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8853|回复: 18

诺如病毒用中医怎么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紧急提醒 我国部分省份爆发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主要引发感染性腹泻或胃肠炎,据中国疾控中心,今年的诺如病毒在北京、广东、浙江等省份比往年猛烈,儿童更容易感染。如有恶心、呕吐、 拉肚子、腹痛等症状切勿马上使用抗生素,请及时就医,转发周知!
发表于 2015-1-2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浅出,理事不二。
先生分析解答得真好真妙!
赞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再回到先前的一个疑问,到底是微观因素病毒导致的疾病,还是宏观因素气候导致的疾病?我有个比喻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夏天很热,苍蝇蚊子都出来了。有人发现苍蝇蚊子出现的时候天都很热,于是认为是苍蝇蚊子导致了天热,接着就研究消灭苍蝇蚊子的方法试图改变天热的情况。等到冬天冷了,苍蝇蚊子都没有了,于是这个人得出了结论:果然是苍蝇蚊子导致了天热,苍蝇蚊子没了,天就不热了。实际上就像大家现在都知道的:是他把原因和结果弄反了。

气候能改变病毒,病毒那么个小东西,看都看不见,是改变不了气候的。这也就是中医以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为划分疾病种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的理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楼主的问题如何回答:中医如何治疗?

西医说不用治疗,还要难为一下中医,这可能是方舟子之流一贯的作风。其实根本难不倒中医,说不治是因为不得其法,中医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还是两千年前《伤寒论》的方法: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已。口不苦的直接用附子理中汤即可,兼少阳口苦症状的,合上柴胡桂枝汤就可以了,如舌尖红口渴还可以直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就这么简单,无论它穿上了什么马甲,不过还是那只乌龟而已。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的是,这次我们要从中医的角度也即人的角度,而非细菌病毒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事件。这可能要得罪一些病毒立场的微观主义者,但为了把事情搞清楚,也只能暂时不考虑这些了。

首先看看这个诺如的表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故也称之为“冬季呕吐病”。

看到这些描述,现在的感觉就像看到一个老家的熟人被称呼外国名字一样,这不是那谁吗?怎么成了洋人了?太熟悉了,换成什么名字你也骗不了我。

来看呕吐、腹泻,这在中医叫什么病?暂不说太少阴阳的名词术语,咱们就只从实际情况说。呕吐、腹泻这是与消化系统有关的上下两个症状,也即中医所谓的吐、下。与吐下相并列的还有个汗,就是老太太姜汤发汗的汗。别小看这汗吐下三个字,这可是攻邪派名医张子和三大绝招。

再系统点说,汗是针对表浅症状的,也就是风寒袭表,表为邪气所客,或伤风汗处,或伤寒无汗,都需要身体的气血鼓荡外散抗邪,相当于边防抵抗侵略。气血外散的同时,邪气也自然外散,邪气散了气血还要收回,所以要“微似汗而止,不可如水流离”,这是个分寸问题,发汗太过反而会造成内虚的新问题。现代医学的难题病毒性感冒,在中医通常都是汗法所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个吐下所对应的消化系统,从食道的上逆到肠道的下陷,就都可以归属到里证的范畴了。表为阳,里为阴。所以相对于表的阳,吐下偏于里的阴。而从上下划分,上为阳,下为阴。吐的症状偏于上,所以偏阳。下的症状偏于下,所以偏阴。那么上下的症状对应的是那些脏腑呢?首先,是居中的胃。胃的上方是食道,也即发生吐这个症状的部位。胃的下方是小肠、大肠,也即发生泻这个症状的部位。胃的阴阳属性中医叫阳明,阳明从经脉上有手足之分:胃叫足阳明,大肠叫手阳明。与胃相表里的是脾,中医叫太阴。而《伤寒论》太阴病的表现就是: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泻)益甚,时腹自痛。

与胃相关的还有胆,西医也知道胆汁是助消化的,胆汁如果上逆就会口苦。胆在中医叫少阳,少阳病有个典型症状就是口苦,还有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等。这些也是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症状。

呕吐通常并称,呕是气向上顶,吐是食向外冒,一个只有声势,一个已见形质。这其中又有阴阳的划分:呕偏于气,属少阳;吐偏于形,属太阴。其实,在实际的症状中,呕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太阴证往往也兼有少阳的症状,这也即甲己合化的问题,涉及到了五行原理,就不细说了。

再回过头来看那个什么如病毒,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呕吐、腹泻是典型的太阴病,也即西医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其实说到肠胃还属阳明,还没有涉及到其太阴湿土的本质。

为什么在大寒前后出现太阴病的症状?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病气由表入里了,一种是病气从里外泻了。前种为进,后种为退。一般来说,如果冬至前后休息的好,阳气归根了,那么到大寒初之气开始,发陈的力量就会在体内展开推陈致新的举措,表现在身体可能就是陈腐的衰败之气被排出:在上就是吐,在下的就是泻。排出去也就好了,身体也会觉得更加轻快。所以西医也说:通常只会持续两三天,“多喝水多休息,病情就会有明显好转”。至于是否该多喝水,就相对于不同情况另当别论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然的病毒细菌成亿上万,并且总在不断变化繁衍中,“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数也”以此思路治病,被拖的疲惫不堪不说,还永远跟不上病毒的变化节奏,其疗效可想而知。
中医的治疗思路是釜底抽薪法,不管你病毒是哪路神仙,我根除你的生存环境,让你没活路,你还怎么戕害身体?
现代西方医学不走出这种思维陷阱只能治不好越来越多的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疾病既然发生在人身上,首先人会有直观的感受,也即症状。对病人的症状观察以及病人发病前后各种境遇因素的了解,同样也能找到相关的线索。这也同样是一种病因学,而且更直观,更能与人的感官知觉相对应。

比如,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病毒引起的感冒症状。在这种超出人类感觉范围的理论被发明之前,人是不知道病毒的存在的。人的对病因的直观感受是天气也即气候因素的影响:受风了,伤寒了。所以,对治方法也就是让身体保暖(盖厚被)、发热(喝热性辛散的汤液),以使汗出、病退,身轻如故。就像过去中国老太太普遍应用的姜汤,就是这种简单的道理。姜汤并不像抗生素那样需要不断更新换代,但从结果上看,效果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无论什么时代感冒总是会汗出而愈。这是老辈中国人都会有过的经验,绝非虚构想象所能捏造或否定的。

那么,到底哪种病因判断是真实的呢?是宏观的天气影响,还是微观的微生物影响?其实,只要各自针对认定的病因进行处理就会见分晓。与中国老太太姜汤发汗感冒痊愈的效果形成对比的是,现代医学至今认为:病毒感冒无药可治。也就是说虽然认为是病毒导致的,而且案主的名姓都很清楚,但就是拿它没辙,只能任其逍遥法外。而一碗热热的姜汤就能轻易解决问题的,反而并不真正了解病因。这是不是有点太难以自圆其说了?

好了,现在咱们回到客观的角度,既不偏向微观的立场,也不偏向宏观的立场,只针对人类所能感受到的事实,来做一次客观公正的评判。这次就以这个现代医学认定的“诺佳病毒”导致的症状,来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症状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种假设是成立的,那就意味着,在这种微观观测方法发明之前,人类对疾病是不了解的,也是无法治疗的。在这种方法发明之后,人类才了解了疾病的实质,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对疾病进行治疗。正如现代医学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的那些方法一样。

但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现代医学的内科教材至今对大多数内科疾病的论述都是“病因不明”。这说明他们并没有在微观中找到疾病的原因,那么这种本来就是假设的病理学的道理究竟何在呢?病因不明的结论是不是已经在结果上证明了这种病理假说的不成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可以正式回答问题了:

首先,病毒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的一种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原始的生命体。之所以被命名为病毒,是因为一种假说,也即假设:是这种微小的生命体导致了疾病。这种假说是建立在以借助放大仪器进行微观研究的方法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试图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中寻找疾病的原因。虽然寻找的结果大多是病因不明,但这种方法至今仍然是现代医学病理学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病毒和细菌是现代医学微生物致病理论指定的两大罪魁祸首,也是用来划分疾病性质的两大类型。而与之相应的繁荣的制药工业不断更新换代的抗生素和干扰素,就是试图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武器,虽然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假想,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

一方面病理学家不断发现寻找细菌病毒,并加以命名,名字同时代表发现一种新的疾病,所以现代医学的病名会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制药厂不断研制针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抗击类药物。同时,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的医院医生再将这种新产品应用于临床,也即实验性地把药销售给病人,同时观察统计临床效果。现代医学就是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配合下,不断发展壮大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病毒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基本信息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其主要特点是: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简单理解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病毒发现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这种现象起码可以说明,致病的病原体不是细菌,但伊万诺夫斯基将其解释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说的极盛时代,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同样证实了麦尔的观察结果,并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但贝杰林克想得更深入。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细菌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从这些实验结果,贝杰林克指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1,能通过细菌过滤器;2,仅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3,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神奇的病毒“诞生”了!

几乎是同时,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Loeffler)和费罗施(Frosh)发现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也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从而再次证明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的重大发现。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现仍有实用意义。但从本质上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征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词的涵义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是独具特点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它的特点是: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它细胞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这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由于病毒的结构和组分简单,有些病毒又易于培养和定量,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后,病毒始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在实践方面,病毒的研究对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病毒疫苗的发展,利用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等。1982 年将资料齐全而能分类的病毒划分为7大群:(双链)ds DNA,有包膜;(双链)ds DNA,无包膜;(单链)ss DNA ,无包膜;(双链)ds RNA,有包膜;(双链)ds RNA,无包膜;(单链)ss RNA,有包膜;(单链)ss RNA,无包膜。


主要特性

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细胞外形式,一是细胞内形式。存在于细胞外环境时,则不显复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体或病毒颗粒形式。进入细胞内则解体释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细胞内环境的条件以独特的生命活动体系进行复制,是为核酸分子形式。

⒉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1.标准病毒与缺陷病毒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由于其基因组因某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转录过程的错误而发生突变,以致有装配不全的病毒颗粒产生,称为缺陷病毒,产生缺陷病毒的原亲代病毒,则称为标准病毒,缺陷病毒颗粒有干扰标准病毒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与真病毒一种细胞有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在增殖过程中,一种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壳,这就是真病毒,是这种病毒的应有“面目”;如果一种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外壳来编码,则称为假病毒,此时一种病毒的本来性质,被另一种病毒的性质所掩盖。

3.杂种病毒和纯种病毒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时,除了出现假型病毒外,还有可能出现病毒核酸重组的情况,即一种病毒颗粒之中,可含有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此可称为杂种病毒,这是病毒学中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

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关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问题,是同宿主细胞相对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机体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细胞水平有细胞病变作用,但在机体水平可能并不显示临床症状,此可称为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只表现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现慢性感染;有的则既有急性过程,也有慢性过程。

目前对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他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大多数大分子,他们无例外地在生活细胞内繁殖,他们含有一个蛋白质或脂蛋白外壳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没有蛋白质,或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作为大分子似乎太复杂,作为生物体它们的生理和复制方式又千姿百态。Lwoff在“病毒的概念”一文中强调病毒的特殊性时指出,“病毒应该就是病毒,因为它们是病毒”。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诺如病毒是什么?

诺如病毒(英语:Norovirus,NV),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的特征是感染人口密度较高和卫生环境差的地方,如邮轮。诺如病毒是由粪便、口水传染,人若吃了被感染的蚌类也会感染。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的原型代表株。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诺瓦克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如:Hawaii Virus(HV)、Snow Mountain Virus(SMV)、Mexico Virus(MxV)Southampton Virus(SOV)等,先是称为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al Virus,SRSV),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直至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诺如病毒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现在的正式名称为札如病毒(Sapovirus,SV),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NV有许多共同特征: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氯化铯密度梯度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电镜下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负染色电镜照片显示,NV是具有典型的羽状外缘,表面有凹痕的小圆状结构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传播途径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既然你认真问,我就认真回答你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5-1-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看看背景:

中国疾控中心:当前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
2015年01月22日 09:01
来源:环球网

近来我国部分省份相继出现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日召开媒体沟通会称,已有的研究和数据表明,诺如病毒是引起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病源,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应注意防范。

从传播途径来看,该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肠道传染病室研究员张静介绍,近海养殖的贝类等水产品,由于过滤和吸附的功能强,如果生食贝类食物,没有煮熟和煮透,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非常高。

张静说,诺如病毒的暴发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人感染后多在48小时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故也称之为“冬季呕吐病”,病程一般2天至3天,预后良好。


由于春节临近,人群交往频繁,聚餐、外出就餐、旅游机会的增加,诺如病毒感染和暴发的风险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建议不要坚持上学或上班,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以免传播更多人。对出现聚集性病例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及时报告。

张静还提醒,由于诺如病毒目前没有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尽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性较强,但是仍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主要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休息、饮食调理等对症治疗即可,但老人、婴幼儿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提醒,我国正处于流感流行季节,公众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记者胡浩)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离先生这么近,先抱抱再说。
发表于 2015-1-2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阐述的太妙了,说透了。
发表于 2015-1-22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9:20 , Processed in 0.0333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