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158|回复: 0

黄帝登天问天师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而乐 于 2017-3-2 11:26 编辑

《黄帝内经》第一章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第一句,看似没什么实质内容,只是聊聊几句关于皇帝的简介,然后是黄帝向天师发起了一个问题,接着天师进行了回答。文字并不算艰深,一般的注解也较少。倒是黄元御的注解,对黄帝的简介说得详细一些引起了我的兴趣,再反过来反复读第一句,之后偶得一些启示,试述于下,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先生批评指正。

古人著书立说以传道教化世人,往往都是“ 一字之安,坚若磐石”,内容结构逻辑缜密,章节段落安排亦有讲究,往往在首章乃至首段有统领全书之深意。

黄帝一出生就很厉害了,长成之后都可以登天了,怎么还要向老师请教这些这么“简单”的问题呢?一闭眼打坐不什么都知道了?随便念几个咒语或者吹口气不都可以治病了吗?可是他不这么做,因为那些不是人类世间的东西,他不用也不教,这从后面的《五藏别论篇第十一》中得到印证:“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可见,这其中提示了“世间事情要用世间的办来法解决”的道理,人们的养生、治病必须要遵循世间的法则。——此其启示之一。

那么,去哪里寻求解决人世间的养生、治病法则的最高学问呢?去天上,从天师歧伯处学习。可见最高境界的中医养生、治病理论方法是来自天上,本来不是一般人都能接触到的,这从后面的“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等处印证,可见,医道神圣,师道尊严。而现在我们能有机会见闻到、有条件学习,应该十分恭敬、珍重。
所以学习中医要回归经典,尊重经典,信受奉行。——此其启示之二。

那么,怎么学习这么神圣而高深的学问?黄帝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这是身教学习之前的正确心态:高起点、低姿势、尊师道,即使有登天的本领,还要虚心向师傅学习世间的养生治病法则。从整部《黄帝内经》大部分都是黄帝与天师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可见师承的重要性。可见,学习中医除了自己努力研读经典,还需要师傅适时点拨一下、释疑解惑传道。
学习中医要调整好谦虚的心态,自学访师,珍惜师缘。——此其启示之三。

昔者黄帝登天以问于天师,这一动作已经是行不言之教,以身作则,示现中医、师道的神圣尊严以及学习中医的正确心态。
世间事有世间法,中医是一门为世人学习、掌握,用以服务世人养生、治病的方法技术,而不是特异功能,也不依赖鬼神、不搞迷信。若非如此,何须不厌其烦写下《黄帝内经》十几万字详述医理、医术、药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天道、地道、人道,须知古代写字、刻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画几个符咒岂不是更简单?故言中医“不科学”者可休矣!人家有登天的本领还在谦虚学习,今之世人谁有?还不肖一顾、不学!?良可叹也...

《伤寒论》序: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语出《论语》.季氏: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医圣张仲景、孔圣人都那么谦虚好学,我们呢?

或再问:吾辈凡人,非聪明智慧之士,亦无登天的本领,可学中医否?
曾读罗大伦《神医这样看病》、《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著作,可见中医几千年来名医辈出,出道之初鲜有超凡可登天者,也大多都是些普通人,
发救人于病痛之慈悲心,或勤求古训、钻研经典,或加得祖传师承,莫不是经过自己的一番刻苦努力学习、甚至历尽人家悲痛之后而才能获得大医精诚的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8:17 , Processed in 0.0266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