概念,失去了本来面貌,使人们距离修身文化越来越遥远而难以回归。2500年以后的智能文明,可能因为自己第三只眼的生理功能丢失,人们所研究的“文”,只能停留在肉眼可见的层面,研究自己身上的“文”,也就只能伸出手来,看一看自己手掌的 “文”,看一看自己指头上的“文”;拿一块玉在自己手上,也只能看一看玉石内部的纹络而已,并不能进到自己体内,返观内视三腔之“文”,内视三个丹田之“文”。我们仅仅从“文”的演变退化当中,就可以看出这些内容。
从文至字演变蜕化中看慧性与智能的转化



“文”的演变
上面的图表中,图例式地分析了“文”从性蜕慧眼、去性从心、去心从脑的逐步蜕变过程。这个“文”的变迁史,除了第一阶段无史据可考,需要修身自证以外;其余三个阶段,全都“铁案如山”,无法否定,东方龙文化的变迁就显得十分有趣。
慧观到的“文”的立体图,可以说是甲骨文的原形、原生态。甲骨文的“文”,是慧观象形表意,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文的中心,画了一只眼睛在垂帘内视,画的是自己的丹田,是甲骨文的一种象形表意。到了钟鼎文、金文时期,“文”的中间画了一个心,用心观来进行表意。
第一个“文”,是一个慧观内视下所能“见”到的立体“文”。这个“文”,一旦能够在体内慧观内视到,就可以见到它具有动态活力的现象,它不仅呈现出这种物元的结构状态,而且还可以体元化,可以化成一条金龙,并且能够载着心神丹元和首焱,轻松地穿越人体大脑的皮层、质层与核心层,来完成心和脑以及神和体元、物元、质元进行连接的过程,使大脑三层结构的这一“硬件”,完整地与心和意的体元“软件”系统全部安装成功,能够高效地同步运行。在慧识观察中,看到了“文”化龙载心神的现象,如同心脑合一之象、慧智同运之意。“文”,并非单纯的一个符号,也并非一个字义所能全整表达,“文”之符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以及丰富的内容,可以表述着世间万物,具有动态性。在肉眼不可观的世界里形成了种种的图案;而在显态中,则形成了文明、文化以及文字。
“文”的甲骨文象意,表述的是:共同运用自己的第三只眼垂帘,返观内视自己的丹田,在体内求得见文、见龙,使龙和文都能见到,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良好变化。
关于太阳系在银河系一天当中的变化,我曾经形容像是冬天的变化。实际上在整个银河系的年来说,5125年还只是其中一天的变化,只是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而已。因为银河系一年,太阳系整整绕着银河系转一圈,需要几亿年,时间更长。只不过人们对银河系一天的昼夜交替变化不太理解,用地球的四季变化作比喻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味道。我们即将摆脱这个区间的控制,回到道德春天即将到来的时期,所以我们需要正确掌握这个变化过程。
第一个慧观当中的文和甲骨文的“文”,用第三只眼去观,那么就容易看到。在钟鼎文时期,变成用心去感格,格物致知到物格知至,这个过程可以产生一种心生其文的表意,但并没有像慧观和以性之观那么清晰。当性用自己的神来进行整体观察的时候,要比慧眼更详尽和深化。“去性从心”以后,开始用心观,就变得稍微退步了一些。最后过渡到“去心从脑”,一旦到了“去心从脑”阶段,这个“文”就跟现代的“字”基本相近了,慧性的内含就失去了,而完全服从智能的需求,在谈论这个“文”的本质了。
“文”与慧和心的关系,从以上的甲骨文以及金文的“文”中可以得到体现,外围似一个呈“大”字而站的人形,甲骨文是着重突出一只慧眼返观内视下丹田,指引人们去“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钟鼎文的内部,则是着重突出了中心的一个心形图案。这一历史阶段期中,人类已经是逐步丧失了直接用性(神)和用慧的能力,而需要以心智为主导来释读万象。心生其文,也就成了重要特征。人类进入到小篆构文时期以后,在这个“文”上就非常明显地直接表现出“去心从脑”惟智独尊的转化,标示和记载了丢失慧识而智能全面取代的必然趋势。
“文”之形的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记录着人类慧性的丢失和智能的崛起。这与庄子的记录,也是不谋而合的。《庄子·缮性》中,曾经揭示人类的离道失德和性慧的相继迷失和心智的产生:“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下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人类在“去性从心”的蜕变中,必然需要借助“文”的信息作用和全息作用等功能,但是过度让后天心智运用“文”,以及将先天慧性之“文”转化成为后天智能象形表意之“文”,却又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和加重后天智能对先天慧性系统的屏蔽性,并且大量消耗体内的慧性质元能量,所以说“文灭质”。而“博溺心”的结果,就是“去心从脑”的必然产生,愚智时期随着德能获取的障碍、性和慧被智能所屏蔽而必然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文”的种类与分类:
“文”,作为东方龙文化的基因元素,它的本身就具有三元(源)的系统性。“文”,是万物表达自己本体现象和动态变化的一种质元能量凝聚,并且构成物元形态的标识,能表现出多种特征的一种有质无形的反应。慧观者通过观察记录,描记书画 “象形表构”,形成智能意识可以理解掌握以及应用的各种符号与图形,就称之为“文”。“文”具有能量的动态性,在未被描画成形之前,在它还处于万物的形体之内或形体之外时,它具有一种“聚则成形质,散则成能量(气)”的特征。
万物生命体,全都具有自己所拥有的品质不同的“文”。仅就人体生命而言,正常时有健康的文。比如说善性文,善性文能够在自己体内和身体周围比较丰富地活动,说明这个人一团和气,大家都愿意接触自己,而且自己的身体也必然是一种健康的状态。生病时会产生病理文,慧性深厚的人观察病人身场周围以及身体之内,就会发现其中的病理文。这个病理文,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实质的一个中间媒介体,积累经验后,就知道这类文属于什么病,或者这一个病的文反映在本因上是某一种动物或者某一个生命释放出来的提示信息。如果捕捉到了,就能够直指本源,而找到其中本因性的疾病根本原因。例如,人类七情六欲的变化,通过心所发出的心念活动,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文。人们所发出来的音有音文,人们诵读经文也有着不同的能量文,万物全都是以能量方式而存在,都会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文。
⒈论德章之文:
举个例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在人们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文”的三元。当我们能够实现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时,就能慧观到体元,而走近体元,也就是作者——老子圣祖,以及诵读者自身的体元,看到老子的形象,而与老子居、与老子谋。更进一步深入细化之时,则可能发现诵读这一篇“论德”章时,就会慧观到物元现象,慧观到质元现象,三元一起来观。例如下图所示:


论德文

这个图给大家发过了,“论德”章三个佛手交叠而呈现在这个章文能量体当中,而画的三个“8字文,实际上就像麻花。我们祖先非常聪明,告诉我们如何炸麻花,只要买一个麻花看一看就会知道。“8字双面螺旋结构,人体内都有;在看不到的文字世界,同样有这种文,我们不要口里吃着麻花,就忘记了有质无形当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能量结构体。
我们在诵读“论德”章的时候,是可以观察到这种经文的“文”能量构成的这个文形,也就是物元能量结构体,通过我们的百会,通过我们的前额,进入到我们的体内。古代,也称其为“佛手通玄文”或者“法掌通玄文”。要是观察到了这个“文”的话,那么能量的品质、质量,的确是比单纯用口诵读的效果要好得多。“8”字形螺旋体就是一个“玄”字,之所以三个圆连续使用,根据连续诵读的声音,它就源源不绝而下,构成一个能量瀑布流,构成一个物元的瀑布流。能量就像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的瀑布流一样,直泻奔流而下,进入到我们的体内。
物元是由质元凝聚而成,因此,它出现以后则自然释放质元能量。上面的图文,具有这种质元能量作用,诵读者与受众者都可以感受到这种能量的产生。
“文”的体元系统,也是一个关键内容。为什么说在诵读的时候,要与古人居,与古人谋,要主动地去与古人联系?在诵读老子《德道经》时,最好开始就先主动、恭敬地去与老子进行心灵沟通,它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与老子居,与老子谋。这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效果就比单纯以我为中心进行诵读要强大得多。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要让诵读者与老子心意神相合,或是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居”与“谋”状态,构成完整的体元相合的模式,那么经“文”的物元以及质元才能更好启动开来,并且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所以,从“文”的三元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诵经效果快而好,有的人却是毫无效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做好恭敬诚信地与老子居,与老子谋,因为体元的连接是物元传输通畅、质元能够顺利进入我们体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完成体元系统的完整性连接的保证。
在经典诵读的“恭熟忘合灵”五字诀之中,“恭”字是最为重要、最为重要的一个字。“恭”字的完整内涵,具有“信、敬、爱、畏、恒”五元素。这五种元素完整不缺,真实丰厚,方为“恭”字诀的具备。第一个因素是信,要有那个信念,要有那个诚信,要有那个信仰,建立道德的信仰,建立对道德的诚信,建立对道德实践的忠信,这是一个前提,是一个基础。只有具备了信念,那么才能清理迷惑与躁乱,立起恭敬的真实性。第二个元素“敬”,就是尊敬,就要谦虚,要处下,要虚怀若谷,要有敬信的态度,没有处下的礼敬,就无法生恭敬心。第三个元素就是“爱”,要有慈爱、博爱,要爱老子,爱圣人,爱众生,爱体内的所有生命,渴望他们获得营养,渴望他们生命能够改变质量,提升活力,真爱无私,大爱无畏,唯其爱心具备才能恭而存真。第四个元素就是“畏”,要有敬畏心,要有畏惧心,不能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不能用自己的智能意识完全主宰自己的内天下,要有畏惧,知道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能确保不生妄想,知畏则能处下受教修品格获能量再造自己。第五个元素“恒”,就是坚持的意思,就是长久和反复的意思。修身的东方龙文化,关键是在生命内外的真实实践,修和行同时并举,修和行产生效果和作用需要时间进行验证和诞长变化,人的生命孕育需要十月怀胎而成形,人的修身基础离不开十年炼己的为学者日益的善正德积累,这个积累离不开恒时和恒行。
这五大元素全部都具备的时候,体现出的“恭”才真实。实际上,恭熟忘合灵当中,如果一个“恭”字做真实了,真修实行地将五个元素完整具备了,那么这个“恭”就容易进入自动连接东方龙文化当中的慧识三元系统,也就是体元、物元和质元系统,产生“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诸多作用。
“文”的内容丰富广泛,天文、人文、地理都是文。分类归纳,也是方法众多,进行概要性地分类,也可以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别:
⒈一切正、善、德的能量文,道光德能皆有文,上善优秀的经典也有文,就如上面所举的例子。相反的能量,如阴性的文,邪气的文,六淫七情皆有文。
⒉万物所具有的本体特征的文。
⒊各种声音所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文。
⒋所有疾病的病理文。
⒌能够用来治病的治疗文(其中包括用音来治疗的声音文)。
⒍处理与化解一些事物的文,同一件事物的处理文,常可寻到相关的“符”。
这些符的出现,也就充分反映了一阴一阳谓之道,有矛即有盾。在肉眼不可见的四维、五维空间,有相互的制约性。因为一旦分解到二,那就一定有阴阳之体,所以它的相互制约、相互化生,都是可以找到对应的东西。
⒎人与动物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文。
在这一类文中,也可将人与动物扩展到一切的众生,比如因果链中的债主们以及肉眼看不到的众生,他们的所求以及嗔怨,也同样会产生特殊的文,表达出来,同样也是可以被描画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⒉善化嫉毒文:
例如,意识中的阴意不良活动,最容易产生嫉恨、嫉妒之嫉“文”,但是慈悲心遇到这类嫉文之时,能够自动生成善文,自然化除嫉文产生的毒性能量和杀伤性能量。善嫉者,亦可依据此善文自己破解和化除自己心意中生成嫉文这一物元,以及同时清理释放的嫉毒质元能量。




善文破嫉毒
这个嫉“文”的特殊结构非常有趣,这个嫉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我们意识的意里面,表现在浊意、妄意里面。当人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如果嫉妒的嫉气这个心理活动一旦产生,马上就会释放这样一个嫉文出来,就像漫天飞舞的大雪花一样。不过,这个雪花不是洁白可爱的,而是混浊、黑暗的,迎头盖面就会向所嫉妒的对象扑面而去,冲入对方的身场之中。敏感者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不舒服,那就称之为嫉“文”攻击性符号。嫉文是由嫉妒者心里产生的,虽然没有主动说要攻击对方,但是由于心里嫉妒别人的成就、嫉妒别人成绩,产生种种嫉妒的不良意念,就会产生出大量的这种四个尖尖角带有三根针的能量体攻击对方,同时也会伤损自己内部的正气能量。因为嫉气一生,自己的功德林就像水库的水一样迅速干涸了,调动大量的能量来转化成这种物元结构图,然后在自己的阴意和神性的驱使下向对方释放,所以会消耗自己大量的能量。这种情况,都是表现在情志活动当中。
当然,忿怒的时候,会产生忿怒的文;悲伤时,会产生悲文等等。“嫉妒”的“嫉”有“嫉文”,“妒”也有“妒文”。女性的“嫉”文和“妒”文,都比较典型,很容易产生;男性的“妒”文比较多一些,“嫉”文比较少一点。但是,不管是“嫉文”,还是“妒文”,都有伤损自己和损害别人的作用。为什么说修身者一定要平心静气,善待万物,六欲不生,七情不动,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要防止将自己体内良好的后备库储的质元能量转换、组合、拼接和形成各种不良的物元性的“文”,释放于对方和体外,耗散自己的功德林,就是强调要杜绝这个弊端和后患。
如果被攻击者能正确对待这种被攻击的不适和不舒服,就可以用这个“善化嫉文符”来进行化解转化,化腐朽为神奇。甚至将对方没有使用的“嫉文”,将其尖尖磨掉,拉成一个圆圈,将十二根刺也去掉,转化成能量,重新在这个善文当中和善文外面所构成的六个文当中进行整合、重构,把这个不良的攻击性的物元体,转换成良性能量加以吸收,就能够把这个嫉毒的质元能量加以转化。
⒊化治胃病文:
人类不仅在各种情志生成和表现时,会诞生出肉眼不可见的“文”,而且还可以慧观追踪发现它们的不同作用力和效应,并且可以记录下来。人类在罹患各种疾病时,同样会出现各种形质各异的“文”。例如,对于胃病患者而言,常常能够在他们的胃区,发现一种具有特征性的胃部疾病文。这种疾病文同样可以运用观文用符的方法进行调治,并且产生较佳的疗效。



化解胃病文
很多人有胃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在这些人的体内,在胃区里面,常常可以发现非常奇怪的胃病文,像甲骨文“ <!--[if !vml]-->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13/clip_image016.jpg<!--[endif]-->”字上部结构形态的纹路。胃病文上部分的结构,完全就像蛇一样,在张着嘴吞噬我们胃里面的正气能量,损伤我们的信德能量。它们一旦显现在胃当中,病人就会有各种临床的反应,从物元到质元出现不良的反应,而且会由功能性的病变转化成为实质性的病变。
不管我们能否观到胃病文的存在,但是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治疗胃病的文,那么对它就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或者具有良好的制约清理作用。治疗胃病文,下面有三个小鱼钩,能把胃病文里的三个“小泥鳅”给钓出来,清理出体外。
无论在道医学领域,还是在西方医学领域,都有一些特殊的治病方法。其中,有“说病医治法”和“与疾病对话医治法”。有的人,能够跟病人坐在一起,将这个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本因、内因、外因,以转弯抹角或直指其源的方式,循循善诱说个清楚明白,使病人的意识智能认识到其中的危害性,进而自觉改变自己。当然,说病医治法常常用于患者七情六欲当中因不孝、粗暴而剧烈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构成的一些疾病。这方面的疾病,运用说病医治法效果比较快,而且也可以直接把原因暴露出来,没有什么可顾及的。还有一种,就是医生直接跟疾病的体元对话,观察它的物元,清理它的质元。这种方法当中,如果掌握了疾病的文以及化解对治的方法,加上这些辅助性方法,有的放矢,观文对话,文与音相结合,那么效果肯定就会提高。在这里,也将其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⒋治疗癫痫文



治疗癫痫文

例如,在癫痫病患者身场内、头颅区,可以慧观到癫痫文。若有爱好者且有能力运用治疗文时,则可以较好地化除清理癫痫文。若能观想癫痫治疗文,同时与疾病进行对话,劝化本因,则治愈其疾就易于成功。这个癫痫文是怎么释放的呢?一般都是患者的大脑皮层接收到病理变化的能量体以后,这个质元能量体构成了物元能量形,因而会被发现。当然,其中的体元常常跟砍头式杀戮有关,比如患者自己或者父母祖辈曾经对动物或人进行了一种砍头式的屠杀,结果就会困扰到自己或子孙后代身上,因而产生这个癫痫文,这是体元方面的原因。如果可以看到癫痫文构成的物元文,那么在清理这种能量体时,由化解癫痫文这种能量体物元进入到患者的体元当中进行化解,将是极有帮助的。所以,在这里就列出化解治疗的文来对治癫痫文。
⒌十指隐文:
文,在万物的内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广泛涉及天、人、地各个领域的内外。但是“文”在东方龙文化当中,大家一定要超越智能意识认识的局限性,一定要站在慧识认识的高度上,运用《易经》里面的原理,掌握它是指的肉眼不可见的质元能量构成的物元体,这才是真正的“文”。这个“文”的外显外化和智能记录,有助于我们重新再次进入到有质而无形,超越三维限制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去观察它。文,既有统一性,也有特殊差异性,隐性的文决定着显性的文。
《黄帝阴符经》中,曾经指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宇宙的奥秘就在我们的双手之中。这个“宇宙在乎手”的奥秘,内天下和外天下的奥秘都全息性地集约在我们的手上。我们首先就必须弄清楚手上显隐共存的两重“文”。人们一般只知道,在双手上有肉眼可以看到的十指尖指腹上的罗纹,另外还有掌纹和指间指节纹;却不知道这些显纹的背后,还有需要“守其黑”才能掌握的隐文。对隐文与显文,要同步一体掌握其形,那才有可能实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下面的图片,透露的是十指尖罗纹背后的隐文之形名,对具有慧识基础者实现“宇宙在乎手”,将会有所助益,有志趣者可以验之。掌握十指隐文形名后,把这些文一观,再把这两句话一念,可能就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就体会到《黄帝阴符经》中讲的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东方龙文化的很多内容,是需要实证的,不是嘴巴上说就能说清楚的,所以不要仅依赖语言和文字的引导,而是要靠自己去进行诚信的实证。
大家依次点掐住左右手十指的相应部位,默察左右手十指隐文的形态,口诵左右手十指隐文的对应名音,“乾元亨利贞,罡正大如雷”,同步把握好文、名、音进行实践,则必然会有所感应。形名学一经采用,效果即会产生,“万化生乎身”的感格和慧观所知,就大不一样,也就能验证东方龙文化的真谛了。
由于在这里我们只是先进行理论探讨,受篇幅所限,故不能一次性地将人类生命真相中的各类神奇的文,将天体各类神秘的文、地球山和水伴生的各种文理,全部逐一列出。择其典型介绍一部分,是为了论述东方龙文化的“见首不见尾”的特征,而认同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内求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⒍“化”文:
什么叫“文”,“文”为什么能“化”?如果以智能的解释,那只能说是一种转化。“化”的甲骨文 <!--[if !vml]-->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13/clip_image020.jpg<!--[endif]-->,是背靠背躺着的两个人,而且头部的方向不一样,这才是“化”。

化阴阳图
这个“化”的甲骨文,像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易·系辞传》:“知变化之道”。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由此可见,阴阳显化,化显阴阳,显化与隐化全都客观存在于宇宙之中。
研究中国龙的文化,初观文化的“化”,慧观中可以见到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中的景象,迄今为止,在南方农村和一些道观中仍然存在。那是一种预测事物的方法,一对相合的半圆木,一头尖,似兽之角。民间称其为“筊”,合在手上祈祷一下,然后丢到地上,掷筊。这对半圆木,会在地上呈三种信息提示而摆放:如果一正一反,则是中气以为和,和谐通达,所祈愿的事就会成功。如果两个正或是两个反,此事皆不会成功。其中,双阴朝上,则存在着所求之事若不迅速以善正德的心思意识行为进行修改,则具有继续向阴性恶性发展的趋势;若双阳朝上,则说明求变“化”之信息的人,心、意、言、行四个方面存在着执着、妄想,需要修身调适至合适状态,才能有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
我们用木头削的“筊”,来跟“化”的甲骨文 <!--[if !vml]-->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13/clip_image023.jpg<!--[endif]-->做一个对比,可以发现:“化”在从文向字的智能转变中,甲骨文记载了慧识文化期的真相。两个正反倒着的人形,提示着“化”与“人”相关,与人的心、意、言、行四元素的阴阳属性相关。化吉化凶,化善化恶,全都与人自己本身的心态和心理素质的德正善状态密切相关。掷筊的方法,则是“化”文在转向智能专用以后,慧以观文丢失,人们在民俗文化中保存其慧性通玄达灵的一种方法,以此决疑难,断迷惑。
“文之化”,文化的内容主要是以人为主,人是如何来到地球上的?人类的品质为何会滑落?人类的繁衍与多个人纪的灭亡又是怎么一回事?等等不离“人”的各种真相内容的研究,皆是文化的范畴。通过“文”的善化或者恶化,或者阴阳分化,而研究人类的去向和文明的走向,都可以由隐及显的“文”的变化来进行判断。就像对于“文”本身,可以从“文”到“字”的这个变化就可以将其研究出来。人类离道失德的变化过程和慧性向智能变化过程,也一样。
文化,因为“文”本身的隐形客观存在性,以及从质源到物源的能量储合构成变化性,使“文之化”存在着比较完整的隐化性和显化性,以及显隐同步变化性。抓住了“文化”一词中的隐文隐化性,才能比较全面掌握显文显化的智能外在性。在东方龙文化的领域中,这种“神龙见尾不见首”,必须慧智同运才能全面掌握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之内。
东方龙文化当中的咬文嚼字,解密龙文化从符至文、从文至字的慧转智变化,也就可以管中窥豹,略见其貌。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举一反三,全面进入和把握其中的奥妙。龙文化的神髓,关键是慧智同运,修身内求。不离开这些原则,来掌握龙文化,可以说是比较容易的。
分别论述了“文”和“化”之后,进一步还需要合字为词,进一步解析“文化”。“文化”这两个字,最初见于《易·贲卦》:“观夫天文,以察时变;观夫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是“人文”? 《易·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易经》当中,对天文和人文全都极其准确地运用慧智共运的行文方式,揭示了这个“文”的内涵。慧观天文星象(大象无形),而不是“星相”,就可以观察出时局的变化,从大范围内掌握未来变动的趋势,顺应趋势,提前计划,安排而动。慧观人文,可以了解和掌握人们隐藏在语言和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活动与需求,调节修之身的方法,感化和教化人们,使其不离“其德乃真”的根本方向,而使内天下转化成功,并且作用于外天下而达成和谐的状态。内天下的“文”和外天下的“文”,全都在慧性之光下,善正合德地清晰起来(文明),就称之为“文明”。呈现到根本实相之中(止),这才是“人文”之意。
可惜,魏晋时期的儒学大家王弼,却只是智能型地批注为“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种撇开慧识而纯以智能做定义的“文”义,就完全屏蔽了“文”的隐性特征和强大作用力,从此就失去了本意,而只存在它的外显性。并且被人为地局限化,生成了智能的“文化”定义。“文明”同时也就与“暴力”相对应了,似乎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单纯地使我们的这个世界由暴力入文明,即所谓“化成天下”。以智解慧,以儒解道,在汉代以后是蔚然成风。王弼就是智能非常聪明,能说会道,可以驳倒当时很多的名家,成为一代儒学大家。单从他的批注上,可以看出他还没有读懂《易经》。他不知道如何修身,所以就解释不了2500年前形成的经典,大量需要大慧大智才能解读的一些优秀经典就这样丢失了。这种智能迅速发展的现象,加深了东方龙文化的遗失。
西方智能文化领域之中,对“文化”的定义与中国儒学智能的定义,那的确是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例如,桑戴克(Lynn Thorndike)教授所写的《世界文化史》这本书,对“文化”出具了下列的定义:“我们研究文化的人,除了人类自相残杀和灾害以外,更要注意人类建设的伟业,和那些已经成就的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实业和艺术,以及科学与思想,一言以蔽之曰文化。”
西方和东方智能文明所定义的文化,只包含着东方龙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并不是全部。智能文明所定义的“文化”,认为凡属人类创造的事物,全部都囊括在文化的范畴之中。人类过去与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的文化所支配。凡是文化程度高的国家或民族,都能永久生存于世界。而文化程度低者,往往会被其它高等文化所同化和夷灭。这种现象,证之于古今中外,而无有不应验者。
智能文明所认知的文化现象,虽然基本属于这一种规律性,但是分析起来,这一结论还并未触及到智能文明时期各种文化的特殊性。
人类的文化特征,归纳起来基本分为三大类文化:稳居第一位的,应当是以老子为代表的东方龙文化。第二类,是在完全的智能时代所产生、在东方和西方都同时存在的羊文化。西方的羊文化,表现在《圣经》的记载之中。约翰福音中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所以说,西方在宗教文化中存在着羊文化现象,西方《圣经》文化具有羊文化特征。而中国的羊文化现象,则贯穿于儒学的文化之中。儒学,据《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所言:“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这句话就是说,儒学的兴起和产生,是因为社会道德的败坏,背弃了伏羲的易道文化和黄帝的法道文化,离道失德,善恶分极应运而生。在夏、商、周时期,儒学和墨学同时萌生和发展,至孔子而儒学成熟。
东方儒学文化的羊文化特征,从儒学的文化特征和内容中不仅可以得到验证,同时这种羊文化的特征还参与和渗透于全息性文字的创造过程当中。例如“羊,善,羲,養,美,義”等等文字的构形当中,都是以“羊”字为主要部首而构成。“羊”,一般所讲的“羊”都是指绵羊,绵羊的性情主要是指温柔驯顺。西方宗教性的羊文化,主要是引导人驯顺于上帝,尊上帝为牧羊人。而中国儒学的羊文化,却主要是引导人们驯顺臣服于历朝历代的皇帝,最终沦为犬儒,而构成“犬文化”,忠实地替皇帝看守着“羊群”,使羊儿们懦弱愚昧,维护着皇权的专制利益。这是中国智能文化的一个特点。
西方《圣经》文化中,虽然像东方儒学文化一样存在着羊文化,但是在西方,这种羊文化观念始终没有形成社会的主流文化,比中国儒学“羊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要小得多。相反,西方社会在智能利益的驱使下,诞生出一种“羊文化”在前而“狼文化”在后的双重文化模式,使“狼文化”反而成了整个西方文化的主流。并且,在近几百年以来,牧师与将军联手的羊狼合璧体,在18-19世纪,驰骋于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继而宗教与商业联盟,席卷全球。这种双重文化的复合体,驰骋于世界各地,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世界各地许多弱小民族和他们的弱小文化,在这种羊狼文化面前,纷纷俯首称臣,迅速被同化和夷灭。唯独中华文化绝然不同,虽然几百年以来逢遇长期内忧外患的双层夹攻,各种汉奸不断地自毁于内,各国列强软硬兼施攻于外,但是她却始终屹立而不颓,反而越被攻击越坚强挺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东方文化是龙的文化,东方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和靠山。中国文化的根柢是龙文化,她既不是羊文化,也不是狼文化;既不是鸟文化,也不是鱼文化。这个文化的特征,正如孔子拜见老子时所描述的那样:奔走的野兽,可以用罔置陷井而擒之;水里游动的鱼,可以用丝线香饵而钓之;天空飞翔的鸟儿,可以用飞箭而弹射之。唯独神龙,令人难以用智能捉摸,它乘风云而上天,“见首不见尾”,用心智无法揣度它的力量,上天入地隐显自如,无法捕捉。
这就是东方龙文化和老子道文化的神髓!伏羲黄老学所共同构建的东方道德根文化,就是东方的龙文化。“其犹见龙耶”,再怎么强大的狼文化也无法将其吞噬。因此中国的希望和民族的复兴,在狼文化跻世称雄的当代。许多人、许多学者想假手于改良型的儒学羊文化进行复兴,我们必然难以看到光明的希望。儒学的羊文化,虽然被秦汉以降的帝王们培养成具有犬文化的特征,但是牧羊犬在狼群环伺之下,同样难保其身。
中国儒学若没有道学龙文化的依托,其实早就会被西方列强们的狼文化吞噬得骨肉无存,毫无招架之力。故此,唯有依靠和信赖自己的龙文化,与老子居,与老子谋,才可能成功地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知文晓化谈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文明的承传,文化的延续,全靠教育的正确展开,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教育,从分类性而言,基本上也是分为三大类:西方文化智能教育;东方儒学文化智能教育;道学东方龙文化慧智共运教育。
中国的教育,因为历史文明的传承性和文化的连续性,使中华民族的教育史像文化现象一样,同样自然地具备着慧性的道学教育系统和智能的儒学教育系统。智能儒学教育系统,诞生于慧性道学教育系统的基础之上,虽然智能儒学教育系统在历史上竭力对慧性道学教育进行边缘化、异端化,进行全面置换和彻底取代;但是由于慧性道学教育基因的稳固性,使儒学仍然难以真正完全达到自己的自私自利的目的。
中国的文和字,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优秀基因。我们仅仅从这个教育的“教”字上,去解析,剖析一番,看它是如何由“文”转变成“字”的变化轨迹,在其变迁史中,就可以极为明析地发现慧性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化和巨变的踪迹。
⒈“教”文字演变 解析中国教育变迁


“教”的演化
以上这个图表对照显示,这个“教”字,由文变字,历经了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到六书通篆、到《说文》的篆体、最后成型于汉朝楷体的发展过程。
“教”,它本身在东方龙文化昌盛时期的“文”和象形表意特征,与后来兴替的智能文化的“字”的象形表意完全不同。一个“教”字的形态变迁,却囊括了数千年区间中东方龙文化慧性文明的逐步失落和被取代,与儒学智能文明交织的替代。这一历史现象,我们从这一张表格当中,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加以掌握。
“教”,它在“文变字”过程中和慧转智的象形表意变化史当中,在甲骨文时代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个“教”,是由一位长者左侧站立着,稍微弓身下视面对右侧,而右侧是一位孩子张开双臂,像非常高兴雀跃的样子,快乐地仰视着这位长者。而孩子的头顶上则是一个“爻”,注意这个“爻”字。甲骨文的“教”,极其简洁而生动地将什么是“教”?如何“教”?以及“教”什么的信息,全部精确地浓缩在这个小小的方块文形图案之内,令人叹为观止!
教什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的内容,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机,因为教育它所承载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因此,这个“爻”就是这个“教”文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由智到慧进行解析。《说文解字》中指出:“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象征着《易经》中六爻的错综复杂变化,而且代表六爻中的头交,这就是“爻”。而且,“爻”是由上下两个“乂”组成,“乂”,是古文的五,二五又为天地之数。《易·系辞下》中也直接指出:“道有变动,故曰爻”。这就是说,教孩子这些内容,那才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的教育。
由此可见,东方龙文化的教育,在社会离道失德还不严重,人们的仁性淳朴的时期,教育的主体内容和关键内容是道!证道,传道,将这个道的变化规律,告诉给后一代,传承给后一代。道的变化规律,是伏羲所开创的易道文化;用“易”、用《易经》,就能充分演示的文化,既简单,又明晰,是《易经》的开慧益智应用,是天地之数变化规律的把握,这才是东方龙文化教育的根本和不二法门。
中华民族的教育,一旦失去了伏羲开创的易道文化教育,整个民族就会跌进愚昧不明的时期,历史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在明代发生的“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时期,全国的儒生们和读书人所丢弃的,恰恰就是这本《易经》。这就把教育的“教”,把甲骨文“教”字形中孩子头上的这个“爻”彻底给消灭掉了,将儒生以读易为必修课加以抛弃以后,整个中华民族教育就完全剥离了慧性教育和真正东方龙文化的教育,使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逐步下滑到地球村第三世界贫穷落后的水平。这贫穷,不是单指物质贫穷,而是精神创造力的贫乏。这是非常典型的根文化教育断裂,智能教育失误,文昧障蔽文明的健康发展。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金文的钟鼎字,秦朝六书篆体,以及汉代《说文》篆体中,这个“教”全都保存着东方龙文化的慧性教育特征,将易道文化教育列为教育的灵魂和方针。
汉代是智能文明在中国定型的时期,在中国的这个定性时期,非常悲哀,因为汉字定型是由皇帝做主的,不是真正由专家们做主的,而是由御用的这批儒生们坐镇。文向字的改变定型工程,大部分都是在汉朝完成的。虽然文向字的变化,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琅琊山刻石”中第一次将“文”更名称之为“字”;但是智能唯用的“字”,大量编修生成却是发生在汉朝的汉武帝时代和其后的时期,所以后世冠名称之为“汉字”,意为汉朝形成的字。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教”,仍然是延用汉字中的“教”。汉字的“教”,已经公开抛弃了以伏羲黄老道学文化中的易道文化教育为主体,将其篡改置换成以“孝”育人的儒学智能教育思想。这个易道之“教”,向孝治之“教”的变革,浓缩着道学东方龙文化教育向儒学智能教育的全方位转换的全部信息。道学东方龙文化教育的天人合一,穷天文、地理、人文之易变的开慧益智教育定位,在汉代就这样被阉割编修为狭小而局限性明显的“孝”治规范性的品格教育。从此,就全面开始了儒学的羊文化教育模式以及犬文化的培养,并且为明代“《大全》出而经说亡”的八股式教育,制定打造出怪胎孵化器。
孝之教”和”爻之教”的变迁与移形换位,智能的替代也就使现代人很难读懂老子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是以圣人居无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不言之教”,如果站在智能文明文化的层面上解释,是难以解释通的。老子所揭示的“不言之教”,并不是孝之教,而是爻之教“孝之教”,只是智能型贤人之治的教育;而“爻之教”,才是慧性的圣人之治教育。只有在易道的圣人之治中,才能进入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内,达成一种“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无形而心成”。又名为不言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
“立不教”,站立相对的时候,不用教;“坐不议”,坐下来后,也不理论;“虚而往”,用精气神而不是肉体,前往一个更高维的空间;“实而归”,满载着天德地气的能量,充实着体元、物元、质元回归到自己的体内。看起来无心,无形,但是心里面却明白地知道,这一过程完成得十分漂亮。这个过程,又名之为“不言之教”。这种“不言之教”,用“孝道”的“孝”,怎么能够去体悟解析出来呢?那根本无法解析。只有在天地之数当中,在这个“爻”当中进行变化,进行无为而运的变化,才能实现这个“不言之教”。纯智能化的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圣人之治教育的“不言之教”。
汉代开始的“以孝治天下”,以“孝”为教育原则,渗透到了文向字的变革之中,可见当时儒学独尊的全面性和彻底性,这一变化始于汉武帝。因为汉代初期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以“黄老”思想治国,曾经开创了智能文明时期第一次恢复使用东方龙文化而带来的文景之治的辉煌。但是自武帝六年,“窦太后崩,武安侯田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和他的舅舅田蚡联手之下,启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的愚智开启教育的时代,才开创了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先河。汉代自武帝“崇尚儒学”以后,思想上主要采用的是儒家的“孝治”。 汉代“以孝治天下”,是武帝确立的国策。武帝在“孝治”上的重大举措有二:一,是确立了用人上的“举孝廉”;另一个举措,是解决同姓王分封制弊端的“推恩令”。“举孝廉”、“推恩令”是很有名的。后来,汉代统治者不断完善了有关“孝治”的立法。汉代“崇尚儒学”,主要不是推行《五经》,而是崇尚《七经》。《七经》中,最重要的又是《孝经》。《孝经》是汉代的必读经典,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设“孝经师”——指导、解析、诵读《孝经》的老师。在用人当官的时候,也用《孝经》来取士,《孝经》同时也是社会教化的工具。
中华的教育,从道学慧性教育的“尊道贵德、天人合一”的培养原则上,通过这个“教”文字的“易道”向“孝道”的转化,变成了儒学智能教育的“尊皇贵亲,读书做官”的培养原则之中。实际上,这个“孝”,我们在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大系统图上面早就将其列出来了,它只是“道根德干”四大元素中的一个元素——仁德。仁德包含有“慈爱孝悌”这四大成分,“孝”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汉代,却把“孝”提到了根本替代性的位置,完全取代了“道根德干”和“仁义礼智信”的完整德行培养教育。
汉武帝与丞相田蚡利用皇权直接插手文化和教育,驱策改良儒学代表董仲舒,一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既将黄老学说边缘化和异端化,同时也将孔子的原儒也降格性地进行篡改,使中国的教育完全和彻底地沦落为维护皇权独裁专制的御用工具。中国智能时代这种儒学教育的特征性,不仅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根文化土壤,而且也完全与西方的教育特征不同。如果“以西解中”,就必然会出现谬误而难知,只有运用以道解儒时,才能得出较为中肯的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⒉西方教育的特征浅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两千多年以前,有一个轴心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代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他们各自创造了文明,这个文明影响了现在两三千年。”从雅斯贝尔斯的这一段有关轴心时代的名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以西解中是非常容易出差错的,这种差错性的存在频率非常高。西方人由于受到中国崇儒抑道国策的影响,将孔子排列到老子的前面,将学生摆到了老师的上方,但是他却没有把柏拉图摆在苏格拉底的前面;而在谈中国文化的时候,就把孔子摆在老子的前面去了。这是非常典型的错误,将慧智与智能混为一谈,这就是不明中国的文化特征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地球人类的文明、文化和教育,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的确历经了轴心时代的典型转折。这个轴心时代的转换,我们必须要洞察其中的关键是慧性文明向智能文明的轴心转换,是慧智型文化向单一性智能文化的轴心转换,是慧智共运教育向单纯智能教育的轴心转换。
中国的老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古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他们各自创造的文明,这些各自的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慧智共运、大慧大智型的文化思想和教育方法。他们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是继承和总结两千多年以前,乃至更久远历史当中的人类大慧大智的思想精华,肩负着承上启下历史使命的文化。
我们曾经多次谈到过,在世界性的文明、文化的慧性向智能的全面转换中,人类智能教育的先驱者,在西方是柏拉图的弟子亚里斯多德;在东方的中国,则是老子的学生孔子。
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是西方教育的开创者。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所代表的是轴心时代慧转智时期中慧智同运型的教育家;而亚里斯多德则,完全是一个纯粹的智能型教育家。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他是如何开展教育的呢?他教学的特点挺有趣。雅典的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地方,这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夫、手艺人、贵族、平民,全都是他施教的对象,是典型的有教无类,不分类别。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其他的智者教师,都是要收取学费的,他们把当教师作为一种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育人们,是义务教师,所以苏格拉底一生都非常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道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和闲暇冥思。闲暇冥思,有点类似于中国的静坐内观。
苏格拉底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两点,其一是“美德即知识”,非常崇尚德化、德教,认为美德就是知识。他到处劝人们“要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而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他主张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文化知识,这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教育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即助产婆、接生婆、助产士的这样一种技术。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助人“生孩子”,孩子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之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实际上是“智慧的接生婆”。中国人把这个词翻译成“知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他的名言当中,许多都闪烁着慧智同运的光芒。例如:“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如何正确地诞生和分娩出自己的天赋。“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德性就是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这是西方慧智共运期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理念,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同样是慧智同运型。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公元前387年,他在雅典创建了一所学园,在学园里辛勤教学40年。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宏伟博大,几乎涉及教育领域所有的重要问题。其中,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国家应建立统一的学制、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学前教育、妇女教育、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德育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这一本书当中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同样是古希腊智能转折时期先驱型的开创人物。在智能文化领域,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著名的智能文化教育家。恩格斯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他的智能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个信念,使他在无法像老师那样慧智同运以后就全面转向了智能外求法的实验认知之路。在智能文化教育理论上,他同样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亚理士多德曾在吕克昂(阿婆罗神庙旁)创办了吕克昂哲学学校。他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并首次提出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都应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具体安排,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关于教育的年龄分期,基本上和人的身体发育阶段相适应,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亚理士多德,也是最早从理论上论证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家,他把和谐发展的重点放在美育(音乐教育)方面,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亚里士多德也很关心幼儿教育,他对七岁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见解。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但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他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伦理学》中。

西方文化的教育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属于轴心时代慧性向智能转折时期文明的开创者,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智能教育的先驱人物。

整个西方的文化教育发展,由于西方的宗教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强大的作用力,从而使社会的文化教育具有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既未沦为宗教的忠实奴仆,也没有被皇帝收编成彻头彻尾的御用工具。西方教育界的这些历史根源和背景现象,与中国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以后,以及汉朝受到的利诱收编,造成中国缺乏脊梁骨的畸形智能教育系统,它并不是一个相似或者接近西方土壤环境和政治背景、具有比较独立性的智能教育系统,而是带有明显奴仆印记的御用工具。

儒学在登上了御用文化独尊的宝座以后,同时担负起了中国“御用宗教”的使命,固步自封,不求拓展进取。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如何做官,做好官,当好皇帝的孝子贤孙,替皇家分忧,就是其最高目标和职责。而以民为本,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服务于社会为目标的观念全部缺如。这些历史的局限性,也就必然造成儒学教育的自闭性,无法与西方开放性的教育领域一较短长。

教育,是智能文化和智能科技发展的助产婆。中国智能文明发展滞后于西方,与中国的皇权专制独裁和儒学教育的长期不作为密切相关。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科技推动,几乎全部都源自于学儒的人求官失败,沮丧地退下来,转入了求修道学,这一批人在修证道学的社会实践当中,产生了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造能力。儒学除了原儒的孔子和孟子堪称智能教育的开创者,但是,他们所创造的成果并未被他们的弟子们和后来者真实继承和完善。教育一旦沦为荣华富贵的典当品,也就丧失了自己的生机和创造性的动力。儒家历朝历代的后来者,鲜有深具影响力的教育人物出现和隽永的教育格言产生。反而在明代,最终将中国的智能教育系统导向了八股僵化毫无创造性和活力的枯井之中。
研究西方智能教育的历史时,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在教育研究中的一种人性化的亲合力。“贤人之治育贤人”的教育品质和方法,渗透在其教育历史之中。他们对人性中的本能和天赋的重视性,要比我们儒苏式的智能教育模式更具有人文关怀性。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是根本缺乏人文关怀,不体谅人们的慧性,也不体谅智能的健康发育,也没有关注身心的寅吃卯粮。只是按照成人的标准,按照官僚的目标,去开展教育。
意大利第一位双料女博士,医学博士、教育学博士蒙台梭利曾经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她对教育的这个论断,人性化的味道特别浓。这种关爱,这种慈悲是智能教育相对性正确展开的一种方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他的观念很幽默。

马克思、恩格斯也曾经谈到过: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现在,我们的孩子哪里能够独创和自由发展?都是由父母和教师去发展,学校领导帮助发展,迷失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现行的教育制度都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也不符合西方哲人的教育思想,而是怪胎。

雅斯贝尔斯,也有一段名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者肩负的责任很大,要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要唤醒内在的智慧才行。   

西塞罗(Marcus T. Cicero ,公元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也有一段名言:“没有经过教育的天性能力比缺乏天性能力的教育更容易把一个人导向美德与辉煌”。这一段话,批评了那些缺乏天性能力的教育方式,正是对人类的先天系统盲目地进行智能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还不如不去采用,让孩子们自由发展。

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 1866-1936,美国聋哑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导师),也曾经说过:“我开始怀疑所有那些精心设计的教育体系。在我看来,这些教育体系似乎是建立在一种假想的基础上,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某种白痴,都必须被教会如何思考”。这种人文关怀,对孩子们的心灵感悟和体悟都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许多的教育学大师,非常重视对孩子们天性和天赋的导出性培养。这些教育特点,与东方龙文化中的道家慧性教育法,与开慧益智的德慧智教育宗旨具有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文化育的复兴:
将西方的智能教育系统与中国儒苏式的智能教育系统相比较,西方的智能教育无疑比较具有优势和长处。西方的智能教育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抢得了先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尾随其后,一步一趋地鹦鹉学舌。当今,智能文明的时代即将结束,慧性文明的时期将重新开启。东方龙文化腾飞而超越西方智能文明的机遇已经降临,这可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何顺应宇宙大能量场的转换,抢得同步转化的先机,如何去做到这一点是我们的天职和责任。
我们共同探讨东方龙文化,谈文明,议文化,说教育,回溯东方龙文化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人类最优秀的慧智共运型的教育,贤人之治与圣人之治完美结合的教育,圣道与王道合参的教育,开慧益智、培贤育圣的教育,全都蕴藏在由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共同组成的东方龙文化巨系统之中。对于人类的文明、文化、教育这三大系统的历史、源流、根柢,只有东方龙文化才能直指本源。正如《易经》中所指出的:修身在内丹田慧观见龙,是内身国天下的真正文明;实现了内文明,才能内圣而外王,实践正确的修身治国,克服任何困难,承担任何压力,以文之王道而应用成功。用人文以化成内天下和外天下,天文、地理、人文通而文明以用,并且重在对人文的修身内应用和外治使用。
从分析与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易经》,就是东方龙文化教育实践的一部教科书,是古代慧性和智能结合教育中的一部教材,是修身内求、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天人合一、内文明与外文明和谐统一而治天下的宝典。[url=]唐代就强调[/url],不精通易者不能为宰相。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要求进入内阁的所有官员一定要熟读《易经》。其中的原因,都不外乎它是一部修之于内天下和外天下的宝典。
东方龙文化慧性教育的思想和方法,类似于西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期的风格,并未像智能文明时期的思想家们那样,对教育进行专门性分类和独立性命题而构成专项性的学说,而是散在整体相互具有高度连贯互动性的学说思想之中。伏羲的易道文化教育思想,就藏在《易经》之内;黄帝的法道修身治国教育思想,就含在《黄帝四经》和《黄帝内经》之中;而老子的德道文化教育思想和方法,就藏在他亲自命笔所撰写的《德道经》五千言之内。
从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人类的教育分为两类三式:

人类教育的两类三式
人类教育的两类三式,只有体用兼全,归一于德,以老子所言的德育统驭慧和智,使德慧智完整无缺,才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人类慧性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导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慧性教育的关键,是为慧性的透发创造条件,扫清阻滞透发的智能意识障碍。而授之于人的教育,无论是家长、父母、亲戚的言行,还是老师、领导、同事的言行,其关键是要以善、正、德自觉规范后天智能意识,修改不良禀性,清除非善、非正的习性,自觉增强智能与慧识的感知性和结合性。当这两类教育能够把握住符合善、正、德的要求以后,人们在受之于天地万物和事物的实践感悟教育中,才能守住正确的思维取舍之法,获得正确的教益和人生经验。我们禀承东方龙文化的老子教育思想和德慧智的教育理念,正是要完整地把握住人类教育的两类三式,从而达成培肾育圣、开慧益智、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天下文明的理想。
文明的开创和文化的复兴,都离不开教育的正确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性,必须回到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吸取营养,获得创造的源动力,然后再前进,才能创造出新的成就和辉煌局面。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和机制,需要我们共同走近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以恭敬诚信之心,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掌握圣人之治的教育方法,既教育自己而修身自强,同时内证外行善正德之道,而奉献于社会的文化和教育。
教育的全盘西化,不仅会破坏损伤自己的根文化,而且在根系强大、干粗枝壮的东方龙文化的土壤上,一旦丢失东方龙文化的滋养,就极其容易失败。
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典型的成功与失败的范例,都具有良好的教益。古为今用,一定要回归到伏羲黄老的道德根文化的井泉之中,从古井内汲取永不枯竭的精神营养,那才是正确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洋为中用,则一定要以慧解智而分清糟粕与精华,以道解西而融合与应用。当前,人们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华文化的精华在海外,西方文化的垃圾在国内”,这种现象必须早日彻底扭转才行。在历史上,我们效法西方,纯粹脱离中华根文化效法西方成功的范例不多,可以说以失败而告终的占多数。
像成功的范例当中和失败的范例当中,蒋介石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所学习的是西方的军事与中国的儒学,他遵从的是中国的儒学之道,同时又吸收了西方唯心与唯物的文化。他是基督教信徒,但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参研中国的道学。他一生最终的结果,是难以在根深蒂固的东方道学文化土壤上真正立足,最终只能在台湾偏安孤岛一隅,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毛泽东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典型就是在中国道学派生下的学说中进行了参研,他重点研修了兵学、法学、史学,广泛地兼收并蓄,特别是对史学研究得滚瓜烂熟,对中国两千五百年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了如指掌,而且他是典型的洋为中用而兼用马列。正因为他并没有用马列完全取代他的兵学、法学,史学的修养根基,因此也成就了他的王道治乱世的功效。因为兵学、法学,史学,都是有助于建立王道的教育内容。王道的重要特点和功效,就是特别宜于治乱世。兵、法、史之根,的确都是源于大道。道学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平乱世、治国家的良药。但是,如果不循经而只修其中的法,即使王道能建立起来,发生巨大的效应,达到一种治乱世、平乱世的目的,但是对于治国却又显得不足,平乱有余,治国不足。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其中缺了一个圣治之法,没有获得圣治兼修之法。所以,著名的预言《推背图》当中,就非常精炼地总结出“称王只合在秦州”。秦州,就是指陕西省。兵学、法学,史学成就的王道,在平乱治世方面能够发挥长处,但是如果想进入到更大的范围治国,想达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那还非得要进入到圣人之治的修养之内,内圣而外王,圣王两者兼修,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不至于捉襟见肘,耗费精气神。
这些名人历史,在他们的经历中去观察和总结这些现象,是十分有趣的。像共产党开始引进的都是些洋学生、布尔什维克以及第三国际的洋枪洋将、洋枪洋炮;但是,可惜在中国半殖民地的这片土地上始终是以失败而告终,还非得等到毛泽东这个山沟里面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出来担纲。“山沟里”这三个字,包含的意味是他满腹经纶所蕴含的兵学、法学和中国的历史学,构成了他的根文化中王道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这个底蕴,再结合马克思和苏联的成功经验,就达到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运筹,凭籍这个底气,以王道治乱世的作用就有所发挥了。
    同样可惜的是,蒋介石修的并不是道学理论的知识。军事方面的兵学,他是学习的是日本人的军事方略,而不是中国人的军事方略;而毛泽东的兵学学习的可是孙子兵法,毛泽东也没有经过军事学院的培训,在军校他是教别人,而不是自己受教。蒋介石的儒学修养也是比较好的,比如礼义廉耻等内容都是源自于儒学,在儒学的基础之上,再去吸收西方的宗教观念,他的选择并没有深深地根植在中华文化大地之上,所以遇到毛泽东是一败涂地,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从文化和教育上,分析其中的一些因素,有助于帮助我们分析其中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林彪,他一生都是戎马为生,号称常胜将军,少年得志,25岁的年纪时就已经当团长、旅长了。他一生,可以说是在兵学中打滚成长起来的,他是兵学与儒学兼修的一个人才,同时洋为中用,而兼修马列,并没有修道学,可惜最终沙漠葬身。这是典型人物在文化领域当中的现象,分析一下是十分有趣的。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找一些典型案例,来验证东方龙文化对我们民族、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
东方龙文化的复兴,有待于慧智同运型教育复兴,也就是老子的圣人之治教育方法的复兴。培贤育圣、开慧益智、内圣外王的东方龙文化的教育机制,自觉遵从道法是教育领域的一级法则,道德是最宝贵的精神营养,尊道贵德,内圣外王,不违天道,诚信恪守依道法重道德而教育,这是我们教育的关键点。
人间所制定的教育法规,属于二级法则,与道法的母子关系不可违背。二级法则最根本的责任,是规范人的智能意识系统,绝对服从善、正、德的品格规范制约性,确保智能意识的正确发展方向,是“为学者日益”,要有益于慧识慧性机能的完整透发和真正的屹立。只有智能意识的善正德规范成功,慧识无为而无不为才可能成功地出现,从屏蔽的状态解放出来。如何将圣治用慧和贤治用智恰到好处地接合起来,共同构成最佳的培贤育圣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圣治用慧、贤治用智完美结合的教育理念,培贤育圣、慧智同运的教育方法,必将会使东方龙文化和 老子的德道文化、圣人之治教育理念,在我国智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继汉代开创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唐代创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第三次出现奇迹,而再次创造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辉煌。文化复兴教育始,让我们共同不懈地努力,将老子所代表的东方龙文化教育思想和方法,推广和传播于社会,为民族复兴尽己之力,合众人之力,开创新的局面。
随着太阳系重返慧性能量丰厚期,我们全面重新认识东方龙文化,掌握圣人之治的教育方法,掌握培贤育圣的教育措施,通过经典诵读,运用气、光、音质元(源)物质,迎接新的大慧大智人纪的到来。展开我们的手臂,去迎接道德文化的春天!我们应当站在文明的前列,率先开启我们自己的慧性之门。
祝福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家庭,能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获得智慧和力量!祝福大家都能成功!
今天的内容,一口气讲完了。感谢大家的参与,祝大家晚安,再见!
发表于 2017-6-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曲高和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4 01:17 , Processed in 0.0287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