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昕云妈咪

用方效果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惊胆寒啊。呵呵,不过要是哪个中医诊断你为胆寒的话,我觉得你可以直接离开无视他了。任何脏腑都有寒热,因为中医是遵从自然,信奉辩证的。但中医从来不说胆寒,可以说胆气虚,胆热。
中医里胆主决断,所以胆气虚的人犹豫不决,易心惊。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主升,胆气主降,一升一降成龙虎之势。胆气虚故降不利,则相火易浮于上而热扰心神。脾易生痰,胆气不降也易使痰浊上扰心肺。
楼上说的温胆汤实际上是化痰宁心,可能因病人表现为胆怯心惊,所以才叫温胆汤。并非就是温补胆阳。六腑以通为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失眠

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彭子益
       [淘股吧]
      
      
       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此方重用芍药名建中者,中气生於相火,相火降於甲木故也。相火降则中气运,中气运则相火降,交相为用,其机至速。
      
       芍药专降甲木而歛相火。性寒味苦,如不与饴糖姜枣桂枝甘温之味同用,将苦寒之性化合,必伤土气而败相火。
      
       造化之气,地面之上的少阳相火,降於土下,藏於水中,远为一年之根,近为中气之本,人身亦犹是耳。故降甲木以歛相火,为治虚劳之大法,为建中气之关键。胆经与相火,关系全身,可谓大矣。
      
       此病如兼见咳嗽,即入危险之境。如咳嗽不愈,便为难治,因相火下降,全赖肺金收歛之力。如咳嗽小愈,肺金的收力散失。相火永不能降,发热不止,中土无根。肾水不能复生,肝木之气枯竭。五行消灭,不能生也。
      
       此病如兼咳嗽,仍用原方。因肺金收降,本自然的性能。只要甲木能降,相火下行,不伤肺金。中气回复,肺金自能下降而不咳也,如加用治咳之药,必伤津液,咳反加重,叶天士谓芍药入肺经,其义即此。此方乃气化虽病,形质未损之方。如为病日久,形质损坏,此方诸药均不相宜。仲景立虚劳之法,乃形质未损之法。倘或於形质已坏之虚劳,亦用此方,不为无效,病反加重,因形质既坏者,芍药之大苦大寒,不能受用。炙草大枣甘味,亦能聚气而加咳。形质已坏者,咳嗽发热自汗,枯瘦而脉象细数,饮食极少,不能起床也。人身形以生气,气以成形。形质已坏,气无所生,故为难治。
      
       虚劳病三十二岁以前得者,发热不止,必入危险之境。三十二岁以后得者,可不发热,可免危险。因三十二为四八之期,男子四八,肾水固定。水能藏火,故不热。女子则四七之后,肾水固定也。
      
       虚劳之病,至於如此情形,可谓重矣,治法不过降胆经相火以建中气,此五行之妙也,中气在二土之间,胃土喜清降,脾土喜温升。胆经相火下降,则胃土清降而脾土温升。二土升降,中气自旺,尤妙在饴糖白芍合用重用。
      
       虚劳用芍药。一要用辛甘之药和其苦味,二要有乾燥烦热之证。否则减轻用。三要右手关上,胜过他脉。关上乃胆胃脉也。冬至后夏至前,不善用之,最败火土。中伏后最易见功。因夏至后太阳南行,中伏地面之上,压力渐增。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压入地面下去。以后愈压愈深,愈压愈多,造化的中下,阳气充足,人身胆经降入中下的阳气亦充足。故芍药降胆经之功甚显。处暑后,地面上的阳气正在入地,胃间的阳气更足,故处暑后用芍药,尤易见功。冬至后地面下阳气左升,阳根疏泄。人身此时,亦中下阳泄,根本动摇。芍药苦寒,故用之见过,所以老人与久病之人,冬至后死者较多,中下阳根泄动故也。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日之间,午前宜养阳,午后宜养阴。养阳者,不用寒凉以伤中下之阳也。养阴者,不用燥热以伤中上之阴也。此指大概而言。本书温病篇,温疹各方,均不用芍药。因温疹之时,正天人之气,阳根动摇之时。温疹之热,乃下部微阳上冲所化之气,并非胆经不降相火所化之热。所以温病篇各方见功极速,而皆可靠也。不仅用芍药应研究节气,凡用苦寒之药,与滋润发散之药,与治小儿发热,皆应知节气的关系。冬不冷冻之地,更宜注意。
      
       人身腠理,为气血流通之关键,质系油膜,为胆经相火之所司。虚劳病气血不通,即腠理油膜乾濇之故。小建中汤,最通腠理。血痹身体不仁,功效尤著。如左腹似痛非痛,芍药冰糖补身右之阴即愈。右降则左升也。胆经之阴,降入肝经,则肝阳和也。
      
       虚劳病最忌黄芪与当归并用。芪性补阳,最往上升,最伤阴液。当归性湿而窜,败脾滑肠。惟津液不足,用当归党参卧时嚼服一钱,甚效。参补中气之津液,归补水气之津液。胆木右降以生肝木,遂成最圆的运动。失眠尿多,颇有特效。黄芪的妙用,在补卫气。卫气虚陷不起者,非芪不能补回。世误黄芪补卫为补肺,肺主下降,何可用黄芪以升之,黄芪的芪字误为耆老的耆字,遂又误黄芪为补药之长。不可不知。
      
       虚劳之病,脉象浮虚者易治,脉象弦细而濇者难治。小建 中汤用生姜桂枝之辛散以和芍药之收歛。炙草红枣饴糖 之甘补,以和芍药之尅伐。使土木二气的圆运动,舒展调和。细濇之脉,渐转柔和。其所以能转,中气之复也。如姜桂枣草饴糖的份量多少,不适合於调和芍药,必有因用芍药,脉反加弦病反加重者,或仍弦细如故者。弦细之脉,不喜芍药之苦寒收歛也。弦细在左,右不弦细,中气未被木气尅完,尚有可为。若右脉亦弦细而濇,便难治矣。可见治虚劳病之难也。
      
       小建中汤,亦治遗精阴头寒。肝主宗筋,阴头寒,肝经寒也。肝经乙木,生於胆经相火,胆经不降,阴头乃寒。芍药降胆经相火,交於肾水,肝木得根,是以阴头不寒。若用热药以温阴头,热药,燥动枯木,不惟阴头仍寒、遗精必更加重。世谓精满自遗。不知饮食化精,积精化气,岂有满时。精之化气、全在肝胆二经,运动之圆。肝胆二经,何以运动不圆。一由中气虚,一由腠理滞。小建中汤,建中气通腠理、降胆经升肝经,遗精第一仙方。梦因肝水升气不遂而成,所谓物质生精神是也。
      
          宇宙造化圆运动之成功,全是由秋金西降,相火下藏成的。人身的圆运动,全是由胆经相火,降入肾水之中成的。故人身一切运动不圆之病、小建中汤,实握重要的原则。以上所列病证,不能完全,吾人准此原理。便可曲尽法外之法,以治一切运动不圆之病。此点宜特别注意。
      
          饮食入胃。先变化成饴糖,储於胃壁后方,以运输於各个脏腑及全体。胃壁后方,即五脏六腑皆系於脊之处。此处饴糖存储者多,身体必壮。存储者少,身体必衰。胆管由十二指肠下降,为全身升降锁钥。内经谓十一脏之气,皆取决於胆。言胆经由十二指肠下降,全身的升降乃通也。小建中汤多用饴糖、重用芍药。酸甘化阴,使左尺脉加多,建中又能补水。左尺脉加,白芍降胆经之能事也。饴糖愈多愈妙,桂枝愈少愈妙。
      
       麦芽消积散气,芍药破结通瘀,力量均大。小建中汤并用之,须藉红枣之补益以济其偏。不然,虚人每有尅伐之感觉。则红枣分量应重用也。按各人脉象酌定之。脾湿尿短,忌用饴糖。饴糖即麦芽糖。
      
       鸡肝一个、炒白芍一两,同煮烂,晒乾研末。每早晚服一钱胜於小建中之功。凡阴虚胆逆之人,十二指肠形质枯损,不受小建中汤甘味者服之。胆管胃部,即见疏通下降之效。连服数日,失眠尿多并胆胃不降,与肝木燥动种种虚劳之病,有出乎意外之功力。鸡肝大升肝阳,白芍大降胆阴,二味同用、圆运动之力,非常之大而且速。二味多少,随时按证配合。如服后病见减少,而半夜大便者,此为肝热,酌加白芍。此方治遗精特效,通滞之力大也。若胆胃之阳不旺者,白芍减半。此方黄连阿胶鸡蛋黄汤参看。
      
       同学关崇卿,寒露后,交戌时,左鼻出血,数日不愈,脉弦细急数。命服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一剂脉和而愈。寒露阳气下降入土,比秋分多。肝木根气增加、肝阳升的太过,肺金降力受伤,於是左鼻出血。圆运动整个不圆,中气大亏,故脉急数。肝阳化热伤阴,故脉弦细。此病如用补中凉血之法治之,必能见效。但不能如此汤之见效而脉和迅速也。因黄连所降之热,即是鸡子黄所补之虚,鸡子黄所补之虚,即是黄连所降之热。虚即是热,热即是虚。黄连与鸡子黄化合,既不见虚,即不见热。既不见热,即不见虚。鸡子黄润而大热,其性上升。黄连燥而大寒,其性下降。同具中土之色。两下混合,则生中气。中气生的迅速,所以脉象和的迅速而病止也。经方功效,皆是如此。由此旨而推之,黄连鸡子黄化合所治之虚病多矣。生鸡子黄一枚,黄连一钱煎透去渣、调黄,调至极匀。大有再造生命之功且能通调一切气血滞塞不和诸病。中气寒者、加乾姜一二钱,中寒者,单嚼食乾姜、不甚觉辣。
      
       牛肚一斤生白芍一两或五钱,水六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兑入饴糖二两或一两。有小建中汤之功,而补损之力独大。半身不遂,久服尤妙。牛肚不可去黑皮,老人日日服之,增寿可靠。淡食。白芍秋后可多用,冬至后宜少用。[沙发]

  




    淘股宝一周订阅: 1、波段红牛:美酒佳酿4号    2、无敌军师:重组并购概念    3、无敌军师: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more>>>
咖啡卡
【 · 原创: 99朵   2010-12-27 18:06 只看该作者(-1)  】


      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彭子益
       [淘股吧]
      
       酸枣仁四钱,川芎三钱,知母二钱,炙甘草三钱,茯苓三钱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脉象虚浮者。
      
       此升肝经以降胆经之法也。人身阳入於阴则寐,阳出於阴则寤。阳入於阴者,相火下行也。相火下行,须得胆经右降,胆经不降,多由於热。此病之胆经不降,则由於胆经之寒。肝胆升降,互为其根。胆经降则肝经升,肝经升则胆经降。肝阳弱而升气不足,胆经遂寒而不降。
      
       方用川芎温补肝阳以助上升,以培胆经下降之根源。酸枣仁补胆经相火,以助胆经下降之气。胆经不降,则生虚烦,烦者热也。知母以清虚热,使胆经易於下降。胆经不降,相火外泄,土气必湿。土湿则胆经更无降路,茯苓去土湿以通胆经降路。甘草培中气之旋转以降胆经。枣仁川芎,皆温补木气之热之药,知母则引木气之热下行之药。
      
       此方与小建中汤证,为对待的治法。芍药性寒,川芎性热。胆木气热不降,故用芍药以降胆经。胆木气寒不降,故用川芎温升肝经以降胆经。肝经木气阳升,胆经木气自然不寒。此为治木气之对待治法中的互根治法。小建中汤清降胆经,肝经自升。此方温升肝经,胆经乃降也。脉象虚浮者,阳气不降之象。虚者,肝阳不足之象。
      
       人身中气旋转,最密最速之时,惟在睡卧酣甜之候。如人一夜不眠,次早膝冷如冰,精神不振,饮食不甘,形成废人。一旦得睡,膝即温暖。醒来之后,精神健壮,饮食甘美,前后判若两人。中气增减的关系也。


[板凳]

  




咖啡卡
【 · 转贴 99朵   2010-12-27 18:16 只看该作者(-1)  】


      http://gws18956566552.blog.163.c ... 359201010673942971/
       [淘股吧]
      
       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
      
       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 (夏小雨的博客)
      
      
      
       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您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为什么神、魂、魄、意、志不愿意各守其位呢?原来,是您过度的各种情绪伤害了它们。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喜伤神”“怒伤魂”“悲伤魄”“思伤意”“恐伤志”。治疗情绪失常引发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经我治疗的患者朋友,差不多10天后就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
      
      
      
        
      
       一、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归脾丸
      
       穴位:神阙(肚脐)
      
       方法:取一粒归脾丸捣碎,填入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思虑过度会伤脾,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补脾。归脾丸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脾好了,当然就不失眠了。
      
       肚脐位于任脉之上,中医称为“神阙”,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我们是通过脐带从母亲的身体那里接收营养的,因此神阙穴是我们出生前的命脉。人出生后,任脉总领一身的阴经,它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气之海,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这就意味着,在神阙一穴外贴药物就可作用于全身。同时神阙临近脾胃,我把中医补脾的名药归脾丸填在肚脐里,就能迅速调节脾胃之气,让人可以睡得香香甜甜。
      
       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归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也有助于安眠。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帮助您的脾胃疗伤。
      
      
      
        
        

      
      
       二、治悲伤过度伤肺导致的失眠
      
       药物:枸杞子
      
       穴位:左侧太渊穴
      
       方法:买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过度的悲伤首先会伤害到我们的肺,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失眠,我都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即肺中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肺气都是从此穴源源不断地流出抵达全身各处的。所以,在这个穴位上外贴药物,就能够最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而枸杞子味甘性平,颜色鲜红,在《易经》中,它对应兑泽,是补肺润肺的最佳选择。我把它贴在太渊穴上,其药性便能通过肺经的传导,进入受伤的肺脏。当肺能藏魄时,我们的睡眠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三、治过于生气伤肝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桑葚子
      
       穴位:左侧太冲穴
      
       方法:买些桑葚子,取一粒黑色的、成熟的捣烂,贴在左侧太冲穴上,外面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
      
       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有火发不出来,老是憋着,于是,晚上就失眠了。这种失眠是怒气伤肝导致的,治疗时,要先补肝。我通常都采用上面的方法。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有补血滋阴、补肝益肾等功效,自古以来就作为敛肝气的良药被广泛应用。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即肝经元气汇集、留驻的地方。因此,我在太冲穴外贴桑葚子就能补益肝气,修复肝脏,让“魂”回到肝中。
      
      
        

      
      
       四、治惊恐过度伤肾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白参片
      
       穴位:左侧太溪穴
      
       方法:取一小片白参,贴在左侧太溪穴处,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时贴,早上取下。
      
       人受到惊吓后,不仅会做噩梦,严重时甚至无法入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过度的恐惧使肾脏受到了伤害,以致“志”不能归于肾。我治疗过很多例类似的病人,都使用上面的方法。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的功能。而人参最能补人的元气,对五脏六腑都有益处,所以我一般选用白参搭配太溪穴的方法来治疗“恐伤肾”后的失眠。其实,不仅情绪过度会使神、魂、魄、意、志不能分别安于五脏,引发失眠,其他像外感邪气、饮食不调、环境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让您睡不好觉。
      
      
      
        

      
        
      
        

      
      
      
        
      
       五、治忧虑过度伤胃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麦芽,麦冬
      
       穴位:左侧内关穴、神门穴
      
       方法:在药店买些麦芽和麦冬,取几粒麦芽(生熟均可),除去麦壳,只取里面的芽,弄碎,贴在左侧内关穴处,再取一粒麦冬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是睡前贴,早晨取下。
      
       《黄帝内经》里面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您由于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规律或者吃了生冷的食物导致胃气受损,也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时,我建议您采取以上对策: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它主管脾胃附近风气的运行,而“胃不和”多半是由于受到风邪的侵扰,所以通过内关穴将风气转移走,问题就能解决。而麦芽可以健脾开胃。这两者相搭配,失调的胃气便能回归正常。
      
       麦冬滋心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将麦冬贴在神门穴上就相当于吃了一味天王补心丹,能很快为心脏补充正气。而心属火,胃属土,火能生土,补心之火气,就是间接补胃。把侵袭胃的风气驱赶走之后,赶紧补充胃气,让胃恢复正常,胃一和,卧自然就安了。
      
      
      
        

      
        
      
       六、治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干荷叶
      
       穴位:右侧阳辅穴,左侧神门穴
      
       方法:取干荷叶一小片揉碎,贴在右侧阳辅穴处;再取麦冬一粒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如果您体内火气过大,常常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那么我推荐您用上面的方法。这种失眠是本该运行在胆经和三焦经中的火气流窜入心经引起的。所以,治疗时要一方面收束火气,使其回归本经(胆经和三焦经),另一方面,要调理失衡的心气。
      
       阳辅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胆经中运行的火气,正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荷叶是散火的,贴在右边阳辅穴上恰好可以泻掉这些惹是生非的过多火气。前面已经提到过,麦冬贴神门能补心气,心气足了,神志就能听心控制,失眠也就治好了。
      
        
      
       七、治感冒伤风导致的失眠
      
       感冒伤风也能导致人睡不好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不仅感冒伤风迟迟不愈,连睡觉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每天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开了桂枝汤给她,她只用了一帖就好了。
      
       伤风导致失眠的典型伴随症状是出汗,如果您某天吹了风,并且出汗、失眠,那么不妨试试桂枝汤。另外,这种失眠是脾被风伤、意不安于脾造成的,所以,用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失眠的治疗方法也有效。
      
       一直以来,失眠都是一种原因很复杂的疾病,所以,我提供上述多种方法给您挑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施治。有些朋友是多年顽固失眠,那时,您不如就把以上7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也会让您大吃一惊的。此外,您还可以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让悦耳的旋律来伴自己入睡。这其实就是中医里所说的五音疗法,因为,音乐的独特韵律也能调节人体中的各种经气平衡。
      
       鸡肝白芍方,治失眠特效。降胆经升肝经,通滞气补阴阳,其力大矣。小建中汤,将饴糖红枣加重,于半夜失眠时服之。顷刻即能得睡。半夜失眠,枕上嚼食艾叶一二分极效,皆补相火之意,失眠由于相火虚者较多。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鼻粘膜反应性增高,出现阵发性喷嚏,检查可见典型的苍白色或粉白色水肿的粘膜。特别是下鼻甲尤为显著,鼻道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鼻鼽”是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或兼感外邪,或吸入花粉、粉尘、特殊气体、气味所致。以突然或反复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表现。

  辨证论治:

  (1)肺寒壅鼻证

  主证:遇风冷易发,鼻痒喷嚏、鼻塞清涕、鼻粘膜淡白、咽痒咳嗽、易患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白,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流。

  方药: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白芍、细辛、干姜、法夏、五味子、炙甘草、桂枝)加减。酌加黄芪、党参。痒重加蜈蚣、全蝎。

  (2)、肺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可见鼻粘膜色淡水肿、常伴恶风、易感冒、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方法:五屏风散(《世医得效方》黄芪、防风、白术)。合桂枝汤(《伤寒论》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加减。

  (3)、脾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鼻胀较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呆,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止涕。

  方药:参芩白术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加减。宜加苍耳子、细辛、乌梅、通窍止涕。虚寒甚者加附子、干姜等。

  (4)、阳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喷嚏频繁、流涕如注,鼻粘膜苍白、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胖、脉沉弱。

  治法:温阳补肾、益气固表。

  方药:温阳祛风汤(经验方:白蒺藜、白芷、细辛、蛇床子、锁阳、淫羊藿、乌梅、桑椹子、枸杞、白芍)或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当归、山茱萸、肉桂、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附片、杜仲、鹿角胶)合王屏风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黄芪、防风、白术)

  (5)郁热熏鼻症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鼻粘膜暗红、或潮红伴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脉细数或洪数。

  治法:泻热降火、清肺止嚏。

  方药:清热止嚏汤(经验方:葛根、赤芍、黄芩、知母、黄柏、泽泻、生地、红花、肉桂、细辛)加减。大便干结加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6)寒热错杂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频繁发作、遇冷遇热均易诱发,四肢发冷、手足不温、胸中频热、咽干舌燥、大便不调、舌质或淡或偏红、苔或白或微黄、脉沉或弦。

  治法:温脏扶正、调和寒热

  方药:乌梅丸(《伤寒论》乌梅、细辛、炮附片、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川椒)加减。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后头痛,,服用小柴胡.

昨天晚上老公跟朋友喝酒了. 半夜吐了一些.
今天早上起来头痛, 脉浮弦,喝了西红柿蛋花汤,没一会全吐了.
泡了一包小柴胡冲剂, 喝后没一会就好很多.
发表于 2013-5-4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昕云妈咪

这篇从哪里挖掘过来的?很有水平的文章。
发表于 2013-6-9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昕云妈咪

不错的解释!

其实,温胆汤就是个二陈汤+竹茹枳实+姜枣,是个很不错的时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8 11:52 , Processed in 0.0314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