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3阿哥

有意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1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13 21:14 编辑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0bf36080102w4iz.html

经过2015年戏剧性的转变,is这个大神值得我们总结一下。无可否认,他是目前土豆上存在感最强的恐怖组织,取代以前的基地组织成为整个世界的敌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人喊打的主,却在2015年一度辉煌。在叙利亚兵临大马士革,在伊拉克,逼近巴格达。把一个个正规军打的是落花流水。而面对以老美为首强大敌人,他们活的好好的,直到恶魔大毛的出现。。。。

大家都知道is的崛起似乎是一夜间的事情。而这一夜间是时间,还有一个要素,空间呢?那就是老美撤退留下的空间。奥黑觉得在伊拉克得不偿失,而南池塘那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于是逐渐撤出伊拉克。他的撤出带来一个天大的问题,敌人是谁?以前老美在的时候敌人就是老美。逊尼派认为老美干掉他们的领袖傻大木,而什叶派则认为老美是占领军,所以他们两个的共同敌人就是老美。后来老美让伊拉克皿煮,这一皿煮弄出个什叶派掌权的政府,而北部逊尼派的聚居区被边缘化。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伊拉克字典的两派开始分裂。也是的,大家原来都是患难兄弟,现在你吃香的喝辣的,我这边还是什么都没有,这要是没矛盾见鬼了。

时间再往前走,老美撤出后,伊拉克北部出现权利的真空。可能有小伙伴不理解,这怎么会有真空?美军走了还有皇协军呢。这个事情咱们又得回到部落上来。战后的伊拉克很多地方又回到了原来部落说了算的时代。部落的长老开始出现势力的瓜分,而所谓的中央政府基本上也就是名义上的事情。这个情况在后期越来越厉害,尤其是北部库尔德人实质上自治以后,直接导致中央政府对北部地区的完全失控。好了,老美走了,皇协军不给力,部落长老各管个的。这个环境对于想干点事情的人不要太好。于是is开始在悄无声息间扩大势力。这个阶段,什叶派政府忙于和各派谈判,协调美军走后的政治格局。说是讨论,其实就是吵架。。。而各地管事的正在抓紧时间划拉地盘和武装人员,谁也没有在意is开始崛起。

就这么一个阶段,is度过其幼年期。等到他一鸣惊人的时候,伊拉克的头头才突然发现,在北部逊尼派的地盘上,崛起这么一个大神,一时间攻城掠地无往不胜。可能大家很奇怪。皇协军再不给力,也能抗一下吧。怎么出现这种溃退式的崩盘呢?这里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皇协军是什叶派的,而北部的地盘是逊尼派的。说白了,没有群众基础。再加上自己战斗力的问题,所以被is打了个满地找牙。而此刻的老美压根就没心思顾及这些事情,他还在忙于赶紧的跑路的事情。

is不同于其他恐怖组织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他不是以劫掠为目的组织。很多恐怖组织经常干的事情是,杀人、放火、绑架、勒索、制造轰动事件。。。而is却是以攻城掠地,占领地盘为目的。换句话说,这货不是打一枪就走,而是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这有点咱们的农民起义的感觉。而面对这种情况,老美竟然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个中原因值得我们回味。而与此同时,叙利亚is扩张速度超过伊拉克。原因也不复杂,本身孱弱的政府军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反对派,这给is的扩张带来极大便利性。搞到最后,is终于建立起一个横跨叙利亚与伊拉克的事实上国家。

这个所谓的国家要运转,就要钱。钱从哪里来?好吧,占领区内的充足的石油给他们带来滚滚的财源。关于这个油卖给谁的问题,现在咱们已经有了答案。这个事情要归功与大毛。但是我们要问,大毛没来之前,老美不知道这些事情吗?从他崛起到壮大,老美一直喊着打,但是就是越打越大,越打越厉害。从老美公布的空袭过程来看,确实消耗很多,但是结果不佳。咱们不能说这是做做样子,但是扔下来的炸弹与给敌人造成的损失简直是不成正比。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老美对于is到底是打击还是纵容。如果说纵容is可以帮着老美控制一个四分五裂的伊拉克,可以帮着老美攻击阿萨德,那么老美同样也得想到,具象一个替代自己的玩偶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个代价很明显,就是把大毛给招来了。一个多月,大毛给大家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同时也把原来在黑暗角落的交易全部晒了出来。让大家一会一个惊呼。哦。。。土鸡??哦。。王爷??哦。。。。老美??好吧,这个人都丢到波斯湾去了。一时间各个主角慌忙应付,尤其是王爷,真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原本气势如虹,眼看把阿萨德赶下海。大毛这一闹腾,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局面给打的个七零八落。最后被大毛逼得承认把叙利亚的未来交给叙利亚人民,不在强硬要求阿萨德下台。。。

而此刻的is彻底转入地下。面对大毛、伊朗、叙利亚、真主党以及叙利亚北部库尔德人的联合围剿,is在叙利亚的战线全部收缩。整个作战模式从野战进入城市攻防。挖坑道,修暗堡成了主流。但是即使是大毛这么强悍,我们也得看到一个很残酷的现实,is的做法是对路的。这种战法,让对方的重火力难以发挥全部效果。而贴身近战中,经常给对方造成重创,伊朗好几个高级指挥官都是这么挂的。所以想彻底肃清is在叙利亚的存在,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征程。

而在伊拉克的is要好的多。老美尽管已经展开全方位的轰炸,而且奥黑放话要宰了is。但是失去地面配合的空袭,其效果也比以前强不到哪里去。更微妙的是,此刻出现好几个所谓的反恐联盟。一边是大毛拉着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以及暗地里勾搭的伊拉克。一边是老美为首的皿煮阵营。现在又冒出一个王爷带领的逊尼派联盟。这个架势,几乎到了全员参战的状态。为了对付一个is几乎土豆上有点身份的人都站了出来。如果这些国家真的要宰了is,真的是举手之劳。好吧,咱们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年咱们抗联合国军才多少个国家?到今天,没人能够打破这个记录,更无人打破咱们最后逼平的结果。可是is这个大神,竟然在名义上比咱们抗的国家还多,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既然这事情不符合正常的逻辑,那么肯定符合另一个逻辑。那么另一个逻辑就是,大家各怀鬼胎,所谓的各种联盟只不过是势力划分的一件外衣。而is此刻变成了一个道具。这事情有点像索马里海盗,哪有那么多海盗要打,招惹的各国纷纷派舰队巡逻?嗯,就是有海盗,我们就是要去。。。三哥对此事表示严重的不满。。。。现在各个联盟各有各的想法,王爷是想趁机把逊尼派的势力做整合,以防止什叶派扩张。而老美则是目的更明确,干掉和自己意见向左的人。这个方向就是阿萨德,也是他背后的大毛。。。那么大毛他们就更明白,对手除了is与各种反对派,就是老美,就是王爷。而伊朗的目的就是为了什叶派的扩张。。。。好吧,够乱了吧,这还没完。is没消灭几个,王爷和伊朗现在掐的是一塌糊涂。开始进入相互宰人的模式。连大使馆都敢炸。。。。这局势如果再发展下去,不是正面对抗就是第三国代理人战争全面展开。其实,也门这地方已经开始了。。。

咱们最后总结一下,is的存在的空间是地区间各种势力裂隙。正是因为他们相互间的争斗给了is生存,发展的土壤。等is长大,他又成了大国间争夺地区控制权的完美道具。发展到最后,连教派冲突都用他做幌子。不得不承认,此次中东之乱的起始,非is莫属。而is的存在则应了那句老话,存在既有价值。
发表于 2016-1-1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14 19:46 编辑

作者:王迩淞

(精彩的一塌糊涂X不得不转发)
2008年11月20号早上8点,我边吃早餐边看CNN转播美国汽车业三巨头要求政府纾困的听证会。为了能在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中分到最后一杯羹,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三位CEO专程赶到国会哭穷,因为这三大汽车公司当时正濒临倒闭的边缘。

其实这笔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纾困金早已所剩无几,其中有一半要留给下任的奥巴马政府,而本届政府可用的一半中,已经大部分被用来纾困银行业,剩下的最后一点儿大家都想要。可谁也没想到,三大汽车公司居然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伸手讨钱。这点儿钱救助他们三家中的任何一家都还远远不够,真要全给了他们,其他行业还想雨露均沾吗?由此你可以想象,美国社会对此事的观感有多差。

所以,当有议员冒坏水儿,问这三位CEO有谁不是坐私人飞机来华盛顿时,估计所有的观众都跟我一样觉得特解气,因为这三位仁兄竟无一人举手,他们当即在国会殿堂上被讥讽为“世界上最富裕的乞丐”。看着这三位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CEO,如今却要为“手背朝下”而饱受羞辱,不知怎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他们的欧洲同行保时捷。

专做跑车的保时捷,若论企业规模,只配做美国三大品牌的小老弟。可论起捞钱本领和口袋深度,那它绝对是大哥大。单在2007年,保时捷的纯利就高达64亿欧元,照此时通用与福特的市值,这笔钱足以把两家公司一起买下来。

实际上,攥着大把现金的保时捷还真是想收购,只不过它的目标可不是美国同行,而是德国大众。

要说保时捷打算收购大众,那也是由来已久,地球儿人都知道,这本无阴谋可言,可最后它又是如何演变成一场举世关注的大阴谋呢?本文就来说说这件事儿。

由于保时捷是上市公司,收购举动必须公告,所以当它在2005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公布要收购大众时,保时捷未来将会大举买入大众股票,自然也就尽人皆知了。然而,这种尽人皆知并未造成市场上跟风买股、搭车赚钱,反倒招致大规模的反向做空,从而造成了一场针对大众股价的多空对做。保时捷当然是站在多方,而空方则是以欧洲各大对冲基金为主的秃鹰集群。

在这场多空博弈中,保时捷巧妙地利用市场交易规则,狠狠地玩了空头一把,几乎将各大对冲基金一网打尽。以空头的立场来看,保时捷的整个手法的确很阴谋。不过,这是后话,我们先从空头说起。

如同保时捷要收购大众早就不是秘密一样,欧洲各大对冲基金为此而做空大众,那也是公开进行、毫不遮掩的,因为几乎没人认为收购大众这事儿能够干成。举凡收购之事,不成功便成仁,要么不做,要做就得毕其功于一役。否则一旦破局,被收购的公司股价必定爆跌,只要事先做空便可大发利市。所以,凡是存在着不利传言的收购,通常都会引发一波做空。可是,具体到保时捷收购大众这件事,究竟为什么大家如此有志一同,非要认定它就搞不成呢?这还得从德国的一部特殊的法律《大众法》(Volkswagen Law)说起。

虽然德国大众跟保时捷一样,都是家族企业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但大众还有一个特殊之处:由于战争时期大众曾被政府征用,因而产生了官方股份。战后,为了防止本国汽车业被外国公司并购,德国政府于1960年专门为大众公司量身定制了一部《大众法》。这部法律与德国的《公司法》有所不同,德国《公司法》规定,只要对一家公司持股达到75%,就算取得了该公司的控制权。但《大众法》却规定,持有大众公司股份在20%以下时,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权,当持股比例超过20%时,无论超过多少,其投票权最高也只限于20%。换句话说,要想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就必须持股80%以上。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因为大众的官股比例刚好是20.1%,也就是说,只要官股不释出,就是所有的民股全归你一家,你也控制不了大众(这法律够流氓吧?)。

于是,《大众法》便成为保时捷收购大众的最大障碍,因为毫无官方会释出股份的迹象。那20.1%的官股现在由大众公司所在地——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实际上是归该州全体纳税人所有。从法律上讲,州政府只是代持股份,它无权决定能否释出,这种事必须提交州议会表决,弄不好还得启动公民投票程序。因而,市场上每个人都很清楚,谁也打不了官股的主意。这就是为什么自保时捷公开其收购意图之后,三年多来一直不被看好而屡遭做空,因为在空头们的眼中,这不利因素岂止是“传言”?那根本就是“铁定”啊!

可令人奇怪的是,保时捷却在市场上照样买入大众股票,好像对那个官股障碍视而不见。这自然引来了更多的对冲基金参与“空众”,不光欧洲,就连美国都有基金跑来共襄盛举。据说,这是自1997年索罗斯组团儿攻击亚洲货币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秃鹰集结(秃鹰者,专事放空者也。)。

其实,保时捷对于《大众法》设置的这个障碍不可能视而不见,只不过它采取了更为彻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向欧洲法庭起诉,指控《大众法》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这招儿可说是釜底抽薪之计,因为所谓的《反垄断法》(也有国家叫《反托拉斯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平交易法》),号称是“经济领域的宪法”,它高于其它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如果《大众法》真的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就会被判无效。

经过了两年多的漫长诉讼,欧洲法庭最终支持了保时捷,于2007年正式判决《大众法》无效。从此以后,《大众法》将不复存在,大众公司也将适用德国的《公司法》。这样的话,只要持股比例达到75%,就能控股大众公司,官股便不再是障碍。

这时大家才明白,保时捷一路走来坚定做多,视官股如无物,原来是打一开始就铁了心要给官股来个釜底抽薪,而且还真给它“抽”成了,这超出了市场所有人的预期。谁都知道,《反垄断法》官司超不好打,诉讼难度高,又旷日费时,因为它动辄涉及一个法条甚至整部法律的存废,兹事体大,非同小可。所以此前没人认为欧盟法院会为一家企业杠上德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市场几乎一边倒地看衰保时捷这场官司,否则,也就不会引来那么多空头了。

很显然,保时捷对法律的理解和对规则的运用,比市场的一般认知要高出一筹。照理说,这应该引起空方的警惕了,可接下来市场空头们的行为却令人感到奇怪,他们不仅没有就此收手,反而继续加码做空大众。

空头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则是因为德国的另一部法律——《证交法》。该法规定,通过买入股票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过30%之后,如再增持便属要约收购,必须公告。保时捷虽然通过打官司废了《大众法》,但却躲不过《证交法》,它恰恰符合了要约收购的条件。就在打赢官司的时候,保时捷对大众的持股刚好是31%,这意味着今后它每走一步都得摊在阳光下,处在空方的注视下。而对于空方来说,保时捷此时距离控股大众所要求的75%还路途遥远,空方尚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静观其变、相机离场。他们心里非常有底: 反正你在明处我在暗处,谁怕谁呀?

原来空方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们认为有双保险,就算保时捷赢了反垄断官司,也只是第一步,要达到最终目标还得靠买股票。要知道,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股票来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那可是件特别复杂的事,过程中充满了变数,随时都可能功亏一篑。只要保时捷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收购失败,届时空方大赚其钱的机会不就来了吗?当然,如果市场对于保时捷会成功收购的看法占了上风,大众股价就会快速上涨,空方也有被轧空的风险。但空方此时显然非常自信,他们觉得,比起自己被轧到,保时捷收购不成的风险可要大得多。

果不其然,当保时捷持有大众的仓位增加到42.6%之后,这个数字就再也不往上涨了。市场上便纷纷传言保时捷的收购行动碰到了障碍,于是,放空大众的融券余额便开始大幅飙升,达到最高峰时,放空大众的空单总量竟然是流通盘的13%,这在德国DAX30指标股中,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大众股价记入DAX30指数)。由此可见,做空大众的各大对冲基金已经开始疯狂起来,浑然不知灭顶之灾正向他们走来。

他们忽略了法兰克福市场还有一项特殊的交易规则,可以让人规避上述要约收购的法条。这项规则只存在于期权这种衍生品交易之中,而《证交法》的要约收购法条针对的是现股买卖,衍生品交易不受其约束。所以,交易所的这项期权交易规则与《证交法》并不冲突。

德国的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也像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股市一样,都有期权交易(即option right,也有译为“选择权”的),它分为买权和卖权。就买权而言,买入买权的一方向卖出买权的一方支付权利金,他就有权在到期日按双方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而卖出买权的一方则收到权利金,他就有义务在到期日按双方约定的价格卖出股票。如果届时市场股价低于双方约定的价格,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卖方就没收权利金。反之,如果届时市场股价高于双方约定的价格,买方一定会选择行权(因为有钱赚嘛),卖方就必须履约。由于权利金只相当于股票全部价款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期权交易实质上是一种杠杆交易,也就是一种融资行为。

现在,重点来了。

法兰克福市场在期权交易上有一项极特殊的规定,即如果买入买权的一方是按全额价款支付权利金,也就是说不使用融资杠杆,便可自行决定何时公布期权仓位,而不管其已经持有了该公司多少股份。保时捷正是利用了这项规则,将空方轧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保时捷在持有大众的股份比例达到42.6%之后,便不再买入现股,改为持有大众期权的买权,而且是支付全额现金,不使用融资杠杆。根据上述交易规则,保时捷可以不公布这部分仓位,当然它也的确没公布。于是,空方便一直以为保时捷的大众仓位仍然只有42.6%,这距离控股所要求的75%还远着呢。
发表于 2016-1-1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14 19:49 编辑

殊不知,保时捷早已悄悄锁定了31.5%的大众流通股买权,加上已持有42.6%的现股,保时捷持有大众的总仓位已达到了总股本的74.1%,再算上那不能流通的20.1%的官股,理论上,未来可交易的大众股票已经只剩总股本的5.8%了。这种状况只有保时捷自己知道,外界,尤其是那些放空大众的人,是不知道的。如前所述,此时大众的空单总量已经高达流通盘的13%,这相当于总股本的10.4%,也就是说,未来可交易的股票数量已经少于空单总量,即便这些股票全部让空头们买走,他们也轧不平账户,因为还有4.6%的股票不知该上哪淘换去呢。至此,轧空局面已完全成形,而空头们还蒙在鼓里。

——这是一种极端状态的轧空。由于法兰克福市场不可以无券放空,一旦股价高于空方成本,而空方手中又无券追加,就只能回补空单、认赔离场。这时,如果可交易的股票少于空单总量,理论上股价便可以飙到无限高。因为空头下单之后,不像多头可以选择行权或不行权,空头只有履约交割的义务,一旦被轧,即使股价再高也要亏钱买股、全数缴回。所以,在类似法兰克福这样不能无券放空的市场,期权空头的风险可以是无限大的。

此时,那些放空大众的对冲基金就被置于这巨大的风险之中而不自知。保时捷巧妙地利用了期权交易的特殊规则,成功地把自己从明处转到了暗处,在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市面上未来可交易的大众股票还剩多少的情况下,它只需根据每天都会公布的空单余额数据,就能知道轧空在哪一天形成。这时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保时捷手中,它可以任意选择出手的时机。

大众的空单余额达到了最高峰——流通盘的13%那一天,是2008年10月23日。保时捷把出手的时机选在了三天后的10月26号,这天是星期天,股市不交易,谁也无法抢先采取行动。当保时捷的发言人对外公布持有大众的总仓位(包括买权仓位)时,估计所有参与“空众”的基金经理们都觉得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过的一个周末,想必每个人都会彻夜难眠,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第二天开盘后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第二天一开盘,法兰克福市场便爆发史上最大的一波轧空行情。凡是放空大众的机构,谁也不想被甩在那即将无券可补的4.6%里。空头们为了抢先平仓,只好疯抢股票,即使是比当初放空时高几倍的股价,也在所不惜、忍痛回补。这就是股市上的“夺门而出、互相踩踏”,只不过这种“踩踏”不是把股价往下砸,而是向上顶。拜其所赐,大众股价两天内就飙涨了500%,从200欧元飙到1005欧元!以致其总市值超越了埃克森美孚,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尽管这只有短短的两天,但也算是创造了历史。可同样在这短短的两天,“空众”的避险基金们却至少亏损了几十亿,真是冰火两重天啊。


这种极端的轧空还差点导致整个市场停摆,因为大盘指数受大众股价影响而极度扭曲(试想如果中石油两天内飙涨5倍,上证指数会成啥样)。最后还是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把保时捷和无法平仓的机构叫到一起协商,由保时捷主动释出5%的股票让空头平仓,大众股票的交易才得以恢复正常。不过,股价还是得按那个时点的行情价算,也就是说:“给机会让你们平仓就不错了,出点儿血吧,各位!”据说,好多年过六旬的老基金经理,是流着眼泪敲单回补认赔离场的,这是他们一生遭遇的最大败绩,估计从此再无翻身之可能。


此事与麦道夫欺诈案,是这波金融危机中唯二的造成了基金经理自杀的事件,所以也引起了德国监管当局的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是保时捷毫无违规之处。不仅如此,它还直接进账百亿,并一举完成对大众的收购,自身的股价也飙涨了近40%,真是一举多得,有够高杆。

可毕竟损失者众,且金融界一向都有“赢了装牛×,输了找理由”的毛病,于是“阴谋”之说便甚嚣尘上,更有人指责保时捷不务正业,纯粹在靠玩儿金融赚钱。对此,保时捷的发言人(就是前面那位启动轧空按钮的仁兄)淡定地回呛到:“我还没听说有哪家对冲基金也生产跑车。”这话真是太损了!简直就是骂人不带脏字儿啊!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是真正的对冲基金,在金融上却玩儿不过我们一个做跑车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可是,损归损,这话倒也颇值得玩味,为什么如此众多的金融老手,一起输给了行外之人?看起来,关键在于保时捷成功地利用了期权交易规则,可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参与放空大众的避险基金经理,无一例外全都忽略了那条要命的交易规则呢?

平心而论,这倒也不能全怪那帮基金经理们,因为那条规则自从有期权交易以来,就从来没人用过。您想啊,能用上它的人,那口袋得有多深呐!更何况,从事选择权交易的,大部分都是机构,也就是玩儿对冲的这帮避险基金们,对于这类机构来说,仓位一般都很大,而且要尽可能地放大,哪有不使用融资杠杆的道理呢?所以这条规则自从设立以来就从未有人启用,完全形同虚设,早已被人淡忘。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这不正说明了保时捷的厉害吗?能把这尘封已久的规则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那可是要有非凡的眼力呀!

可即便如此,“空众”机构的集体疏忽仍然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有一个迹象其实早就在提醒他们,那就是保时捷曾向银行申请100多亿欧元的授信额度。保时捷作为上市公司,对于如此大笔的授信申请,必须发布公告,所以各大机构肯定都知晓此事。他们竟没有想想,一年净赚60多亿欧元的保时捷,自己都钱多得没处花,还贷这么多款干吗?

很显然,它唯一需要大笔现金的地方不就是并购吗?况且申请授信的时间就发生在欧盟法庭判定《大众法》无效之际,难道这意图还不够明显吗?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得到授信额度之后,保时捷持有大众的仓位反而不再增加了,难道这还不够启人疑窦的吗?哪有贷来款子不用,天天趴在账上给人付利息的呢?100多亿欧元,那利息可不是个小数字啊!

如果那些重仓放空的基金经理们把这些信息勾串起来,多打几个问号,再去故纸堆里翻翻,看看还有什么与此相关的规则或法条被忽略了,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由此可见,空头被轧实在是有活该之嫌啊!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看着保时捷如此成功地利用规则、诱“空”深入,让我想起了伟大领袖在反右时针对“引蛇出洞说”讲的那句名言:“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不,这是阳谋。”

作者简介:王迩淞,专栏作家。主要关注奢侈品及财经问题。曾在《新周刊》、《GQ智族》、《创业家》等杂志开设专栏。
发表于 2016-1-1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毫无“做空”的概念,这里解释一下:做空是股票、期货等市场的一种操作模式。和做多是反的,理论上是先借货卖出,再买进归还。注意:卖出的股票是借的,到时候一定要从市场上买回来归还。

当认为股票将来会跌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获利。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1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星空下的守望2009 时间:2016-01-16 02:05:21
  又成绵羊?
  关于剪羊毛,最典型的案例应该就是日本“失落的十年”了,一个一度有希望赶超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在和平年代轰然倒下,至今也没有爬起来
  我不想再分析那次剪羊毛的过程,说这个事是因为日本似乎又有点绵羊像了,虽然它的毛已经不如上次那么长了
  今天突然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里,日元的储备竟然是0,不清楚中国什么时候将日元卖出的,不过从日元12年来持续快速贬值的趋势来看,这一抛售日元的行为无疑是明智的,避免了不少损失
  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其战略考量,盈亏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中日之间巨大的经贸往来,以及日元也属于SDR一揽子货币,中国绝不会无缘无故将日元的外储清空的
  从常理上讲,中国清空日元储备,无非两种原因
  1.要打击日元,所以抛售
  2.已经看到了日元的巨大危机,且无意向日本施以援手,故提早抽身,隔岸观火
  1的可能性很小
  中日经贸很频繁,没有打击日元的必要,这么做不但没好处,还会伤害到中国的经济,缺少动机
  再者,中国要打击日元并不容易,从货币角度来说,人民币同美元的关联远比对日元的密切,缺少打击日元的能力
  何况,如果真的是以打击日元为目的,现在将日元抛干净了,应该可以见到结果了,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日元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很明显不符合逻辑
  所以,第2选项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日本仍然被死死地抓在美国手里,再来剪一次羊毛的条件是具备的
  其次,美国现在急需补血,美国具有再次金融洗劫的动机
  按说,日本还是比较听话的,美国不到不得已,不应该先对日本下手,可问题在于,对中国的偷袭接连失败,反而有受制于中国的态势,对欧洲的下手又不顺利(有中国的因素),一时半会搞不定,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其他的小国根本不够吃,同样还有被中国截胡的可能,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而若是对日本下手,显然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形势逼人
  对此,日本应该是早有警觉的,记得以前说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的时候,我就猜测安倍让日元拼命贬值,应该就是在为避免再次被美国剪羊毛做准备
  另一方面,极力的迎合美国的战略,鞍前马后,避免主子的不快,尽量不激怒美国,只不过,卑躬奴颜是否能换来自身的平安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讨好美国的因素,有日本自身的战略考量,日本站在了和中国对抗的最前沿,即便中国同日本在地缘上有多么密切的联系,短期内,中日关系冷淡难以避免,若是此时的日本经济出问题,中国没有足够的施以援手必要和理由,在这种情形下,日本被大放血,中国还有打扫便宜货的机会,
  而没有了中国的干预,剪日本羊毛对美国来说就太简单了
  于是中美就有了达成默契的缘由
  最近日本有意与中国重启货币互换,原本中日是有货币互换协议的,12年到期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续签了(极有可能是美国因素),估计是阿根廷在这次的经济危机中,同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发挥了压仓石的作用,日本也想有这个保险
  可问题是,若是中日货币互换协议12年就续签了,中国自然也不会置身事外,可现在要火烧眉毛了,你才想起来人民币的好,是不是有点晚了,就算要再签,这个价格可要好好谈谈,是这么回事吧
  可我觉得,中国在这个时候拉日本一把的可能比较小,一来由中美的默契在先,二来,一个羸弱的日本对中国有长期的好处
发表于 2016-1-2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1 09:39 编辑

清湖渔夫:石油美元本位制在风雨中飘摇


石油美元本位制是过去几十年来美国资本支配全球市场和经济的重要规则体系和体制。这种体制的形成,既是全球市场中资本力量平衡稳定的标志,也是资本势力集团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利益安排与结构的体现。随着美国资本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和其他国家资本势力集团越来越多地在世界石油市场攻城略地,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利益结构基础也就逐渐嬗变和坍塌。对此进行观察和思考就是本文的任务。


欧佩克组织和石油美元贸易体制


在市场中,人或者社会组织及其占有的商品与货币,构成资本的本体,也就是商人和企业。市场是由商品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构成的,资本是市场的主体,资本循环构成市场运行的动力,市场因此成为商品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的网络。垄断在市场中是交易关系或者一种社会联系的集合,它包含众多的相向选择和交易关系,是由诸多的关系合成的一种市场联合体或者机制;就区域市场或者某个商品市场而言,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本或者其联合体,构成市场的主导资本。主导资本是通过低买高卖完成投机或者资本循环过程的,主导资本一方面将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主体作为自己的市场对手,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联系或者关系途径传递信息,并且迫使它的对手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者报价进行交易和借贷。


欧佩克组织在成立的初期,定期公布从沙特从拉斯塔努拉角出口的API度为34度的轻油价格作为原油官价,由此成为石油出口与销售的国际性卡特尔垄断组织,同时也成为美国资本觊觎的对象。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借助以色列的军事胜利,迫使沙特秘密签约,沙特的石油和美元结算挂钩,因此以沙特为突破口,迫使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出口用美元结算,建立石油美元本位制。美国因此不仅控制全球大部分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而且通过石油的美元结算,开始操纵世界油价。而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沙特,一方面被美国的“条约保护”,另一方面,以色列作为石油美元的看守者,刺刀顶在沙特身上。


欧佩克组织这个石油出口与销售的国际性卡特尔垄断组织是高级的国际垄断联合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环节。我们知道,美国的华尔街资本或者大财团联合体控制了美国市场和政府,这些大财团联合体好比美国的“股东会”。美国参众两院不过是美国的“董事会”,美国政府是类似于美国这家大公司的“经理班子”。根据美国和沙特的条约,沙特以自身的石油与美元挂钩(定价和结算)换取美国的军事保护,从而美国资本和沙特王室的资本开始联合捆绑,并且将这种军事威胁加市场利益捆绑形式复制到其他欧佩克组织成员国身上,进而完成美国资本与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垄断资本的联合,形成一个超级跨国垄断组织。国家条约反而成为跨国超级垄断组织的内部组织与控制的形式或者方式。


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市场,是被美国资本主导和控制的,欧佩克成员国资本只是这个市场参与者或者从属资本。美国资本通过对不同到期日的期货合约市场进驻,应投机获利的需要,既作为买方又作为卖方,利用在这个期货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对来自全球的市场参与者进行信息释放和制定市场交易规则,通过杠杆交易(保证金交易)的形式,将这个市场组织和运行起来;不仅在与市场对手的交易过程中给石油定价,而且对作为市场对手的其他资本进行绞杀而获取投机利润。


美国资本通过这个跨国超级垄断组织对全球绝大部分石油生产与销售的控制,纽约石油期货的美元价格成为全球石油价格的基准。以美元定价和结算的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不同的石油产品以相应的品质分级、折价与升贴水和美国的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相互折算,从而以此形成遍及全世界的石油供应和交易体系。全球众多的不同的买卖双方跟踪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确定各自的交易价格。全球性的石油交易市场网络因此形成。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出口企业,构成期现货市场的天然空头,而石油消费国的企业成为市场的天然多头,它们不得不接受纽约期货价格作为中心或者基准。在这个超级跨国垄断组织内部,美国资本和这些成员国的垄断资本之间、这些成员国的垄断资本相互之间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如今的美国和海合会国家;又存在相互的利益冲突,比如如今的美国和伊拉克、伊朗之间、沙特和伊朗之间。
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中,因为对垄断的理解不是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对石油美元本位制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货币与石油的单纯商品货币关系的层面,而不是站在资本循环与及其利益安排的层面;对于石油美元体制中国家、企业之间的彼此交织的各种利益关系和制度安排的认识也就相当模糊。


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能源危机或者冲击,从表面上看似乎起于一些前殖民地国家对油田的国有化,从而通过将石油销售价格提升以维护这些国家的利益。但是欧佩克组织国家的石油提价却是以获得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为前提的。欧佩克组织国家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所生成的利益,也就引起了以美国资本为主导的西方国家资本的觊觎,极力将欧佩克体制纳入美国资本主导的全球体制,从而巩固美国资本主导的市场体系全球化。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是说。通过石油美元本位制,美国资本不仅从世界石油贸易中获得利益,而且因为控制油价升降和石油生产、贸易流向实现对工业化国家利益的控制与调节。欧佩克组织的石油和美元挂钩成为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关键。正是因为美国资本操纵着这个跨国石油的超级垄断组织,使得中国、欧洲和俄国的经济具有翘翘板效应;也就是石油的美元价格提升并处于高价,对中国和欧洲的石油消费国家具有提高经济体系运行成本的后果,客观上对中国和欧洲国家经济具有遏制甚至打击作用,而对于俄国而言,则能够增加这个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和改善经济状况;如果石油的美元价格下降并处于低价,对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的作用相反。


欧佩克组织走向崩解


既然美国资本通过石油美元本位制从全球攫取财富和利益,同时在全球市场体系的背景下改变和调节不同国家的财富与利益分配,是通过美国资本主导的跨国石油的超级垄断组织运作而实现的;那么这个超级垄断组织的内部稳定性和它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的实际地位和支配能力,就成为石油美元体制稳定和发挥效能的关键。欧佩克组织这个跨国超级垄断组织的内部稳定性,依赖于这个组织内部等各个国家实体和企业之间的利益一致性的存续,也就是在这个跨国石油产业链中,他们各自作为利益主体从世界市场生产和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是否让他们接受和满意,从而达成一种彼此之间可接受的利益平衡的结构。


虽然美国资本操纵石油的美元价格的最近一轮大幅下跌肇始于2014年中,以沙特不断降低石油出口价格和扩充产量为主要工具;一方面为华尔街的财团和投行营造市场做空机会,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沙特的低价倾销夺占俄国和伊朗的市场份额,对俄国前几年的经济实力恢复进行遏制和延缓伊朗的经济重建,但是随着俄国原油出口的继续强劲增长和伊朗原油产能逐步回升及开始折价恢复出口,沙特试图将俄国和伊朗部分乃至全部挤出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企图告吹,在价格战后果上沙特可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沙特和俄国在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火拼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仅迫使全球的一些高成本油井不得不停产,而且沉重打击了这些石油出口国的经济。


为了争夺石油消费的客户和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包括沙特在内的OPEC成员国在与非OPEC产油国竞争的同时,也展开了内部的“恶性竞争”。一直以来,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OPEC成员国们总是保持一致的步调。尽管该供应全球约40%原油的组织维持着“原油漫灌”的倾销策略,但在制定月度原油售价上,这种统一已经不复存在了。OPEC成员国以邻为壑和自行其是,利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分歧和冲突,这个国际组织也就开始走向分裂和名存实亡。支持这个判断的证据一方面是2015年12月欧佩克组织年会上与会成员的不欢而散和在产量配额分配上的无果而终,另一方面就是同样作为欧佩克成员国的沙特和伊朗的国家关系一直紧张。欧佩克组织成员国的利益一致性的重新达成可谓难上加难。


实际上,在欧佩克组织成立初期,其原油产量约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但是由于原油勘探技术的提升、不仅在这个星球陆地上原来越多地区新的油田不断被发现,探明储量也发生较大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海洋大陆架油田也不断投入生产。欧佩克实际原油日产量约为31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市场的三分之一。不仅成员国的越来越多的欧佩克组织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地位下降,而且沙特在欧佩克组织内部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


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对华出口竞争愈演愈烈,还导致了中国在国际石油现货市场上的话语权大幅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的月度报告,该地区占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的34%,仅中国就占到了明年增量需求的25%。由于趁着低油价增加库存,中国进口石油的纪录还在被缓慢刷新。


油价下跌和价格战不过是大国战略纷争的一个侧面。美国通过石油美元体制操纵石油的美元价格暴跌,坑苦了众多的石油出口国,引发中东盟友离心,无异于杀鸡取卵。美国还在短期的战略上也陷入了一个战略悖论,即通过降低油价的手段战略遏制俄罗斯与巩固石油美元本位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即美国企图石油美元体制战略打压打击俄国的经济恢复,同时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但是在挑起价格战的同时也伤害了战略阵线内部的产油国的利益;石油美元体制的政治基础削弱,推动石油美元本位制内部出现裂痕和走向瓦解,又反过来自我伤害石油美元本位制本身。尽管美国表面上操纵媒体通过渲染“供求失衡论”对这些国家和全世界进行忽悠和欺骗,从而推卸责任。
发表于 2016-1-2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1 09:42 编辑

石油贸易结算“去美元化”的新发展

美国操纵沙特与俄国在世界石油市场火拼,引起了俄国的针锋相对。俄国不仅在价格战中寸步不让,而且在全球战略层面上通过军事介入叙利亚反恐,进一步削弱石油美元本位制的政治基础。俄国在中东反恐、打击美国的代理人势力的同时,组建了俄国、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的反恐联盟。这不仅意味着中东政治版图开始重划,在伊拉克多次呼吁和邀请俄国军事力量入境反恐的情况下,一旦以俄国为首的反恐联盟军事出兵伊拉克,中东什叶派阵线连为一体,中东油库地区也就被一分为二,美国的中东势力范围被逐步挤压,美国会因此失去对半个中东的政治控制。


中东战略格局从美国的“一家独大”变成多个大国势力参与共治,中东地区从美国的“自留地”向全球“公地”逐步演变。随着中东油田越来越多地从美国控制转向其他大国势力的实际控制,这些油田的石油销售和结算,也就逐步地开始与其这些势力的货币挂钩,从而推动石油结算货币的的更加多元化,同时引发美元在世界石油市场流通范围的不断萎缩,石油美元本位制也就不断被侵蚀和消解。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无法通过这个组织牟取利益,也比必然会甩开这个国际组织自行其是,各自求生。彭博社援引美国银行的分析,如果油价不反弹,这些国家就必须在减产和取消货币钉住美元中二选一。彭博新闻社报道,由于缺乏流动资金,2015年7月份沙特发行了超过35亿欧元的债券,这是2007年以来的首次。


石油美元的流通范围大幅缩水,在引发其它国家资本势力的货币跟进抢地盘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资本循环和运动格局。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至1.8万亿美元之巨。自2009年以来,欧佩克国家的外汇储备暴涨了60%至1.3万亿美元,加上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则超过了2万亿美元,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扩大了80%至4万多亿美元。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报告,随着国际油价暴跌,新兴市场能源出口国去年在全球市场的净撤资额高达80亿美元,这是18年来首次净撤资。据沙特央行公布的数据,沙特持有的海外净资产10月降1%至6400亿美元,创三年最低;而沙特的储备也已从2014年8月时的峰值7370亿美元减少逾950亿美元。


俄国在新世纪以来调整了能源客户,特别是对待欧洲国家和中国客户的时候会采用人民币以及欧元进行计价和结算。据新华社报道,5月9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联合声明称,“继续推动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信贷领域中使用本币结算,扩大在贸易和项目融资、支付服务领域的合作。”


2014年中以来,即使美国大幅压低油价,但是对俄罗斯的影响并不如媒体所渲染的那么恐怖。因为俄罗斯输往欧洲的主要是天然气,而美国去年只是拿本土页岩油气忽悠欧洲,不过美国页岩油气业却因为石油低价而窒息。换言之,即使是沙特在欧洲能源市场竭力渗透,欧洲的能源供应还得部分依靠俄罗斯,况且欧洲国家如果采用欧元支付石油款项,无疑比获得美元后用于支付要有利得多。随着世界能源市场版图的重划,有关俄国因为石油的美元价格低而破产的论调,也就沦为一种流行的胡说。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目前已经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的四分之一。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市场的最大石油买家和人民币逐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中国同样可以运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在倒出过量的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与对华石油出口的国家采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增加这些国家的人民币外汇储备。2015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试运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12月结束试运行,进入正式营运期。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按照“先现货后期货”的发展模式,在现货交易活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天然气中远期合同交易,最后再争取开展天然气期货等相关衍生品业务。


在美元升值和石油的美元价格低企的情况下,石油和商品的美元价格低企虽然具有暂时维持全球市场对美元信心的作用,但是这种暂时性却被美元持有者们所认知,他们在持续抛出美元,趁机在全球各个出口市场抢购,官方、企业和私人的美元外汇储备转为市场流通的美元,市场中美元流通量增加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还在进一步发展。


在近年来的舆论论调中,因为页岩油气开采增加,美国能源基本自给和转向出口,出现一种“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下降、石油美元本位制安然无恙”的调门,并且大肆渲染。这种舆论搞混了一个事实: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对石油美元本位制并不重要,对石油美元本位制重要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依赖中东石油!自从石油美元本位制建立以来,军事和金融逐渐成为美国霸权的两个车轮。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和利益,对于挑战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国家美国会毫不犹豫予以坚决围堵或者惩罚,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伊拉克战争和对伊朗长达数十年的制裁和封锁,都是并不久远的例子。


全球产油国苦于美元久矣,不得不将自己的石油与其他货币开始挂钩,这些国家逐步甩开美国和美元过自己日子;美国在国力江河日下的背景下,是否还有能力将渐渐离开美元而远去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重新拉回石油美元体制、进而逆转“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对世界其它工业国家的控制力还剩几何?


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12月7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报告称,全球能源行业正在发生多个重大改变。化石能源的终结时代已经开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转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报告认为,投资者正在纷纷撤出对化石燃料的投资,能源转型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转向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容量均超过化石能源和核能的新增装机容量总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随着技术进步在迅速下降,从而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以太阳能为例,在一些阳光充足的国家,1千瓦时太阳能电力的价格已从数十年前的1欧元下降到不足10欧分,将来甚至可能下降到2欧分。


能源行业有两大新模式值得注意,一是分布式发电,现在的大型发电厂将被数十亿的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取代,贫穷国家的电力匮乏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二是数字技术在能源行业的运用将使得分布式的发电装置能稳定满足人们的电力消费。


截止2009年底,当时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到2008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252亿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4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877.5万千瓦,同比增长17%;在太阳能电池导入量上排名世界第三。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在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中,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并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到2012年做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到25%,实现过去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受前些年能源价格高企的影响,中国的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方兴未艾,在风能、核能和太阳能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成效斐然。据俄国卫星2016年1月15日报道,俄罗斯储蓄银行行长、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戈尔曼∙格列夫认为,全球的石油时代已经结束,石油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中国正在快速创建替代能源。未来数年中国采取替代能源的电站装机容量将增加到560吉瓦(GW)。他在盖达尔论坛上发言说:“作为比较,这超过俄罗斯全部装机容量1.5倍。”截止到2015年12月初,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235吉瓦。截止到去年初,中国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超过1300吉瓦。他认为:“可以说,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就像通常说的:石器时代结束的原因不在于石头用尽,同样可以肯定地说,石油时代已经结束。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残存时间,多少残存时间,10年,直到电动汽车整个基础设施发展到应有程度。”


12月1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消息,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进步


美元本位制是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石油相依赖的。因为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对全球的能源和资源加以控制,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中的能源利益集团在石油贸易和消费上的利益已经超越自身国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所追逐的最重要利益之一。


如果美国新能源产业能够迅速发展,最好的替代期是在2007年到2010年原油高价期间,新型的、清洁的、同时因为美国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而更经济的能源本来应该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应用和普及。对于任何新技术及其引导的新产业而言,无疑都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从而形成新一代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大规模的投资热潮本来可以预见。但是过快放弃石油这种化石能源,不仅会对美国的庞大的石油利益集团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而且会使得美元本位制迅速走向崩溃,美国的全球霸权的经济基础会丧失。这恐怕也是当年小布什政府屈从于国内石油财团压力而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原因。而在2016年美国在全球气候大会上的高调的背后,美国资本却通过操纵石油价格低企,反而在鼓励化石能源的全球消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沙特是一个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在应对新能源革命浪潮方面自然与美国石油财团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随着洁净能源成本持续下降,加上国际间注意力转向减缓气候变迁速度,沙特越来越担心全球原油消费正接近触顶。就沙特的石油利益而言,这个国家试图利用其较大大市场份额、廉价开采成本、丰富石油储量和充足外汇储备的综合优势,通过低价策略向国际市场倾销,推高新能源革命代价,尽量石油能源的使用寿命。正如沙特一位石油部长3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名言:石器时代之所以结束,并非因为缺乏石头。
发表于 2016-1-2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1 09:43 编辑

与美国新能源产业资本流入的规模持续偏小相对照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的投入加大。中国倡导的节能优先、绿色低碳以及非化石能源20%占比的战略,中国国内光伏、风电、生物质油、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在前几年高油价背景下蓬勃发展。受油价下降影响,中国国内光伏、风电、生物质油、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开始受到负面冲击。以煤制油为例,国际油价回落到60美元/桶以下,煤制油产业将不具备盈利条件。在当前全球经济分化的格局下,油价下跌可能使资本从新能源等行业撤退。


中国政府也开始采取应对措施。12月12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成品油消费税两次上调,相当于抵消国内汽柴油725元/吨、460元/吨的下降空间。目前成品油价格中除消费税外,还包含17%的增值税,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税基的7%的城建税、3%的教育费附加以及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以北京地区92号汽油价格为6.63元/升测算,税费总额占油价比重为39.9%。根据国家财政部文件说明,近期两次调整消费税目的是进一步加大力度,遏制大气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推动绿色发展。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新增收入,将继续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自从石油美元本位制建立以来,美国资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全球霸权,通过操纵石油价格对新能源产业适时进行打压是其利益狭隘性的必然。油价的高低与新能源、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呈现正相关,尤其是在石油危机、油荒出现时,能源替代产业迎来发展高潮。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曾经飙升,高油价促进以天然气热电联产、节油汽车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油价于是从1980年的36.83美元/桶,跌至1998年的12.72美元,几乎跌去2/3,给新能源技术革命泼凉水。历史同样在今天重演。2008年国际油价一度上涨到147美元/桶。高油价继续促进各种节能和替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以及非常规油气技术的发展。各种节油和替代技术已经帮助美国在过去10年中减少原油消费超过1.03亿吨;同期欧盟也减少了1.33亿吨;油价再次下降也就成为必然。


美国科学技术领先全球同样是美国霸权的一个支点。由于新能源科学技术的进步步伐差异,我们自然可以想见一种可能的战略前景:如果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获得率先突破,并且经过技术积累实现对美国的技术代差优势,那么中国不仅会彻底摆脱石油美元体制,而且随着应用新技术对工业和社会生产系统的系统性改造升级,中美之间的国力对比和战略地位的互易就会提前到来,美国的全球霸权同样会被彻底埋葬。


以2014年以来美俄战略对抗为背景的石油美元价格暴跌,不仅给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的利益的一致性带来强烈冲击,作为石油美元本位制关键一环的欧佩克组织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和控制力开始消解,而且越来越多的石油出口国开始更多地使用非美元结算导致美元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的流通范围不断萎缩,美元灾继续发酵;最后新能源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开始带来越来越多工业化国家对石油消费的依赖性降低,逐步颠覆美国在这个领域的科技领先优势。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基础处于坍塌之中和美国资本的利益狭隘性,石油美元本位制也就像一条四处漏水破船,在全球能源和战略博弈的风雨中飘摇。
发表于 2016-1-2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1 09:44 编辑

内参君:反绞杀:美盟友倒戈一击,石油美元或覆灭!


一跃而下,自由落体!
油价又跳水啦!!
简直是血流成河!今天,NYMEX开盘后一头栽下,内参君下班时看了一眼,不禁咂舌!靠,猛跌了4个点,已经接近27美元了。
这个下跌的惯性已经形成。如果接下来原油跌到十几美元一桶,内参君也不会诧异!
真的太吓人!
内参君猜,油价下跌最受伤的人,是普京!看着油价这么个跌法,普京估计心里都是泪啊!
看着血流成河的原油市场,仿佛看到一场锥心刺骨的悲剧在上演!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震惊,唯有默哀!

原油崩盘,除了全球需求下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通过石油美元的机制,在期货市场上兴风作浪,其目标是打击俄罗斯!
灯没吹灭,把很多小兄弟的胡子都烧了。俄罗斯勒紧裤腰带就是不挂白旗,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油价跌得很多产油国生不如死了!
美国操纵石油的美元价格暴跌,在短期的战略上已经陷入了一个战略悖论:美国想打击俄国的经济恢复,同时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已经深刻伤害了产油盟国的利益。
美国做事做绝了,绝则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利益的狭隘性和杀鸡取卵的战略,不仅惹毛了俄罗斯,也让中东产油国逐渐对美国离心离德,狗急跳墙要向石油美元说再见!
不仅俄罗斯早已在石油交易中弃用美元,前段时间,另一个“老炮儿”也挺身而出,对石油美元宣战!伊朗央行1月2日宣布,在与外国进行交易时停止使用美元结算,使用包括人民币、欧元、卢布等货币签订外贸合同。美国非常愤怒,在解除对伊制裁的当天,又进行了骚扰。没想到伊朗贼硬气,居然把美国大兵抓起来,并将大兵跪地求饶的照片,发到视频上全球示众。
如果说俄罗斯、伊朗作为美国的宿敌,挑头对石油美元宣战还不算意外的话,可是今天这个消息,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美国中东的传统盟友沙特,居然也对石油美元出手了!
据外媒报道,沙特将成立一只新的主权财富基金,用来管理其石油出口累积的财富,将以美元为主的资产实现投资多样化。这个新基金将在一年左右时间成立并运作。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沙特投资原来是严重依赖美债和美元的,但是,美国操纵油价这么个跌法,实在是太伤害沙特的利益了。油价大幅下跌,不仅让沙特财政失血,还让沙特资本大量外流。沙特撑不起了,撑不住就要造反!
你看,连多年老根本沙特都不干了,要挣脱石油美元的束缚,其他国家还不纷起而效之?!
恐怕石油美元看似固若金汤的城堡,正在逐渐坍塌!

天下苦秦久矣!
其实产油大国,谁不想甩掉美国强加给他们的这顶石油美元的紧箍咒?在这顶紧箍咒的束缚下,它们贩卖石油时只能收美元,本国货币权被消灭,而贩卖石油得到的美元,要嘛跟美国购买军火,要嘛只好存到美国银行里去,本国经济大权一直掌握在美国手中。这等于是被美国捍着卵蛋玩耍,想怎么耍就怎么耍,真是痛不欲生。
美国则获利大了,全世界的石油销售都得按美元计价,全世界的石油消费国都得努力挣美元去进口石油,美国仅仅是通过石油贸易就可以侵吞整个世界的利益。
最早主持正义、揭竿而起的,先是欧洲,接着是新兴的正义力量——中国。不过欧洲目前已经泥菩萨过河了,法国总统已经宣布经济进入紧急状态,能够真正动摇石油美元的,就是中国了。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争夺石油定价权很重要,这关系到中国是否能够跳出被美元不断盘剥的怪圈。
中国开始推动石油交易用人民币支付!
中国这一方法同各大产油国不谋而合,一拍即成!那些能源出口大国,比如俄罗斯、伊朗、阿联酋,已经同意用人民币来结算。委内瑞拉据说也要同意跟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
美国“老朋友”沙特一直是三心二意!沙特是石油美元体系最重要的支撑国家,但现在油价跌成这德行,把沙特向中国狠狠地推了一把。中国是沙特最大的客户,中国从沙特买的石油比美国还要多。
按照其中逻辑链条推理,估计很快沙特很快就会同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了。沙特赚来的人民币,很有可能就放到这支新的主权财富基金里。
石油美元的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出口国的支持!如果继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之后,连沙特都抛弃了石油美元,那么整个石油美元体系真的岌岌可危了!

这世界上其实不只有一个美国,而是有两个“美国”。 一个是人们看得见的美国,另外一个则是广布全球、隐形的美元资本帝国。
美元霸权,一直是美国的命根子。如果美元霸权丧失,美国就等于瘸掉了一条腿。
让美国如坐针毡的是,石油美元如此重要,石油美元的丧钟正在敲响,美元霸权正处在加速分崩离析之中。
石油美元体系,使得美国政府和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利率,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生活了数十年。不仅如此,它还给美国带来了不受约束的地缘政治杠杆,并且可以通过绝大部分的国际贸易事实上将任一国家排除出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石油美元一旦崩溃,美国人不劳而获让全世界买单的幸福生活就要大打折扣了,美元霸权也要逐渐走向消亡!
然而不劳而获的生活总要覆灭,历史不会因为美国人的焦虑而改变!石油美元一统天下将被逐渐埋葬,石油美元、石油欧元和石油人民币势成三足鼎立,美元将逐渐丧失其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这或是历史的走向!
而这一切的临界点,正在到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3 18:35 编辑

回复 118# 3阿哥
“财经”二字不准确。如果仅仅是财经的东西我也不会放在这儿。
应该说是大国博弈。争的就是金融话语权。争的就是将来是美国人说了算,还是中国人说了算,或者说,彼此平等大家一起说了算。中国人不能再接受美国残酷的剥削。
这和中西医的话语权是一样的。现在判定中医,用西医的标准,这对中医是好事么?将来中医,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自己的话语权。这事关中医的生死。
发表于 2016-1-23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9# 只管耕耘


    不那么有意思的是,好多是我们自己送上门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21:18 , Processed in 0.0395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