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334|回复: 1

《道德经·体道第一》心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转载[/url]


道乃心路历程,即心经之意。道分正道与邪道。正道唯一而邪道万千不可胜数。天生之心谓之性,人走正道,在于各正性命。性由心生,分本性与习性。本性天生,生来俱有,是自觉的,是内心深处自然流露的感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生命之本能。习性是后天生养出来,是六欲之流露,是他觉的,是思维的产物。各正性命者,即人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听从自己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各种呼唤各种感受而作事,即听从本性作事而不是任由习性而作。能正性命即走正道。真者,正也,俗谓真正。走正道做真人。为自己而活,活得其所。为天地立心者,天性也。为生民立命者,性命也,即心灵之呼唤也。


道可,道非,常道。道乃心路历程,而人人都有一颗心,心生谓性,而又分天性与习性。所以人人都可以走正道,行天性,或人人都可走邪道,行习性。走正道,各人的天性不同,那么,各人的作事方式自然也就不同,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行邪道,同样,各人的习性各异,那么,各人的处事方式自然也是不同。这就叫各自为人,各行其道。人如此,万物也如此。正因为如此,才产生天下之万有,谓之富。所以世间之道行,千姿百态,各尽其性,各行其道,此为常也,若要强为之归类,可将万事万物两分法分为阴阳,再可随各人习性之好恶,喜欢阳的就认可阳的,因为合己意,同时会否认阴的非议阴的,因为不合己意。喜欢阴的则反之。

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应用而生的。名是虚的,用是实的。名者实之宾也。因物之用每多能,故每有多名以应其用。又有名异而义同者。故一物可多名。名者号也,名号是为了分类辨别做记号意也。万物皆有名,万物可多名,此其常也。名由人称,可名这,可名那,名相不同,为用方便。


无,名天地之始。天下万物皆有形,有形藏无形,无形化有形。一物一天地,一物一乾坤。天为阳,地为阴。阳化气,阴成形。无能化出有,无能化生天地。譬如,人身化育,一个新生命的降生,这个新生命本来是没有的,由于因缘的际会,导致了这个新生命的孕育降生。一个新生命就是一个小天地。这个小天地就是从无中化生出来的。无,名天地之始。此其应也。


有,名万物之母。一个新天地一个新生物有母体孕育,母体为有形。有,名万物之母,诚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无与有,万物本来具有,是万物的生化功能与结构。知道了无与有与生命的关系,自然也就知道,如果想洞见生命生化的道理,就需要从无入手。气化无形,出于自然,不是眼睛能看得见的,在于觉照,在于静心状态下去感应自然的变化,感应万物的生灭,心会天地万物生生化化的气化之理。


常有,欲以观其徼。万物各有其形,有形就有结构组成,万物不同结构各异。结构是分层次的,结构不同功能亦异,结构组成条理分明,在于能细观。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与有这两个东西,是同时产生的,一物的降生就有了一物的结构组成,一物的降生同时也具备了一物的气化功能,具备了一物的生灭规律。也就是具有了一个小天地。万物的生灭机制是眼睛看不见的名之为无。万物的结构是眼睛看得见的,名之为有。异者,是因为无与有两者的状态不同。而同者,是因为两者的基本物质因子是一样的。这个一样的物质因子,无以言状,强名之为玄。玄,就是代表构成无与有的最基本的微观之质。这个微观之质,不断的变化组合,就产生了万物的生生化化。物之生化谓之妙。万物的生生化化谓之众妙。玄的不断变化组合,是万物生化的门户。
发表于 2017-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回复 1# 裘万吉 道德经,你就没有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27 04:44 , Processed in 0.0338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