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95|回复: 0

南懷瑾先生開示《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9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370d0102ea0v.html

      文教基金會最近發佈了懷師201222日的開示,這段開示對學佛修行而言,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這段開示不僅簡明扼要提示了念佛往生法門的重點,這也是佛法修戒定慧、修止觀的要點。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淨念?什麼是淨土?開示中說《這個時候沒有佛號,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個字都沒有了,心念乾乾淨淨。知道心念乾乾淨淨的這個,就是淨念,也叫做淨土。》一般人雜念妄想紛飛,老實說要達到心念乾乾淨淨,不容易做到,對吧?怎麼辦呢? 念佛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懷師在好幾本書上都說過,唸佛要一口氣一口氣的唸,慢慢唸,不能急,佛號不是唸多就好,不要趕時間多唸,好像多唸一句就多賺一塊錢似的。讓佛號跟著呯吸走,讓佛號配合呯吸,例如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唸到南無阿彌,沒有氣了就停,接著可在心中默唸陀佛繼續下去,此時不須刻意吸氣,保持自然呼吸,不要用力,身体的呯吸是自動化的,輕輕鬆鬆把注意力放在佛號上,否則要唸佛又要搞呼吸,心不能定。氣短只能唸一句或兩句佛號,沒關係,唸久了氣會增長,不必在意。只要方法正確,妄念很快就能減少,速度很快,不信你試試就知道。目標第一要放在心中只有佛號,唸到心中只有佛號之後,接下來才能做到沒有妄念沒有佛號,就如懷師的開示《當你念佛的時候,其餘什麼都不想,只有念佛,這是「都攝六根」;念到最後,佛號也沒有了,別的念頭也沒起來,此時就是「淨念相繼」。》

     
那麼,修其他法門是否也可以做到「淨念相繼」呢?可以的,持咒也像唸佛一樣的一口氣一口氣的唸,最後妄念沒有了,咒語沒有了,一樣到達「淨念相繼」。

   
也可以用小止觀六妙門的數、隨、止、觀、還、淨,從數呼吸開始,一呼一吸數一,一呼一吸數二,一呼一吸數三,一呼一吸數四,好,此時起了妄念,再從一呼一吸數一開始,一有妄念就從頭數起,若沒妄念就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數。若能老老實實數,也能很快達到心中沒有妄念,每一個一呼一吸都清清楚楚,沒有妄念也清清楚楚,周圍的聲音也清清楚楚,此時不須再數,進入隨的階段,看著呼吸一漲一縮,與我無關,心風相依,心一境性,即是「淨念相繼」。

   
修觀音法門也一樣,把注意力放在聲音上,聽一切音聲,聲音聽到就聽到,不去分別這是什麼聲音,靜靜的聽。若被妄念拉走了,沒聽到聲音,再把注意力拉回來聽聲音,練習久了,自然可以一直聽一切音聲,聲音就是聲音,與我無關,此時周圍聲音清清楚楚,沒有聲音也清清楚楚,一呼一吸也清清楚楚,心中沒有妄念也清清楚楚,此時即是「淨念相繼」。

   
靜坐修定知道自己的妄念多或妄念少是很重要的,妄念多可用上述的繫緣止,妄念少可用三際托空,過去的念頭已過去,了不可得,不去理它,未來的念頭不去引發,保持當下一念空靈,若起妄念,用圓覺經的《知幻即離,不作方便》,如此用功下去,即可体會《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達到「淨念相繼」。假如妄念多的話,這個方法是不適合的,因為離了之後,後面的妄念如潮水般又湧上來,須用繫緣止。

   
在這過程中,懷師又指示《這樣練習下去。將來要死的時候,身上痛苦感覺都知道,這個清淨念也沒有丟掉,都在旁邊,不要被一切痛苦拉著走,反正知道要死的,痛就讓你痛吧!》《這個身體的感覺當然有,那是觸受部份,自然知道,但是不理,》《身體的感覺,痛苦啊,舒服啊,知道不知道?知道啊!這些感覺反正無常的,理他幹嘛?》這些身体的覺受不止在臨死時有,在平常靜坐中亦有,念頭可以沒有,痠麻脹痛癢等等的覺受是去不掉的,除非你修到滅盡定,否則去不掉。想把它空掉,徒勞無益,白費工夫,此乃因教理不明。唯一的辦法是接受它,不與它對抗,所以懷師指示不理它,這在靜坐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不然就被此覺受困住,在此打轉,心念無法靜下來,無法達到「淨念相繼」。若平常靜坐不突破此障礙,臨死時必心慌意亂,如何往生西方?所以懷師這段指示對學佛修定或修淨土的人而言是很重要的。

   
修到了「淨念相繼」,是否就開悟了呢?沒有,這只是淨土法門修到家了,懷師說《到家以後,你們自己能不能開悟,能不能成就佛法,那是看你們自己開悟的機緣,至少不會墮落了。》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這本書裡說《這僅僅是個提供開悟的機會,也不要認為是開悟之門。》「淨念相繼」是清淨境界,不是清淨心,清淨境界與清淨心乃一念之差,一線之隔,若認識錯誤則相差十萬八千里。不管有悟沒悟,

對修行來說,「淨念相繼」是很重要的。即使悟了,仍須「淨念相繼」,定慧等持,否則走入狂慧或狂禪。

   
修行要有所成就,就是要證果,此路非常艱難。我们一般人都福德不夠,善行不足,智慧不足,毅力不堅,懈怠放逸,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佛法用的名辭叫有漏無漏,有漏就如竹籃打水。最穩當的辦法是走念佛往生淨土之路,因此,懷師這段開示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5:56 , Processed in 0.0254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