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29|回复: 0

【大宝法王】开展悲心的修持,长养内在的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往外观察到众生的痛苦,而升起解除他人痛苦的愿望时,这是我们通常说的悲心。当往内观察到自己的痛苦,而升起断除自身痛苦的愿望时,这便是出离心。此两种悲心的分别在于“所专注之对象”的不同。各个宗派于此二者强调的重点或异。但是,自身的痛苦也好,他人的痛苦也好,想要从痛苦中解脱的希冀却是一致的。


在厘清为自身,或是为他人的解脱而修行之间的关系时,经典中提到有三种菩萨。最上乘的菩萨是可以令自身与他人同时获得解脱,中乘的菩萨先令他人获得解脱,而下乘的菩萨令自身先获解脱。


乍看之下,自先解脱者似乎是违反一般人对菩萨的观感,但是,在自心尚未调伏前,就想去降伏他人的烦恼,其实是不切实际的。但若因此而认为菩萨就该放弃利益他人的话,这又是个极大的偏差。有些菩萨可能就像是我们佛法的初学者一般,认识到自己目前尚未能利益他人,但却立下殷切的誓愿,希冀在未来能够利益众生。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循序修习戒,定,慧三学,以具足利益他人的能力。


因此之故,真正的爱自己包括要能认识到,什么是对自己有益,而什么又是对自己有害。这些,也都需要靠我们深入的思维与基本的分析来判断。举例来说,我们可能会带着鄙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以为这样是占上风,但是这最终反而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虽然说只透过开展自身的智慧、特别是了解绝对实相的智慧,是有可能解脱自身的痛苦,但这也仅是一己的解脱而已。做为具有道义的人类,我们无法只顾自己由轮回中解脱出来,而坐视他人持续地在其中受苦。特别是佛法教导我们应视所有众生为我们过去生的母亲,曾以善心与体贴之心养育过我们,只顾一己的解脱是忘恩负义的行为。然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益他人,我们必须了解各个众生的烦恼、能力与需求。这需要有极大的智慧,并且,最终是需要有遍知的能力,因为众生的数量无尽,众生的烦恼也是无尽的。因此,菩萨为救度众生升起大悲心,而将成就遍知的佛果视为他们最终的目标。


至于谈到我们自身对悲心的修持,由于我们目前犹身陷苦海,是无法就这样忽视自己的情况而完全地去照顾他人。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培养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来照顾自己。以捐助善款为例来说明此点:我们必须自己有财力才能贡献出去。同样地,如果我们希望带给他人利益,我们就有责任调伏自心以长养内在的财富,如此也才能利益到他人。


学习全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按钮


----------------------------------------------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创始于2004年,依托噶举教法为核心,传播以大宝法王噶玛巴为主的噶举上师教言、法讯、著作集。


关注论坛微信认证公众号:‍‍kagyuchina


愿,秉承法王噶玛巴之弘愿,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

http://bbs.karmapa-chinabbs.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agyuchina

腾讯微博:http://t.qq.com/kagyuchina

噶举弟子QQ群:3351233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13:22 , Processed in 0.0253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