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825|回复: 0

何谓“大脾胃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他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术。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是运化水谷、供一身元气之本,脾胃内伤则元气自衰,继而百病丛生。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累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腑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在临证治疗中,采用了一套以升举中气为主的方法,分别补益上、中、下三焦元气,尤以补益脾胃为主。他善于运用温补脾胃的处方和药物。因此被称为“温补派”。

    “大脾胃论”,是人体空间医学治疗的重要观点之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脾胃论”认为,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系统和排泄系统都统属“脾胃”范畴,而不应当局限于“脾”、“胃”这一脏一腑。全身各个脏腑都与“大脾胃”有一定关系。“自古人生一条路”,这条路,就是食物从口进入、直至肛门而出。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的产生、代谢废物的排除,都与这条路有关。这条路畅通无阻,人体才能健康;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人整体的生理平衡。可以说,人的生、长、壮、老、病、死,与这条路息息相关。

    传统中医有“七冲门”的说法,首见于《难经·四十四难》,是指消化道非常重要的关隘。其具体部位是:飞门指口唇,像门扇一样自由开合;门户:指牙齿,食物入口,必经牙齿之咀嚼;吸门:指会厌,是食管与气管的相会处;贲门:胃之上口;幽门:太仓下口,即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阑门:指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魄门:下极为魄门,指消化道的末端,即肛门。事物通过此“七冲门”,便完成了人体消化吸收和糟粕排泄的全过程。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而泌别清浊,其清者为水谷之精微,通过脾的传输,上输于心肺及周身。其浊者,分为废水及食物残渣两部分。其中,多余的水液渗入膀胱,通过肾的气话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而食物残渣则下降到大肠,大肠吸收其多余的水分进行燥化,形成粪便排出于体外。在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还需依靠胆汁排入肠中以助消化,三焦为水谷运行的道路,为气化的场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传导排泄,需要六腑之间相互配合,虚实交替,维持协调平衡。

    由于饮食的消化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个脏腑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均可影响其他与之有关的脏腑,出现消化功能的异常。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可致大肠传导不利,出现大便秘结不通;而大肠腑气不通亦可影响到胃,导致胃气不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而小肠清浊不分,水谷并走大肠,可见尿少,大便泄泻等症。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7:32 , Processed in 0.0222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