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ttxxhh

【ZT】救救孩子-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言的许多文章不进教材,也进了很多教辅资料里边了。最近读到@卢麒元的一条微博,他的观点我非常赞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伴随着传统家庭的解体和破碎,电视和互联网又严重冲击了传统的家教。没有家教,成为了当代人现代性的一种特征。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不重视德育,甚至教师师德本身都成问题。这样,社会教育几乎成为了德育的全部。而社会教育,真的是太商业化了。于是,扭曲的一代人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发表于 2014-12-5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李小玩

只能说家庭教育的难度增大了, 教育对父母的考验更大了. 这一代的父母急需学习教育的知识.

中国传统家庭的势力和西方国家比还是很大的, 西方国家的孩子也并没有失去家教, 相反感觉比同教育和收入层次的中国家庭更重视家教.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人的思想认识和受到的教育没有完全跟上社会的巨变, 这个缺口造成了德育问题. 但是我还是能看到很多进步, 现在在网络上看到的教育的讨论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上了很大的台阶.
发表于 2014-12-5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燕果


    所言即是。

当前的问题是,社会巨变,造成家庭、学校、社会、个人价值观极其混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执一词,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
家庭的教育虽然影响力大,但如果家庭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有冲突的话,就很难配合学校的教育;而学校教育遭到社会指责的话,学生和家长就会对学校产生较大的不信任。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媒体、商业的影响力过于强大,甚至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念形成多来自社会影响,尤其是知识群体,这个群体喜欢质疑学校的教育;反而底层群体对学校的信任度比较大。
发表于 2014-12-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影响力又以解构中国传统教育为主流,所以学校的德育作用在逐渐削弱。
发表于 2014-12-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个人对体制教育也有很多质疑,但是我感觉在孩子较小的时候,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在孩子面前随便评论老师,或是贬低老师,说到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力不从心,还是应该在孩子面前尽量树立老师的权威,不过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分歧如果比较大,要处理好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很难,或者在不那么原则的问题上,不得已常常需要作出一些妥协。如果那些有底气,有缘份不进入体制的家长则会在这部分的心力上轻松一些。
发表于 2014-12-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发不现 于 2014-12-6 18:49 编辑

窃以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
一、让同学们掌握利用语言有效交流的本领;
二、让同学们顺利理解和继承前人智慧。
    莫言的书我只看过《蛙》,写得真是不错。特别是他的语言表达让人看起来感觉真舒服。在他的优秀作品中选段介绍给同学们欣赏学习一下也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要说得如此严重?为什么尽挑人家的毛病而看不到他的可取之处呢?这跟德育怎么又说到一起了呢?真要这么说,你们倒是应该要求把《水滸传》的节选删除呢。
发表于 2014-12-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发不现


    在古代,学习是为了做人。现在学习是为了知识、手段……。
发表于 2014-12-8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lucyronger


   我其实更希望课本只教知识和经验,不要灌输'做人'的大道理。谁知道编教材的是否就更会做人。现在中国教材的问题就是老想教小孩做人,各派往里面强塞自己的价值观。更喜欢国外的做法,语文根本没有教材,世界上的书只要年龄合适,随便你看,想学那家做人就学哪家。
发表于 2014-12-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燕果

哈哈
发表于 2014-12-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燕果


不知道现在语文课还提不提炼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了。
我上学的时候最讨厌这个,好好的文章这么一揉巴,一点味道都没了。
发表于 2014-12-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选编本身就有很大的倾向性,不存在纯粹的中立,每个作家的审美价值、政治取向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
语文教学有其工具性的一面,也有人文的一面,现在是过于强调人文性,把学生当作文学家来培养,而淡化工具性,对语言文字作为人际交流文化传播的工具一面不够重视。结果学生作家当不成,说话写字交流也不利索,真正有用的没学到。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东西一套套倒是学到不少。
发表于 2014-12-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lucyronger

在古代,学习是为了做官。那时候以平民以农民为主。他们绝大多数没读过书。但是做人的道理基本都是这些文盲们代代相传,才流传到今天的。试想想:难道没有孔圣人之前,就没有仁义道德了么?
相对来说,古代哪个贪官不是读着圣贤之书长大的?当上官的个个才高八斗,考试的时候写的都是花团锦簇般的文章。可见圣贤之书,也可用来做通向盗国欺民之路的垫脚石啊。
发表于 2014-12-9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冬瓜妈

中心思想这个东西的确也比较可笑,而且还有标准答案,不许你自己有自己的理解。从我姑娘学习美国语文看,我是很欣赏她老师的教法。他们没有语文教材,他老师的教法是,找一本小说,大多是儿童题材,作者文笔比较好的小说,和他们一起阅读,然后每读完一章让他们写故事大纲。故事大纲不是总结中心思想,而是让他们把他们阅读的时候的脑子里所有的关于这一章节的念头,想法,问题,预测写下来和画下来。

他们的故事大纲如一本小册子, 自己设计美工,每一页分两部分,一页纸对折,上面画画,下面是他们当时的想法。有时候他们有问题,老师也鼓励他们给书的作者发电子邮件。我女儿非常喜欢写这样的故事大纲,有时候忘记带回家写了非常懊恼。老师从来不灌输应该怎么理解书, 而是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作者和书。书读完了,孩子们的故事大纲也写完了。老师只根据努力程度打分,不根据内容打分。然后选下一本书。

除了老师选的书,他们每天回家也有读书任务,有一个读书时间表,记录每天读了什么书, 读了几分钟,书一年级是老师选, 以后都是自选的. 除了有时候孩子太过偏向一个作者的书, 或者低于他程度的书, 或者过多漫画书,老师会提醒他换其他题材和作者的。老师只规定每天读5分钟,但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读书超过半小时,我女儿每天我都要强制她不能读了, 否则她一直会读下去不干别的。

除此之外,也教点语法,词源,阅读理解什么的。他们语文课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教会孩子读写, 引导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我觉得这个目标他们非常成功。

至于“做人”,他们从来不靠课本教,因为这是溶于生活中每一分钟的,比如按时交作业,准点上课,不打扰同学,遵守学校规则,有困难想办法解决,给别人提供帮助,每周的升旗降旗。

他们学校每年一次给救济站的捐献活动, 如节日一样,门口放了各种捐献框,孩子穿上收获季节的黄色或者红色衣服,上学的时候就往里面放自己家里带来的食物和用品。今年我带姑娘买了十罐西红柿酱捐献,姑娘回来觉得不够,亲自又把家里扫了一遍, 把家里没有开封的洗头液和意大利面条给捐了。 他们一到五年级都要给救济站准备三明治,只有表现最好的孩子才能轮上下厨,别的孩子都准备包装。从小救济别人和过节一样快乐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比教他们一百遍“助人为乐是美德”和语文课本里一百篇圣人曰要有效果得多。

当然他们的教育也不是没问题,以前我也吐槽过,不过语文教学和“德育”方面比我们小时候的教育高明太多。马云说中国的教育“教”是成功的,“育”是失败的,我还是挺同意的。
发表于 2014-12-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燕果


    燕果网友提供的第一手西方教育的材料很详实,受益不浅。
发表于 2014-12-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在语文教育上的差别,跟各自语言文字的不同有很大关系。中文是方块字,在教学上常常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然后便是篇章结构、布局谋篇。中文从书写、遣词造句、词语感情色彩、语义语境等方面处处是学问,所以语文教学从书写、字词到段落中心都是必要的环节,不可像外语一样忽略不讲,外语单词词义是非常确定的,通常很少歧义。汉语不同,必须准确理解词语在特定情境的中的特定含义。因此,中文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框定了对应所要表达的内容,以确保表达的明确和确定性,这样没有教材是不行的。
      再有,教材的作用还在于能够尽可能做到义务教育受众获得最大的受益,因为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经济状况、政治地位不同,有些贫穷家庭家里没有藏书,父母根本无法提供充足的课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而且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太低也不可能可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学校教材选编就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为大部分贫民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保障。
     西方的没有教材的教学只适合精英教育,而我们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大众普及教育,从这点上看,我们的教育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整体教育水平高出发达国家。如果我们学西方的教育,受害的肯定是大多数贫民百姓,这是邪路一条。
      另外德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做人这么简单,还在于灌输一种什么样的价值理念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公平正义的国度,我们的德育更注重实质正义,中国文化中民众的造反精神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我们的德育从内容上看似乎太”高大上“,但这种对公平正义追求的观念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觑。而西方文化是比较注重程序正义,所以他们更注重对孩子行为规范、对规章程序的要求。国内学校也对学生行为规范有具体的要求,但更多时候会把孩子的行为与实质内容结合一起衡量。比如,不交作业,如果孩子生病无法完成,则可以网开一面,不会刻板地以孩子没交作业而去处罚他,这就是中西教育的差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8 16:07 , Processed in 0.0297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