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679|回复: 0

為「兒童中國經典文學誦讀」樂園介辭(南懷瑾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有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個什麼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來生來就是人,個個自然會做人,那裡還要有什麼另外一種做人的道理呢不錯,人本來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靈長」的生物差不多。但人類的老祖先,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開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們後代子孫怎樣才能懂得「人倫」的基本道理,然後才擴充到怎樣去為「生活」,怎樣好好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完全不同於一切「靈長」生物一樣的原始狀態。當然,其中還包括了「科學」的、「哲學」的、「宗教」的、「藝術」的等等文明。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
是為了「做人」。不是為了「生活」。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就容易懂得了「謀生」的「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的「智識」。也都屬於「讀書明理」,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但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差餉
,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了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其實,一般的人們,太過年青現代化了,根本不知道過去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有多麼的輕鬆愉快,使兒童們在歌唱舞蹈的氣氛中,達到文化教育水平。古人所說「絃歌不絕」,就是這種境界。尤其是所採用的古書,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智識」的結晶,所以後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經典」。而且所謂這些「經典」的古書,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學」的「藝術」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學」的「藝術」,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韻律的歌唱。無論古文和現代的白話文,這個道理都是一樣的。因此古人把最難記的「算術」,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學識,都編成「歌訣」來唱,聲聲「朗誦」。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兒童不用絞盡腦汁去背記,自然而然地進入記憶,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猶如現在的電腦一樣,意識一動,就在嘴上背誦出來了。只要有內行的好老師,懂得這種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達到「啟發式」的「注入」效果了。  
   
        我是從幼少開始,親身經歷新舊各種讀書的教育法,現在已經活到八十年了。從十二歲起,一邊做學生,一邊代老師上課。以後又經歷過文的、武的、在世的、出世的、中國的、洋式的各種教育方法,都做過學生,也都當過老師,一直看到現在,深深感覺到現代的學校教育法,以及家長們對兒女的教育要求,都有很大的偏差,應當「反求諸己」,不可再來自誤誤人了。不過,文化教育,是國家民族全民的大問題,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可以補救。但很高興看到了大家有心之士能夠領先嘗試傳統文化的教育法,為後一代的民族幼苖,培養文化的讀書種子,使他們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頓開,欣然樂為之介。  

丁丑春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09-8-24 18:5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6:26 , Processed in 0.0225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