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5202|回复: 48

智慧媳妇你能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北京、住在纽约的岳萍,十年的婚姻中,有六年之久,夫妻二人都因她与同住的婆婆势同水火而痛苦不堪。成为基督徒之后,她接触了圣经的教导,于是下定决心从头营造与婆婆的关系。

         在与丈夫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晚宴上,岳萍当着在座众亲朋的面,公开朗读了一封给婆婆的感恩信,信中尽诉婆婆的优良品质,如勤俭持家、勤快爱整洁、厨艺好、让她受熏陶……等等,更在信中感谢婆婆把儿子教养得品格出众,让她得到这么好的终身伴侣。

         婆婆及在场的人都被岳萍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婆婆从此对媳妇刮目相看,岳萍的努力,为婆媳关系的修补重建跨出了美好的一步。

         在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如萍博士等十二位华人专家学者联合编撰的《婚前教育手册》中,指出大多数恋爱中的男女,所专注的仅止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和感情,极少花时间和精力去更深认识并了解对方的家人。

         手册中也指出,婚约不只是两个情投意合的男女之结合和相属而已,也是两个家族的结合。因此,姻亲关系--尤其是最敏感的婆媳关系,绝对不可轻忽。

         俗语说:“爱屋及乌”,你若真心爱丈夫,就不至于心里只有他,而没有他的家人。要把“爱婆婆”看成是“爱先生”最好的方式之一,而不是把婆婆看成竞争对手。

         主动关心婆婆,嘴巴甜些、注意应对进退的礼貌、平日或年节送些贴心的小礼物,以实际行动消除彼此的生疏或防卫之心……都能使自己成为他们母子情感的参与者、付出者,而非霸占者或抢夺者。

         在婆媳关系的经营上,媳妇若能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凡事但求心安理得,尽力把自己该扮演的角色扮演好。若有什么难以平复的委曲,只要夫妻同心同行,互相体谅支持,终究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以下专家和过来人的建议,实践过的媳妇们均感效果非凡。

▲先建立牢固亲密的夫妻关系。在还没有达到夫妻亲密的默契前,宁可在家务与育儿上辛苦一点,也不要因缺乏人手而急着接婆婆同住。

▲多了解多体谅。了解婆婆飘洋过海来到异乡,因着文化、环境、饮食各方面的变化,会有很大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体谅她寂寞、恐惧、陌生与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善待她。带她参加教会或社区活动,为她找到年龄背景相近的同伴,使她得到友谊支持。

▲接纳老人比较固执的事实。在非关重大原则的事上尽量迁就婆婆。尽量给她空间、尊重她原有的生活方式。若她的想法真有不妥之处,也要慢慢说服,而不要顶嘴或争辩。

▲家庭活动尽量将婆婆包括在内。全家出去玩,要邀婆婆一起出去,不要嫌她累赘。要鼓励老人家从事一些她有兴趣或能有所贡献的活动,要让她觉得生活有意义、有期待。

▲心中常存感恩。若婆婆愿意分担家务、操劳日常琐事,不要视为理所当然,要真心感激。更要感谢婆婆养育了自己的丈夫。

俗话说得好:“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这里有两层含义。

第一,你若与先生有亲密的关系,就不会有先生被婆婆抢夺的不安全感,反而乐意让丈夫享受母子亲情。
发表于 2007-3-2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媳妇的,确实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我一直是赞同的,并且也尽力去做,但我发现,如果只是单方面心态好是没有用的!晚辈应该尊重长辈,这是天经地意的,但如果长辈为老不尊,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应分时,你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真正有几个做到婆媳之间亲如母女的呢!女儿就是女儿,媳妇就是媳妇,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 本帖最后由 香草 于 2007-3-27 08:39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香草说的,如果媳妇和婆婆都是明事理,讲道理的人,关系就会好,否则光靠单方面的我觉得会很累.
发表于 2008-5-1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香草 于 2007-3-27 08:36 发表

女儿就是女儿,媳妇就是媳妇,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非常认同!!
发表于 2008-5-1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婆婆是女人真正的妈.
是关系到女人大半辈子生活质量的妈,甚至连死后都葬在一块(我们海南有此风俗).不打点精神照顾好这位老大人,女人想过幸福生活怎么可能?!

首先她的儿子,女人的丈夫就不乐意,夫妻关系裂痕多因此起,事端多由此生,别扭争闹,甚至决裂.....然后,至死不明问题出在媳妇自己身上,没尽到本分,没孝顺好公婆,反带着怨恨进入下一个痛苦的轮回.

或者有些糊涂男人,真的为了妻儿而抛弃父母,这种弃根行为无异于自绝生路,最后弄得神憎人怒,自己处处蹇涩逼困,祸及儿孙...病的、穷的、贱的、灾祸连身的多因于此。。。。。至死不明贫贱之因为不孝!

请大家静心看看这个,听听自己的心:

http://www.dfg.cn/big5/flash/wy-01-gyt.htm  注意打开音响哦!

[ 本帖最后由 白鞋子 于 2008-5-15 17:53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5-1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婆婆是女人真正的妈!
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也是海南的,我觉得结婚以后真的是走入另一个家中,成了这家的一分子,和原来的娘家有了区别心,我和婆婆相处得很好,胜过自己的妈妈,只要用心去做,这一点也不难
发表于 2008-5-1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lichen 于 2008-5-15 22:17 发表
婆婆是女人真正的妈!
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也是海南的,我觉得结婚以后真的是走入另一个家中,成了这家的一分子,和原来的娘家有了区别心,我和婆婆相处得很好,胜过自己的妈妈,只要用心去做,这一点也不难

晕,这个太幸福了。捐钱,捐钱。 捐一点幸福更幸福。

(和婆婆的关系,实际就是和丈夫的关系:是同生共死的关系。和自己的妈妈的关系是血浓与水的关系。)
发表于 2008-5-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婆婆本身与自己的儿子的关系就不融洽,加上婆婆特殊的经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并且有说两头话的毛病,与亲戚相处也不好,喜欢把小事情当大事来做,弄得身边人都很累.做这样婆婆的儿媳妇,很有挑战性.也希望各位老师给予点拨.
发表于 2008-5-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价值观不一样.我们认为平平安安就是福,钱够花行.婆婆认为要与身边的人比,要比他们好.我们认为说话要诚实,婆婆每天都生活在谎话中,即使与她的亲姐妹和亲兄弟,也谎话连篇.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婆婆总喜欢把别人想得很不好,为一点小事,就能对他人恶口相加.当面把人说得好,背后却在别人面前说得不好,所以她的兄弟姐妹大多跟她走得不近.在自己儿子面前说自己的儿媳妇,在自己儿媳妇面前说自己的儿子,而且说得很难听.每当事情发生,她从来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所以她的命很苦(整天生活在不平衡,患得患失中).我们担心得是她的身体(长期失眠,头晕,低血压等慢性疾病).她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做好吃的菜和买好看的衣服.为了孩子做了什么,总会挂在嘴巴上.只要孩子做了不符合她意愿的事,她就从头翻旧帐.说出很伤害孩子自尊的话.与她说话有压力,那句说得不对,就不高兴,然后就东想西想.我从然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人.王老善人说对面来的,就是命里应该有的.我也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因为价值观,所以在事物的处理上,总会有分歧.
发表于 2008-5-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想帮她做家务,但她不放心,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好.事后又抱怨没人帮她做事.老公回忆从小就是在婆婆的打骂恶口中长大的,之后他又经过一段叛逆期,与母亲关系一直不亲.因此婆婆总记得自己儿子年青时候做的错事.只要发生争执,她就翻旧帐.还说儿子欠她的,几辈子都还不清.这是她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我一直在思考.前世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逆缘,怎么会有这样的母子关系.我又做过什么,我怎么也会搅进这样的关系中来.有时,真是很是郁闷.因为我的父母给我的关爱和为人处世与我婆婆相比,真是鲜明的对比.
发表于 2008-5-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善人曾经说过福是逆加上来的.因为碰到这样的婆婆,我才会去了解佛法,去不断扩大的自己的心量,去包容和理解很多事情.虽然自身能量还不够影响到婆婆,但感到欣慰的是,老公在我的影响下,已经开始放生,对佛法也有好感.对家庭发生的冲突,比过去要冷静些.虽然这还很不够,但至少往正确的方向上迈进了一步.愿佛菩萨加持,让婆婆能接受善知识,我们做晚辈的能够做得更好.更有智慧处理家庭纠纷,早日大家庭和睦
发表于 2008-5-1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境随心转 的帖子

主要障碍在丈夫身上。
发表于 2008-5-1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则然 于 2008-5-16 12:22 发表
主要障碍在丈夫身上。

主要障碍是在自己身上.

君子如射,必先正己而后发,有不中则过在己,岂有罪于旁者.
发表于 2008-5-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鞋子 于 2008-5-16 16:00 发表

主要障碍是在自己身上.

君子如射,必先正己而后发,有不中则过在己,岂有罪于旁者.



同意。师兄批评的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9 22:39 , Processed in 0.0252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