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一篇资料中看到关于古书竖排的妙处,觉得很有意思,转帖于下:---------------------------------------------------------------------------------------------------------------------------------------------
熊春锦先生讲《道德经》第一章(二) 第一章 观妙 讲解二 (根据春锦先生 2003-10-29讲座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讲《道德经》第一章。请大家首先进行三调(略),然后在状态中听课。
道生天地万物母
有的同学提出来,希望进一步将道经第一章带着大家深化一下,在这里用这种方法--我们解读《道德经》的方法,是运用道的能量来展示,运用道的基本要素达到反朴归真的一种诵念方法,必须与心灵的感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掌握了这些方法,并且能够正确运用,无疑就掌握了一把进入道德经这个巨大宝藏的开门之匙。如果只是运用西方科学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来解读这部道德经,那么前进的速度将会非常慢。
我曾经跟几个同学谈过,道德文化与西方文化,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存有非常大的差异性。现在我们很多文化领域与西方式的文化同步了,西方文化取代了我们东方文化。比如我们现在拿到的这一本《道德经》书,它就是按照西方的排版方式来排的。那么当我们读的时候呢,是从左到右,是摇着头在读。这个摇头呢在中国的道德文化史上称之为否定式,而按照古版的排版方式,应该是上下排版,从上到下阅读一本书,这称之为肯定式。也就是说当我们读到这些书的时候,经常头往上抬往下点,是使自己的身心内部处在一种肯定的状态。对,有道理,读了这一行的时候,从上往下一看这一句有道理。而西方的排版方式,读一行你就在摇头,说不见得。你就把自己的内在的自我意识放在第一位,不会主动去肯定道德文化下诞生的文字篇章所内涵的深意,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笑话,更深的意义在那呢? 由于我们的头部在左右晃动的时候,两侧的胸锁乳头肌刺激了颈部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使我们大脑的供血供氧水平处在波动的状态,因而影响我们大脑对文章的肯定和深层次的感悟。但是我们东方文化的竖版,当你在阅读的时候,头部是上下点动的运动,这一运动呢,实际上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直接营养大脑皮层整个大脑脑组织的液体,称之为脑脊液,这个脑脊液从到脑循环到脊髓,然后又从新循环到大脑之中,当我们颈椎这种前后运动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启动整个脊髓的气机和血液的循环,使大脑里面处一种在容易进入灵悟状态的运动模式,领悟和掌握文章的实质。至于说肯定和否定那可以作为一个笑话来说。但是就这一点,就是说从大道德本质炁的原理在我们身体里面的运用来说,而中华的道德的文化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古代时代都是紧密地与道和德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理形科学,这种理形科学我们在各个环节我们都没有保持住,相反被西方科学所替代了。
我们在研究一个事物,认知一个方法的时候,我们必须与道的本源、德的实质,与气机的原理紧密地相合。那么呢,我们才能够增德而进道,这个道是可以用一些方式模拟的方式加以阐述的,是可感知的,但是却不能用现代的文字,用我们这一个社会环境和空间背景环境说的非常明白,说的非常清楚。这也像以前的曾经讲过的,我们生活在二维空间的动物无法理解三维空间,它没办法理解三维空间的人,但是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却同样也没办法去描述和形容四维空间、五维、六维,甚至十几维德空间。只能是用一种模拟的方法来阐述这个“可道”--这个“道”,这也就是可道德一种含义。当然老子作了一种深化,就是说,这个道是一种非常道,并不是我们两维空间所能看到、所能掌握、所能完全明白的。 道是一种自然的、根本特性、以及能量。这个“道”正像后来许多人能够进入道的空间环境,或者说接近这个环境所作出的大量解释,对自己的心感体悟用文字做了许多表述,想把这个道阐释清楚。但是由于涉及到每一个人德的厚度纯度、身心变化同步性高低的制约,所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学说。 对这个非常道的“道”,要想理解它,感知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明白它,就必须跳出心的束缚,跳出身的束缚,跳出这个三维空间的屏障。而且要冷静地认识到,虽然我们能够突破本身的屏障,进入到四维空间、五维空间,或者六维空间、七维空间,但是我们对道的解析、领悟,对道的体悟还存在着量级的不同,范围的束缚。所以说,要真正能够到达宇宙核心去体悟、感悟、心悟、灵悟这种道的最本源的自然环境,对她的能量以及其它不可描述、不可言状的众多物质和众多特性,还是很不容易的。不能描述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文字的限制,受到了三维空间屏障的制约。要等到人类都能突破这个屏障的时候,才能够解释好,并接近于道的认识。 老子在对道的深邃理解与认识的前提下,在开篇第一章,就将“ 道可道,非常道”提出来,明确地告诫所有阅读者和后来者:不要轻易去解释这个道。我们对道的认识必须要通过自己内部的实践,通过身心的解放,与自然化合后突破三维空间的制约,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可道 ”和“ 非常道 ”。对道的理解,对她的命名,也是同样的道理。“名可名,非常名 ”,虽然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文字,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述这个道,给她命名、定名,但都是一种强加的方式,并不能完整的囊括道的全部深刻内涵。所以我们在认识道之后,在求证道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固囿在一个小范围内,封闭了自己的心,闭塞了自己的身,不能跳出内环境这个小天地,那就只能简单的、局限的、自作聪明地去解释这个道。虽然命名为道,也只是一种“可名 ”的状态,但更要知道那种“ 非常名 ”。 大道本来就是无名,无象,无声,无音。可以说,在三维空间所有的词汇、语言都没有办法对这个“道”来定义,只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进入道的环境状态,进行同步变化升华而才不得不强名的。所以我们在解读的时候,要用心身去感悟“道”,既“可道 ”,又是“ 非常道 ”;既“可名” 又是一种“ 非常名 ”。老子在这里是让我们每个读经的人通过这句话,将自己的心和身这两个主观意识对自己心灵深层真我的封闭展开来,为他让开路。也就是“我退位,吾登台 ”的含义与作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把阴我的场性强加在认识道这个方面,而不能突破“可道”与“可名” 的制约,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 非常道”和“ 非常名 ”,那么对道的认识就难以进入佳妙的境界和状态。只有在心里面、在理念上建立起基本符合道的正觉正识,运用道的能量场冲开你的大脑皮层,使大脑中深层次的阳我和真我与道亲近,解除阴我对真主人的封闭,那么读好《道德经》也就不困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