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724|回复: 11

转)炒锅里下药选购松子擦亮双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炒锅里下药选购松子擦亮双眼http://foyou.5d6d.com/thread-47-1-1.html
  松子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休闲食品,有着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以前我们都说松子好吃口难开,现在好了,很多地方都有卖开口松子的,可有人说了,炒制开口松子的经验如果要全都学会的话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这话让人听着怎么这么难,开口松子不就是炒货嘛,那么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经验呢。最近,我们的记者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人员到浙江杭州的萧山进行了调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姚家畈村是当地有名的开口松子的加工基地,大大小小的松子加工厂就有30多家,记者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人员一进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像这些粒大饱满、颜色好看的东北松子并不好卖,而另一种粒小发暗的松子销路却非常好。
  记者:这是什么?
  工人:片碱。
  记者注意到,片碱被倒进大缸后,工人把这些粒小发暗的劣等松子倒进缸里搅拌,随后工人又掺入了少量的质量好的松子,两种松子很快就变成了同一种颜色。
  记者:他叫什么粉?
  阿贤炒货厂老板姚国松:滑石粉。
  记者:这允不允许加呀?
  老板:一般不允许,少加一点没事。
  据工人介绍,使用滑石粉可以使松子表面变得更光滑。又经过十多分钟的炒制,滚筒里的松子开裂了。
  工人:慢慢地开了。
  趁着松子开裂,工人又迅速地把另一种粉末倒进了滚筒里。
  记者:这是什么?
  工人:焦亚硫酸钠。
  记者:等松子开口才能放硫酸钠?
  工人:对。
  据工人讲,焦亚硫酸钠可以使开了口的松子颜色更白、更好看一些。
    为了降低成本,这家炒货厂在新货里掺入了一些变了质的退货。为了掩盖这股霉味,另一名工人把一些香料放到桶里,随后又打开了一袋白色颗粒状的东西。
  杭州市萧山天王炒货厂老板姚世林:糖精放进去绝对是超标的,焦亚硫酸钠也是超标的,整个姚家畈村挨家挨户这家抓一把,那家抓一把去化验,全部是超标的。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姚家畈村的这十多家加工厂加工出来的松子都用大包装发到经销商那里后,再换成精美的小包装,然后销售到一些地方的超市里。
  记者:你家的货都销到哪里?
  杭州市萧山天王炒货厂老板姚世林:上海、北京、广州等地。

[ 本帖最后由 森朵玛 于 2008-11-4 13:4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1-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1-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问题,但早就知道有问题,好多年以前焦点访谈就对卖水果的添加坏东西曝过光,从那时开始就很少买这类零食来吃,总算是没有为嘴伤身!
发表于 2008-11-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辨呀?好像眼睛再亮也无济于事呀!还是干脆不吃的好啊!
发表于 2008-11-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采我这儿不爱吃松子.
发表于 2008-11-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子嘛,我爱吃生的,用夹子自己夹开!
发表于 2008-11-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禅音有一篇文章是倡议大家不要吃松子,因为那是松鼠的食物,我们吃了,它们就饿死,而我们的食物来源有很多种。
发表于 2008-11-2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三彩风车说“好采”。。。好像是两广人才这么说的,是不是呀?
我家是广东+广西
发表于 2012-1-16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今天想查松子是否属于油腻食品,才看到这个。今年吃了不少松子,我哭。
发表于 2012-1-1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文字稿(很美的纪录片)

    瀑布从68米的高处飞流直下.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条大河的源头

    海拔2000米左右的长白山苔原带,是高山鼠兔的家。

    秋天是鼠兔暴饮暴食的季节,它必须储备足够多的脂肪,以应付大雪封山的日子。

    长白山的16座山峰都在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是亚洲东北部的最高点,这些山峰构成一个巨大的锥形山体,环抱着长白山天池,这是中国最高最深的火山湖。湖水的下面,是一座暂时休眠的火山口。

    天池湖水从长白山大瀑布倾泄下来,轻盈地流过远东大陆惟一完整的高山苔原带,快速穿过岳桦林,流过云杉、冷杉聚集的寒温带针叶林,然后放慢脚步,奔流在苍茫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中。

    一棵身高超过38米的红松巍然挺立在河边,它被当地人称为“红松王”。

    红松王已经有480岁了,周围的红松,都是它的后代,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的森林类型。红松林里生长着红松、蒙古栎、水曲柳等近五十种树木,构成了一个繁茂的大家族。

    现在,阔叶树停止光合作用,它们做好了迎接冬天的准备。

    红松王脚下,三只灰松鼠忙碌起来,在落叶中翻翻捡捡。


    阔叶树的叶子开始枯黄,红松王的树冠却依然苍翠。红松是针叶树种。即使在严寒时节,它也不会落叶。红松用它独特的智慧,度过寒冬。

对付坚硬的外壳,灰松鼠有自己独到的武器。

    长相难看的鼩鼠爬出树洞,啃食着尚未变黄的树叶。

    花栗鼠是灰松鼠的近亲。个头却要比松鼠小得多。现在食物多的是,它们要充分利用这难得的好时光。

    从现在开始,四十天时间里,是森林居民储藏冬季食物的季节。

    大山雀在捉虫子,这样的美味也很快会在冬天里消失。


    黑熊是红松林里的巨无霸,让众多小动物退避三舍。事实上,它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危险。黑熊偶尔捕食田鼠、小野猪,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个素食主义者。

    成熟的浆果是黑熊最喜爱的食物。在秋天,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件,就是敞开肚子,不停地吃。这是一次惊人的增肥行动,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黑熊的体重每天可以增加一公斤。

    秋季增肥行动之后,等待着它的,是将近五个月的冬眠。

    黑熊最主要的食物还高高地挂在树上,这就是红松的球果。

    在针叶裸子植物里,红松的球果格外硕大,每个果塔里包裹着上百粒种子,每粒种子,都是它繁衍后代的希望所在。

    这是一棵刚刚冒出地面的小红松,它将面临着生命中的第一个冬天。

    小树身边的红松王,在它480年的生命中,历经沧桑。

    长白山是一座曾多次喷发的活火山。305年前,地底聚集的力量从山顶爆发,滚烫的熔岩沿着山谷奔涌,所到之处,草木化为灰烬。在那次劫难中,红松王得以幸存。

    现在,水深300多米的长白山天池波澜不兴。生命在火山的余烬中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

    世界上有60%的红松林生长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是红松分布的核心区域。

    长白山麓的红松阔叶林中,大多数树木都是在火山灰上生长起来的。300年时间,这里由死亡之地变成了广袤的林海。

    西北风频繁光顾长白山,日均气温已接近零度。森林里,黄叶开始飘落。这是天气进入晚秋季节的标志。

    树叶飘落到地上,成为食草动物的食物。大部分的树叶在冬天将被大雪覆盖,等天气回暖时渐渐腐烂,形成肥沃的腐殖层土壤,为曾经养育它们的树木提供充足的养分。

    叶子快落光时,动物们的食物也越来越匮乏,居民们期待着挂在红松树上的大餐。

    即将成熟的松果还吸引了远方的食客。腊嘴雀也从南方赶来。

    红松要经过80年才会开花结果。它的种子,则需要两年的生长,才会成熟。

    黑熊摇晃着树干,看起来是想提前进餐。

    但尚未成熟的松果并没有应声而落,黑熊还需要等待。不管它有多大的力气,一切都必须按照季节的发生逐次展开。

    在森林里生存,耐心是必须修练的功课。

深秋时节,森林里来了不速之客。他们要做的事情,当地人称为“放棒槌”,就是寻找一种神奇的中药材——人参。野生人参只生长在红松阔叶林里。

    现在是人参成熟的时候,在林下绿色的背景中,鲜艳的果实格外醒目

    采参人用鹿的肋骨制成的小刀,一点一点剔去人参根须上的泥土。中医认为,只要沾到铁器,人参就会失掉元气,哪怕是断掉一根根须,人参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九月底,长白山顶峰降下了第一场雪。

    高山鼠兔已经把自己养得足够肥胖,它在雪地上享受着最后一点温暖的阳光。

    雪线一天天从山顶下降,长白山的森林里,已经听到了冬天的敲门声。

    红松王周围的阔叶树,叶子都已经凋零。

    在红松王的树冠上,生长了两年的松果现在已经完全成熟。它们脱离母体,降落到地面上。开始了繁衍后代的旅途。

    动物们的活动,全部围绕着这顿大餐展开。

    松果有坚硬的外壳,即便从30多米高的树冠掉下,也不会破裂。红松籽要是不能脱离球果,就不会有发芽的机会。然而,红松自有解决之道。——它会说服动物们帮忙。

    红松籽释放出强烈的香味,这对动物们来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如何打开松塔坚硬的外壳,每位食客都有自己的高招。

    灰松鼠尖利的门齿,就像是为剥开松塔专门设计的工具。

    对花栗鼠来说,红松的果实显得太大,它必须仔细研究,找出松塔的薄弱之处。

    腊嘴雀的喙非常有力,每啄一下,都会衔出一颗松籽。

    星鸦长长的尖嘴,就像一把专用的钳子,可以撬开松果坚硬的外壳。

    平时以昆虫为食的山雀,也临时改换了菜谱。

    红松的盛宴由此拉开帷幕。

    吃饱喝足,花栗鼠在青苔上蹭去粘在嘴上的松油。

    五子雀忙着把松籽塞进树缝,营造它过冬的粮仓。

    灰松鼠埋藏种子的时候非常机警。一只松鼠,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建立五、六十个这样的小粮仓。每个粮仓里有20到50粒松籽。

    星鸦在这个季节,会埋藏超过两万粒的红松种子,这是它全年的粮食。事实上,它只能吃掉其中的一半。剩下的种子得以进入土壤。

    红松种子富含油脂,能为动物们度过严冬提供充足的热量。而如果没有这些食客,种子也无法进入土壤,获得发芽的机会。红松用美味的种子作为报酬,雇用动物们担任播种的农夫。红松和森林里的动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互惠关系。

    松塔是黑熊惟一能吃的坚果。

    它的吃相虽然不雅,但对红松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在黑熊吃松塔的时候,很多松籽都掉落到地上,这些释放出来的松子,也有了发芽的机会。

    野猪也被松塔的香味吸引过来。它们有拱地的习性,可以帮助种子松土。

    东北虎尾随着野猪的气味,一路追踪而来。这是它最主要的猎物。

    生性机警的野猪,及时发现了尾随的东北虎,成功逃脱。


    东北虎是北方丛林之王,处在森林食物链的最顶层,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以它丰富多样的食物,养育了50多种哺乳动物,这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物种最多样的地区。

    然而,平静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即将再度被打破,森林迎来新的不速之客。

    美味和数量,是红松传播种子的两大法宝,但正因为如此,采摘松塔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情。人们准确地计算好时间,在第一批种子成熟之后,进入森林。

    这些年来,松籽的价格在市场上居高不下,采松籽,也成了住在森林附近的人们一大收入来源。

    在居民们举行宴会的地方,采松塔者起了营地。

    营地旁边,迅速堆放起三十多万枚松塔。

    一旦人们离开营地,动物们便围聚到松塔堆前,继续中断了的宴会。

    然而,它们的好时光不会太长。不久,这些松塔将会清运一空,辗转运到城市,变成人类的食物。

    黑熊被马车队的喧闹惊动,逃进森林深处。

    人类的采集活动,打破了原始红松林固有的平衡。动物们因此不能在秋天储存足够的粮食,也不能在体内积累足够的脂肪。它们面临着一个准备不足的冬天。

    大量的松塔被采走,更断绝了红松繁衍后代的路途。采摘松籽造成的后果,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10月上旬,红松林里降下了头一场雪。气温迅速下降到零下10度。采松籽的营地里,人们已经带着战果离开。

    小红松正忍受着生命中的第一次严寒。它的枝丫还很柔弱,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将危及性命。

如果红松更新不足,没有新的树木参天而起,森林将逐渐老化,直至消亡。如今,新生的红松已经很少了。

    与红松相比,动物们面临的问题要急迫得多。为了寻找食物,它们必须进行长距离的跋涉。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没有储存到足够脂肪的黑熊还不能冬眠。

    它发现了人们采摘松塔时留下的垃圾堆。

    乌云在长白山顶峰迅速堆积,这是暴风雪来临的征兆。


    红松王在400多年的生命中,经受了无数风霜雨雪的考验,可以轻松应对这样的天气。红松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干,能够对抗大风。塔状的树冠,可以避免过多地积雪。

    狍子在雪地里漫步。近年来,这片森林全面禁猎,动物们的身影多了起来。

    大雪给小红松盖上一床厚厚的棉被,它可以安全地度过冬天了。

    这里的河是火山温泉河,常年保持着恒定的水温,在冬天也不会封冻,为动物们提供了过冬的水源。

    长白山是东北雨量最充沛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1000多毫米,冬天,森林中的积雪能达到一米。然而,积雪并不能被树木直接吸收。在这样的环境中,红松进化出了神奇的保存体内水份的功能,秘密就在它那构造独特的针叶里。

    红松针叶的上表面,是坚硬不透水的革质层,它的呼吸孔,深藏在背面的凹槽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内水份的蒸腾。

    严寒笼罩下,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像。

    每天,星鸦都要巡查一遍自己的粮仓。它看见腊嘴雀叼着一颗松籽,很不放心。

    星鸦来到一个粮仓检查,幸好,存粮都在。森林里有一套路不拾遗的道德法则,储存的粮食,其它的动物基本不吃。

   
    星鸦把松籽在嘴里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舍得吃,又放回粮仓。

    松籽是星鸦全年的粮食储备。然而,今年存粮不算很多,星鸦必须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红松王身边,有一棵高大的杨树。深藏在枝干里的昆虫幼虫,是啄木鸟过冬的粮食。

    这棵杨树的胸径有两米左右,树干中间巨大的空洞,是黑熊冬眠的营地。

    冬眠期内,黑熊一直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它不吃不喝,甚至停止排泄,完全依靠体内的脂肪维持生命。

    如果一切正常,黑熊将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结束冬眠,再走出树洞。

    强烈的西伯利亚寒流,频繁地侵袭着长白山。

    森林弥漫在风雪中,野猪的动作变得缓慢,一只野猪在雪地上开道,以便让紧随它前进的同伴节省体能。

    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里,野猪开始集群。以互相温暖的方式来对抗严寒。这是它们长期适应严酷气候形成的本能。

    野猪的长鼻子可以嗅到几十公分积雪下面的一颗松子。

    黑熊出现在森林中,看起来相当的疲惫。寒风刺骨,它却四处觅食,秋天储备的脂肪远远不够,使它不得不中断了冬眠。

    傍晚时分,风雪依然肆虐,随着夜晚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

    第二天,野猪群照常外出觅食。

    一只体质较弱的同伴,冻死在雪地上。

    人类再一次进入森林,冬天是森林采伐的黄金季节。松软的腐植层和林间沼泽,现在变成了坚实的道路,大型机械可以长驱直入。东北出产的木材,在高峰时曾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

    红松曾是东北森林主要的采伐对象之一。几十年的大规模采伐,东北60%的原始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已经永远消失。

    时间到了四月,红松王身上的积雪开始消融。森林在越来越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渐渐醒来,迎接一年中最适宜生长的时光。

    积雪深处,一枚松塔显露出来。现在,它将重新开始生命传播之旅。

    在河边,小红松经过漫长的冬天,正在苏醒。

    从2006年开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经全面禁止松籽采摘。
发表于 2012-1-2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针叶 于 2012-1-29 22:08 编辑

看了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文字稿,觉得很惭愧,自己去年也吃了一些松子,动物们太可怜了,人类太贪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7 09:12 , Processed in 0.0302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