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龙感湖畔的时候,有朋友问湖北转基因水稻之事,到周边做过一次调研。结果让我比较吃惊,转基因的种子有少数人偷偷在种不稀奇,但是反而大部分种的是常规稻种。吃惊之处在于,本来以为大家基本都是种植杂交稻的,为啥反而是常规稻? 杂交稻虽然试验田里面亩产说1800斤等等,但是实际上农户种植的时候丰收时候大约1400多斤,如果遇到气候不合适的年头,反而比常规水稻要低,只有1000斤左右。常规水稻在打药施肥的情况下亩产1200到1300斤左右。但是杂交稻需要更多的化肥,有时候需要多打一遍农药。而且当地稻谷收购价格,常规稻比杂交稻贵0.15元左右,因为常规稻口感好一些。这样算下来,不言而喻,种植杂交稻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冒着风险才能获得高一点的收益,如果气候不合适反而不如常规稻。而常规稻年年收成相对固定,大家自然选择了常规稻。 从上面的分析,当时的自己也已经意识到农户种植杂交稻的风险。毕竟,杂交稻育种试验的周期很有限,无法经历各种各样的气候,遇到所谓特殊年景也就见怪不怪了。可是,问题在于,如果哪一年,全国的杂交稻爆发大面积的病害,大面积绝收,这个民族的该如何是好? 再谈谈水稻增产的来源,究竟有多大比例的贡献是杂交稻种子?从网上公开数据来看,亩产从1974年的200公斤,增加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300多公斤,到90年代的400多公斤,基本上是每10年一个台阶。但是进入新世纪后,亩产一直徘徊在440-480公斤左右。2000年中国中稻亩产为466公斤,2007年才增长到470公斤,7年的时间亩产量仅增长了4公斤。同期杂交水稻的“新闻亩产”是增加了大约4成。然而农民大规模种植后的亩产,往往远远低于在实验田里取得的数据。在实验田里培育成功的新品种,先在示范田种植,然后大面积推广,其间产量也依次递减。 所谓高产的背后,是大量石化产品的应用,是农业机械比如旋耕机收割机等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常规水稻用化肥农药后产量不仅提高,而且表现是相对稳定的。杂交稻到底对整个社会水稻的增产起了多大作用? 自然之道是平衡的,有得有失。拼尽全力追求的高产折射的是人们的贪婪,透支的是土地的肥力。如果哪一天,就像经常用抗生素的病人,身体根基被毁突然倒下,土地是否也会突然长不出庄稼?再加上不可预知的气候风险(杂交稻绝收的诱发因素之一),是否会出现大面积饥荒?如果一段时期的增产只是未来减产或者绝收的伏笔,那么增产只是一个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