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632|回复: 0

灰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6-14 00:38 编辑

知道灰学理论, 源于从潘德孚那里知道孙万鹏. 孙万鹏本来是浙江农业厅的厅长, 父母妹妹都是癌症去世的, 他自己88年也被诊断为肝癌. 结果决定不手术, 集中力量写书, 书写好了, 癌症也自愈了. 孙老现在还在世, 今年已经74岁了. 他的灰学理论, 来自于系统学的一些研究, 很对我的想法.

----------------------------------------------------------------------------------------------------
百度里关于该理论的总结:

宇宙同原性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潜在”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共同“本原”,一切“存在”皆出乎其中,又入乎其内。(见孙万鹏著:《表现学》,第2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这里所说的“本原”,可以把它理解为“种子”。比如说水稻,其稻种,固然是种子;其实,根茎叶花与每一个细胞存在,也都是种子。这些听起来似“天方夜谭”,现已被“细胞培养”、“花培枝术”等都可以“显化”为水稻植株的实践所证实。这里的“种子”,就是“潜在”的植株,它是根基叶花果与每一个细胞共同的本原。
实际上,整个宇宙也一样,在宇宙产生之前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宇宙,或宇宙的“种子”,通过暴胀(至少以万亿万亿的系数膨胀),演化为宇宙(见阿兰· 古思,《后花园中的宇宙》,“第三种文化”,第十六章)
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曾经有一个重要的洞见,即认为所有生物都与一个共同的祖先有关。丹尼尔·丹尼特教授甚至认为,“如果我能给古往今来最好的思想发个奖,我要把奖发给达尔文,而不是给牛顿爱因斯坦或别的什么人”。(见[美]约翰 ·布罗克曼著,《第三种文化》第176页)这大概是因为,在达尔文之前,人们认为世界的秩序是仁慈的造物主上帝安排的,达尔文的伟大就在于他将解释的层次由上帝降为生物体为了生存、适应、进化而进行的斗争(牛顿仍把第一推动力归为上帝)。
然而,灰学宇宙同原性原理所揭示的“潜在”的显化,是属于组织的生长,而不同于达尔文所谓的进化,更不等于进步。这可是宇宙同原性原理“艳色重天下”之处。

宇宙同息性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宇宙的一切“存在”的部分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整体也包含了部分的全部信息。从本原到宇宙之树,其中的任何部分是整体,任何整体是部分,因此,整个宇宙都是同息的。“同息”是“胸罗宇宙,思接千古”的。
比如说,部分包含了整体的信息。它就像一滴水包含了(H)与(O)的信息,也反映了世界上所有的水的信息一样。反之,整体也包含部分的信息。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包含了每滴水的信息。
又比如,植物的种子与整个植物植株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种子包含了整个植株的信息,在条件具备时,种子可以长成植株;植株包含了种子的信息,条件具备时,可以结出种子。从种子和植株相互重演中,可以看到部分与整体相互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信息。(见孙万鹏著,《表现学》,第1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潜在是全息无限的,显在是全息有限的,显在的同息性显示是有条件的。(同上,第316页)

宇宙同构性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宇宙的一切对应的存在,或者一切肯定自身与否定自身的两极关系,都具有矛盾的自我同一结构。
比如说,在存在世界中,物质与精神是矛盾自我同一结构;在事理世界中,前因与后果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结构;在技术世界中,输入与输出是矛盾自我同一结构;在经济世界中,供应与需求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结构;在管理世界中,领导与被领导是矛盾自我同一结构,凡此等等。
应该指出,宇宙同构性原理、同息性原理、同原性原理,是灰学原理中最难懂的部分。原因在于,这里的信息“翅膀”是插在数学之中的。它是在邓聚龙教授首创的灰数学公理中推导而来的。而灰数学不同于以实数集为基础的一般数学,实数集是确定的数,是灰数集的白化态;灰数学却是带信息的数学,它是以认识的信息性为前提,以认知的信息基(几何信息基、态势信息基、品质信息基、时间信息基、效用信息基、数量信息基等)为依据,既不同于康妥(Cantor)集为基础的离散数学,又不同于模糊(Fuzzy)数学,是一种新型的数学。(见邓聚龙著:《灰数学引论》,前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如果说,模糊数学是研究“排中律”破坏造成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数学、概率论数学是研究“因果律”破坏造成不确定性的;那么,灰数学却是以“信息不完全”来研究为什么会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灰学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东西,数学家认为“灰数学”不是“纯数学”,因为,它是带信息的。但它却正中灰学的下怀。

这里,我顺便提一下,灰数学有什么优势?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它首次量化研究了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首先,我引用一下,1996年10月15日,时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的高明光,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国宜宾馆)召开的《孙万鹏灰学理论及文集》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他说,“我总认为,唯心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市场,这与唯物论没有把认识的机制说清楚有关,现在的认识机制是很难说清楚的,我也接触过学术上很有造诣的人,在认识上就是简单的几句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怎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对认识机制的研究,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认识理论是说了,但对认识机制并没有说得很清楚,我很高兴看到孙万鹏书中谈到很多认识机制上的问题”(见《孙万鹏灰学》报道与评议,第3—4页)
应当强调,人们只能通过信息去认知,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人们根据信息去认识客体,认识的结果(结论)也可以是信息,通过信息可以认识信息。宇宙同原性、同息性、同构性原理,就是通过信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结果。灰数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原始的看起来毫无规律的随机数据建立灰微分方程与预测模型。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权威的T· C· Hsia教授认为是不可能的。灰理论把随机过程变为是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同时通过类似农业上由“粒重”层次上升到“千粒重”层次的“信息生成”,使原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一定层次的确定性。于是,就冲破了T .C Hsia 教授设定的“禁区”。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为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科学决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预测性”。灰理论只需要4个原始数据就可以建立预测模型(最近研究进展:把每个数据都看成是各种关联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有一个数据即可),这对于目前常用的,以“大数规律”为基础的“概率论”需要很多数据(这就难住了许多建立不久,资料缺乏的单位),显然是一个突破。另外,“灰色控制器”,所以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它的事前的预测与控制。

非唯一性原理

非唯一性原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确定的纯事物”的灰学自然观的逻辑结果。它表明世界上的任何问题,从总体上说,都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说,在整体上,真理不只一个。因此,在提炼新科学时方法、途径是非唯一的,开创新局面,解决新问题的对策是非唯一的,它是人们解放思想的深层依据。
比如说,同一种疾病,可用中医治疗,也可用西医处置;计时,可以顺计时,也可倒计时;沐浴,可以“热水沐浴”,也可以“冷水沐浴”;一个数学题,解是非唯一的;在它们之间的选择,不属于真理与谬误或是与非的问题。
又比如,发现作用在个体上的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的重要贡献。简单地说,如鱼与秧苗部分死了,部分活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自然选择。这里的个体属于物质领域,它们都有质量,电荷或毫米尺寸的长短。
根据灰学的非唯一性原理,有自然选择,还必然有非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作用在个体物质层次上,还必然有作用在非个体非物质层次上的。现在,这个原理的预测已被证实是正确的。乔治· 威廉斯教授等研究表明,有些特征不能用自然选择解释,如雪地上一头狐狸的足迹可以帮助狐狸找到鸡 ,这并不意味着狐狸为了适应在雪地上留下足迹才长出脚瓜。另外,他还发现,自然选择作用在非个体、非物质层次上,即基因上。而基因是“信息包”,不是物质。它没有质量、电荷或毫米尺寸的长短。描述信息的符号是比特、冗余量、失真度等(见乔治 ·威廉斯,“信息包”《第三种文化》,第9-21页)

短点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发展变化着的宇宙万事万物都可分为“短点”上的确定性部分与“非短点”上的不确定性部分,这两个部分有各自的世界图景与运用的规律。“短点”部分由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规律所支配,“非短点”部分则由协调型规律把握着“方向盘”。
比如说,我国在解放前的战争年代,就属于“短点”时期,矛盾的双方属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关系;解放后的经济建设时期属“非短点”时期,再用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规律(如阶级斗争)就不对了。就应该改用协调型规律来指导,使社会、经济、政治等得以协调发展,使矛盾的双方得以“双赢”。这里的短点可由灰数学加以论证与计算确定,“双赢”的比例,不同条件下,谁应赢得更多,也可通过灰关联度优势分析加以确定。
又比如,对经济犯罪分子在作案或未伏法前,属于“短点”时期,与人民的关系属于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关系;在伏法劳教、劳改时期,属于“非短点”时期,要用人道的协调型关系来处理,不可“无虐茕独”。
分析历史事件表明,无论是科技或社会学上的种种错误,大体上都是把短点规律用在非短点上,或把非短点规律用在短点上造成的。

表现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地球人的世界,是人的行为表现的世界。人的行为表现既依赖于主体(我)的自我行为,又具有独立于主体(我)的生死而存在的性质。表现世界是主体能动性与客体独立性矛盾双向性的自我同一,它们的统一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它是各行各业、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反对纯主体论与纯客体论的有力武器。
比如说,这个原理揭示了人的目的行为表现,提出了人生天字第一号的人生观问题。(见孙万鹏著:《表现学》第十节“需求与目的行为表现”,第274——289页)应该说,对“人生目的”的无知,是人世间“无知之最”,“糊涂之冠”,揭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又比如,这个原理揭示了人的价值行为表现,提出了“水天焕彩”的价值观问题。(见同上,第一节“需求与价值行为表现”,第35——55页)
此外,表现原理还揭示了道德行为表现、教育行为表现、进步行为表现等许多举足轻重的问题。

折点原理

这个原理是对无原则折衷中庸理论的进一步提升与量化、科学化。它把折衷与中庸理论下降为折点原理的特例。
大家知道,折衷主义,是把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观点无原则的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公元前1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就出现过折衷主义的思潮。中庸在我国曾是儒家倡导的一种宇宙观,方法论和道德境界。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等义。认为,中庸是君子的最高道德准则。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则把中庸和节制相联系,认为,万物皆有其中庸之道,如“10”这个数“5”居其中。(见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折衷主义,784页,中庸,第194——19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这种理论后来受到批判,现在又有重新兴起的苗头。难怪我国著名科学家董光璧说,“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第三种科学思想的一些特征,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科学可能有某种向中国古代归复的倾向?”(见著名科学家董光璧对《第三种科学》的评议)
折点原理认为,事物的螺旋式发展,使未来科学向古代归复的倾向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归复的倾向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折点原理借助灰数学这一锐利的武器,通过矛盾双方对有关因子的灰关联度优势分析,计算关联度,确定“折点”。这个点,可能是“10”这个数的居中点5,也可能不是居中点3、7, 甚至还有小数点等等。
比如,交通事故肇事的双方,个别可能是责任不偏不倚、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的;但更多的可能是责任三、七分,二、八分等等各有不同。
又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不同意牛顿的机械论,又不同意玻尔量子论,但并不是“10”这个数“5”居其中。因为,爱因斯坦对简单性、对称、确定性、完备性等的追求,表明他与经典力学的关联度更大。所以,通常把他称为经典科学最后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

灰曲线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曲线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发生、生长、高峰、衰落,这样必经的自然轨迹。对都有发展的曲线是确定的,而曲线的实现形态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
比如说,生物(包括人)有生命曲线,DNA有双螺旋曲线,蛋白质有螺旋曲线,运动员有生命曲线,商品有寿命曲线,事物有发展的螺旋曲线,物体有运动曲线,信息有要不得覆盖曲线,系统有涨落曲线,甚至诗词也有生命曲线等等。
事实上,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张弛,江河不曲水不流,成事的道路弯曲曲,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灰曲线原理的意义在于,如何拉出新的生命曲线,如培养接班人、接班品种、接班商品等;对于老的生命曲线,如何延长峰期,通过修复机制、改革机制,构造超稳定结构等;这对于共和国长治久安,人民的事业经久不衰, 青春长在,显然都有重要意义。


一种新思维方式——全准思维方式

一般认为 ,无论何种科学,通过都有语句、观点、规律或原理和思维方式四个层次。语句、观点不说,就科学规律或原理来讲,大概也不会少于成千上万个。然而,就大的思维方式而言,却似稀世珍宝,有时几百年、几千年,才能形成一个。
武汉灰色系统研究会与浙江省农学会灰色系统研讨会,1994年联合发了(94)1号文件,推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件说,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关联密切。古今中外,数千年来,人类重大的思维方式有二:其一是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其特点是追寻确定的、唯一的世界本原,回答世界普遍的本质问题等,属于白思维方式;其二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它风靡于二十世纪末,现已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特点是提倡不确定性、多元论,属于黑思维方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迅速崛起的灰思维方式(全准思维方式),揭示了世界的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本质特征,给了世界以新的内涵。
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强调形态的唯一确定性,即抽象思维——知性思维形态。它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占有“门熟之基”的地位。从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经过开普勒的运动三定律,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靠的就是知性思维。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论著,绝大多数也都只承认抽象思维——知性思维形态。
知性思维有三条基本规律:
(1) 同一律
就是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确定不移。它是对宇宙万物所具有确定性的反映。否则,就要造成混乱,犯各种逻辑错误。
(2) 不矛盾律。
就是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假。例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和“有些天鹅不是白的”是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判断,它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判断是假的。否则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 排中律
就是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必须肯定一个。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和“有些金属不是固体”是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能同时都是假的,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真的。否则要犯错误“两不可”、“模糊不清”、“不置可否”等逻辑错误。
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强调思维形态的多元不确定性。知性思维的三条基本规律就被冲破了。例如,美国数学家查德(Lotfi Asker Zadeh)甚至认为,有些表达看似模糊,事实上更合理、正确。所谓“排中律”在他那里就被破坏了。他把二值逻辑转移到多值逻辑或无穷值逻辑上来。用“1”和“0”说明元素对集合“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又用介于“1”和“0”之间的任何实数,来说明元素对集合隶属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还把“真”与“假”,变成真、很真、完全真、不很真、不真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灰学的全准思维方式,顾名思义,就更加具有全面、 准确的特点。它把知性思维与非知性思维兼容起来,让其在“短点”的确定世界与“非短点”的不确定性世界分别起作用,犹似乔治·威廉斯教授,把自然选择与非自然选择运用到各自适用的领域一样。因为,在全准思维方式看来,任何基本规律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此同时,全准思维方式引入了曲线性,使灰集有胚胎态、发育态、成熟态、寿终态。使形态具有白化态与非白化态的非唯一性。使“1”和“0”间实数集成为灰集的白化态。还建立了表现、灰和、灰差、灰覆盖 、灰因等新概念、新方法。同时,它的信息性、动态性、使它成为“有生命”、“可发展”、“可实证”的集,因而,能够将抽象与具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决策更科学。难怪邓聚龙教授认为,“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不啻于是一颗文化原子弹”。(见孙万鹏著:《全准思维方式》,大众灰学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以上,就是灰学的一个新的自然观,八条原理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简单介绍。
由于时间关系,灰学的应用就不能多说了。《光明日报》的编者按说,“目前,灰学理论研究已涉及到社会、经济、军事、国防、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防疫、环保、工业、交通、气象、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见《光明日报》1997年12月22日头版头条)
实际上,灰学不是科学的“黑夜”,灰学不是科学的“白天”,灰学是科学的“黎明”。夜景尚未消尽,曙光正在张开,灰学的应用必定有灿烂的明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5 02:17 , Processed in 0.0312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