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园”再掀乳业之祸 皮革下脚料变身食用明胶(2009-05-16 10:01: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04b880100de3c.html
一切都是潜规则!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食品添加剂问题阴云未尽。。。 4月底,浙江省金华曝光晨园乳业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一案。在中国乳业尚未走出三鹿阴影时,晨园案件又一次冲击了公众本已敏感脆弱的信任神经。 这个大家应该也都清楚。水解皮革提取蛋白质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为何到现在才有人曝光 5月11日,卫生部召开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发布会,部署为期2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继续全面整治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强调,我国整体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尤其是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和重大案件仍有发生,食品添加剂长效监管机制尚待建立。自2008年12月10日以来,全国已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案件7626起,逮捕30人。
除晨园事件外,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中显示,山东淄博,山西临汾、大同和河北阜城一带存在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胶、食用蛋白制品的行为。目前,皮革水解物已纳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二批)》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业及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
这个最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皮革水解物”,它的源头在哪里?它是“独家秘方”还是行业潜规则?它的危害又有多大?
近日,本报记者对“皮革水解物”如何变身食用明胶及食用蛋白质,进行了调查。
了解到的信息表明,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链条,从国外进口的“洋垃圾”及从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输入的皮革下脚料,在北方乡镇一家家明胶厂、土胶厂经过加工、提炼,再运往天南地北的食品厂和医药企业,添加在牛奶、冷饮、糖果、香肠、果冻、方便面、胶囊等食品和药品中,从而完成一条秘密的、灰色的产业链。在历次的高压打击下,链条的环节或已崩断,或正潜伏,或等待着东山再起。
“晨园”再掀乳业之祸
换句话说,如果此次不是有人匿名举报,晨园乳业非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或许会成为一个秘密晨园乳业的曝光,源于一封匿名举报信。今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接匿名举报,称“晨园乳业”在乳制品中添加“皮革蛋白粉”,以提高蛋白质含量。
3月5日,浙江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业”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扣押60公斤“皮革水解蛋白粉”,立即责令该企业停产整顿。
3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抽样检测“晨园乳业”8个批次的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其中3批次成品、2批次半成品含“皮革水解蛋白”成分。
之后,质监部门根据公司销售出库单开展省内清查、省外协查,在浙江嘉善、海宁、龙游、诸暨4地检测出含“皮革水解蛋白”的“晨园乳业”产品1298箱,并就地封存。
另外,“晨园乳业”已从慈溪、诸暨等地召回含乳饮料760箱,其中576箱检出含“皮革水解蛋白”。
4月2日,兰溪市公安局对“晨园乳业”法人代表毛建华等3人实施刑拘。皮革水解蛋白,是将皮革用化学方法进行水解。由于动物皮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添加到食品中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和三聚氰胺不同的是,皮革水解蛋白是真正的蛋白,如果添加到乳制品中,监测难度难于化学物质三聚氰胺。
换句话说,如果此次不是有人匿名举报,晨园乳业添加非法添加物或许会成为一个秘密。记者获取的信息是,晨园产品一度带来了恐慌,上海、杭州等地开始追查这些添加了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牛奶,但大城市无一查获。即使是它的出产地金华兰溪,喝晨园奶的人也极少。
位于金华兰溪石宕头村的晨园乳业,曾是一家有100多工人的大厂,是该村的经济支柱。在晨园乳业打工,往往能获得不菲的收入。据其网站介绍,企业日实际生产能力70吨,于2005年3月取得乳制品(巴氏杀菌乳、酸乳)及饮料类(含乳饮料)生产许可证。
4月4日,这家工厂被关停。工人失了业。有办法的年轻人纷纷奔赴外地,留下妇女们和老弱病残守家。
晨园乳业和这个小山村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晨园乳业一倒闭,石宕头村变成了一个普通小山村。一个妇女从家里翻出两个保留至今的晨园乳业牛奶瓶,里面的液体早被喝空。
她是在厂子里上班的,负责往瓶子上贴生产日期标签,每个月有1300元收入。她说过年的时候,厂里发了一箱晨园鲜奶,一箱晨园酸奶,都被喝完了,大人喝,孩子也喝。他们不知道这些牛奶有问题,喝了以后也没什么感觉。现在知道牛奶添加了一种她从来没听说过的物质,也只是淡淡一笑。
石宕头村有一处畜牧养殖场,就在间隔晨园乳业50米远的地方。这个畜牧场共有40头奶牛。场主告诉记者,他们的牛奶是供应给晨园的,他说,厂子垮了,牛奶不好卖了。他们现在还有3个半月的奶款没收回来。
当地人普遍对晨园的倒闭感到惋惜,他们说,晨园垮了。办个厂这么难,毁灭却这么简单。
“垃圾明胶”溯源
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曾是中国两大明胶产地之一,大量工厂使用皮革废弃物加工食用明胶,或提取人造蛋白粉,向下游全国各地的食品厂提供辅添原料,是当地人共知的秘密
中国是制革大国,皮革固体废弃物量很大,铬革渣每年约70万吨以上。此次曝光的晨园添加皮革蛋白粉,正是铬革渣加工链中的一个分支,食用明胶是另一个分支。
根据已掌握的信息,4月底,南都记者赴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调查。这个位于山东省中部,毗邻淄博、总人口3.3万人的小镇,在2005年之前曾是中国两大明胶产地之一(另一个是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大量工厂使用皮革废弃物加工食用明胶,或提取人造蛋白粉,向下游全国各地的食品厂提供辅添原料,是当地人共知的秘密,甚至一度引以为豪。2004年5月,央视《生活》记者曾对这里生产的“垃圾明胶”进入食品链条进行曝光。5年后,本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一切仍在继续,只是更加隐蔽。
兴福镇东郊的一条河沟,常年淌着褐绿色的水。镇民付祥龙站在沟边,手指北方,“顺沟走,是一家家的明胶厂,沟里本来没水,都是这些厂子排的。这水烧人,沾上皮肤会爆皮!”
青龙明胶厂,就在横贯镇东的公路旁边。4月29日上午,这家镇街最早成立的老牌明胶厂,铁栅门内的生产依旧繁忙。满场白色、留着石灰残迹的路面,一边是20多个依序排列的长方形水池,满池绿水,浸泡着垃圾般成堆、长条碎块的皮革下脚料,另一边四五台搅拌机轰隆翻转,在偌大的水池里刷洗着杂乱的皮絮。
粗犷蛮横的中年门卫发现了外来者,不由分说地将记者拉出门外。“出去!这里不许外人进来。瞧瞧也不行!这是老板的规定!”
往北走,约3公里,是另两家相隔不远的鑫龙和巨龙明胶厂。鑫龙的加工场区,隐身在一排公司门面的背后。露天的场外,一堆堆条块状、丝絮般纠缠的蓝色、灰白色皮革下脚料,如山堆积,正在日光下晾晒,释放着难闻的霉臭味。工人告诉记者,他们通常管这些叫“蓝皮”、“白皮”,全是从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削下来的废料,拉回来时大都是成碎末的皮子,还搀和着大量的泥块。
离两家明胶厂不远,消毒公司的一位老师傅每天都能听到隔壁的机器轰隆声,他说,上面整顿不让做食用明胶了,但能不做吗?销量又大,价格又贵,只不过现在改口都叫工业明胶了。
据透露,一家明胶厂收购皮革下脚料,依品质、成色,通常几十元到数百元一吨,原材料低廉,但建厂需投入一笔不菲的设备资金,制成明胶后,工业明胶约4600元一吨,食用胶则可卖到上万元一吨,而后者需求量通常是前者的数倍。
工人正对使用过的皮革再次分拣,一部分是皮沫,一部分可回炉再洗再炼。 制作好的“垃圾明胶”看上去干净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