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792|回复: 3

地藏菩萨的观心法門(一)(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3-8-2 20:59 编辑

转自古国治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370d0100ol3b.html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一般人對地藏菩薩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地獄救度眾生,在寺廟中往生牌位供的是地藏菩薩,其實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有如何認知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的開示,此段開示很清楚,很明白,很簡單,但是卻被一般學佛者忽略了.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坚净信菩萨問地藏菩萨說:進入大乘道的方法是什麼?如何才能進入大乘菩薩道?大部份的人認為只要發心為別人,不為自己,就是大乘,其實不是那麼簡單.那麼,什麼是大乘呢?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地藏菩萨摩回答說:假如有众生要走向大乘的話,应当先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也就是說行菩薩道是有個根本依據的,無此根本依據則不能稱為大乘,這個根本依據你知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這裡提到業,修行菩薩道是造業,造的是善業,自利利他之業.那麼,這個所行根本之業是什麼?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大乘所依止的是一实境界,以修信解,信此实境界,解此一实境界.信與解不同,真了解才能真相信.信與解二者相互循環增進,所以說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由此可知修行是不斷增進信與解的過程,由此可看看自己的信是否增進了,自己的解是否增進了,以檢驗自己的修行.這裡說大乘菩薩道必須信解一实境界,此一实境界又是什麼呢?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所以者何?
所說的一实境界就是众生的心体,一实境界華嚴經稱為一真法界,此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妄念有生滅,此心体不生不灭,心体生了妄念,妄念滅了,此心体不滅.也可以說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心經上說不生不灭,不增不減,不垢不淨.自性清净,圓覺經稱為清淨心,此是成佛的本起因地法行,此是成佛之因,慧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宗稱為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楞嚴經七處徴心八還辨見,即辨識此心体.此心体无障无碍,犹如虚空,但是不等於虚空,虛空還在心体之內.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此心体離一切分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普遍,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无二无别,究竟一相.不变不异,從小到老沒有變異.无增无减,修之無增,不修亦無減.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此心体又稱真如,本來如是.
“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
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
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

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
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
我们的心其實很簡單,只有兩大類,一個真,一個妄,如此而已.大乘起信論上說: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用這個方法就可以找到真心,找到清淨心,找到心体.
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

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于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所谓的信解“一实境界”,用《楞严经》的话来说,就是“理则顿悟”,悟到就是悟到了,没有什么多一点点,少一点点,差一点点,差不多。就是传统所谓悟了。懂了就是懂了。
不是懂得理论,那个是知识。
发表于 2013-8-1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懂了,当然是懂了理论,还不能了生死,安住理体,在境界上不动摇,才是上路。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王菩萨,善安慰说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5:59 , Processed in 0.0325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