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6074|回复: 19

关于风热感冒?请先生指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风热不会引起表证,即不存在着风热感冒.风性输泻,热性疏散,其性向外.邪气不会往内陷.只会才生气津两伤的可能.白虎加人参汤正为对证之法.祈望先生指正.
发表于 2008-6-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甚是。风热感冒实为捕风捉影之论,是以医圣不言,庸工乐道。
发表于 2008-6-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买的中成药都是治风热感冒,真是郁闷。即使是受凉感冒了,医生也叫吃那些风热感冒的药,不可理喻,问的多了就要被人赶走了。
发表于 2008-6-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意思的看一个广告,好像是所吹空调了,外面受凉了,感冒了怎么办,我就接着看是出来什么产品,前面的原因全是受寒引起的,后面的药一出来,我差点晕倒:好像还是什么清热解毒之类的产品。

不注意此事还不觉的有什么荒唐,注意了,真的是太荒唐了。
发表于 2008-6-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有容 的帖子

这叫寒热不分,颠倒黑白
发表于 2008-6-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成仙村 于 2008-6-5 11:04 发表
我觉得风热不会引起表证,即不存在着风热感冒.风性输泻,热性疏散,其性向外.邪气不会往内陷.只会才生气津两伤的可能.白虎加人参汤正为对证之法.祈望先生指正.


风为阳邪,风为百病之长,也可致病。外感病中的伤风就是这种(桂枝汤证),入里而化热,若变成既有表证又有里热证,是否可以近似理解为现代人常称的“风热”的感冒?其实,这是有先有后,不可等同而视。
发表于 2008-6-8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证入里则成太阴证,多寒化,不太容易出现里热证。麻黄汤证则可从阳明而热化,热盛时可清可下,白虎承气是也。
风热则成发散,属自身收摄不及,当滋肝阴,与“感冒”外邪客表者大相径庭。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指正讨论。总觉得越细越难明。
万千病态 不过阴阳 及寒热也。
寒则收敛 由外向内  但可发表 最忌清下 清下则寒邪内陷。
寒邪束闭 入里化热 麻杏石甘汤可也
热则外散 由内向外  只可内敛 最忌宣散 宣散则气津内耗。
热宣肌表 寒邪又犯  桂枝加葛根汤
万千病态 首分阴阳
病有主次 治有先后
请大家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08-7-1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三七生 的帖子

还不是很明白,继续学习
发表于 2009-2-2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不知何为风寒风热,就问医生,说小儿得了感冒,最后都是风热感冒。所以吃了那么多药,病就不见得好
发表于 2009-2-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见解,风热没错,但并不是感冒,属温病。临床中此证也挺多见的,治法清降肺气,滋肝阴疗效不错。

[ 本帖最后由 师古 于 2009-2-20 19:46 编辑 ]
发表于 2009-2-2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一事不明,夏天的中暑是怎么回事呢?
发表于 2009-2-2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医,就用常识来猜测中暑的原因吧:
1、中暑多在湿热的环境中产生,所以湿热环境应当是中暑的外在因素。
2、湿热的环境是如何引起人体不适的呢?正常条件下,人体的温度、人体的湿度总是大于外界的,这样,人体的毛孔才能正常呼吸。所以过湿,影响人体汗液的挥发,过热,人体不能散热,卫不护表,进而使人体汗液倒流,作为人体的自我保护,这时毛孔一定闭上了。进而就产生了所谓的邪热锁表吧。
3、毛孔不能正常呼吸,代谢产物不能通过表皮外排,当事人一定会神志不清。所以中暑的正治是:找一个阴凉透风的所在,打开领结,温水擦身,使中暑人的毛孔自然打开,生理功能就会恢复。一般不用凉水,因为那会使毛孔进一步闭合,暑气、代谢产物不能排出,将会导致中暑人后几天仍旧不适的。
4、再看一看中暑的用药,都是一些辛发开表的药,可见,鄙人上面的推理有一定的道理吧,哈哈!
发表于 2009-3-3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热风温:用桂枝去桂汤加减
参桂本伤寒论和黄元御《四圣悬枢》和彭子益的《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可知。
发表于 2009-3-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受凉,但是咳嗽却是浓稠黄痰,是为热痰,理应清热祛火,但为何吃凉药咳嗽一直未能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3 02:38 , Processed in 0.0243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