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燕果

带孩子的随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0# iamgold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1-2 23:45 编辑

第八十四则

又一次托Aliliya的树洞贴的福, 发现了多尔多这个人. 买了她的书---儿童的利益, 元旦在家看了一天, 进入了儿童精神分析的世界, 欲罢不能, 又被强烈地冲击了一回, 如果不是因为第二天要上班, 估计会看通宵.

我发现我所喜欢的几个心理医生, 都是有精神分析背景的, 也许佛洛伊德与我有缘分. 到现在为止看书最大的心得有两个. 一是, 如多尔多指出的, 我和孩子说话的时候, 我其实没有在和他们说话, 我在和内心的童年的我在说话, 我把自己的童年投射到了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在我眼里表现出的, 也是童年的我. 女儿表现出的是被包办的, 被动的我; 儿子表现出的, 是反抗压抑的, 愤怒的我. 而如果我抛开童年的我, 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说话, 他们对我的话语的理解力和接收力是惊人的. 尤其是四岁的儿子, 当我试着完全把他当一个平等的, 和我的内在的小孩无关系的人来说话, 他没有任何平时的反抗和逆反, 就象一个大人那样坦然接受我的建议, 或者和我讨价还价. 我完全不需要重复或者说用简单的所谓儿童易懂的语言.

另一个心得, 是过去就模糊有了, 看书以后更明确了, 就是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 与父母如何教养他, 关系不那么大; 而与父母本人的状态, 却有紧密的联系. 一个焦虑或抑郁的母亲, 即使她随时把婴儿抱在手里, 随时和婴儿有亲密的接触, 即使她做的每一步都符合一个完美母亲该做的, 孩子能感觉到她的焦虑和抑郁, 能用不同的状态来回应她的焦虑. 我回忆我家两个孩子婴儿时期的情况, 我都是母乳喂养, 我老是抱他们, 总是和他们一起睡, 给他们唱歌, 逗他们笑; 但是我回忆不起来, 有任何一次, 我在和他们'说话'. 这个说话, 不是指把孩子当宠物一样地逗弄, 而就是发自内心, 带有感情地说话. 我回忆起, 女儿很小的时候, 我面对她有种无话可说的感觉, 说的词语, 连当时的我都能感觉到完全是为了逗她, 为了要说点什么而说.  我那时候的内心非常地空虚和焦虑. 儿子生下来的时候, 大概是我焦虑到极点的时候, 好在那个时候开始, 我觉得该改变点什么了, 所以虽然焦虑还在, 但内心不那么空虚了.  感觉儿子虽然脾气难缠, 但内心的开放程度要比女儿好, 安全感也比女儿好.  以前听到一个农村长大的朋友说, 他小时候父母下地, 白天就把他一个人打包放在床上, 中间回家来喂奶. 他还有婴儿时期的记忆, 就是每天看着阳光在屋里角度的变化, 内心很平静, 觉得很有意思. 我当时觉得他能长到这么大还那么快乐不可思议. 现在明白, 他的父母必然也是平静和快乐的, 所以他可以心安理得地独自观察日光的变化而没有焦虑和自闭.

看书的感觉, 就如多尔多本人坐在边上, 和你娓娓道来一样. 本书的翻译者王文新, 把书翻译的非常流畅, 如果不是本人非常有心得感受, 不可能翻译得这么好. 强烈推荐这本书: 儿童的利益.
发表于 2013-1-3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画 于 2013-1-3 03:41 编辑

是啊,燕果,你说的这段可真好啊---与父母如何教养他, 关系不那么大; 而与父母本人的状态, 却有紧密的联系。女儿1岁多的时候我读过不少美国的育儿书籍,多半都是儿童心理学家的书。开始我觉得这些书都蛮好的,稍微时间久一点,就发觉他们更多的是强调父母如何教养孩子,但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改变自己。所以说,所谓对孩子的早教,实质上是父母的自我修炼。这一点,只能读者通过读书来自己figure out。我还没读到过深刻剖析父母来探讨儿童的教育的书。而来了37网,读了很多凤仪阁庄先生推荐的帖子,我才觉悟。你说的这本书英文名是什么?我也去搞来读一读.哦,我搜了一下,作者是法国人,原版也是法文的。燕果你买的是中文书,然后找人带过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3# 秋画

我买的中文书, 多尔多的书英文版的几乎没有. 在这家买的, 7天就收到了:
http://www.timesbook.com/productdetail.asp?id=525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纽约时报的老文: 佛洛伊德理论在美国大学里被广泛教授, 心理学系除外.
http://www.nytimes.com/2007/11/25/weekinreview/25cohen.html?_r=0

随着实验设计和数学被大量引入,  佛洛伊德被心理学主流社会抛弃. 非常可悲. 如文中一位教授说的, 人性中的东西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我到本地的大学心理学系的网站搜索, 绝大部分的教授都在从事行为和认知的研究, 唯一只有一位做心理学和人文交叉学科的教授还在研究精神分析. 怪不得现在的儿童教育行为主义的理论泛滥.
发表于 2013-1-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现在为止看书最大的心得有两个. 一是, 如多尔多指出的, 我和孩子说话的时候, 我其实没有在和他们说话, 我在和内心的童年的我在说话, 我把自己的童年投射到了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在我眼里表现出的, 也是童年的我. 女儿表现出的是被包办的, 被动的我; 儿子表现出的, 是反抗压抑的, 愤怒的我. 而如果我抛开童年的我, 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说话, 他们对我的话语的理解力和接收力是惊人的. 尤其是四岁的儿子, 当我试着完全把他当一个平等的, 和我的内在的小孩无关系的人来说话, 他没有任何平时的反抗和逆反, 就象一个大人那样坦然接受我的建议, 或者和我讨价还价. 我完全不需要重复或者说用简单的所谓儿童易懂的语言.

燕果 发表于 2013-1-2 23:24


犀利。
我才看了30页,就先搁置了,对你说的理解还不深刻,即便如此,还是觉得很犀利。
发表于 2013-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大部分的教授都在从事行为和认知的研究, 燕果 发表于 2013-1-3 04:52


想起李雪的一篇博文《坑祖宗的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9449a01019y89.html
发表于 2013-1-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4# 燕果

商品不存在
您所要查看的商品不存在,或者已经被管理员删除!
打开网页后是这个显示。请问书的名字什么?
发表于 2013-1-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7# aliliya


    这个也打不开。
发表于 2013-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6# aliliya


    读了30页搁置,是晦涩难懂吗?还是没时间?
发表于 2013-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燕果

商品不存在
您所要查看的商品不存在,或者已经被管理员删除!
打开网页后是这个显示。请问书 ...
iamgold 发表于 2013-1-3 10:11

你是国内的,就在当当买就行了。她给我的那个网站是美国的,有可能你需要翻墙才能连得上
发表于 2013-1-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3 12:18 编辑

回复 401# 秋画


    明白了,谢谢,名字叫:儿童的利益。对吧。
发表于 2013-1-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读了30页搁置,是晦涩难懂吗?还是没时间?
iamgold 发表于 2013-1-3 10:13


我现在看书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不知道哪天再拾起来接着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1-4 05:47 编辑

第八十五则

再继续说多尔多.  多尔多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婴儿一生下来, 就是和成人有着同等智慧和敏感程度的个体. 他们不是只会吃喝拉撒的物体, 是一个感觉非常敏锐的人, 是和成人平等的人.  从他们刚生下来的第一天起, 成人的所做所为, 都看在他们眼里, 会给他们带来感觉. 今天早上, 一个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想法是, 一个婴儿经过了千辛万苦降临人间, 他实际上对他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客人, 他父母的家, 是人间的第一个接待站. 就如我们经历了重重辛苦去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家做客, 门打开了, 我们期待的是什么? 我们期待的是主人喜悦的表情, 热情的招待, 如果这个家里还有和谐的气氛, 那这简直是最理想的接待站, 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闺女刚来我家的时候, 吃尽苦头了苦头, 被医生用个真空泵吸出来, 痛得要命, 然后她推开门, 看见了一对焦躁不安的母女, 那是她外婆和我; 然后是一个手足无措的男人, 那是她爸. 来我家的头四天, 我的奶没有下来, 我和我妈妈在激烈地争吵, 我妈说我不可能有奶了, 一定要喂奶粉, 我说书上和医生都说了不能喂, 就让孩子吸. 然后我妈气愤, 摔门, 我气愤, 焦虑. 孩子爸为了孩子的哭闹着急得眼睛瞪得老大. 客人刚来做客的时候, 看到的是这付情景, 没有人给她解释发生了什么, 大家的脸色都不好, 然后她很饿和渴, 如果我是这个客人我会觉得, 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那时候我看了多尔多的书, 我会给她解释, 我们都爱你, 内心为你的来临感到高兴, 但同时我们也因为你没有奶吃的事情发愁, 妈妈和外婆为了怎么喂你意见不一样, 但这一切很快就能解决.

女儿再大一点的时候, 她看到的是个拿着书本对照她发育进度的妈妈, 这个主人想对客人干什么? 难道客人的受欢迎程度是和她几个月会笑, 几个月会翻身有关系的? 再过一阵, 她看见了各种锻炼或者训练婴儿的所谓智力玩具, 和主人费尽心机地训练她爬, 走, 说话, 看图等'开发智力'的举动, 原来在这一家待下来, 是有标准和要求的, 除非你讨好主人, 否则你不受欢迎. 再过了一阵, 一个新客人要来了, 这家的主人毫无解释地把她送到幼儿园, 送到外公外婆的家, 她会怎么看待这个新客人?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成人客人那里, 我们会给她费心解释, 告诉她会有一个新客人来, 他和她一样会常住下来, 他刚来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熟悉, 我们会给他更多关注, 因此会给你带来不方便, 请你原谅. 但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傲慢, 我们都没有花任何心思去给她解释.

所有女儿童年发生的事情都连成了串. 如果我是一个客人, 我身无分文地来到这么一个家,  主人的接待方式是这样的, 我会为了生存迎合主人, 但内心非常厌恶这家的主人. 而孩子却以他们最善良的心, 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接待他们的父母的种种无理.

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降临到我们家的尊贵的客人, 他们在我们家吃点, 喝点, 睡觉, 跟着我们熟悉这个世界的规范, 运作, 然后他们离开, 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那么说'教育'孩子, 实际上都是一种傲慢. 你会说教育客人吗?  我们只是指引客人, 告诉他们东西放在哪里, 出门怎么走,  让他们逐步熟悉环境, 直到他们准备好了离开我们开始新的旅程. 同时我们不同于宾馆接待员, 如果我们如宾馆接待员一样招待孩子, 但对他们没有感情, 他们会如住宾馆的客人一样, 离开了就再也不回头. 我们和我们的客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我们希望我们的客人信任我们, 爱我们, 这样在他们将来即使离开了, 有困难的时候, 随时能回到我们这里, 接受我们给他们的毫无保留的帮助. 父母的家是他们的第一接待站, 也是永久接待站, 只要他们愿意来.

我们也不会把客人圈禁起来, 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 不许他们离开我们身边, 他们有他们的自由, 我们只是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 不同的运作方式, 会有什么后果, 但具体运作方式, 是他们的选择. 我们自然也会告诉客人我们家的运转规则, 我们会处处为客人着想, 但不意味着客人是为所欲为的, 有求必应的.

把孩子当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个体, 当一个我们期盼以久, 非常热爱的客人来对待, 一切孩子的事情都变得非常清晰. 父母对孩子只有责任, 没有权利, 这是多尔多说的. 这和海灵格说的爱的秩序是很符合的, 父母有责任无条件地爱孩子, 给予孩子, 就如一个主人有责任无条件地接待客人, 让客人快乐安心地住下来一样. 孩子接受父母的爱, 尊敬父母, 如同客人接受主人的热情和招待, 同时也尊重主人的规矩和安排一样. 但是主人无权要求客人反客为主, 来照顾主人, 给予主人, 给主人荣耀, 面子, 这样就破坏了秩序, 主客都无所是从.
发表于 2013-1-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孩子当作尊贵的客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很新鲜,很有意思,买本书来读一读。

最近心里不知怎么很焦虑,看不下去书,也不想好好工作,只想看不用脑子的韩剧。看了一部08年的韩剧,《家门的荣光》,讲韩国一个传统家庭和一个暴发户家庭的故事,很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2 13:58 , Processed in 0.0295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