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9 天堂燕 的帖子
当然不是了,你搜搜一下照片和说明吧。
雄黄雄黄,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产于温泉沉积物和硫质火山喷气孔内沉积物的雄黄,则常与雌黄共生。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和砷华,所以保存应避光以免受风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要有前提条件的】
◆古代文献参考:
清·顾铁卿《清嘉录》记载:“……以余酒(雄黄酒)染小儿额及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本草纲目》载:“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带雄黄酒入山中,即不畏蛇。”
◆ 雄黄又名雄精,是一味中药。性温、有毒,功效解毒、杀虫,治疗蛇伤等。从中医中药角度上讲,雄黄既有毒又解蛇毒,既可内服(一般不内服)、又可外擦(外用为主)。毒蛇虽毒,但它遇上雄黄,也会中毒(各种蛇都是如此)重者也可死亡。谓雄黄酒,就是酒中加入适量的雄黄,它是一味中药酒。传奇故事《白蛇传》中,白素贞一喝许仙送上的雄黄酒,就立刻现出蛇的原形。这虽然是文学艺术加工的情节,但也说明了蛇是怕雄黄的,所以,人们就用雄黄来对付毒蛇了。
端午节那天,人们喝一点、抹一点雄黄酒,一方面是庆贺节日,另一方面是有解毒驱蛇的作用。端午节时,气候温和,正是各种昆虫和蛇类繁殖、活动猖獗的时候,而小孩子又喜欢漫山遍野地乱跑,如果在他们身上抹点雄黄,蛇一闻到雄黄的气味就会自动逃跑,这样就避免了蛇伤的危险,所以在儿童身上抹一点雄黄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老年时报》载)
蛇嗅觉相当灵敏,对雄黄的味道会本能的避开。其实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雄黄对人体也是会有致癌作用的,所以人最好也别喝雄黄酒。
雄黄是四硫化四砷!
我先说说“雄黄”和对应的“雌黄”的成分,有雌黄吗?是不是我在“信口雌黄”啊?不是的,事实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矿物成分!
1,雄黄 也称石黄, 熏黄等, 矿物名称也叫雄黄, 化学成分为硫化砷AsS。桔红色, 性脆, 有异味。是久传于民间的解毒医疮杀虫药物。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向有在端午时节,盛夏将临之际, 饮雄黄酒的习惯,就是应用雄黄的解毒、杀虫的功效。雄黄经过氧化便会变成As2O3,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砒霜, 是另外一味著名的毒性很高的矿物药, 其解毒杀虫的原理也在于此。
2,雌黄 也叫昆仑黄, 砒黄, 矿物名也沿用雌黄之名, 成分为As2S3。其颜色较雄黄为淡, 性脆。雌黄与雄黄往往共生在一起, 其药性也与雄黄相近, 也常作为解毒、杀虫的主味药。它氧化后也会变成砒霜。
叫“黄”的还有硫磺 也叫硫黄, 留黄等, 矿物名即自然硫。浅黄色,很脆, 燃点低, 燃烧后变成SO2发出难闻的气味。其味酸, 温, 能温肠通便,杀虫止痒,还可补火助阳。硫磺与皮肤的分泌液接触, 可形成硫化碱, 具有软化表皮和杀死寄生虫的作用, 硫磺外用时的疗效当与此有关。
这显然是剧毒的药物,不过这些都是固体,蛇既然没有接触它就被赶跑了,为什么?
答:雄黄是一种胃毒剂,蛇对它反应非常敏感;但是加入酒精后的雄黄驱蛇更远,效力更大,原因是乙醇可以作为“稀薄剂”增强雄黄的挥发。
所以啦!山区一般是把雄黄泡在酒里使用的,而且《新白娘子传奇》中也是这么拍的。
不过并非完全有害,“吃药三分毒”,反过来我还可以这么说,“食毒三分药”,雄黄与经常与朱砂合用治疗疾病,挽救了不少生命呢。
实际上蛇是怕硫这个东西,在硫含量高的地方,你是找不到蛇的,如:火山周围。又如在地震前,由于地壳中的硫含量突然增高,蛇都纷纷出逃,即使在冬眠时被冻死也得逃。不光是蛇,很多动物都对硫敏感。所以当动物反常时,就有可能出现地震的民间秘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