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692|回复: 3

孔子与“人文教” 牟宗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7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与“人文教”     牟宗三

普通常说孔子是某某家,如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等等,这都是下恰当之词。这是近人以逞能斗富的心理来了解孔子,虽是称赞’实是贬视‘古人不如此了解孔子。圣人不可以什么家来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荀子说:“圣人,尽伦者也。”宋明儒者皆以天地气象来说圣人人格。所以了解孔子必须从人格、气象、德量、德慧等方面来了解,不可以专家、才能、知识之多寡等来论。他已超过了专家、才能等的境界。我们必须知有专家以上的人品人格。在西方基督敦,就是耶稣所代表的;在佛教’就是释迦所代表的;在中国,就是孔子所代表的。

  普通又说孔子的学说如何如何。孔子的教训不可以“学说”论。孔子并不是哲学家,他已经超过了哲学家。凡学说都是对于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事实之某一面所表达出的一套理论。凡学说、理论,皆无普遍性与经常性。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理论,哲学家的种种系统是一套理论。诸子百家“各得一察焉以自好”,是表示一套一套的理论,也就是一些学说。而孔子的教训不是一套理论,不可以作“学说”看。自五四以来,人们要把孔子的优越地位拉下来,先把他看成与诸子百家同。孔子也不过是一子而已,也不过是一套学说而已。既然只是一家言,一套学说,则没有可以被独尊的理由。而凡是学说或理论,其本质就是无普遍性、无经常性的。因此,我们何以必须相信它,遵从它,这是没有理由的。近人是拿这种观点来看于孔子的教训,所以站在学术自由的立场上,尽管个人可以自由去研究(当然也可以不研究),但其在教化上人伦上的普世性与超越性被抹去了。近人以为这是进步,其实是卑陋。这是泛学说、泛理论的观点。我们必须知有超乎学说理论以上而不可以学说或理论看的“常道”。亦犹之乎在概然性的科学知识以外,还有不可以经验知识视的逻辑数学之真理——这也是常道。

孔子的教训只是仁义之心之点醒,其广被于人群而成为文制以为日常生活之轨道者只是亲亲尊尊与人伦。仁义之心不可以学说看,人伦亦不是学说或理论。这是定然之事实。此其所以为常道。孔子所点醒而彰着的,只是人格世界之树立,此即所谓“体天道以立人道”。复亦只是礼乐人文之树立,此即所谓“人文化成”,开辟价值之源,立人极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也。人道、人伦、人之尊严与地位.完全为孔子所点醒。这就是光,就是道路,就是生命。所以往贤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个光或道路,就是孔子所抒发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人文教”。

孔子摄宗教精神于人文,而不是隔离的、非人文或超人文的宗教精神。吾友唐君毅先生云:“吾于中国文化之精神,不取时贤之无宗教之说,而主中国之哲学与道德政治之精神,皆直接自原始敬天精神而开出之说。故中国文化非无宗教,而是宗教之融摄于人文。余于中国宗教精神中,天地鬼神之观念,更特致尊重,兼以为可以补西方宗教精神所不足,并可以为中国未来之新宗教立基础。余以中国文化精神之神髓,唯在充量的依内在于人之仁心,以超越的涵盖自然与人生,并普遍化此仁心,以观自然与人生之一切,兼实现之于自然与人生而成人文。”(见其近着《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序文。)

  唐先生此义,我完全赞同。此种“宗教融摄于人文”之精神完全由孔子所成就。此种人文教之精神每不能为基督教徒与佛教徒所尊重。从基督徒方面说.他们每不赞成中国之祭天祭祖祭创造历史文化有功德于人民之圣贤豪杰之人格。他们只崇拜独一无二之真神。崇拜独一无二之真神,是可以的,但必把人间的精神生命之崇敬全割断(实则是割不断的),即在此一念间,他们的生命全倾注于一边而隔离挂空了。隔离挂空即有僵滞之虞。僵滞于神,则忘了自然与人生。僵滞于自然与人生者,则忘了神,遂视自然只是物,人生只是生物的人生,原始生命的冲动。这种一刀两橛的精神,扶得东来西又倒,互相倾注摇摆.实是西方文化之大病,而今日之祸乱,亦未始不由于此也。何不于此而深自反省以期有所转进耶?从佛教徒方面说,他们每以其毅然出离而向往解脱之精神为表示超越向上之宗教精神,以为儒家只拘拘于人伦日用之间,成为生命之萎缩,纠缠于现实,而无超越之理想。实则彼出离之精神亦是一刀两橛之隔离精神,而与人间通不起。而孔子之人文教,从其文制为日常生活之轨道方面说,固不离人伦日用,然又岂只限于人伦日用纯为现实的而无超越理想耶?若诚如此,则中华民族早被淘汰矣。而尚能延续至今耶?从仁义之心之点醒方面说,体天道以立人道,则上下贯彻,通透而不隔,既超越而又内在,既内在而又超越,所谓“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则生命之奋发、超越之理想、人间之光辉,固已画其中矣。若如彼两橛论者,则不倾注摇摆不可得也。

。。。(最后一段略)

    原载《人生杂志》第14卷第8期    1957年9月1日
发表于 2009-11-18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11-17 04:34 发表
从佛教徒方面说,他们每以其毅然出离而向往解脱之精神为表示超越向上之宗教精神,以为儒家只拘拘于人伦日用之间,成为生命之萎缩,纠缠于现实,而无超越之理想。实则彼出离之精神亦是一刀两橛之隔离精神,而与人间通不起。而孔子之人文教,从其文制为日常生活之轨道方面说,固不离人伦日用,然又岂只限于人伦日用纯为现实的而无超越理想耶?若诚如此,则中华民族早被淘汰矣。而尚能延续至今耶?从仁义之心之点醒方面说,体天道以立人道,则上下贯彻,通透而不隔,既超越而又内在,既内在而又超越,所谓“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则生命之奋发、超越之理想、人间之光辉,固已画其中矣。若如彼两橛论者,则不倾注摇摆不可得也。


有几个人能从平凡的儒家看出神圣的光辉?
又有几个人能从神圣不可思议的佛家看出平凡来?

无他,唯不能平实地认识当人目下之“心”而已。

所以,谈传统文化,谈何容易,不达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一切言谈,不过是隔靴搔痒,没有灵魂的外形而已。

只不过又是搏庄子一笑。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09-11-18 11:04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1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人能从平凡的儒家看出神圣的光辉?
又有几个人能从神圣不可思议的佛家看出平凡来?

发表于 2009-11-2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9:41 , Processed in 0.0207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