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8403|回复: 11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提法何时能休?不要再贻害后学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世温病学派混淆六淫致病与温病,真是贻害无穷。学者急当明之,因为此中细微不明,所以主观想象地提出一个“风热感冒”,歪曲真理,真是害人不浅!       桂林古本的问世有利于澄清这个千古大错。其中六淫致病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卷第五》一一罗列,层层分明。
伤暑病脉证并治第七  (暑邪致病)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火邪致病)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湿邪致病)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燥邪致病)
伤风脉证并治第十一  (风邪致病)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寒邪致病)

仲景在桂林古本云:【4.1】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
不病温。
在此伏气不特指寒气。
春温发于(伏)寒气【4.2】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秋温发于(伏)湿气【4.2】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冬温发于(伏)燥气【4.3】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
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仲景为了告诫后贤
在【5.13】云: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
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晓,认为
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
。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08-10-13 14:1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气乃生气,万物皆适宜。
温病生气损,非温损生气。
昧者恣寒凉,以温为大敌。
动辄泼冷水,火灭生机息。
发表于 2008-10-1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一个字:好!
发表于 2008-10-1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溫氣並不是敵人﹐是從後方三陰里調出來的正氣來攻打邪氣的。
寒涼派們不幫助正氣(溫氣)﹐反而大舉殲滅之﹗理上不通﹐病怎麼可以治好。
只有補正氣才是幫助身體。
幸虧有三七先生等明白人指出﹐也不會選擇錯誤的醫書看了。

[ 本帖最后由 似水柔和 于 2008-10-15 23:0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19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药店好多清热解毒的中药啊,治风寒的药基本上没有啊?
发表于 2008-11-2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以上何解?

我看过吴鞠通“温病条辩”,上面说的有道理,并且好多方子在用姜附。并没有否定寒症用热药的治法。
发表于 2008-11-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gyuan75 于 2008-11-20 09:32 发表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以上何解?

我看过吴鞠通“温病条辩”,上面说的有道理,并且好多方子在用姜附。并没有否定寒症用热药的治法。


帖主引文已做解释:“仲景在桂林古本云:【4.1】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
不病温。”
可见温病为伏邪内发,而非所谓“温邪”上犯,温为人体本气,何邪之有?!
发表于 2008-11-2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三七先生理解,温病派“辛凉解表”一说就是无稽之谈了?

吴鞠通“温病条辩”支持“辛凉解表”,但反对“朱丹溪”之“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并且也认为癌症等重疾为“寒结”,和三七先生见解相同。

另本人为“重寒患者”,有一事请教先生。
本人,男,江苏人,现年33岁,12岁起患寒冷性荨麻疹。遇冷水,冷风,接触部位皮肤红,肿,出现风团,瘙痒难忍。遇暖0.5-1小时风团消失,不留痕迹。

体质有以下特点:从小不喜油腻食品,看见肥肉就头晕,皮肤头发油腻,少白头。
                  怕冷,冬天身体紧张,手脚冰凉,睡觉靠自己脚捂不热。一冬天基本都在感冒,鼻子不通(黄鼻涕居多),经常牙痛,嗓子痛,就在患荨麻疹那一两年,冬天有好几次半夜呕吐大量清澈透明酸水。吃东西经常不易消化,放屁,打嗝有腐臭味。皮肤暗黑,眼下黑眼圈,精神抑郁,易悲伤,害羞内向。成天想睡觉。
      
治疗措施: 西药抗过敏药治疗只能部分控制皮肤症状,后效果不明显就停掉了。
                   中药治疗有效,但病情屡屡反复。不能根治。
         
自我判断:体内重寒久寒,已入脏腑,顽固难治。
  
现采用治疗手段: 自练气功一年余两月,身体发生如下变化:
                  练功一月:睡觉时出现浑身燥热,不能沉睡。
                  练功2月—4月:每天拉肚子2—3次(均上午),拉完肚子后身体轻松。
                                 同时荨麻疹症状减轻。皮肤油腻减轻。
                  练功5月---至今: 出现感冒症状,基本不发烧(有时有一点低烧),但
                                  喷嚏多,痰多(黄,白都有),后颈酸痛,转动时咯咯作响 ,3-5分钟就想转几下。每天半夜3—5点醒。做噩梦。早上起床时口苦。皮肤过几天白一点又过几天黑一点。精神情绪均转好,白天基本不想睡觉  。有几次连续2,3天小便次数多且骚。大便每10天就有一次2—3天无大便。但手脚依然凉 ,身体怕冷,眼白发蓝,后背经常感到一阵寒意。荨麻疹症状有所减轻。


现自我判断:  气功锻炼发动元气排除寒气,但久寒重寒,已入少阴,现虽出现病
出三阳的情况。但寒气沉重,需外力助之,拟以下方案征求先生意见:
                    
继续气功锻炼,再服用《伤寒论》原方“四逆汤”助元气驱寒:
           炙甘草30克(二两),干姜24克(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一日一剂,15剂。


以上是我情况,请先生给予诊断,建议。

此致

敬礼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丹溪”之“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朱丹溪著书运值少阴君火,故甘寒滋阴多,故“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顺应天时的真理。然现值太阳寒水,则多从寒化。
发表于 2008-11-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gyuan75 于 2008-11-20 12:46 发表
安三七先生理解,温病派“辛凉解表”一说就是无稽之谈了?

吴鞠通“温病条辩”支持“辛凉解表”,但反对“朱丹溪”之“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并且也认为癌症等重疾为“寒结”,和三七先生见解相同。

另本人 ...


功效显然,目前病气已走足太阳、手太阴,继续炼下去,明春或可发太阳正伤寒证,到时以一剂麻黄理中汤解之即可。温病云云,与实情不符,存而不论可也,何必斤斤于是哉!
发表于 2008-11-2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叹服!!!
发表于 2009-9-5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书对温病理解很正确,讲的很透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7 23:42 , Processed in 0.0361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