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10-2 23:27 编辑
回复 6# 则然
则然先生说的"忍"和"容"的一元关系的前提是, 当事人内心要明白, 目前的"忍" 是为了实现未来的"容". 没有明确这个目的, 就不会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未来的"容"也无从谈起.
同时, "忍"和"不忍", "容"和"不容", 都只在特定的条件下有益于个人的提高. 不能完全美化一种而否定另一种. 其实对一部分人来说, 做到"不忍"和"不容"也是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的. 事实上那些有成就的人, 很多都敢于在某些事情上承担"不容"的骂名. 以前读曾国藩和他的幕僚评论当时的名人, 说做出点事情的人都是有脾气的人, 就是如此.
我理解一个人如果思想境界行事能力上了一个层次, 他对低层次的事情大多都能容. 但是对他不能理解的高层次的境界和能力, 他要同时经历了"容"和"不容"的阶段的挣扎, 才能自如把握, 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