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403|回复: 0

在文化回归中给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更多正能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空无 于 2013-8-8 14:26 编辑

在文化回归中给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更多正能量
               ——专访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刘承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谢春风

备注:
    刘承恩,男,中共党员,中医师,时令养生高级技师。刘承恩先生现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他多年来一直从事的中医时令养生理念深入人心,盛名远播,福及万家。他曾先后荣获北京市西城区“优秀党务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等称号。
     2013年5月8日上午,笔者很荣幸有机会拜会刘承恩会长,围绕当前国内外关注的儿童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问题,向他进行了当面请教。刘承恩会长深刻的洞察力、睿智独到的见解以及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慈悲情怀,深深感染了我。在我单位同事富涛老师及北京养生文化学会吕中愍、刘霞等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本次采访录音进行了整理。5月23日,刘承恩会长对这次采访的文字稿进行了审定。
   2013年5月31日、6月7日和6月14日,现代教育报在“人物访谈”栏目,分三期连续刊发了本次采访的核心内容。这三次报道的题目分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呼唤“正能量”》、《教育应教孩子首先学会做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经”》。好友郑祖伟先生在此报道中给与了宝贵支持,深表感谢。但因报纸篇幅所限,本次采访内容得到适当精简。
    为了让各位朋友更好地分享本次采访的内容,我把完整版公布如下,期待得到指教。谢谢。
                                                                                                                                谢春风
                                                                                                                    2013年6月15日于北京
  

   正能量其实是善能量
      问:目前有一个词很流行,叫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用过。正能量这个概念,您怎么看待?
    答:正能量这个词是一个新提法,但在中国古代,这个提法早就有,叫善能量,《易经·系辞》讲“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人家必有余殃。”善与不善,现在叫正能量、负能量。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正能量会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中国古代讲的善能量也是一样的,它也是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但正能量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因果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敬畏因果,他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考虑到这个因将来会结什么果,也就是说,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如果说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拷问自己的发心,这个发心对他人、对社会是有利的,就会产生正能量。佛教文化有句话讲:“菩萨为因,凡夫为果。”菩萨心肠的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我这个因会结什么果,所以他产生的都是正能量。凡夫则不然,只是到恶果来的时候他才害怕,而且他忽视了这个恶果恰恰前面是有恶因的。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每一个人要释放自己的正能量,首先需解决敬畏因果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对于正能量的理解,就会出现错误。
    让儿童青少年在接触大自然中汲取更多正能量
    问:2012年4月5日,您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了《中医文化来自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报告,指出,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来自于古代天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地球的宇宙环境、季节变化,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着深刻影响,人类不过是宇宙中一颗微尘,必须与太阳同步,与自然和谐。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如何才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更多正能量?
    答:人在宇宙里就是一颗微尘,人只有与宇宙和谐,才能够获得自己的正能量。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们整个的状态,必须要从目前的这种焦虑当中走出来。农村的孩子近视率比较少,为什么?因为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还在打湿脚,他的脚能接触田野,他的火气,或者说静电,自然的就走下去了,而且农村的孩子,会在田野里滚来滚去,摸爬滚打,他的能量和自然得到了一种比较好的交换。城市的孩子,住在高高的楼房里面,不接地气,平时见太阳又少,又见不到泥土,周六周日又在给他们加压,参加这样的班,参加那样的班,使孩子很焦虑,用中医的话就是内火太大,这些内火不能得到释放。现在有一些孩子多动,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多动症,中学的孩子就会焦虑暴躁,容易激情犯罪。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告诉他们的家长,周六周日带着孩子到公园,让他在草地里面愿意怎么打滚就怎么打滚,家长不要怕他脏,愿意脱鞋就脱鞋,让他的能量和自然去交换,结果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孩子很开心,那些焦躁的情绪都没有了,都得到释放了。
    我们现在是给孩子压力很大,学这个学那个,实际上能学进去多少呢?学生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抗拒的,尽管给他压力很大,也是事倍功半。当我们的孩子真正和太阳同行,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夏天早上5点钟孩子起床了,带着孩子到外面去跑一圈,晚上7、8点钟孩子应该要考虑睡觉了,能早睡的孩子第二天必然会早起,他和太阳在同行,这样的孩子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周六周日不要把孩子再关进各种班里,带着孩子到大自然里面去,特别是春天和夏天,按照中医理论来讲,就是春夏主外,一定要到外面和大自然多接触,这些都是中医文化很宝贵的东西,但我们现在就是凭自己想象,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不知道什么是标准。我们要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讲春夏秋冬,人是什么样的标准,讲得很清楚,就是春夏应该主阳,向外,秋冬主阴,收藏。白天是春夏的时候,应该主阳向外,晚上是一天的秋冬,人就应该收,就应该藏,这就是我们符合自然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可惜的是,我们现在不去找这些标准,而是想当然,就会出现各种荒唐问题。
   
   家庭教育要从文化回归开始
    问:2013年4月20日,北京四中举行了首届家教论坛,发布了家教宣言,其内容是:家教和谐,养育相济;爱亲敬老,家风传承;教育及时,交流平等;角色分明,恰如其分。和气待子,藏器待时;健康为重,道德乃魂。家校协同,相互信任;以身作则,与子共进。理想激励,塑造精神;家国情怀,开阔胸襟。想请您从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的角度,评价一下这件事的意义,如何发挥家庭的独特价值?
    答:这个事情当然很好,北京四中的老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标准,如果缺乏一个标准,那么再漂亮的词汇,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比如说文化传承、家风传承,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有多少懂得传统文化的标准?这些学生的爷爷这一辈,又有多少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所以,要进行这项教育活动,还得有一个文化的回归,要不然,最后还是热热闹闹的一番空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空穴来风,是中华民族在5千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个民族的必由之路。这些文化并不是现代人可以随便去评论的。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凡是被称为经的著作,比如说《道德经》、《易经》等,和我们现在写的书是不同的。我们现在写的书是人想出来的,而那些经典是古人在心态非常安静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心和自然真正融合在一起,人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客观地反映了这个世界,所以,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经典久经不衰。不像我们现代人写的东西,今天看昨天写的已经错了,再看前天写的就更错了,因为它是想出来的,而不是客观反映这个世界的规律。
      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标准是什么,它有标准,比方说《弟子规》讲到,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学会处理五种事物,第一个就是要孝敬父母,处理好和父母的和谐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了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第二个要处理好夫妻和睦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兄弟姐妹的关系,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个兄弟姐妹的外延已经扩大了,扩大到同学之间、单位同事之间,第四种关系就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第五种关系就是朋友有信,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信义。只有把这五种关系都会处理了,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如果这五种关系处理不好,说明这个人还不健全。《弟子规》讲,如果把这五种关系都学会了,如还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去学点儿文化。我们现在反过来了,不讲这五种关系,凭考试能过关就行,所以才出现了很多荒唐的事情。在一个知名大学的宿舍里,就为了谁去交桶装水水费,就可以去杀人;同班的同学,就因为她长得漂亮,就可以几个人合伙把她跟杀了;还有打骂父母等等。这些现象尽管是个别的,但任何社会现象都反映了社会本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说人做不好,他的文化越高,对社会的破坏力将会越大,这是一个非常严酷的事实。
     做人应该怎么去做?除了刚才《弟子规》讲的处理好五种关系,古代圣人讲了很多,比如孔老夫子讲,一个人如果很快活、很幸福的生活,他怎么做呢?“出门如敬大宾,使人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就是标准。只要你出了家门,见到所有的人,都像大宾客一样去尊敬人家,大家这个要都做到了,就了不得,社会还能乱吗?你尊敬别人的时候,别人就尊敬你,这不就和谐了吗?使人如承大祭,就是使唤你下级,去领导别人的时候,要像祭奠那样的郑重,那么被领导的人对你还有意见吗?每次司机送我回家,我都要说谢谢,您辛苦了,为什么呢?因为孔老夫子人教导我们,使人如承大祭,这样之后,上下还有矛盾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理解的只是一个层面,说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让别人去做。实际上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事物,因为你的标准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如果你的标准本身是不对的,却以此去衡量周围,一切都将是错的;即使你的标准是对的,但对方的觉悟程度还没有到这一步,就是说,别人后天应该实现的问题,你拿到今天来评价,就未必是正确的。这个时空有它自己的顺序,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周围,何况我们自己的很多标准是模糊的、错误的。
    如果说,出门如敬大宾,使人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做到了,那会出现一个什么局面呢?就是在邦无怨,你在家外头,你没有怨气,别人对你也没有怨气;在家无怨,家里人对你没有怨气,你对家里人也没有怨气,家里家外都和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情况?天是老大,我是老二般的那种自傲,那种傲慢,不是出门如敬大宾,都过多强调自我,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因不互相尊重,弄得非常紧张。只要是自己有权利,就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一切,这说明,很多人不知道做一个优秀的人有什么标准,不知道自傲是一种无知,无知就会无畏,无畏就会无耻。现在看很多事情,觉得很无耻。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回归,知道我们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它的标准是什么,有了这个标准,我们会按照这个标准去找差距,也会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人和事,这才是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风气和民众的思维状态关键在教育
    问:刚才您谈到在目前的社会中,因为教育的缺失,导致发生了很多荒唐事件,确实是这样。最近,在中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之间,出现了一些互相伤害的极端暴力事件,日前复旦大学发生了学生之间的投毒事件,社会广泛关注,类似的暴力伤害事件,也曾经在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发生,社会影响恶劣,而这些同宿学生之间的伤害事件,都起源于同学之间的琐碎纠纷、怨恨和误解,起因于学生心态的失衡和情绪偏激,请问您能不能从文化的角度,谈一谈如何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答:这就谈到了教育问题,孔老夫子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乃至民众的思维状态,关键在教育。刚才所说的发生在高校和一些中学的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们看起来很荒唐,但透过这个事件再往深处看,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人,这是一个关键。我们的老师教学生,应该主要教什么?主要的教他们做人。那么,做人的比例至少应该是60%到70%,剩下的才是学一下具体的技术,但现在这个问题上是严重缺失的,学校有多少精力在育人?学校教的往往是技术课,学校是这样教的,家里不也是这样教吗?因为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中学生,包括家长们,都没有经过这种传统的做人的教育,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是敬畏因果。因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心里头,是根深蒂固的,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易经·系辞》里讲:“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人家,必有余殃。”为什么?因为它是经过了几千年的验证。智者培养朋友,愚者制造敌人,所以,中华民族历来都讲善,与人为善,一代一代人证明,与人为善的人最后都有好结果,与人为恶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所以,不了解、不敬畏这种因果观,是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缺失。人如果不计因果,是非常可怕的,作为人,一旦到了不计因果的程度,他已经失去了人性。所以,我们的教育,如果不从根本上去改变,不从育人上去改变,教育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我前面讲了,如果一个人连人都没有做好,他学的专业知识越多,对社会的破坏力将会越大。
   与自然和谐是健康之本
     问:2013年4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日益攀升,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25%,初中生的近视率达到70%,高中生的近视率达到85%,青少年的近视发病每年还在以8%的速度增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我们国家儿童青少年的眼睛能够更加的明亮?
    答:解决这个问题,还要谈到文化回归。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较早提出了天人合一理念。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谐一致。我们现在的近视率为什么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人类在违反自然。自然有四种变化,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四种变化就是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讲,人要想健康,一定要顺应这四种变化,如果自己的状态和这四种变化相逆,身体就会遭到破坏。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早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上午9点是一天的立夏,下午3点是一天的立秋,晚上9点是一天的立冬,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阳气在下午三点的时候,就要开始往肺里面收了,散在人体表面的阳气,应该逐渐向肺里面收。晚上九点,是一天的立冬,肺里的阳气就要转入到肾里面藏起来,“十一脏腑之精华,皆藏于肾” 。所以,小孩子、中小学生原则上晚上八点钟就应该睡着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年24个节气,一天也是24个节气,晚上6点是秋分,7点是寒露,8点是霜降,9点是立冬,人如同草木,在7点寒露的时候,人的阳气已经开始往里收了,到了8点霜降,草木经霜打以后,阳气就已经转移到他的内部去了,到了9点立冬,阳气应该完成藏在肾里,阳气藏到肾里干嘛呢?就是休养生息,好像一个手机在充电一样。一个人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如何,就看他头一天晚上充电充得好不好,可我们现在的孩子,晚上10点钟、11点睡觉,甚至一些学校,让孩子们上课复习到晚上10点以后。这种做法就是在跟自然抗衡,人在宇宙里就是一个微尘,如何能和自然抗衡呢?抗衡的结果就是受到伤害。
    凡是在实践中遇到这样的人,不只是眼睛的问题,孩子们在视力下降的同时,还会出现焦虑不安。一个月以前,有一个将军的孙女跟我谈话的时候,总要慢那么半拍,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精神有问题了,一问果然如此,这孩子上课的时候,突然会站起来在班里来回走,视力下降,已经配上了眼镜,老师就建议这个孩子转学,说教不了。我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是,每天晚上睡觉过晚,为什么会睡觉过晚呢?孩子饮食出现了问题,下午三点阳气就开始收了,但过去饮食没有注意,家长还给孩子吃鸡肉、羊肉这些热性食物,使孩子晚上阳气收不了。我建议这些东西不要再给孩子吃了,给孩子吃一些养阴的食品,减少她的内热,同时早上和晚上再给她分别用养阴的中药来调节。一个月以后,这个孩子的视力就恢复到了正常,而且把眼镜摘了。她脸原来是灰青色的,现在脸上也见了红光,说话慢半拍的现象已经消失,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一下就变得融洽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我们谈继承发扬优秀传统千万别空谈,空谈是误国的,一定要知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具体的,比如我说的这些中医养生方法,孩子的食物结构,有针对性的给她养阴,因为小孩他的特点和老年人不一样,老年人是阳气衰了,小孩是阳气太盛,阴气不足,所以小孩就要给他补阴,因为阳属燥,因为阴太虚,他失衡了,人就燥了,就以阴来制衡燥,这个孩子就好了。我们学西方的文明时,不要丢弃了自己五千年的文明。
   
   中医文化会引领儿童青少年进入一个广阔的世界
    问:2012年6月以来,北京市中医局、市教委、市文化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内传播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北京市中医局和市教委还联合编印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读本小学版、中学版。您如何评价中医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如何做才能够使这种教育活动能够健康开展?
    答:应该说,北京市中医局和北京市教委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这样说一点儿不过分,因为中医文化不是我们想的那种狭义的中医看病,中医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中医学来自于天文学,为什么会这样讲?因为《黄帝内经》已经证明了,《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圣典,它首先是从研究地球和月亮一同围绕太阳转的木、火、土、金、水五颗星整个的状态,乃至它们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乃至我们的农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是对地球受太阳、月亮和五星的影响及气候变化的一种描述,这种气候变化一年一个样,60年回到原来的位置。六十甲子这种农历现在还被我国农业使用。中医文化就是建立在天文学基础上的,它先研究自然环境,然后把人作为一个微尘放到里面考量,这样看,中医就不是我们狭义理解上的中医了,它是广义的,包括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的了解,人的身体变化,每一年都会受到一种新的气候的影响,60年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所以,从中小学开始了解中医文化,就会使我们的学生从小进入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进入了这个广阔的世界,他的胸怀就会不一样,他看人看事,他的视觉就会不一样,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就会不一样。简单地看,中医进入中小学,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往纵深看,它会影响到我们中小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的世界观、方法论,最主要的就是从宏观上看一个问题,一个具体的问题由表及里去研究,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叫化繁为简,然后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最复杂的问题,以简治繁。中医应对任何问题的出发点是平衡,在过程当中是平衡,最后达到的目的还是平衡。这些思想如果能灌输到中小学生的心里,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从狭义上学生们将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广义上讲他会形成一个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育评价机制的核心标准是学生是否学会了做人
     问:目前“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广大教师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惫,亚健康明显,职业枯竭问题日益突出。据报道,一些学校的女教师,甚至连正常怀孕生子都遇到了困难。教师们的这些身心健康问题,必然对正常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您觉得如何做,才能使教师们摆脱这种职业的困扰和亚健康?
    答:这个问题不在教师,在教育政策。因为一个正确的评价机制,就会促进一个行业健康的走向。我们如果仅仅盯在学生的考分上,势必就会造成这种结果。现在应该换一种思维,把老师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口碑作为评价老师的一个关键标准,比方说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教出来的50个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有的当科学家,有的就是当一个普通的工人,但他们在各行各业干得都非常出色,反过来就证明了这个班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各式各样的优秀人才,各式各样优秀人才关键的标准是,学会了做人,至于他在哪一个行业当中能干出成绩来,这和一个人的天性有关,和一个人的兴趣有关,我觉得那些都不是主要的。那么我们国家需要发射卫星的科学家,但是我们也需要倪志福这样的“钻头大王”,各行各业哪个行都缺不了,关键就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如果把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它放在了学生最后在社会的表现上,能够被广泛承认,不管做什么工作,在做人上都有一个良好的口碑,以这个来评价我们的老师,那我们的老师就会把精力转向育人这方面来。实际上,现在从国家角度上,更希望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首先把人做好,而不是人没做好,就学了一些专业,如果人没做好,他的专业越高,对社会的破坏力将会越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老师能单独解决的,也并不是一个学校能解决的。必须从国家宏观上有这么一个评价机制,而且有这么一个追踪的机制,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老师把精力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方面来。
   
    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是培育大师的沃土
     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多次忧虑地质问,为什么我国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为什么解放以后我们的很多高校反而培养不出解放前的大学所培养的那些大师?这个称之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个问题正在考验着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各位同仁,而答案还很不清楚。能不能请您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视角,帮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如何换个视角来解答钱学森之问?
    嘉宾:钱学森他老人家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在前进中徘徊。为什么解放前乃至近代,我国出现了一些大师,而现在这种大师很少,甚至是没有?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如何做人的问题上模糊了。什么叫大师?大师就是首先把人做好了,因为这是一个基石,如果人没做好,他怎么可能成为大师呢?大师必然是他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自然合为一体,只有达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状态,才奠定产生大师的基石。如果没有这种状态,那么他只是一个匠而已,学了一点儿三脚猫的功夫,就去四处张扬,这肯定不是大师。一个大师的话反而少了,孔子也好,老子也好,他们的话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大自然已经把万物之真理解释清楚了,再说都是多余的。现在大师出不来,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五千年出现了那么多大师,他们都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沃土上成长起来的。自从新文化运动之后,基本上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给否了,这块大师文化的土地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怎么能生长出大师?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文化回归,要回归到中国五千年来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一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会谈到扬弃,哪些扬,哪些弃?你用什么标准去扬弃?连个标准都没有,你谈什么扬弃?现在很多人浮躁得像个猴子一样,坐立不安。如果这种人再去评价我们中国古代圣贤这些经典,将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你没有资格去评价,也更谈不上什么扬弃,因为你都不知道这个经典说的是什么。
    我相信,中国出现大师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为什么呢?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它不可能被外族所同化。元朝、清朝外族侵入,想同化中华民族,但最后他们被中华民族所同化了,世界四大古文明,其他三大古文明都中断了,唯独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被同化,没有中断。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古代圣贤们的著作不是想出来的,他们在用一颗宁静、明亮的心观照这个世界。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经典,是没有人能够撼动的,去掉一个字缺憾,加一个字多余。甚至可以说,现代人对中华民族古代的优秀经典,只有诠释的份儿,没有什么扬弃、发展的道理。
   
    敬畏因果是做人的根本
     问: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3月16日有一篇文章说,中国人现在排队上车也要定一个推动日,还投入那么多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倡导。文章发问,难道中国人真的缺少道德基因了吗?最近,我国就“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我发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也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进行了报道。我国几千年前的《周易》早就指出,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孟子也说 “要乘道德以浮游”这样的话。现在,居然很多外国人质疑中国人的道德基因有问题,难道中国人真的缺乏道德基因吗?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改善中国人的心态和道德问题?
    答: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说中国式过马路、排队日等这些琐碎的事情,但从根本上讲,还是我前面讲的,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敬畏因果。如果一个民族敬畏因果,人人都能够敬畏因果,人人都在管自己的心。如果从心里头根本就不敬畏因果,那么又有谁能管得了13亿人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明白敬畏因果的道理,所以才出现了这种胡来,得过且过。这个因果是表现在各个方面,比方说吃口香糖,吃完了以后就吐在地上,使很多人踩在脚上,吐的人觉得无所谓,但从因果上来讲,当他把这个口香糖吐在地上,很多人踩在了脚上时,他的恶运就开始了。有一些遛狗的人,狗在人行道、马路上拉了狗屎,很多人踩上了狗屎,那么,这个遛狗人的狗屎运就开始了。但他不信,他只知道自己遇到了很多不幸,他就不知道这些不幸就来自于他的狗屎拉在了人行道上。西方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蝴蝶效应,他说非洲的一个蝴蝶煽动翅膀,可能在大西洋引起一场风暴,这讲的就是因果,所以这位科学家叫蝴蝶效应之父。他已经去世了,这是西方的文化,那么这个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因果文化有着非常相同之处。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个宇宙是整体的,宇宙就像一个大电脑,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就是这个大电脑的一个终端,每一个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都会输入到这个巨大的电脑里面去,这个大电脑会合成的。所以中国古代不管是哪一家的文化,都在讲因果论。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管好13亿人,关键的关键是,这13亿人要自己管自己,要不然,哪有这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管好13亿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就是用这个办法来管的,让人们懂得因果,这个因果不是人民杜撰出来的,是古代圣人们用一颗宁静、明亮的心去反照出来这个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有的媒体报道,我们一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2亿人口。在浪费问题上,中国古代叫惜福,就是说,当你浪费一粒米的时候,那么这一粒米产生的效应就足以让你将来败落。所以,古代文化就告诉我们,一粒米都不能浪费的,要物尽其用,绝对不能够把剩饭剩菜倒到垃圾里面去,你可以下顿再吃,你绝对不能倒,因为那倒掉了你自己的福气。因为你倒掉一粒米,它会翻倍去毁掉你的福气。要物尽其用,一个物体,它只要呈现在人面前,有形就有气,有气就有神,有神就有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以,任何一个物,都要物尽其用,不能去浪费,不能去损坏它。我有一个饭后漱口的习惯,有的时候水倒多了,倒多了以后,我可能漱两口,剩下的水就把它倒掉?我不敢这样做,一定是把最后一滴水放在嘴里漱完了,我把它吐出来,这叫物尽其用了。如果我用了一半水,剩一半水倒掉了,它没有物尽其用,那么这个因果的破坏力很大的。
     智者每天在培养朋友,愚者每天在不断的制造敌人。一个人要尽量的去帮助别人,不要去损害别人。你帮助了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你损害了别人,就是在损害自己,这个因果定论是实而不虚的,但很多人不会相信。丢掉了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后果。现在好多的人担当了一个消防队的角色,天天在救火,这个火是救不完的,人民不从心里面敬畏因果,奇奇怪怪的事情出现是不奇怪的。
    提高人和动物免疫力的关键是与自然同行
     问:2005年10月,全球各地突然密集出现禽流感、导致禽鸟甚至人类死亡的报告,禽流感第一次成为令人生畏的一个词语。2013年的3月底,我国的上海、安徽,先后发生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随后不久在国内像北京等城市也发现了一些新发的病例,一些儿童青少年也难幸免,到今年4月27日,全国已确诊的H7N9禽流感121例,有33例死亡病例,目前这种状况还处在泛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成因?青少年怎么做,才能避免H7N9的禽流感的威胁?
    答:这个问题的出现,说到底就是人和动物都在违反自然,人和动物的免疫力都在下降。这个疫情的发展,客观来看,我们现在的鸡、鸭,它们不是按照自然规律去生长的,它们的出栏率比自然生长期缩短了一半的时间,因为它们吃的饲料里增加了激素一类的东西,吃激素而成长的动物,它是病态的,它的免疫力是很低的,再加上今年气候的异常,必然出现问题。因为今年(阳历)1月20日大寒,大寒到春分是春行秋令,春天的节气,秋天的气候来当令;春分到小满这两个月是夏行冬令,春行冬令,夏行冬令,春夏的节气,但冬天的气候当令。在这种气候下,免疫力比较低的这种动物,就会生病。得这种病,这里是有动物传染的问题,但也有免疫力不强的问题。所以,这类的问题解决,还是要人民回归自然,在禽类和其他牲畜的养殖上,也要回归自然,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在牲畜、禽类的饲料上添加激素,那是很可怕的事情。英国疯牛病、口蹄疫等问题的出现,就是把自然生长的东西工业化了。工业化就讲究出栏率要提早,这样,整个动物的免疫力很低。前一段的报道还怀疑这是候鸟给传播的,当时我就说,这种观点很可笑,因为候鸟不吃激素,它们的免疫力很好,问题都出现在工业化的饲料上。
关于人被动物感染的问题,关键的还是要提高人的免疫力。而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自然同行,早睡早起,因为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免疫力很低。
(谢春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本文为笔者根据2013年5月8日上午对刘承恩先生专访录音而整理,经过本人的审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4:17 , Processed in 0.0218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