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晴暖香

爱的存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8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哥是老实的银行职员,和你相距七万八千里不止。

我最近两天开背、艾灸,还按摩了腿部的静脉青筋,疼极了,地藏经也很多日子没有念了,估计是我的业障现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背、艾灸,还按摩了腿部的静脉青筋,疼极了——记得这个过程中要多喝汤水,帮助体内的代谢,排出那些垃圾,做完调理之后尿尿的颜色有没有加深呢?
发表于 2010-10-2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尿尿的颜色没有注意。 您问了之后特别去注意了一下,颜色没有加深。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丐咱先不谈你哥哥了,尿尿也先不研究颜色了,统统OUT先。我要正楼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妻夜话少儿相宜

前天晚上我又不睡觉,因为晚上小陆带了小S过来喝茶,聊八字,老公大人表现的很积极,我就使劲的给他下拌,人家一点也不以为忤,话里话外的拿我做反面教材。

10点半他们走了之后,我哼哼唧唧不爽快,晚上闹到2点还不睡,老公大人就陪我聊天,不过看得出来他还是相当的愉快,看来小陆他们的到来,让他有了一个出气口。

我问老公:“老公大人,你有没有后悔娶了我?”
他答:“有···也不敢说”(有偷笑的迹象)

沉默30秒后我再问:“那你后悔什么呢?”
答:“后悔晚娶了你”

沉默20秒····


再问:“老公大人,如果我不批评你,不指责你,不咆哮你,不乱骂你,你会怎么想?”
答:“老婆大人终于觉悟了,太好了!她终于开心了~~~”(开心的很露骨,因为语调透着一股欢快)

继续沉默ing·····

尔后我问:“老公大人,那我可以要求你吗?”
答曰:“可以!”【傻了吧,嘿嘿】



无聊中过了一会再问:“老公大人,如果我乱花钱的话,你会怎么想?”
他很爽快的回答:“那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符合天道的!”


自此我龙颜大悦,爽的很,终于放过他去睡觉,但是转念一想,要记录下来,于是蹦下床,找手机记录下来存储,可惜记得前面不记得后面,记录到乱花钱的回答时候,明明记得是回答了3个,可惜只记得前两个,忘记最后面的那个。想啊想啊想不起来,急得我只好摇醒他,要么重新回答要么帮我记起来,结果他哼哼唧唧脱口说“天打雷劈····”

说完他得意的嗤嗤大笑,我继续沉默···后来手机被没收,只好睡觉了。


终于在快入睡的时候,我回忆起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就给他提了高标准严要求,哇哈哈,最后他只好沉默的闭嘴看乌有之乡的杂志去了然后喝茶时间就只有我在高谈阔论了·····
发表于 2010-10-2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么晚还没睡觉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一鼻子老劲,终于把淘宝店铺的分类搞清楚并设置好了,这样就轻松一些啦,等着拍好照片慢慢添加进去。但是为什么看不到呢?

诚征会做水印的贵人一枚!!!会装修淘宝店铺的贵人一枚!!!会设置E客服的贵人一枚!!!会教我使用淘宝的贵人无数枚!!!
进贡每位贵人古方红糖10包

全新的店铺即将产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淘宝非常的不厚道,我后台编辑整理了大半天,前面一点也看不到,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操作失误。悲剧性的失血~~~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就只显示我一个人在线,但是又标志有115会员在线,0隐身。奇怪的系统显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在线会员 - 121 人在线 - 3 会员(0 隐身), 118 位游客 - 最高记录是 1834 于 2007-9-26.

然后——
中医我所爱  晴暖香  robowen

这回对劲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国伟学习岐轩脉法普及班感言  

一:
1)“岐轩脉法”和其它脉法理论依据、实际操作都有哪些不同
答:
脉有“形”“势”之分,一山有一形(象),几座山延绵才有山势的存在。
传统脉法着重于“形”(象)的描述,岐轩脉法着重于“势”的把握【势则有长短、起伏、左右、缓急之分】;也可以理解为局部和整体的区别,静态和动态的区别。

寸关尺分布定形是为传统脉法,岐轩脉法着重的是三部脉的脉势,虽然以脉象为基础构成,但是重点是脉势的把握,也叫“起伏”。

体现于实操,传统脉法重视单部脉脉象,而有“轻中重”按法,岐轩脉法看势,势之连绵唯有轻抚可得。
传统脉法看山形,岐轩脉法看山势。
传统脉法重于形“象”的区分,岐轩脉法重于诊法的技巧。
“象”是结果,“法”是工具。工具都不对了,结果必然不能统一。

2)“岐轩脉法”定膈点与目前寸关尺定位的差别,岐轩脉法定膈点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答:
岐轩脉法把“关”定义为“一线”,以高骨作为分线点;传统脉法则把关定义为“一段”,把高骨段作为“关”;

在指法实际定位的区别就是:岐轩脉法的高骨在两指缝中间,也就是中指在高骨以下;传统脉法的高骨正对应中指,也就是中指放在高骨线上。

岐轩脉法定膈点的理论依据:
一来,经典文书中从未说过关为中焦;
二来,形气相应原理,中下焦并无明显之分隔线,倒是胸腹之间有明显之隔膜分界,以隔定关,以高骨定关【高骨也是手部明显之分界点】,符合形气相应原理;
三者,关即为分界线,中指就不应搭在线上,而应该在线下。


3)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哪两个人的脉是完全相同的,宇宙万象脉亦万象,那如何诠释“平人脉象”,医者心中诊脉的金标准是什么。
答:
犹如幸福不幸福之回答,唯有每个人自己知道。所以,平人脉象当以每个人自己脉势的对比为标准。自我脉势平衡缓和者即为平。犹如大公司日常流动资金之量绝对大于小公司,然大小公司在各自资金出入都同样能够达到收支平衡。资金流有大小,但都是平衡的。

同样公司经营有淡旺季之别【犹如常人脉象有春夏秋冬之别】,但是淡旺季的收支只要平衡,就都是正常【四季之脉势有别,然于整体比例对比平衡,就都是平人脉象】。

所以,平人脉象【也就是标准化脉象】实际是指动态而言、比例而言,非静态、非量化标准。
这也就是中西医标准化差异之核心所在。西医之标准为“量化”,所以就有了“一天要喝8杯水”之说法,所以全球的西医都是同样的治疗方案及剂量。

“中医不能标准化”的本质,是“人体病情变化不是标准化”,而不是“中医不能”。换句话说,静态量化的标准化,是不符合人体规律的,只是为了西医研究的方便而已。所以,绝大多数疾病“原因不明”就可以理解了:工具【思路】不对,结果必然不明。

动态平衡,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思想。体现为转动不息的太极鱼图。

4)升降出入的重要性及如何整合到脉诊中。
答:
形是死的,势是活的。势体现为升降/出入。脉中的升降出入,是气使之。所以,脉诊诊断的是“气”,而不是“病”。经典中医学实际是在看“气”,而不是看“病”。气为我军,病为敌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主体截然不同。

气的升降出入,实际是在应天。外应为太阳的升降,太阳升则气升,太阳降则气降。太阳之升降轨迹,就是一个圆。此之谓太极!一气周流,气以圆周流行。此气之流动,以上下论为“升降”,以里外论为“出入”。亦说明气之周流实为立体浑圆流动,非为平面之左右升降。

人活一口气,升降出入废则气止,则命贻。升降出入不周,则身病。

人要顺天行道,体现于脉,当日出【早午、春夏、东南之地、用阳之时、攻邪之时、青少年】而脉升脉出,当日落【暮夜、秋冬、西北之地、养阳之时、养正之时、壮老年】而脉降脉入。

尺为阴,寸为阳,阴升阳降,是为天道。以左右互比,则脉气左尺升,复归于右尺。若以左手为阴阳,尺升寸降。取象有变,阴阳之道不变。

此常人脉势。

病者,太过或不及。皆逆天地人和之势,当日出现日落之势,当日落现日出之势,皆为病。病者,病不周,复其一气周流,谓之治。治之法:不升者升之,不降者降之;不出者使之出,不入者使之入。

所治是否如法,皆以脉势察知。脉势平复者,纵苦楚尚在,必愈;脉势依然者,纵苦楚不现,病必不愈。

5)天地人脉相互呼应的关系,我们的对应方法是否是简单的全息对应。
答:
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辩势与辩证的区别。

辩势者,看大局,定方向,不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诊气不诊病;辩证者,看局部,定细节,因病制宜,着重于缓解局部痛楚。故可谓之:标本缓急之别。

全息对应只是点对点的关系,岐轩脉法所重之一气周流乃是点线面俱到,包含点对点,但又远非点对点所能涵盖。头痛治脚,比之头痛治头进步,然仍落后于全无手脚的岐轩脉法辨气论治。

6)脉象要素说有很多种,我们脉象要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如何把要素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
答:
脉象要素实质就是物理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中医术语。七要素为:上下左右浮中沉。细分有以下之别:

“浮沉”定气位,“起伏”定气向之出入,“长短”定气向之升降,“大小”定气之散收【个人认为,大小兼定阴血之盈亏】,“缓急”定气之寒热。
气位于里者【沉】病在里,反之亦然;势高者【起】病升有余降不足,反之亦然;脉长者病气盈于外,反之亦然;脉大者病气散于外,反之亦然。论治之法,里者外之,高者下之,长者短之,散者收之。病阳者治以阴,病阴者治以阳。一语蔽之。

7)对临床针灸、用药、推拿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答:
针灸用药推拿,皆为治气之术,明气之理,方可达治气之术。岐轩脉法着眼一气周流之气化,此为万病之根本,不为万变之病症所障眼,故可直达根本。有气无病,可为大医。

8)“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自身修养、学习心态。
答:
治病实治气,气为象,医者为观象之体,实借医者之真气为工具以察觉。所谓气感,气足者敏感,按脉即知病所。故欲为上工,必先具上工之体之气。练气之道,敛气为要,敛气之道,虚静为保。虚其心者,淡泊名利;静则能定,定能生慧,医道自昌。有聪明而不静定,能明理而下手了了,不知气之所踪,何谈医道。
医道者,以平为期,医者尚不平,何察患者之不平?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己。此之谓:大医精诚。

二《轩辕黄帝阴符经》中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要求对大自然学伏羲氏一样进行一次观察,写出“我对人体气机运动规律的感悟”。
答:
拙文《健康通论之天道篇》及补论——节选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
    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天道,就是“升降”。升降的本质,就是温度的变化,温度就是热量,就是能量,中医称之为“气”。温度-热量-能量-气。热气上升,冷气下降。温度升高,热气上升,万物春天发动,到夏季最热,生命功能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到了秋冬,温度下降,功能收敛【或者叫不足】。所以,温度控制着万物的变化,包括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无形的功能和有形的形态转换的过程。温度的变化,影响的是功能,如何体现到物质【器质性】变化呢?
    一杯有形的水,加热之后,就会化为无形的热气,无形的热气上升到天空中,遇冷,无形的气就会凝结为有形的水下降。所以,有形的物质也是由无形的能量变化而来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规律,可以统领有形的器【物质】的变化。所以,中医是用道【规律】来了解并作用于物质【人体】的。了解了道,就了解了人体的规律【疾病的规律】。

道家的哲学是哲学的最高境界,最根本的揭示了世界变化的本质。中医将道的哲学在术的层面具体落实,解决实际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规律,无形,以象示之,则为有,有即有一,此一为“气”;一生二,气分为二,为寒热,是一的不同说法,本质还是一;“寒”“热”为名,何以为用?热则升,寒则降,此为用,合而为“升降”,“寒”“热”“升降”即为三;万物莫不由“寒”“热”“升降”衍化二来,故,三生万物。三为无,万物为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人体的疾病,自在有无之中。故以“有无”之道自可解万病。

道亦有三,谓之:“天”“地”“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遵循地的规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地而居。所以,病因里面也要考虑风水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地区至今叫医生为“先生”,研究风水的也叫“先生”,自古名医必懂风水。风水不好导致的疾病,药物只能缓解于一时,风水不改,病难断根。

地随着天的规律而改变。日月引力的变化引发地壳的运动,板块相撞之际山耸起,谷遂成。日晒而焦,风吹而散,高峰变丘陵。月圆之时潮水涨,月落之际潮水落。向南而草木升华,向北而草木凋零。故人之宜居,皆坐北朝南。

天之万变,莫出于规律之中。天怎么变,都符合一定的规律。

法之万名,莫出于自然之中。规律再多,都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故常谓之:顺其自然。

远取诸天,近取诸地,察外观内,人道居中。


四季的流转,其实也就是水【物质基础】和火【热能带来的功能状态】的同步协调变化而已。
春夏气温渐高,阳气渐外散,同时水同步蒸发运行,气走到哪里水就走到哪里,所以温度越高,雨水越多【春夏多雨】;温度越低,雨水越少【秋冬少雨】。在人体,叫“气为血帅”。气是血的统帅。水的多少,总量是一样的,只是位置的变化,在人体也是一样。

在天,春夏水在地表多【河流涨】,天上多,在人,春夏血液津液在体表多,血管大;
在地,秋冬水在地下多【河流落】,天上少,在人,秋冬血液津液在体内多,血管小。

有多少水,才有多少热,半杯水只能有半杯热,热的多少取决于水有多少。

春夏体表血管不露的人,阴不足,阳气也不足;秋冬体表血管显露的人,阳气热能不能收敛,血管大水足,血管小,水少。
春夏体表血管太露的人,阳太过,秋冬体表血管太藏以至难以摸到的人,阳气热能不足严重,血管大水足,血管小,水少。

水源充足与否,就以河流的大小为辨;阴水足不足,就以脉管的大小为辨。

用阳,变化多端,用阴,很简单,就是补水而已。水只有多少之别,阳热,除了多少,还有上下左右升降,位置之变。变的是阳,不变的是阴。阳怎么变,必须在阴的范围内变。

阳虚为主的好办,有物质基础,变化的能力就大,有兵可用;
阴虚为主的难办,无物质基础,变化的能力有限,无兵可用。

所以,冬天的藏阳养阴很重要,春夏秋变化的资本就在冬季。一年中的三季就靠冬季一季,一天的忙碌有为就靠一个晚上睡个好觉。一辈子四分之三的健康就靠冬季早睡觉来保证。
一年之根本在于冬;一年之生计在于春。春夏的意义在于创造能量,秋冬的意义在于储存能量。

大家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中医说的六气【自然界的六种气的变化】其实就是一气变化而来:
    风——热所化
    寒——热不够
    暑——热不透
    湿——热蒸化
    燥——热不足
    火——热太过
    本质为一,运用时需要化为二,就是寒热。所以,只要把握寒热,就可以明了这个大千世界万物万象包括病情的变化了!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六气过度了,超过人的适应能力导致疾病就叫“六淫”——淫是过度的意思。六气本来就是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所以,要断绝疾病产生的根源,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改变人来适应自然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改造大自然”,是很荒谬的一件事!
根据寒热变化的内涵,我们可以推论出:  
    偏热(功能太过)
    偏寒(功能不足)
    偏热(助长功能)
    偏寒(削弱功能)
治病原则: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上热下寒证——治以上寒下热(的处方)
    外热里寒证——治以外寒里热(的处方)
    根据病情的寒热【病阳病阴】——定性
    根据寒热的多少【君火以明】——定量
    根据寒热的位置【相火以位】——定位
心法:阳为主导,阳主阴从
      阳常不足,阴易耗损


————

以上个人浅见,还请张老师指正。有所不遂反求诸己,还需名师指点。


张润杰老师回复:

国伟思维颇为灵动,取象比类信手拈来!!
曾两次当面交流,印象颇深,君之神可谓足矣--------犹如今日所读之文章,若能以神还虚必可浑然一体,复归于无,一必在其中,如老子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国伟 !!!
发表于 2010-10-2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racat 于 2010-10-24 22:10 编辑

这两天TB在升级维护,不稳定呀
辛苦香香了!
我等下去看看全新的店铺是怎样滴
=============

看到了!
分类很全很好呀~
辛苦香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很全了,但是没图没真像,哈哈,还要找小陆给药材们拍摄一个写真集呢。这个又是大工程呢。

这两天又睡的稀里糊涂的昨天晚上老公在沙发上睡觉,我在一旁看书,看着看着心里又生悔意了,想想老公平时对我超级好,我为什么总是那么挑剔呢?于是动手给他按摩脸了,哈哈。
发表于 2010-10-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香,看来我太久没来,才看到你新开的这一楼!太好看了
我看你折磨你家大人的“劣迹”,想起2002-2004那两年,我也是这么折磨我家老爷的,夜里经常不睡觉,要他陪我聊天,或者唱歌说笑话哄我睡觉,或者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感情......唉,后悔啊!我家老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白头发增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8 03:54 , Processed in 0.0296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