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8560|回复: 15

关于毒奶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12-18 09:07 编辑

从温铁军的文章里读到的, 这个挨千刀的拿热钱的企业家是谁? 蒙牛那个?

  "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你们都知道中国现在的奶产业造成了摧毁性的打击,你们也知道连带发生了政府的信用危机,现在无论政府出面说我的奶业没问题了,老百姓就是不信,这样 严重的问题,也谁想到本源于什么?本源于一笔不到5000万美金的热钱,拿到这笔热钱的那位著名企业家,当然今天他已经不做奶产业了,去改做公益了,于是乎坊间有一个段子,你不做奶产 业就是最大的公益。
  这个热钱大家知道现在横行于世界,热钱横行于世界为什么会影响农业呢?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欢呼着某个玩儿热钱的大型投行,要玩儿中国的猪,要在中国建猪厂了等等,所有媒体都几 乎跟进一概在那儿欢呼,我给你们举这个例子让你们知道,曾经有一笔不到5000万美元的热钱是如何摧毁中国的奶产业的。那就是拿到一笔钱根本不用,因为热钱要求短期回报,是不可能先 去做草场和基地建设,和养殖户的培养,然后奶站的建设,然后加工企业,然后宣传推广,这套整个产业的投资,是需要多少年不断地投才能形成的,但是如果热钱会怎么样呢?掐终端。
  建一个现代化的奶业加工车间,请领导人来看这叫农业现代化,但是有谁算过这一个加工车间的产量和这个企业总销量之间的关系?大概连它的总销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那90%哪儿来的呢?抢 奶站的奶源,只要抬价就行了,因为反正有一笔热钱,这样一抢购奶源,就把整个奶业市场搞乱了,那些辛辛苦苦培育草场,帮助农户上奶牛,甚至帮他贷款、帮他担保来养奶牛的那些企业 全完了,于是乎大家一起来跟着三聚氰氨造假,奶产业毁了。这个人赚得盆满钵满,被我们媒体一捧捧成了企业家明星,现在转行做慈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目前的奶粉, 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了.

2013年04月10日 09:13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乳业五年 产业信心艰难重建



  没有一个大企业敢在质量安全问题上含糊,这是5年来中国乳业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一曾经跌倒的产业在质量安全管控上到了疯狂的程度,但重建消费者信心却任重道远。

  ◎本刊记者 李韵 | 文(发自北京、哈尔滨、双城、北安)

  5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三鹿应声倒地,乳品业风声鹤唳。

  不仅乳品产业本身遭遇滑铁卢,整个中国制造食品声誉在国际上瞬间一落千丈。“2008年6月之后,一部分美国超市的朱古力和饼干架上都写着显著的大字:China Free,即‘不含中国’。一家美国报纸甚至索性用《三聚氰胺腐蚀中国制造》当作头版头条报道的标题。”一位乳制品企业高管如此回忆。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曾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朋友劝他改行,他回复:“我太爱这个行业了,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就这样倒掉。”

  过去5年是乳业艰难重建的过程。5年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在规范奶源、价格、质量标准等方面屡出重拳。

  2013年3月20日“两会”刚刚结束,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紧急召开了一次主题为“提升品质、提振信心”的乳品行业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总结时沉重地说:“限购令刚刚实施的两天时间里,香港特区就因奶粉问题拘捕了45个人。作为负责乳制品行业的同志们来说,我们心里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在黑龙江双城的寒风中,时而有奶车驶过早春萧瑟的街头。一位要求匿名的企业家说,三聚氰胺事件本应当成为乳品行业的一个起点,但遗憾的是,有些行业共识仍然没有达成。“有些人,会永远被钉在乳粉行业的耻辱柱上。”

  产业反思

  在哈尔滨通往松北牧场的路上,越野车在雪后泥泞颠簸的路上一路向北。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奶源部部长孙安增说,5年来,他几乎每一天都是从紧张中醒来,每一次接到来自牧场或生产厂的电话时,精神都下意识地高度集中。“几乎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了这5年。”他说。

  尽管完达山乳业没有搅入三聚氰胺风波,但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宁江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从2008年开始,完达山下属所有的运奶车辆都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奶车的进奶口和出奶口分别安装了摄像头,每8秒拍照一次并发回总部。“车辆必须走固定的线路,车在什么地方多拐个弯,在什么地方停顿超过3分钟,都必须交代清楚。”

  不仅企业如此,过去5年,整个产业的反思与行动并未停止。2013年3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2013年国际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技术论坛”上,关于质量安全技术的探讨成为热议的话题。

  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泔水奶”事件,催生了美国的《纯净食品与药品法》;13年前日本“雪印奶粉事件”催生了日本《食品安全法》的出台;5年前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单从这一角度看,三聚氰胺这件坏事也起到了某些积极的作用。”国家质检总局政策法规司刘兆彬司长如此总结道。

  值得一提的变化是,三聚氰胺出现之前,上到国家、企业,下到农户对乳品发展都没有在质的问题上足够重视。国家没有标准,企业没有遵从的依据。消费者对乳制品有需求,却没有标准。三聚氰胺事件引发国内一系列标准的出台,以及国内乳制品行业所产生的变化,检验检疫次数严格程度远超国外。

  有专家戏称,如此密集的抽检在国际上都罕有先例。“就差把检测仪器摆到消费者家里,或者到喝奶的杯子里去抽检了。”北安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告诉记者,“现在仅检测成本已经占到了乳粉生产成本的12%,而2008年之前,这一数字尚不足5%。”

  在这种严苛的检验下,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2年国内婴幼儿奶粉不合格检出率是0.77%,进口奶粉不合格检出率是1.13%。单从此数据上看,国产婴儿奶粉合格率已经高于进口奶粉。

  吴松航也认同国内对乳制品的抽检颇为严苛,但他建议更应当从根本入手。“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单靠检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应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来保证。如果没有好的奶源,任凭企业的生产工艺再好、检测手段再精,都做不出好奶粉。”

  雀巢生产线上一位管理者则认为,严格可控的奶源是第一步,之后配上好的工艺、好的配方,整个生产链条的安全可控,最后配上严格的检测才能确保产品合格。“要生产出真正好的奶粉,就需要从源头去做。其实消费者是认为国外奶粉从奶源环境到生产工艺都好,这是潜意识,太多人这么认为。真想建立信心,不能单从检测合格上来说。而是应该让生产过程透明化,让消费者看到奶粉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来给全社会一个透明的生产过程。”

  检验标准仅是行业重建的一个侧面。5年以来国内乳企在设备与牧场上的投入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认为,这5年时间是建国以来投资在乳业建设上力度最大的5年。“完达山从2008年开始逐渐淘汰关闭了全部的小型和中型工厂,这5年来仅建设现代化工厂就投入了23亿元,这还不包括大量现代化牧场的投入。”国内其他大的企业也是投了巨额资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对民族乳品业采取的措施、实施的有力改造手段以及支持的力度都是空前的,包括责任的追究力度,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在2012年的前8个月,乳制品行业还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全年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59.6亿元,同比增长了21.7%。这说明行业发展状况是不错的。”

  信心重塑

  国内对乳制品行业最为强烈的感受是:怒其不争、乐其不幸。“不开口骂国产品牌奶粉就成不了名人,说的话也没人听;只要开口骂国产奶粉无良无道的,就会大受追捧。这种风气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国产品牌奶粉生存空间会更小。”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查峰说。

  查峰认为,这种风气从5年前开始出现,到今年3月的香港特区禁奶事件被推向顶端。伊利集团副总裁陈福泉也认为:“如果深圳广州的货架上没有进口奶粉,消费者去中国香港抢购,这情有可原。可如果深圳、广州的货架上都有进口奶粉,消费者仍旧跑到中国香港去买,那就不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了。”

  消费者对国内的产品缺乏信任,但境外的月亮真的圆吗?

  “前段时间发生了7000吨进口奶粉被中国海关拒之门外的事件。7000吨相当于2000万盒,这是中国奶粉业难以想象的特大质量事故。中国什么时候出过这么大问题?但是国外的这些产品事件在国内并没有得到炒作,老百姓仍然认为国外的比国内的好。”王景海难掩激动的情绪。

  “国外最近爆发的二聚氰胺事件很说明问题。”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军喜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如果这事是在中国,对乳品行业又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但是在新西兰,政府一句‘危害很小’,事态马上就平息了。这就是产业环境的差别。”

  “国外的奶粉是最不安全的,无论微生物标准、营养成分含量还是生产工艺和设备,国外的都差很远。”刘昊说。

  吴松航则建议,应当及时公布每个月对乳粉抽检的结果。“我们每个月都抽检,能不能做到每个月公布?哪怕是按月抽检按季度公布,也能起到向消费者传递信心的作用。当然前提还是从奶源、工艺、配方到标准与检测结果做到全透明,让消费者可以去参观。如果把前面所有的步骤都隐藏起来,只让消费者知道最后的检测结果,同样很难打动消费者。”吴说。

  那些潜伏于行业内部的种种乱象与灰色地带,更是让忙着建设奶源、重塑形象的国产乳企疲惫不堪。

  由于消费者盲目的崇洋行为,行业内催生了一批“投机型”企业。“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投资几百万元找个代工厂贴牌生产,就可以开张做乳粉了。他们可能一头牛都不需要养,一片奶源地都没有,只需要主打进口概念,就能马上打开市场。在中国市场环境中,成熟企业根本无法与这类身段灵活、进可攻退可守的皮包公司抗衡。”吴松航说。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列入行业统计的乳制品企业有649家,乳粉企业有120多家。这其中,中小规模的企业占到95%以上。这种环境导致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上会非常难受。

  “乳粉行业到了提高准入门槛的时候了,只有提高准入门槛,大企业才有时间、有精力加强奶源建设。任何一家企业出了问题都会危及整个国产奶粉行业,所以限制准入非常重要。”吴松航说。

  陈福泉也表示:“现在国内有近600多家乳制品企业,什么时候能像关闭小煤窑那样把设备落后、产能规模小、产品质量低的小企业关掉,把行业集中度提高一些?”陈的担忧不无道理,在目前一损俱损的形势下,任何一家企业出了问题,受连累的将是整个国内乳业,谁又敢保证下一个问题不会成为压垮国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5年之前

  在3月20日由主管部门召集的一个行业座谈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陈福泉和蒙牛乳业[微博]副总裁丁圣并排坐在一起。丁圣发言时,陈福泉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场面颇为融洽。尤其在对待媒体问题的看法上,两人惊人地一致。

  而会场之外,伊利与蒙牛——中国最大的两家乳品企业之间的矛盾却没有停止。同处呼和浩特市的两家乳品企业,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从奶源到营销再到管理等方面的激烈竞争。

  2004年之后,蒙牛在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上后来居上超过伊利,坐上了业内第一的宝座。随后,伊利独家获得奥运会乳品冠名权,并拿下了内蒙古“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的项目。当年两家公司年中报显示,伊利的销售额超过蒙牛2亿元。双方地位此消彼长,并就此大打价格战,在市场上经常擦枪走火。

  蒙牛的竞争力来自于成功进行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探索。公司在与中国营养协会联合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后,没有按照惯例投巨资上厂房、引设备,而是着力通过广告宣传品牌,然后以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联合的办法,把区内外8个中小型乳品企业变为自己的生产车间。

  此后的一年时间内,“草原双雄”摩擦不断,乳协与奶协多次出面调停战火。2005年,双方高管曾在地方主管部门的邀请下展开谈判,约定“不打价格战了,这样下去迟早会把行业毁掉,不如一起提价”,并将提价日期定在了2005年3月15日。但这一天,伊利和蒙牛都纹丝不动,谁也没有调价。“他怕我不守信用,我也怕他不守信用。”蒙牛一位中层表示。

  在双城,一位乳企高管提起多年来乳品行业的恶性竞争愤恨不已:“蒙牛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达到了三鹿30年才积累起来的规模,要说没有水分,你信吗?”

  北安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告诉记者,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的2008年之前,由于奶源没有保证,蒙牛一到旺季便四处到奶农手里高价收购奶源。“蒙牛的人多次找上门来,张口就开出高出市场20%的收购价格。奶农跟我们签订的是长期供奶协议,本没有多余的奶卖给蒙牛,但不符合标准被我们拒收的奶,掺了水的奶,蒙牛都会收。2008年之前,奶业的负面消息大多数是跟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相关的。”

  抢奶的直接后果,便是奶源质量失去保障。刘昊说,因为当时奶价已经远超市场正常水平,原料奶蛋白质含量不够时,在利益的驱使下,衍生出了靠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的行为。“在出事之前,往奶里添加三聚氰胺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如果完达山当时没有自己的牧场,同样会陷入三聚氰胺风波。”

  双城一位乳企高管称,蒙牛发起的抢奶行动,彻底打乱了中国乳业的生态平衡,并点燃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导火索。“但出事后,三鹿为整个行业偿还了欠债。”

  在三鹿倒掉后的一年时间里,三元仍然饱受其拖累。一位三元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证实:“你在家乐福买一罐三元婴幼儿奶粉,不等你结账,就会有不明身份的人悄悄过来提醒:三元的奶粉是三鹿生产的,三鹿你知道吧?就是三聚氰胺出事那个。还是买蒙牛吧??”

  奶源瓶颈

  “牛根生时代的蒙牛对中国乳业以及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是他一生都无法偿还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乳业高管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如是说。

  “乳制品行业正常增长速度在8%~12%之间。算上有乳制品饮料的,乳制品行业正常的增长速度也不应超过20%。” 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军喜向记者表示,而2005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是蒙牛的高速发展期,其发展速度远超这个行业20%增长率的发展速度,这必然出现问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奶源紧缺。值得一提的是,奶源这一掣肘并没有根本扭转,5年后,关于奶源建设的问题仍然是行业会议上讨论的重点。

  事实上养殖业这些年是停步不前的。伊利提交给主管部门的一组数据称:2008年养殖业规模增长了0.87%,2009年甚至负增长,2010~2012年也是微量增长,数字分别是1.56%、2%、1.5%。

  “饲料价格涨,奶牛的单产低,养牛不挣钱。这样下去养殖基础很危险。国家需要对养殖业加大扶持力度。这些年企业的收奶价格已经很高了,但是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没办法提升。面临进口奶粉的压力,提价消费者不买账,不提价还竞争不过外企。”伊利集团副总裁陈福全表示。

  一旦养殖业陷入恶性循环,乳品企业极有可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企业现在都在自己向上游延伸,建牧场,但是建设牧场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这部分的投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另外,奶源必须可控已经成为乳制品行业的共识,但是到底是专业化分工还是全产业链布局,企业之间存在不同的声音。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查峰认为,这个市场需要专业化分工:“现在甚至有的国家专业化到牧草都有专业的企业在做,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这样下来检测上即使稍有疏忽,也绝不会出现大的安全问题。把重点放在检测产品的同时而忽视了前端工作,检测得再严,也可能出问题。

  应当以可控奶源的产量来决定产品的产量,如果为了产量四处争抢奶源,2008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结果。“上游没有牛,哪里来的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相对固定安全的奶源,过程也就相对安全了。这是对杂牌企业不规范竞争的约束。”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认为。

  如果乳企出现原料奶紧缺后,选择的解决办法是去其他企业的奶源地高价收奶,肯定会打乱游戏规则。大型的乳企一般都有自建奶源,或是协议奶源供应地。高价抢原料奶的结果就是农民只注重短期行为,本来是要供应给协议企业的牛奶,不顾协议卖给了出高价者。



  原本一个奶农养有多少头奶牛,奶农的牛正常情况下每天能产出多少奶都有数据可查,没有造假的空间。但是高价收奶的行为使奶源市场混乱无比,记录更是无从查起,奶价高出一个正常的数值,就必然会滋生一种风气——掺杂使假。

  原本企业提高产量的做法是投入奶源建设。但是抢奶的行为破坏了这个行业内的规矩和诚信意识。“虽然现在行业的规范程度已经在不断提高,但抢奶事件对这个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抹掉的污点。”马军喜说。

  “抢是没有好结果的,一抢,10吨原奶因为掺杂使假变成了20吨了。为奶源无序争抢的恶果买单的只有企业。当时,三鹿的婴儿粉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大,抢奶行为催生掺假风气,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企业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政府是一定要追究企业责任的,三鹿企业自己可能往奶里添加三聚氰胺吗?”马军喜反问道。
发表于 2013-12-1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农耕民族为啥要跟着游牧民族学喝奶呢?什么时候被洗的脑袋可以再洗回来?好像歪楼了,哈。
发表于 2013-12-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奶業毁了,其實是好事情。人喝人奶,牛喝牛奶,牛有四個胃,牛奶在人類來說很難消化的,即使是沒有問題的牛奶,喝多了對人也是一種負擔。更何況現在的牛奶因為大規模生產,用了激素抗生素之類,有問題的飼料,不斷讓母牛懷孕以令他們產奶,懷孕母牛的奶激素更高,還有巴氏消毒法,令奶的蛋白質變成不完整更難消化。

正常的奶是有不同的顏色,一層一層會沉澱的,但是現在我們現在見到的奶全部都是乳白色,而且顏色非常均勻,不沉澱,不變壞,中間做了甚麼加工過程?

現在很多腸胃炎,其實跟牛奶也有一些關係。 你叫他們停掉牛奶及奶制品,腸胃炎的次數一定會減少。
发表于 2013-12-1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喝牛奶强壮身体的信念已经深入骨髓了,牛奶、蛋白粉,对主流人群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抛开喝牛奶好不好这个问题不谈,看到HK每到节假日官民都在激烈讨论 限奶令(限制大陆人去购买奶粉)心下甚感可悲,中国这么庞大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居然没有让人安心可吃的奶粉,要跑去弹丸之地的HK抢奶粉。打听身边吃奶粉的婴幼儿家长,没人买国内奶粉吃。
发表于 2013-12-1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弈 于 2013-12-18 10:26 编辑

任何奶粉都是有毒的,只不過是毒性強點,還是弱點。 香港經常有爆出了這些品牌驗出來沒有甚麼成份,那些驗出來怎樣。而且,很多奶粉小孩都遇到便便問題。 標榜了有便便的奶粉,你又不知道他添加了甚麼進去。

人其實是可以不喝牛奶的。 我其實不明白六個月之內要吃奶,但是一兩歲,三四歲,甚至五六歲也是非奶粉不可嗎?其實過了六個月後,完全可以加添輔食,沒有母乳的話,再早一兩個月也可以。母乳是最好的,假如沒有母乳,完全大人食物其實也是可以的。

進口到香港的奶粉或許在生產上有著嚴謹的要求,但是香港小孩也有很多有敏感,一去到秋冬這個咳嗽那個感冒。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母乳不足的孩子,有时候还是需要奶粉的。尤其是现在城市压力大,很多上班女性很快就母乳不足了。
发表于 2013-12-1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早知道三七先生是从一个白血病孕妇的帖子,那个妈妈在先生的调理下顺利生产,当时先生教她用山药和面煮面汤来代替母乳,家里老人也说以前孩子没奶吃,就喝面汤或者粥油,没人喂牛奶。
发表于 2013-12-1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弈 于 2013-12-18 11:13 编辑
对于母乳不足的孩子,有时候还是需要奶粉的。尤其是现在城市压力大,很多上班女性很快就母乳不足了。 ...
燕果 发表于 2013-12-18 10:29


正是有奶粉的存在,所以才會有母乳不足的問題。 現在的小孩第一口奶本身應該是母乳,令他們腸道接收母親乳汁中的益生菌,同時刺激母親的乳汁分泌,但是大部分出生的小孩第一口奶被奶粉取代。 結果除了少數很本事的小孩,大多產生了乳頭混淆,不懂含乳的問題。

人奶是越喂越多的,媽媽的奶一定夠寶寶吃。正因為有奶粉,所以母親少了喂哺,結果身體少了造奶。正常來說,初出生的小孩除了吃就是腄,要兩小時喂一次, 假如他們要吃,一直掛在身上也是經常的事。假如喂了奶粉,母親身上造的奶就會少過小孩的需求。

初出生小孩一定會哭,肚子餓會哭,沒有安全感會哭,要換片會哭,有腸氣會哭,睡不著會哭..... 但是大部分父母以為他們哭是餓著了,一哭就喂奶粉,結果把他們的胃也撐大了。

晚上造奶是最好的,想要成功喂哺最好夜奶,但是不少母親想要休息睡覺,其實也是家人的體貼,結果晚上那餐被奶粉給取代了。結果奶粉越喂越多,母乳就越喂少。

基本上,只要將奶粉扔掉,按需要喂哺,將小孩二十四小時掛在身上,全母乳基本上是沒有問題。但是,一定要家人支持,不要甚麼事就說人奶有問題,要喂奶粉,小孩一哭就把奶咀塞上。

還有一些以為自己沒有母乳的,是不懂方法。有些人一開始沒有出奶,但又用了很多上奶湯水,又沒有親自喂小孩將奶輸出,結果塞在里面,甚至去到乳腺炎。這些媽媽要通乳後才能上奶。

所以,奶粉是母乳的大敵。令很多母親喂哺母乳失敗。

--

現在的奶粉,加了許多化學物,又經過高溫消毒,沒有了原本的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細菌以及其化活性成份,變成粉後再沖調,如果初出生的小牛吃了,小牛會死亡。但是大家還是本能地以為奶粉比母乳有營養。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12-18 12:09 编辑

回复 9# 思弈

几个星期的产假,上班后奶就会减少。我那时候带着泵奶器上班,一开会,或者忙,错过了泵奶,奶量急剧下降。如果有出差更糟糕。

另外,每个妈妈的体质也不同,体弱的母亲产奶就少,或者特别稀薄。我家姑娘对面粉过敏,所以吃母乳的时候满脸湿疹,有便血,因为我吃了面食,9个月后断奶吃奶粉,湿疹,便血就好了。彭子益也说过,母乳质量不好,孩子拉绿便,代以奶粉就好。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

当然能有三七先生这样的高手调理孕妇身体,吃母乳是最好的。我小时候我妈没奶,是牛奶,山药粉,豆粉搭着吃长大的。我也觉得山药,黄豆和粥油就够,但说服家人何其难。

我不相信牛奶是必须的,但倒也不相信牛奶是恶魔。家里有本明朝人写的书里就讲了给身体极虚的人和老人吃牛乳,效果很好。牛奶治疗儿童贫血也有临床疗效。现代人营养过剩,寒湿重,就不适合吃牛奶了。
发表于 2013-12-1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弈 于 2013-12-18 13:03 编辑
回复  思弈

几个星期的产假,上班后奶就会减少。我那时候带着泵奶器上班,一开会,或者忙,错过了泵奶, ...
燕果 发表于 2013-12-18 11:42


在母乳方面,我想我暫時還可以充一下專家。只是一些分享。

的確,血氣盛,方法對,奶量會多,血氣不好,母乳會少一些。但是勤也能補拙,我知道很多媽媽身體瘦弱,但奶量還不少。 主要還是要勤,有些媽媽為了追奶,一個半小時喂一次。

想要追奶,可能辛苦,但也有方法的。例如勤泵,每次泵清,泵完後,空泵幾分鐘,一邊喂一邊泵,喂完再泵。 早晚及星期六日全程親喂,經過一周末親喂,星期一奶量又會上來。我那時候上班,交通遠,公司忙,在公司三次泵的也很少,所以堅持晚上五點多起來泵一小時,星期六日也如是,這樣加起來就多除少補,支持到五個多月,開始每天留一小杯粥水。

去到某個階段,奶會越泵越少,尤其是到了一歲後,有些媽媽會發現奶量大減。 但是親喂就仍然是想喂就有。我見過有母親在第11個月後完全放棄泵,只剩親喂,喂到兩三歲。

奶稀薄與母親飲食有關,與喂的時間也有關係。母親吃得比較素,奶會比較稀。如果吃豬腳或花膠,魚湯之類,奶會較稠。想要奶漂亮,可以試下杞子百合煮雞蛋,又或者多吃腰果核桃黑芝麻之類。

至於喂的時間,人奶分前奶後奶,一開始較稀,抗體多,水份多,幫助小孩解渴,吃完前奶後,稠白或黃的後奶就出來了,後奶脂肪多,主要長體重。所以最好每次吃十五分鐘以上,吃完一邊再吃另一邊。否則老換邊,每次只會吃到前奶,長不了體重的。

小孩綠便,不一定有問題。有可能吃得前奶太多,有可能母親吃了寒涼的東西。但基本上,只要小孩精神健康,可以不用太上心。 我就從來沒有看過小孩的便便。

我覺得只要盡力,已足夠了。 你能夠喂到九個月,已很努力了。 每個人選擇不同,我自己是不贊成斷奶後吃奶粉的,小孩不吃奶粉,吃其他食物其實也是可以的。奶粉在人類來說,壞處多於好處。

在過敏食物之中,奶粉及麵粉都是排很前的。
发表于 2014-1-14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14-1-14 05:39 编辑

刚读到楼主的帖,附和一下。

大街上看得见的邪恶并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那些用“公益”与“慈善”名义进行操作的邪恶。

那个戏子组织的X基金,就是一个到大陆来对汉族吸血,然后给X独组织供血的血腥可怕的吸血机,你给它的一毛钱,就会让汉族平民与军人流下十滴血。你给十块钱,就会砍我们一只胳膊,你给一百块钱,以后就要我们一条命。不止如此,它最终还要帮那帮人割走我们三分之一的国土。

不要用我们的那点”善良“去交换那点可笑的”赞叹“与”功德“,关键还在于你给出去的钱财与资源将用来制造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罪恶。

庄子说,小心那些”好人“。
发表于 2014-1-1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那个一竖基金,深圳地铁站到处都是它的广告,广告图片的确让人生起无限的恻隐之心。
发表于 2014-1-1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读到楼主的帖,附和一下。

大街上看得见的邪恶并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那些用“公益”与“慈善”名义进行 ...
bay 发表于 2014-1-14 03:30



    难怪相都变了。果然因果事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国外对冲基金的介绍, 注意红字内容

Tybourne资产管理公司:

Tybourne公司主要投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股票,去年投资回报率为16.04%。创始人Eashwar Krishnan表示,去年最后几个月,做空中国乳业股给基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我现在对中国的媒体没有任何信任感. 这些媒体后面都有国外对冲基金的手, 唱衰国家食品业, 国产奶粉, 唱衰国有疫苗, 制造各类老百姓的恐慌, 都有这些基金的运作. 新闻媒体操纵起读者来轻而易举, 比如在某一个时间段内, 几大重要网站和媒体, 集中大幅连篇报道所有的出问题的食品企业, 派几个记者专门找脏的地方拍, 制造各种图象效果,  如果有政府出来辟谣, 就马上宣称地方政府企图掩盖事实. 然后给读者的印象就是, 中国的东西都不能吃了, 哪吃谁的呢? 只有吃国外的.

中国这么大个国家, 这么多人, 地区管理水平很不平衡, 一个村的人口相当于别的国家一个城市. 如果把所有的负面消息集中播报, 冲击力很惊人. 美国的食品安全事故, 比如沙门杆菌污染食品的事情, 几乎年年有, 但每次都是在不重要的地方报道一下, 商场悄然把那个牌子的食物退下来, 如新浪这样一有问题就头版头条, 专版讨论的从来没见过. 外国人只在中国进口的东西出了问题的时候有这种连篇累牍的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0:38 , Processed in 0.0254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