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知止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净宗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9 10:02 编辑
。。。我想知道,修持特别法门,那其他的佛经要不要参究呢?(尤其是在有兴趣有愿望的情况下),单单只是持一句佛号吗?
《金刚经》的名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您转载的那篇《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文字版》里,宗萨仁波切说:这部经的精华可被总结为「能摧毁金刚的智慧」。
这样无上的般若,能断金刚的智慧,当不当求呢?(在我目前的理解来看,通途法门求的就是般若)
还是说,“带业往生”本身就是般若呢? ...
aliliya 发表于 2011-2-7 22:16


师兄啊,您再一次教导了我一个道理:路一要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个人吃饭个人饱。
请您继续关注此帖吧,也别难为您了,先到这里把原帖看完,自已看,有问题先放一下继续看,我们的问题佛祖都讲到了。
http://home.fjdh.com/thread-25178-1-1.html


印祖劝人要 老实念佛,但老实不下来时是做不到“单单只是持一句佛号”的,根本做不到,大师讲了,只一句佛号成佛有余,不修他法又有何憾?学佛是为了解脱,而不是为了学佛。
但能做到什么样只能问自己。不老实就再看看别的呗,但一定要记住,只信佛语和无争议的祖师语,象我引的这位 净宗法师的开示,您先只关注印祖讲的就是了,至少这位法师所讲句句都是围绕祖师语,这应该算是清净的传承吧,我看着相应,所以想推荐给大家,佛语--祖师语--法师释   这个注重点当然能分清吧。祖师大德们经常开示的一个原则是:不要高推圣境,佛法是平实的,是对你我讲的!

找中医是为了看病,不是为了吃遍所有的中药。我遇到好多病人就是这样,给开个方后不问,某某药还要不要吃,某保健品还要不要吃,还要再多吃点啥……,我当然都否定,但下次来的时候还是要问,我前天听电视、某专家、某老太……说了,有个什么很好,我要不要吃,我还是说不要。再来说我吃你的药N付了,怎么病还没好,我还是哪里哪里如何如何不舒服,我这一阵一天一根海参没问题吧……
当然还有人最后说,在你这看病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让吃,我不啰啰你啦……

宗萨仁波切的开示您多看几遍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只能转帖、推荐,没有能力回答问题的
发表于 2011-2-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啊,您再一次教导了我一个道理:路一要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个人吃饭个人饱。
请您继续关 ...
知止 发表于 2011-2-9 09:39


谢谢知止师兄
其实被您称为师兄,真的让我汗颜,我其实连门槛还没跨进去呢
虽然我还是有疑惑,但我想也的确不着急现在就能得到答案
带着问题出发吧~
发表于 2011-2-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2-9 23:26 编辑

我错了,真的错了
人人都有的智慧,为啥还要外求说什么获得呢?
就像蒙了油的镜子,要做的事情就是擦擦擦,擦擦擦……
这样的话总也能看到,但是刚刚才有点儿明白。
“就是把根性中善的种子擦亮,擦干净,使它开发出来。换句话说,修行就是为善去恶,自己把劣根性转过来。”——南师的这两个擦字,真是传神啊~
谢谢知止师兄!
(我的回帖如果妨碍原帖续行的话,删了便是,我不会介意)
发表于 2011-2-1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10 19:14 编辑

实相身
为物身


所以,昙鸾大师用两个名词来说明阿弥陀佛,叫做「实相身」、「为物身」。「为物身」就是指为了众生而成就的这尊佛身;「实相身」是指祂本身所证悟的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祂是真如实相的本身。


这句话是说明,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它是真如实相,同时,它是让我们众生可以称念得来的这句佛号。因为它是「为物身」,我们就可以念它,「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才可以有事修。阿弥陀佛如果不是为我们成就这句名号,凡夫怎么跟阿弥陀佛接触?我们跟祂没有关系啊!因为祂是在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我们完全在生灭的境界里边,我们没法跟阿弥陀佛产生心灵的沟通。除非你达到不生不灭了,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心光相交集;你证悟了无量光、无量寿,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碰合。



现在阿弥陀佛为了慈悲我们,祂虽然本身住在无量光、无量寿的真如理体、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我们在这个境界之外,祂为了慈悲我们、救度我们,就把祂的无量光、无量寿、不生不灭的果觉——无上正等正觉,形成「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这六个字给你念,你只要会动嘴巴念就可以。」这样,阿弥陀佛就跟我们结合起来了。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两面的:向着佛这一面是无量光、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本身的觉悟,叫做「实相身」;向着众生这一边叫「为物身」,就是六字名号给你可以念。你念了这句六字名号,你抓住这一面──就像一张纸,你得到正面,就有反面;得到反面,就有正面。像一枚钱币,你抓住这一边,整个钱就是你的。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从凡夫这边来看,是生灭的,「哎呀,我睡着了,没有念;想起来,我再念了。」但是,这句名号本身另一面,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不生不灭,是真如理体,是佛性的完全显发,是理体的完全证悟。所以,我们念佛,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别的法门不可能啊!你诵经,经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除非你诵经开悟,证得诸法实相,你才能够「事即理」,你才能够「修即性」,不然你都不能做到。

所以,圣道法门的修行要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它跟理、跟性都是分成两片。




你看我们这个法门多殊胜,即使我们这样凡夫的身份,你张张嘴念「南无阿弥陀佛」——全事即理。
全事即理,大家不要觉得容易啊!



以一般来讲,你最少要达到大彻大悟的地步;达到大彻大悟的地步,还没有做到全事即理,只是说路子明白了。登地的菩萨,才能事理融合在一起。
而我们念佛的人「全事即理」,这个「全」也特别有意义,「全」是全部,没有一点遗漏在外,并不是说你达到清净心了,你念佛好像「事即理」;你没有达到禅定,你念佛事不即理──不是这样!有禅定、无禅定、出家人、在家人、有智慧、无智慧,你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一个三岁小孩子,他也是「全事即理」,没有遗漏在外的。跟你有没有智慧、烦恼多少都没有关系的。这个不容易啊!
「全修即性」道理也是一样的。「修」又叫事修;「性」又叫理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极平常

「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行」就是指行持。净土法门修行起来很平常,平平常常,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奇巧!学别的法门都可以有所矜持,「持戒啦,得定、得通、开智慧……」。净土法门,你就是有戒、有定、有慧,都摆不上用场。

就像坐船过海一样,你是一个世界级的游水冠军,坐在船上面,也不以游水技术好为夸耀,因为都用不上了。
好像蜡烛光在太阳光下面,就没有光了,看不到了。不要说凡夫,就是阿罗汉的戒定慧,乃至就是菩萨的戒定慧,来到六字名号里边,通通看不见了。



《无量寿经》说:声闻、菩萨的光明,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没有了,消失了。

经文说: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
滉瀁浩汗,唯见大水。



劫末起大洪水,高山、低山全部都淹没了,除了大水,什么都看不见了。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这样的。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声闻就是指阿罗汉。阿罗汉的光也好,菩萨的光也好,遇见阿弥陀佛的光怎么样呢?

「悉皆隐蔽」:都被阿弥陀佛的光盖住了,没有了,看不到了。

圣人要入净土法门,也不靠他的戒定慧。不靠他的戒定慧,不是说让他去破戒、让他去散乱、让他没有智慧,不是这个意思他有戒定慧,就以他戒定慧的身份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而真信切愿不是靠他戒定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名号去往生。所以叫做「拣去自力」,不用你戒定慧的力量。

就好像我们坐船过海一样,你是一个游水冠军,你要坐船——拣去自力,不用你下水游,你会游这个力量不用了,排不上用场!因为船的力量更大。并不是说世界冠军就成了一个不会游水的旱鸭子了,不是的。你还是会游水,不过你坐在船上,用不上了。

像善导大师,他有禅定三昧,有戒定慧,可是他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靠这些,也摆不上用场,他还是靠南无阿弥陀佛。龙树菩萨、普贤王菩萨,都是靠阿弥陀佛愿力去往生的。

我们凡夫更不用说,我们戒定慧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特别、殊胜。这里两句话说:
「行极平常」:如果看他的行持,非常简单,平平常常,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的,也没有什么好像了不起的地方,「你就是念一句佛嘛!」对了。



益极殊胜

「益极殊胜」:
但是,他所得到的利益却是非常的超越,叫「益极殊胜」。

这六句话,第一句冠总,后面五句是对第一句「净土法门」的说明赞叹。

除了净土念佛法门以外的法门,就不能叫做「其大无外」,为什么呢?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修不来戒定慧,你就遗漏在戒定慧的法门之外了。但是,净土法门没有哪个遗漏的。
如果按照自力通途法门修行,就不能做到「全事即理」,只有豁破无明的菩萨才能做到「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可是净土法门不一样,通通可以做到。
各位了解这些,心里面就感到欢喜,我们所修行的虽然看上去很平常,但是我们得到的利益很殊胜。



不要去选哪一个法门呢?看上去修行很勇猛、很精进、很了不起、很卓越,但如果不是那个根机,得到的利益很浅薄。
就像投资做生意一样,简简单单花一点点小钱,赚大大的钱,这个生意愿意做;绞尽脑汁盘算,投资很多,结果还赚不到钱,谁愿意做这个投资买卖呢?




实在的人能够老实念佛

如果你一开始不了解净土法门,现在从别的法门转向净土法门,这是进步了;你学了净土法门,念佛,退下去学别的法门,找感觉去了,这就退了。
哪一种人能够念佛?实在的人。追求花哨的人,追求玄妙的人,可能不容易老实念佛,他心里不安份,老是念这句佛,他觉得没味道。他不懂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他是在追求表面的。他想在这个世间成为一个大修行人给别人看,那么,这个净土法门不合他的口味。不过就是念佛,没什么看的。
「你看我会咒、我会坐、还会诵、会唱,会这个、会那个,都会很多……」,就是不会念佛──完了!
什么都不会,就会念佛,你就什么都会;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念佛,等于什么都不会。大家要明白,大家这个地方要警惕!



以果地觉 为因地心

好,我们再往下面学习:

「良由」:「良由」就是正是因为。为什么行持这么平常、利益这么殊胜呢?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两句话真的是其味无穷。

这个要解释。佛教讲「觉」,「佛」就是「觉」的意思。凡夫迷而不觉,阿罗汉是「自觉」;菩萨「自觉、觉他」;佛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菩萨是「因地觉」,而阿弥陀佛的觉悟是果地的觉悟。果地的觉悟,就不是一般因地觉悟能够比的了。阿弥陀佛的觉悟就好像太阳光一样,阿罗汉的觉悟像星光,菩萨的觉悟像月光,那跟太阳光是没法比的。

「因地心」:没有成佛之前都是在因地。我们现在想往生、想发心修行、想解脱生死轮回、想成佛,这个心叫做因地心。有因才有果。

因地的心有两种:一种就是通途法门的,就是自己发菩提心,修戒定慧,以自己的菩提心作为我们的因地发心。这个难了!菩提心不好发!



第二个是特别法门,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作为我们的因地心,作为我们的信愿心。净土法门,因地心就是「信愿」。

我们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念佛往生西方、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这样的心,这样的心是我们自己能够产生的吗?不是。这个心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



信愿心就是清净心,能让我们决定往生



这个信愿心就是清净心,最宝贵的心,就是佛心。为什么呢?它是阿弥陀佛果地的觉悟所做成的,所以叫「果地觉为因地心」。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成佛,请问我们各位,你有信心吗?

(「没有。」)
祂都没有成佛,你哪里有信心啊?如果没有极乐世界,你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吗?都没有极乐世界,你往生哪里呢?是祂成了佛了,有了极乐世界了,而且把祂成佛的功德送到我们心里边,说:「这个给你,请你往生。」我们接受了,才成为我们的信愿心。所以,这个心很可贵,这个是佛心啊!不要在我们信愿心之外再去找清净心,那是丢掉西瓜去找芝麻。这么宝贵的佛的果地觉所构成的因地心,你都觉得不宝贵,还要再去找清净心,你大错特错!即使深入禅定,心得清净,还在三界之内;而这个信愿心能让我们往生成佛。



「师父,这个信愿心不是我自己的吗?怎么是佛给我的?怎么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

你看印光大师讲「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说我们这一个心,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各位,你怎么不往生?你怎么不成佛?肯定往生,肯定成佛!


发表于 2011-2-1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2-1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象南怀瑾老先生所说,真正的净土宗,是大密宗,很少人说得清楚。道理至深。
持名念佛也只是念佛的一种而已。
不过,方法也极其简单,学愚夫愚妇,咬死一句佛号,不管他杂念纷飞,任其自生自灭,不爱杂念,也不恨杂念,我只管佛号,此时,知觉是越来越清晰的。千万不要以为又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啦,耳朵越来越灵了,倒讨厌起这些来了。如果没有知觉才是对的,学死人就行了。
佛是觉遍十方界。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大昏沉。迷迷糊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那是细昏沉——不要当成什么混沌了,滑天下之大稽。
发表于 2011-2-1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1-2-11 13:19 编辑

不过,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位的。
念佛的功夫最好有,否则临终做不得主的。
不过,如果愿力万分坚定,那个其实定力自然有了。甚至梦中都很坚定,不糊涂,那个自然问题不大了。
人,就怕自己骗自己。自己不能检查出来自己细微的念头——这个自我观察的功夫,是无论你学什么宗都必须有的。
否则,骗死自己,自己还不知道。
发表于 2011-2-11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方法(虚云老和尚在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的开示)
      一
      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此乃六度对治法门之义也。
      今念单此一句阿弥陀佛,即能包藏此六种波罗蜜门,何也?念佛之人,一心念佛,万缘放下,取舍两忘,是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消灭,万善从生,即是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自心柔软,嗔恚不起,即是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不休不息,永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无诸乱想,流念散尽,即是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受邪惑,即是般若波罗蜜。
      今时有人不识念佛功能,反视为浅近法门者,却是错会不少,自陷陷人。一句佛不念,单单参个“谁”字话头。殊不知念佛法门,兴于禅宗之前,因时人但只口念,不识其心,故教以念佛带参禅。
      夫用心之人,贵在参究、追寻、问讨。若是上根利智之士,便能直下承当。倘或钝根渐次之人,必须先要念佛,待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再向无念之中起一参究,且看这个念佛是谁。要看“谁”字话头者,先当以念佛为缘起,后以参禅为究竟,缘念佛而参禅,是故名曰禅净并修。
      古人曾有譬喻云:念佛之人,如母子相忆,自然相近亲。母喻所念佛,子喻能念人。能念之人,即有情身心;所念之佛,即是自性弥陀。自性弥陀并有情身心,不隔丝毫。能念之人与所念之佛,无二无别。须要长久用心,精炼纯熟,打成一片。或口念,或心念,或有念,或无念,念至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向这里参究,若能得个入处,通一消息,始知禅净不二,庶几念佛有益,方不负一七辛苦。即今佛七将终,诸位还有的入处、通消息者吗?如其有者,须要自己承认的当;其或未然,还要认真念佛。
      二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法身父母,纪念师父,便是对法身父母的孝思,较之世间小孝,更有意义。
      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在前寺讲《阿弥陀经》。自从讲完了经,他便在寺中阅藏,二十余年,从未离开一步,只是闭户潜修。所以他对教义(领会)极深。他虽通教义,却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佛所说法,无一法不是疗治众生的病苦。念佛法门,名为阿伽陀药,总治一切病。但无论修何种法门,都要信心坚固,把得住,行的深,方能得圆满的利益。信心坚固,持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样。若信根不深,只凭自己微小善根,博学智慧,或记得几个名相,几则公案,便胡说乱道,谈是论非,只是增长业习,到生死关头,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
      各位是印光老法师的弟子,今天纪念他,便是纪念他的真实行持。他脚踏实地地真修,实足追踪古德。他体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弘扬净土,利益众生,数十年如一日,不辞劳瘁,在今日确实没有。真是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境现前,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只要信心坚定,心不坚,万事不能成。若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听人说参禅好,便废了念佛的功夫去参禅,听人说学教好,又废参学教,学教不成,又去持咒,头头不了,账账不清,不怨自己信心不定,却说佛祖欺哄众生,谤佛谤法,造无间业。因此,我劝大众,要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随印光老法师学“老实念佛”,立坚固志,发勇猛心,以西方净土为终生大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号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念下去。
发表于 2011-2-2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印光大师!
感恩净宗法师!
感谢知止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随法师开示:

有往生心不代表全放下了,想出离也不代表真能放下,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即言贪嗔烦恼心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这个愿生心是在烦恼中生出来的,什么是烦恼?贪嗔水火,种种系缚牵挂,种种放不下的……善导大师言:净土法门,本为凡夫。凡夫有几人能真放下?当然放不下没关系,但要回心来念佛求往生。所以只管念佛,种种系念三途之烦恼,纵然‘深广无底,南北无边’,不妨弥陀大悲摄取,所谓‘不顾水火二河,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饿人得食喻:六字名号做成信心

比喻有一个人,饿了三天三夜,一口水也没有喝,一粒饭也没有吃,饿得简直都要死了。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朋友,说:「老王啊!你要鼓足信心,活下去啊。」这个老王饿得要死了,你跟他喊这么多,他有信心吗?鼓鼓信心,然后吞一口口水下去,还是饿得要死。
不用讲那么多的话,你只要拿一个热地瓜出来,给他吃到肚子里去,吃得饱饱的、暖暖的,他是不是就有信心了?
(「是。」)
对呀!他有活下去的信心,这个信心是什么做成的?是地瓜做的。他不是自己能够有信心的,热地瓜做成了他的信心。
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你自己说「某某人哪!你要相信,你要相信,你一定能往生!」「我相信,我相信,我一定能往生!」然后早上起来一抓头:「哎呀,完了!我昨天讲大妄语了,我怎么敢讲我能往生?」因为你没有吃到热地瓜嘛!你当然讲的话就没有底气。
我们今天在座这么多莲友,有的人讲话就有底气:「师父,南无阿弥陀佛,我今生决定往生!」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嘛,「果地觉为因地心」嘛!
有的莲友还没有底气:「师父,你看我能往生吗?」后面那个字拖得很长,一听就知道没有底气。为什么?他不明了。
就像刚才讲的,这个饿汉,饿得要死了,他的信心从哪里来?从热地瓜。热地瓜吃到肚子里边,就是他的信心了,就可以不死了。
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从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祂不成佛,我们没得念;祂成佛了,我们才有得念;阿弥陀佛成佛了,说明祂当初的誓愿都完成了;祂发愿说:「我成佛,就是为了让众生称念我的名号能够往生;如果有众生称念我的名号还不能往生,则我誓不成佛!」阿弥陀佛既然成佛了,我们称名,怎么不往生呢?不往生,说明阿弥陀佛的誓愿是假的,说明阿弥陀佛祂骗了我,怎么可能呢?所以我们的信心,来自阿弥陀佛誓愿的可靠,我们说往生一定,证据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并不是空口说白话。



凡夫往生之证据

看上去像个穷鬼,还说有钱,拿出证据来?随手一掏,一张支票一百亿,这就是证据。凡夫自说往生,证据呢?证据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我们的「功德证」!我们自己修的功德都是生灭的,诸佛菩萨不会给你签功德证;念佛功德,拿得出,看得见,我们功德满满,信心满满。这叫「果地觉作因地心」。



不是阿弥陀佛果地觉做成的愿心,容易退堕

再讲「愿心」。

你看,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很多人为什么退下去了?他一开始学净土法门,「我要求生极乐世界!」拳头握得很紧,发心了。但是,他不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他想靠自己的修行力量,以自己的修行发他的愿心,这个肯定不长久的。念、念、念,修、修、修,过了好长时间,说:「太累了!看来西方我是去不了了。」
因为我们自力太有限,如果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会退心。
就好像我们要过海,鼓足了勇气,跳到大海里边,奋力划动我们的臂膀,但是风浪特别大,我们就泄气了:「哎呀,我不愿意过了!我去不了!」
正当他要遭受灭顶之灾,就要葬身鱼腹的时候,来了一艘大船,把他放到船上去,这个船可以到达彼岸,他是不是就有愿心了?「哎呀!刚好啊!我可以到达彼岸了!」他这个愿心就发起来了。
他的愿心,就是这艘船给他的,如果没有这艘船,他就退心了。
我们也一样,在生死大海当中,我们再怎样地修行戒定慧,我们都会退转,因为太难太难!
发表于 2011-6-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建议版主把这本书继续发帖下去。佛法讨论是有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02:15 , Processed in 0.0306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