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晨 于 2014-3-25 22:12 编辑
我对中医、中医的一点看法 1.我与中医的结缘 我的母亲从小身体不好,经历了胸膜炎(很多医生居然不能确诊)、丹毒、子宫肌瘤(90年代气功风行,贻误治疗时机)、乳腺增生、乳腺癌并广泛转移、抑郁症…… 首次面对癌症,任何家庭都是手足无措的,于是经历了大多数癌症家庭共同走过的一条路:“手术—放疗—化疗—中药—姑息疗法—病逝—人财两空”。 母亲病逝时,我只有16岁,在随后的日子里,始终在跟踪乳腺癌及术后护理、心理治疗等相关内容的进展。似乎西医只是“明确诊断—手术+药物—无法治疗”。 由于先天不足,我的身体也很是羸弱,常年的体位性低血压、青春期头痛、轻度强迫症困扰着我的中学生活。上大学时,由久居的沿海城市迁至内陆,严重的水土不服,疲劳综合症、食欲不振、喝水拉水、肠梗阻、心动过速甚至都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因家庭其他变故导致中度抑郁症的产生,这个梦魇像一个紧箍咒一样在每年春天都会发作。(参看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便可理解相关感受) 为此我接受了几乎所有的西医检查和治疗:胃镜多次、全消化道钡餐、各类西药、中成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导致极其痛苦的尿潴留…… 我该怎么办? 由于母亲在癌症期间使用过很多偏方、土方,其中不乏剧毒的癞蛤蟆等成分,但收效甚微,所以我对中医中医没有太多肯定。(鲁迅先生也鄙视中医,比如给他父亲治病的医生需要原配的蟋蟀做药引。最近经研究才知,那已经是医生的一种推辞,意在此病无药可医,故出此冷僻的药引让病患家属知难而退。殊不知鲁迅却执着的当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由于病程缠绵,不得已在大学三年级时去我市中医院,求助于某国家级中医。老大夫问询、开方,仅胃病有所改善,停药即复发,返校更严重。 但是在和这位中医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药是最其次的,把饭吃好、心情调节好、做事情专注一些(不要吃饭时看书)就会好起来。 这几年中,我又因一个机缘,拜读了徐文兵老师的相关著作,对传统中医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徐大夫的预约病人太多,且在北京,求其面诊的想法只好作罢。 从去年起,家中琐事不断,头发加剧脱落,由于我的工作对形象还是有要求的,所以不得不“有病乱投医”。 人在理性、冷静的时候都会做出理性、冷静的选择。可是在生病或有求于人的时候,难免就要昏头。 我们的资讯从何而来?网络。 请大家切记,任何网络推介都有商业目的,商业就是要盈利的,某些盈利的医疗,就是不以疗效和社会效益为第一位的。 鄙人自诩在大学时,文献检索的功夫还是高人一等,于是每天趴在电脑面前,通过各大搜索引擎,在茫茫网海中,搜寻着那一点点适宜的只字片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个论坛,我锁定了省内的几位医生,有的甚至是民间医生(中央某台也有专门推介的节目,但某些民间医的修为确实不敢恭维,狮子大开口、拿人钱财、耽误病情)。 由于海量资讯在手,我竟“铁口直断”:我市属于海派文化,根本没有供养中医生长的文化土壤,所以找好中医(明医而非名医)还得去省会! 于是我成了动车、高铁的常客,每周去省会。说实话有的医生确有水平,但远不如网络所说。医生可以治你的病,但救不了你的命。但是有些标榜技术很好的医生,却始终找不到拨动你钟摆的方法,最后他在徒弟面前由于回答不了我的疑问而很汗颜。有的医生居然连病历都不写,每次都是千人一面的时方。(这恐怕不是异病同治的意思吧) 脱发越来越严重(我已抱定剃光头的决心了:宁可光头,也不能猥琐的半秃),工作压力也很大,我也摒弃网络信息,拜托周围亲朋好友提供有效信息,但总是差强人意。 最后,我还是从网络信息里找到本市的一名医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这这位医生。这位医生很年轻,不到四十岁,详细了解我的既往病史包括药方,他仔细处方,结果一周后,我的甲状腺不适就消除了。2个月后,我的头发长出一些了,但最近家中还是不断出事,医生建议我尽快搬出,否则药物无效…… 2.明医的标准 中医学其实是哲学、人学。有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有可能治好各类病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我以为,医生的年龄太轻,经验不足;医生年龄太老,心力不足。中年最好,但可遇不可求。 医生应当面容和蔼、衣着整洁得体,这也显现出他的个人保养与修为。 由于不同病人的素养、背景、病情不同,难免说了很多离题太远的抱怨,一个好的医生能够合理、耐心倾听,并加以安慰、指导,而非粗暴打断。 号脉可以单手,也有双手,甚至还有用一个指头号脉。但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手是温热的,如果连他的手都是凉的,说明他自身体质也没调理好,你就不必找他看了。 医生根据四诊说出诊断与合理处方是两回事,这一点很多人却不明晰。我省某盲人专研脉象,可以精确到肿瘤的尺寸,但却不能处方。 医生初诊开方,10-15味为宜,即使是很严重的病,其实完全不必大处方(我个人之见),所以我很反感大处方医生,只能体现他的医术拙劣和对金钱的执著。(拉大网,总能捉住几只蝴蝶,但成本太高、太笨) 很多医生用了虎狼之药,以求短期良效。比如大黄,通便极好,但停药后很快就反弹。所以停药反弹,不是好医生。 我最后找到这位医生,他常说很多病他都治不了,甚至对癌症的治疗有效率很低,我为他的坦诚而感动,更加信赖他。 有的医生利用博客,经常公布自己的看病经过,媒体都有严重的放大效应,所以病人难免误认为该医生医术高超、百发百中,而前去面诊却又语焉不详、不甚了了…… 3.其他治疗手段 由于中医学院与中医院的细化,“开方医生不会针灸,针灸医生不会开方”广泛存在。其实治疗本身就是多选择、全息、一体的。我个人认为,人体就像地球,有大量的河流分布于其上,这个河流就是经络。经络不通,五脏得不到濡养,所以表现为五脏之病。针灸相当于直接疏通河道,比药物缓慢通络效果更好。此外,刮痧、按跷、导引、祝由都没有重视甚至有的已经失传。 4.中药材 中药市场目前也是乱象丛生,所以我每次都是去那个著名的药店(你懂得)去买药,而且药价一直在上涨。 中药有它自己的生长环境、周期,但广泛的田间种植是不合适的。而日本所谓的汉方药材,就是在我大陆种植:药材先种几年,但不采用。后几年采用,根据规格定级,等级低的药品打粉返田,高等级药材在大陆提炼浓缩后再销往日本。而我们的中药以次充好、农残硫磺重金属超标,更有甚者用药渣、农作物染色充当药材。 中药材的单一组分药理研究,从根上就是错误的。 某著名医药集团生产的单味药水溶性提取物。也就是说大夫开方后,只需把各味药的水溶物倒在一个杯子里混匀即可,殊不知他们忽略了药物在煎煮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而中药材转基因研究更是个灭顶之灾,难道要让国人无药可用吗? 这都是典型的科学思维作祟的结果。科学是可以证伪、可以大规模重复验证的学科,但中医不行。有人质疑中医是伪科学,其实通向真理的道路何止科学这一条?如果我们再这么把持着科学的大旗,估计星外文明都要笑了。徐文兵老师很好的回答了这个疑问:如果质疑中医是伪科学,那么科学还可能是伪真理。 5.自身保养 人生来世一遭不容易,不管父母给的血肉之躯如何,应当善待。得病无外乎外邪、内感。目前严重的外邪很少,我们现在都吃得饱、穿得暖,倒是过度的暖气、空调、冷饮是较大的外邪。 诸病在于过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在脱贫后,人民马上大大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各种保健品也蜂拥而至:打鸡血、红茶菌、能维康E、脑白金、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燕鲍翅、人参、三七……我们的老祖宗不是指着这些东西长寿的,有些药物都是濒死的人才能用的,这样花钱作践自己真的不知是为哪般?还不是被一个个商业阴谋所裹挟?不但无知,而且无觉。 相较之下,内感引发的病更多。情志病。九十年代后,房屋私有化,房子成了当今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心头之痛:不买房,无法成家;不买房,无法育子;不买房,无法养老;不买房,无法升值……有多少人为了争夺房产打得反面成仇、众叛亲离,有多少优秀青年因为付不起首付而不得不解除婚约,有多少美满的家庭因为沉重的房贷而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 疾病来临,已是信号,独面自己,用心倾听。重在自己调节。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然后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明医调理,方可颐养天年。 6.中医师培养 由于我是一名教师,在诸位面前班门弄斧,讨论一下关于中医师培养的问题。 西医的历史不过几百年,而且西医是一种循证医学、经验医学,主要是在外科方面有显著疗效。(中医外科在扁鹊后就荒废了,扁鹊当年不是还要给曹操做脑外科手术嘛)而内科医生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只能做到“明确诊断、疗效不佳”。甚至所谓的激素冲击疗法在SARS后也显现出很多严重的后遗症。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说白了就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人体试验,其疗效是明显的,否则早就失传了。中医更重视调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针灸可以治血吸虫、刮痧可以治发烧、汤药甚至可以治疗SARS、艾滋病。(要知道,当年采取中医治疗的SARS患者无一死亡、无一有后遗症,与SARS患者接触的医师无一感染。) 而中医师早先始终研习着师承制度。比如某乡医甚至是草医到一定年资,有意收徒,适逢某青年中学毕业(家传除外),且有好的国学功底。由引师推荐,经师傅考查,拜师学艺。后考取国家医师资格(国民政府时期),即可挂牌执业。至于病患人数、收益,完全由市场决定,百姓的口碑是根本。 但目前的中医师都是经过高考,达到一定分数,也许理科很好,但国学功底欠缺,就进入中医学院。学院教育又照本宣科,勤于考试而疏于临床,进入医院靠发论文、评职称确定收入。不明就里的病人也首选教授、主任医师为其看病,其效果难免…… 中医讲求“上工治未病”,但有几个年轻的中医师可以通过四诊确定早期癌症?而如此风靡的西医体检,其实是极其滞后的一种方式,价高、费力、收效差。但似乎很符合商业模式的要求。 邓老铁涛呼吁“非医攻博”,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中医行业,可惜事与愿违,很多非医攻博的毕业生只能从事基础研究或教学,而无法取得执业医师执照从事医疗活动。 此外,国家提倡的非医学背景的人士通过师承获得医师执照的政策,在很多地方也是空有政策,无法执行。 中医人才状况堪忧。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请各位不吝赐正。 注:虽然本文和板块内容不太相符,但希望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给诸位病友一点力量,那将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