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9698|回复: 106

给孩子无分别的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迟迟妈妈 于 2014-6-8 23:03 编辑

      亲爱的伙伴,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无分别的爱,可能会有些疑惑她的意义。      
      
     无分别的爱,是由林巨老师提出的。林老师为花径美德工程创办人,我国心理健康和生命成教育的开创者,
中国传统道文化教育的现代弘扬者,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紧密结合的教育实践者。2003年始,林巨老师即全身心投
入生命教育和生命成长事业,创办有花径美德幼儿园、花径生命成长培训学校,著有《遇见好老师》、《养心书》、
《妈妈,请这样爱我》、《妈妈,我可以这样吗》等生命教育和生命成长领域的重要作品。
      
      这个老师,也许你在这里是第一次听说
      
      这个帖子,准备转发林老师一些文章,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无分别的爱,以及如何给孩子无分别的爱。

      这个帖子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呢?借用林老师在《妈妈,我可以这样吗》一书的自序中的几句话来回答吧:
           
           “曾经,有多少被我们信奉为天条的思想,如今看来,却是不折不扣甚至是天大的错误。

          曾经,有多少被我们判定为谬误的信念,重新审视之,却是无上的科学、真理和智慧。


          也许,我们心中的思想和信念,依然还有不少的可以调整的空间。”

     
    试着阅读本帖,也许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世界正在悄然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从《妈妈,我可以这样吗》这本书的篇首语开始吧

篇首语:
每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在快乐地哼唱、自由地啼哭、沉静地玩耍、专注地发呆......的时候,我衷心地希望:
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这样真实地成长,而不被加以任何“教导”。
当所有孩子都这样成长的时候,这个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
家庭教育,就是这样深刻而迅速地影响着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命运。
因为她直接关乎的,是每个人人性的残缺,还是圆满,而这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基石。

林巨
2013年4月29日夜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的自序:                  真实,就是最好

这本书,是《妈妈,请这样爱我》一书的姐妹篇。这两本书,都是通过实际的案例,以及对实际案例的剖析,来跟大家分享花径的“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只是,前者主要讲述的是花径美德幼儿园中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故事,而这本书,则主要是讲述我以及我的妻子,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应该说,《妈妈,请这样爱我》和《爱我你就惯着我》这两本书,侧重不同,互相独立,互相补充,很多地方,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细化,请大家互相参阅,互相启发,相信会帮助大家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提醒大家的是,书写得再细,也只能是提供原则和方向,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和环境,面对个性、禀赋、资质、状态、经历等各各不同的父母和孩子,大家要学会适当地灵活运用和变通应对,这是教育者应有的智慧。

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大多已经以专栏文章形式,在《母子健康》和《妈咪宝贝》杂志连载发表,反响良好,在此也向为此付出良多的编辑老师和朋友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无分别的爱,是零伤害的爱,是对孩子的心灵(不是行为)予以百依百顺的爱,自然,这是很不容易的。我努力按照这个理念和法则来养育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努力按照这个理念和法则,来养育周边的家庭的孩子(花径美德幼儿园);同时,我也和来自天南地北的爸爸妈妈们,分享这个理念和法则,来爱孩子、爱伴侣和爱自己(花径生命成长培训)。对于我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实,简单而纯粹,博大又通透。
这条路,不好走,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在路上,写这本书,只是想把我在这条路上的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所思所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所有的著作,我只秉承一个原则:我所说的,我所陈述的,就是我所做的。所以,除了真实,就是真实。
我想不出,还有比“真实”更重要的了。在我看来,真实,就是最好。
生命教育,生命成长,本来就只是有关“真实”的学问。
世间一切善良的学问,归根到底,就只是一个“求真”的学问。

曾经,有多少被我们信奉为天条的思想,如今看来,却是不折不扣甚至是天大的错误。
曾经,有多少被我们判定为谬误的信念,重新审视之,却是无上的科学、真理和智慧。
这本书即将告诉您,也许,我们心中的思想和信念,依然还有不少的可以调整的空间。
一个错误的思想和信念,会在我们心灵的天空,遮上一层厚纱布,所以,调整一个错误的思想和信念,就是撤掉一层心灵的厚纱布,那么,心中的蓝天,就会清澈一分。调整三个错误的思想和信念,就是撤掉三层心灵的厚纱布,那么,心中的蓝天,立马就会明亮起来了。如果,你能调整五个以上的错误的思想和信念,你能撤掉五层心灵的厚纱布,那么,又将会发生什么呢?!
这就是“求真”之路,这就是真实的无上的价值和意义。

请试着细细阅读这本书,她只需要您一个晚上的时间。
您只需要给她一个晚上,那么,第二天您醒来时,您会发现:
整个世界,全变了。

原来,天空本就清澈,何处可染尘埃?!

林巨
2013/7/8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巨老师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来啦

一、游戏的故事

我的女儿香香2岁9个月了。
今天,子子奶奶带子子来家里找香香玩,子子是个小男生,比香香小一个多月。
她们俩是铁哥们。

她们俩决定先玩穿珠子。
香香有两串项链,一串粉色,一串绿色,妈妈把珠子都撸了下来,香香穿粉色的,子子穿绿色的。香香非常专注地穿,珠子一不小心就从另一头抖下去了,香香也不急,坐在地垫上,不紧不慢地穿着,穿了至少有二十分钟。
子子第一个没有穿进去,第二个也没有,奶奶就过来了:
哎呀,你看香香穿得多好,奶奶这都急死了。你该这么穿,那么穿……
子子就没兴趣了,穿了两个就不穿了,跑开了玩别的去了。

等香香玩完穿珠子,妈妈说陪他们玩剪纸,俩小孩都很开心,同意了。
于是,妈妈准备了很多剪刀和纸张,妈妈先剪了一个跳舞的小人,对香香和子子说:“你们剪小雪花,把剪好的小雪花放在小人人旁边,就是小人人们在雪地上跳舞啦。”
香香就开始认真地剪,随心所欲,有成型的,当然,大多数不成形,剪了好多小雪花,剪几片儿就从地上抠起来,放到有小人人的纸上去,整个过程,特别专注。妈妈也很专心地剪自己的,两人互不打扰。子子就学着她们俩的样子剪。
没一会,奶奶就坐不住了,就奔过来,说:“这个剪刀好使吗?来,奶奶看看,这个剪刀好使吗?这个剪刀可能不好使。”然后试了一下,说:“嗯?这个怎么也能剪动呢?”妈妈说:“这个是儿童安全剪”。两人说话的功夫,子子就又拿起另外一把剪刀。奶奶赶紧说:“这也能剪?来,奶奶给你找一把好使的剪刀。”奶奶就把子子手里的那把剪刀拿下来,又换上另一把剪刀,又把纸递到子子的手里头,说:“香香都会剪纸啦,奶奶真上火呀。”
这时候子子已经烦死了,子子剪了两下就又跑掉了。

香香又认真地剪了十多分钟,剪够了,接下来两人决定看《布奇》。
妈妈把碟片放好,俩小孩就并排坐在沙发中间看电视,相亲相爱的样子,可爱极了。然后子子还非得要拉着香香的手,香香就不愿意让他拉,香香想要专心地看《布奇》啊。结果一看《布奇》,香香慢慢也就忘记反对了,就让子子这么领着她,两人就手拉手看着《布奇》。
妈妈对奶奶说:“您看这多好啊!正好您也休息一会。”
奶奶不,一会,奶奶又发言了:“子子,别老拉香香的手,你看香香的手不喜欢让拉。”
奶奶这么一说,香香自然就又想起这件事了,就说子子。如此几次三番,子子自然看不下电视了,又嘚嘚嘚儿地下了沙发跑了,干别的去了。

看完《布奇》,两人决定玩切蛋糕的游戏。
香香依然是专心地玩自己的,奶奶则又过来“教导”子子:
这块给谁呀?
使劲儿切。
这样炒、那样炒。
我要不给你拿个大点的锅吧。
你看菜板合不合适呀?
......
结果,子子又玩了没两下,又跑开了。

奶奶就这样不停地打扰孩子。
整个下午几乎都是如此:香香专注地做着一项又一项工作,而子子总是被不停打扰。自然,子子什么游戏都玩不了几下,大多数时间,就是在东碰碰西跑跑,根本无法持久和深入。即使有的游戏奶奶并没有上去“教导”,但是子子在玩的时候,总是在担心(又会被“教导”),心根本静不下来,所以,玩什么都是浮皮潦草。
整个下午,子子都处于很不安很烦躁的状态。

妈妈对奶奶说:“阿姨,我给你倒杯水,我给你拿个苹果,您歇会儿。”
奶奶说:“你看我带孩子,就光让孩子自己玩儿啊?你说我这是看孩子的,要不管孩子哪行?这不管孩子,心里内疚啊。”
奶奶总觉得不说点什么,就不是教育者,于是就不停地和孩子说话。
妈妈说:“您看,咱们一起坐这聊天,不理她们的时候,她们玩得更自在。谁愿意老被别人的眼睛盯着玩儿呢,是吧?那种感觉不好的,咱们就别老打断孩子了。”
奶奶不接这个茬,继续说:“你看香香,这个也会那个也会,这个发展的这么好那个也这么好,我这个急啊,这个焦虑啊。”
奶奶最终总结到:“我让他爸爸妈妈来听香香爸爸的课,让她们来好好学学。”

看来奶奶是真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以后会固定在每周一和周五更新,欢迎关注

今天的:

林巨老师寄语(对“对游戏的故事”的点评):
香香的专注能力,经常让我们惊诧:
比方,玩积木,常常一个人玩半天;
画画,同样能画半天,虽然谁也不知道她在画什么,不过现在已经能画出脸上的五官了;
看书,在妈妈给她做的舒服的图书角里,一个人窝在那能看半天,虽然经常书都是拿倒的,但是她明显是极其自得其乐;
有时候拿着书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讲的也不是这本书上的,但是管它呢,她自己很陶醉很陶醉,甚至可以说是很沉醉很沉醉;
有时候则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唱歌,唱半天,她现在已经会唱很多很多歌了,也没有人专门教她,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学会的。
......
生命总是让我们惊诧不已。

总结一下,我和她妈妈,都做了什么呢?
其实,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没做什么。
我们很少很少打扰孩子,同时,我们也很少很少教导孩子。
我们只是提供必要的环境,然后,让自己消失。

也许,(尽量)不打扰,大家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的。
但是,(尽量)不教导,大家的理解和认同,就会难好多。

我想跟大家分享:很多很多时候,绝大多数时候,教导,其实就是打扰。
正如子子奶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打扰孩子,她认为是在进行必要的教导。
您呢?估计您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在打扰孩子,您也会认为自己是在教导孩子。
所以,难就难在这里啊。
难就难在: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是在“教导”,而不是“打扰”。
你我,都是这其中的一员啊。
难就难在这里!所以,意识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转变的开始啊。

所以,关键不是(尽量)不打扰,而是(尽量)不教导,教导就是打扰啊。
切切,切切。

教导和打扰无别,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少教导,也少打扰,这就是和心在一起的教育。
生命教育,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啊。

所以,专注力应该怎样培养?
在我们看来,只要做好上面这些,就可以了。

再啰嗦几句:
心无法安下来,无法静下来,专注力、思考力,是绝对难以生长出来的。
反过来,专注力、思考力要生长出来,就必须要孩子的心宁静下来。
真正的专注力,真正的思考力,是心灵的能力,不是大脑的能力啊。

心怎么宁静下来?
让孩子专注地做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乱加打扰。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节奏生长,不乱加教导。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踏踏实实地,和自己的心在一起。
如此,自然就宁静下来了。

不打扰相对容易,不教导,却是很难很难啊。
那么,就让我们少一点,可以吗?
孩子们会感激我们的哪怕是些微的转变的。

否则,在生命最关键的时期,能力生长不出来,能力被不知不觉破坏掉,且很难在之后获得弥补,这实在是生命最悲哀的事件之一啊。
希望借助这篇文章,我们能互相提个醒,努力避免之啊。
发表于 2014-6-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下文,谢谢。孩子快8岁了,也想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寧靜

周二到周四不发
可以去看看林巨老师的新浪博客。里面的生命教育类文章,还有伙伴心得,可能有你需要的。
发表于 2014-6-1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启发!我家的就是玩一样东西,玩不好,一会儿就急了,扔了不玩了。我想这应该和大人喜欢教导有关。
发表于 2014-6-10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小孩子其实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有些东西从没人教过他,人家自己就会了。所以,我想,大人更多的是“看顾”,只要陪着玩就好了,专心地、全心全意地陪着孩子,至于玩什么,怎么玩,就让小宝们自己探索就行了。
发表于 2014-6-1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期待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周五,更新来啦
林巨老师讲述的第二个故事

二、动画片的故事

记得不到2岁,香香就开始看动画片了。香香起先爱看的是《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还更喜欢《花园宝宝》,大点了,倒是更喜欢《天线宝宝》。随着她渐渐长大,无意中给她放了个《巴布工程师》,也是超级喜欢,还有《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及《大耳朵图图》,也是她超级喜欢的,有一段时间这两个片子轮流放。对了,还有《喜洋洋和灰太狼》,估计全天下的孩子都喜欢。最近,喜欢《老鹰捉小鸡》和《哪吒》,半年前,妈妈还给买了《布奇》系列,也蛮喜欢。电视上的《熊出没注意》,原来很不喜欢,害怕,熊一出来就大声叫“不看不看”、“关上关上”的,现在也开始喜欢“熊大”、“熊二”了......

我想,天底下的孩子都一样,人人爱看动画片,只是兴趣点不一样而已,就像人人喜欢美食,胃口偏好不同而已。我们对香香的看动画片的愿望,几乎是100%满足。我们家是这么一个情况:客厅一台大电视,我一个笔记本电脑,她妈妈一个笔记本电脑,香香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电脑(我淘汰的旧电脑,thinkpad,放动画片绝对没问题,方方正正的大屏幕),她哥哥是一台IPONE 4S,全家无线上网。所以,人人想干嘛干嘛,都很满足,都很自由。

通过观察,我总结了香香看电视或者动画片的几个特点:
1、        她累了自己会休息和调整,分散一会精力,比方,眼睛东看看西看看的,比方,忽然想起什么就跑过去,比方,发一会呆。当然,大多数时候是很专注的。
2、        经常看着看着就不看了,不感兴趣了,只是当做背景音乐和背景视频。有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关机,有的时候,你关机她会不乐意。那我们就尊重她的意见,她就象征性看一眼,以示“主权”,然后又跑去玩了。写到这里,我出去了一趟,老婆在逛淘宝,电视在放着布奇,沙发上没有香香,仔细一看,正呆在自己的读书角“看书”,念念有词呢。一见我就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那就讲吧。关了电视,我抱着她讲故事,我没讲两句话,她就自己接上来,讲故事就变成了编故事,几乎每次都是这样。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讲。
3、        从来不和我们抢电视。有时候晚上,全家人追肥皂剧看,她不爱看,也不看动画片了(够了),只是在我们身边玩自己的游戏,根本不用你管。时不时和你说几句话,及时回应一下就好。
4、        她从动画片里面学到了很多很多啊,经常让我们惊叹,这就不多说了(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个)。
5、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她看得有点多,我们也从不拒绝。只是在合适时机(拿捏好),提议和她玩别的游戏,或者出去玩,她是很容易答应的。当然,也有不乐意的,那就听她的,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有的时候有事情要外出确实不能看了,不能商量了,她反而很好商量。我们几乎从不拒绝孩子(引导和商量就好了),很奇怪,平时越不拒绝孩子,越能在关键的时候,获得孩子的配合。

我想,最关键是: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拥有完全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理性的、放松的、沉静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拥有。
动画片如是,哪一个,又不是如是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巨老师寄语(对动画片的故事点评):
当然,先申明一点,我们完全充分满足孩子看动画片的欲望,不是把孩子交给动画片,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千万别搞错啊。
父母的充分陪伴,永远是前提的前提,没有这个,什么都不要提。
什么是充分陪伴?一是时间的充分,二是精神的充分。时间的充分好理解,是数量层面的意思。精神的充分,则是讲陪伴的质量,陪伴还必须是高质量的。什么是高质量,就是不给孩子压力或者压力很低的陪伴(详阅《妈妈,请这样爱我》)。
综合这两个条件的陪伴,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陪伴,做到这两个条件的陪伴,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这只是第一个前提,还有第二个前提:
除了动画片,别的游戏,别的好玩的,别的孩子想要的,同样要充分提供,不是就靠动画片解决问题哦。
这两个前提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孩子想选择动画片了,予以充分满足。

有的伙伴说,林老师,我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
你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父母缺位,动画片就会代替你行驶父母的职责,孩子就会彻底爱上动画片,因为,对他来说,这就是爸爸妈妈。
那怎么办啊?这种状态下,那就更不能阻止了。若阻止了,孩子就连这个爸妈都没了!孩子还能“活”吗?

所以,你的陪伴,你的爱,你的尊重、理解、信任要够够的,同时,动画片也要够够的。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充分的满足,永远首先是父母的爱、陪伴、尊重、理解、信任......其次,才是表现为对外在的事务的无分别的接纳、顺应和满足。
别搞错了这个顺序啊。

从始至终,我可没有告诉你:让孩子看动画片吧,把孩子交给动画片吧,这样多轻松啊......
看动画片有什么需要努力的?!
你要努力的根本,不是动画片,而是那两个前提条件啊。

劝妈妈们,都努力去做全职妈妈,努力抽时间多陪伴孩子,除了时间要够,更重要的是质量要高,要去尽量做到无分别,充分尊重和满足孩子,尤其是前三年,对小生命至关重要啊。伙伴们,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的伤的,若我们能看到,所有的妈妈,都应该做全职妈妈,至少是在孩子3岁前。若有人对你说,你是博士你是教授你是......在家带孩子是不是大材小用?告诉大家,培养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是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母仪天下。这个世界,扭曲的灵魂已经很多了,小心不要再多一个。至于“狼爸虎妈”们,我只想说,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伤”,也看不到自己的“伤”,若看到了,就绝不会这样了。而要看得见自己的“伤”,看得见孩子的“伤”,除了无分别的爱,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了。

另外,有学者从各个方面证明,看电视看动画片对孩子的损害,也许,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我愿意,我一定也可以组织一个学者团,论证看电视看动画片对孩子的益处,那一定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常说,这样的研究,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着眼点不对。我们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比较低的技术的层面,放在不是生命的核心的外在的层面:眼睛啦,身体啦,注意力啦,阅读啊,大脑啦,左边啦,右边啦......从这个角度着眼所看到的世界,就如同“盲人摸象,各执一端”,很容易流于片面、狭窄和偏激。
须知,这些零零碎碎的局部和外在,都不是教育真正的精义之所在。
教育真正的精义,是心灵的需求。

电视、动画片、互联网、IPHONE......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非得把这些东西认为是教育的敌人,这个真是有点意思。这样的思潮,严格意义上,是反文明的,是反智的。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有好有坏,好的提倡,坏的抵制。那好坏的标准呢?如上所说,我们总是从外在的较低的层面来理解,就很容易形成偏执,形成自以为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教养,更高的、更整体的、更智慧的、更接近真理的心灵的角度、高度和标准就丧失了。如此一来,一定意味着你对小生命的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会很多很多,而真正伤害小生命的,不是电视,不是动画片,不是互联网,不是IPOHONE,而是这些挥之不去的笼罩在生命成长上空的浓重的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以及由此带来的必然的恐惧和伤害。
人只要从外在出发,从分别心出发,不管是什么目标,最后收获的,都是伤害。

其实,人的心灵真正需要的只是:
对心灵的所有的需求,一概予以无分别的尊重、理解、信任、接纳、顺应、满足......
在这样的爱的浸淫中,有朝一日,生命自会明悟到:
原来,一切了无分别。
发表于 2014-6-1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期待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魔鬼的故事

有一位妈妈看了一篇文章,说看电视对孩子有多不好多不好,所以,等孩子生下来后,稍一懂事,就开始不停对孩子灌输:这个电视机啊,里面关的都是魔鬼,如果把电视机打开了,魔鬼就会跑出来,就会吓死人害死人那,千万不能打开啊。
这位妈妈很努力,在她不懈地努力说了几十几百几千遍后,终于,奇迹到来了。

有一天,爸爸不小心当着孩子的面,打开了电视机(之前夫妻俩约定,决不能当着孩子面看电视,只是这一天爸爸太累了,想休息休息,结果就忘了),孩子就大哭大闹,高声尖叫“关上”“关上”“关上”......爸爸没有任何办法,只得关上电视。
不过,这只是开始。

这一天,姥姥姥爷来作客,姥姥最近很追一肥皂剧,到了女儿家也念念不忘,到了晚上,很自然地打开了电视机。姥姥忘了还有这个规矩(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妈妈也忘了提醒姥姥了),结果......
对爸爸的完全一模一样的一幕上演,姥姥只得把电视机关了,极其扫兴地,早早睡觉去了。姥爷姥姥来家里住阵子可不容易啊,不容易归不容易,电视反正是绝对不能让看的,咳......可怜的老俩口啊。

更“神奇”的是,终于,孩子大了,春节要去姥姥姥爷家。姥姥姥爷家的电视,跟正常人家一样,自然是天天开着的,结果......孩子作客的这几天,这电视根本就不能打开,否则......要命的是,这几天,正是春节,这几天,家里除了姥姥姥爷,还住了小姨小舅,还有很多亲戚朋友来来往往......热热闹闹的春节,绝对不能打开电视机的家庭,这个年过得可想而知啊!夫妻俩背负的压力实在太大,最后只能狼狈不堪地,带着孩子提前早早回家,这个年过得可真是......

还有更“神奇”的,带孩子去小朋友家做客,经常,小朋友或者小朋友的妈妈会打开电视机,看一会动画片,于是......
于是,尽量就别带孩子去朋友家了。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展览,据说是很好的展览,美术方面的,很不幸,展览馆里面也有电视机,于是......
有一次去大超市,一不小心,走到电视机卖场了,于是......
有一次去修车,4S店里服务很到位,休闲区有专门看电影DVD的地方,等待的时候,无意间走到休闲区去了,于是......

这位痛苦不堪的妈妈来找我,问:林老师,怎么办啊?
我说:麻烦得很那。

还有一位妈妈,到没有对孩子说电视机是“关魔鬼”的,只是严禁孩子看电视,看动画片。这个孩子很可怜,幼儿园偶然会在放学等待妈妈接的时候,放一些动画片,别的孩子基本不看,就这个孩子,可怜巴巴地坐在电视机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偶然很担心问一下老师:老师,我妈妈没来吧,我妈妈千万别早来啊,老师,你给妈妈电话,让她晚点来接我。
这个孩子很可怜,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聊动画片里面的各种角色、故事和情节,他一点都听不懂,一点都插不上嘴,因为这个,没少受同伴的歧视和嘲笑,很多时候,这个孩子显得很孤单很不合群。
有一次,妈妈带他回姥姥家,姥爷有一个IPHONE,孩子拿起IPHONE就看动画片,因为在姥姥家,妈妈不好意识太干涉,结果,孩子整整连看了3个小时,当时眼睛就红了。
有一天,去小朋友家玩,别的孩子组织玩游戏,他就坐在沙发上,整整看了大半天的动画片,因为在小朋友家,妈妈也不好太干涉,结果,当天晚上,眼睛又红了。
现在,这个孩子学会了不呆在家里,想法设想要求妈妈带他去姥姥家、小姨家、小朋友家等,这样,他就可以看动画片了。妈妈不答应,就大哭大闹,妈妈没法子答应了,孩子抓住机会就狠看(动画片),经常做到眼睛不红不回家。

这位忧虑不堪的妈妈来找我,问:林老师,怎么办啊?
我说:麻烦得很那。

前文说了: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拥有完全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理性的、放松的、沉静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拥有。
那么,一个极不满足,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毫无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非理性的、紧张的、扭曲的甚至是病态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临时的拥有权。

动画片如是,哪一个,又不是如是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迟迟妈妈 于 2014-6-13 23:00 编辑

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拥有完全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理性的、放松的、沉静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拥有。
那么,一个极不满足,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毫无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非理性的、紧张的、扭曲的甚至是病态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临时的拥有权。

动画片如是,哪一个,又不是如是呢?



哪一个,又不如是呢?值得深思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20:54 , Processed in 0.0208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