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三七生

2012,将发生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2-3-6 08:13 编辑

回复 152# 尾花


    如你所说,追求物质是苦的。那么你能否回想一下,最近的一次,和外在物质无关的轻松愉快是什么时候?感觉如何?
  《心经》云:“无智亦无得”。其实无须追求。只不过我们太习惯有所得,所以提出了一个目标,让我们暂时有个努力用功的方向。从有为到无为,有一个磨练的过程。
发表于 2012-3-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尾花


    如你所说,追求物质是苦的。那么你能否回想一下,最近的一次,和外在物质无关的轻松愉快 ...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3-6 08:11


您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没有说追求物质是苦的,或者追求提升什么是苦的,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乐在其中的,我说苦苦追求就是太过执着的意思,执着于物质也好执着于精神也好,其实质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就好像老是执着于要隐居山林,似乎看上去是比较脱俗的,但太过执着这件事本身就是俗的。
发表于 2012-3-9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芥子 于 2012-3-9 23:49 编辑
您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没有说追求物质是苦的,或者追求提升什么是苦的,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乐在其中的,我说 ...
尾花 发表于 2012-3-6 12:42


你失足落河,此时你“执着”的求生欲望达到极致,您是否选择放弃这“执着的贪恋”呢?
将一只青蛙突然放入一杯沸腾的水,突然的危机感与求生欲使它释放出全身所有的能量,青蛙得以跳出水杯,只是受了点皮肉伤;
一只青蛙在一杯逐渐加温的水中安逸自在地游来游去,水被逐渐加热,安逸的青蛙开始挣扎,可是它的体力与能量已在安逸中消耗殆尽,乃至无法释放出足够气力跳出水杯,终至惨死...
发表于 2012-3-11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醒,从心到身。。。。。。。。。
发表于 2012-3-11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醒
从心到身
发表于 2012-3-1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失足落河,此时你“执着”的求生欲望达到极致,您是否选择放弃这“执着的贪恋”呢?
将一只青蛙突然放 ...
芥子 发表于 2012-3-9 23:46


我想您不太理解执着的意思,这个比喻和执着好像没什么逻辑上的关系诶。不过算了,咱们不要讨论了,因为你没法说服我,我也没法说服你,相信直觉就好啦。
发表于 2012-3-1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2# tonyxw


    谢谢你让我们能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发表于 2012-3-1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3-12 22:34 编辑

回复 158# 尾花

我本来也比较纠结于这个执意追求修行是否太执着的问题, 现在有点明白了.
我想有一个从执着到不执着的过程. 执着的目的是为了不执着. 比如学习钢琴的时候, 一开始对技术,手形, 姿态, 非常执着, 一天要练习无数遍, 一个音符反复弹, 等练习到了钢琴家的时候, 对这些却不再执着了, 随心所欲, 完全享受音乐. 这种随心所欲, 是不同于一个完全不会钢琴的人在钢琴上乱弹的随心所欲.

修行应该也是如此. 执着和持戒的目的是为了心灵更大的自由. 在修行前的自由和修行以后的自由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就如一个窄口瓶里装的散乱的珠子, 表面上这些珠子是自由的, 但瓶子外面却有更大的自由. 珠子要从瓶子里出来,必须要经过一个执着而不自由的过程, 它们必须一颗一颗地出来, 否则挤在一起谁也通不过瓶口, 但一颗一颗全部出来以后, 这是一个怎样广阔的天地, 任他们滚动.

执着的最终结果是放下, 是心灵彻底的自由. 大隐隐于朝市, 小隐隐于野. 但大隐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必然是经历了一个心灵执着追求, 大悟后放下的过程. 这个放下, 和修行以前的不执着的境界, 是不同的, 是要更高的.
发表于 2012-3-1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尾花

我本来也比较纠结于这个执意追求修行是否太执着的问题, 现在有点明白了.
我想有一个从执着到 ...
燕果 发表于 2012-3-12 22:33


对,您说的对,前面耕耘兄讲的:《心经》云:“无智亦无得”。其实无须追求。只不过我们太习惯有所得,所以提出了一个目标,让我们暂时有个努力用功的方向。从有为到无为,有一个磨练的过程。我很赞同。我想我说的执着是比较狭义的那种,有点咬文嚼字了。
发表于 2012-3-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1# 尾花

每个修行人的根基不一样, 根基好的, 也许不求就得到了. 根基差的, 只能先执着, 先刻苦. 看过去的高僧, 六祖一个字不识偶然听人念金刚经就能有所悟; 太虚法师刚读大般若经就能进入定境, 体会到常人修行多年都体会不到的禅境. 这大概是几世修行积累下来的. 而普通人只见到了他今世的成果, 看不到他们往世的修行, 以为自己也随心所欲就能得到.
发表于 2012-3-1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三七生


    不追求提升难道就是追求堕落么?  我觉得苦苦追求提升和苦苦追求物质没什么本质区别 ...
尾花 发表于 2012-3-5 18:13



至少是自甘堕落。
佛门大德度化众生常“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我们博地凡夫谁无我执情执?佛菩萨怜悯世人,以种种方便法门提醒、引导众生,以欲勾牵作为助缘,最终目的是令入佛智 。执着也罢,提升也好,要看是否如理如法,若如理如法求取,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必得诸佛菩萨慈悲护持!
发表于 2012-3-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是自甘堕落。
佛门大德度化众生常“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我们博地凡夫谁无我执情执?佛菩萨 ...
芥子 发表于 2012-3-16 22:58


您就不要纠结我那么多天前说的话了,请往后看,另外您继续修行,我不打扰。反正我也根本不懂什么佛的,我就是进错地方,打扰大家的虔诚了,您继续就好了,我也继续勇敢面对生活。祝福您早日提升成功。
发表于 2012-3-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jie 于 2012-3-18 09:41 编辑

个人认为: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生也罢,死更好,死了随阿弥陀佛大愿直奔西方极乐,出轮回来的个痛快。活着还在什么五维空间,三维空间,瞎逛荡啥呀。(有工作的,为人民服务,解救众生)
所以也不用管我自身频率提升了没,今天精进了没,这都是分别心自生烦恼,只需 相信西方极乐,想去西方极乐,发愿此生去西方极乐,实时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通过自我修行使自身提高,实现自身心灵上的 扫尘除垢 (参考周立盘特的故事)是人所不能及的,这是小乘路线,很曲折,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即便达到菩萨境界,也离成佛也遥遥无期。还是念佛,想去西方极乐,随阿弥陀佛的大愿,卿刻间 到达 西方极乐 来的方便。
发表于 2012-3-1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瞬间就过去了,展望一下2013吧
2012除了灾难多了些,其它的~~~日子还得照常过
也许天才会知道,我们还是否能够照常过
"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吃着转基因,实现着自我提升"这样的日子恐怕也将越来越成为奢望.
转基因\PX项目\重庆事件\国企改革....每一个看起来孤立的事件的背后,都交织着各种矛盾,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我们也将随着各种矛盾的激化而随之粉墨登场.......我们这一群肥羊,就在自我提升的美梦中,成了他人的美餐.
发表于 2012-3-3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教大藏经涅盘部中有一篇《佛说法灭尽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涅盘离世时对他身后将发生的事的预言。

其时,释迦牟尼居古印度的拘夷那竭国,无数信徒信众聚于佛的周围,但他一任“无央数众”“稽首于地”却静默无所言,“光明不现”。想其时,释迦牟尼早已是在菩提树下觉悟并宣讲佛法49年,他的弟子早已习惯聆听他的宣讲,而且也习惯了他宣讲佛法时的显现出的佛光。后人在寺庙中树立的佛像周围均有一个笼罩周身的光圈,当是对他所现光明的形象表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有所不解,向佛询问原由,佛开始时默而不应,三次之后,佛终于开示了这《佛说法灭尽经》中的内容。这番开示令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

那么,释迦牟尼当时对阿难等信众说了些什么呢?

他明确告诉阿难等在场的诸弟子和信众,他离世多少年之后,也就是在未法未劫之时,他所传的佛法将会坏灭。作为一个大智大慧的觉者,和历史上的其他先知一样,释迦十分清楚他所传的法的命运。他将这时的人类社会称之为“五逆浊世”,“魔道兴盛”。此时,“魔作沙门坏乱吾道”。即魔转世出家到寺院里专门破坏他的法。怎么败坏呢?“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噉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对于仍信奉其法、依法修持的“菩萨辟支罗汉”,这些“众魔比丘”则“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他们“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劮浊乱男女不别。”释迦牟尼说“令道薄淡皆由斯辈。”这些披着袈裟的内部乱法者“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这些败坏佛法者的结局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也作了预言。这些人“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此时的人类社会也会出现许多迹象。一是气候反常,天灾人祸频仍。“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二是社会道德普遍坠落。“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三是时间变快,人的性命短促。“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劮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四是“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噉。”

释迦牟尼对他所讲的法的坏灭过程还作了具体描述。他讲到他所讲的法在彻底坏灭前,会象灯之将灭,会有短暂的回光返照。“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坏灭的具体过程是,“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在释迦牟尼的这一番重要开示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是他预言了新的觉者将重新下世传法度人。接替释迦牟尼佛重新下世度人的佛是谁呢?佛教坏灭后,否极泰来,“弥勒当下世间作佛。”之后“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人类社会会有一个新的光明的开端。一个新的纪元将会重新开始。

掩卷深思,透过这些断章不全、难以保证完全准确的记述和翻译,释迦牟尼当时所作出的睿智预言,有多少已经发生,有哪些正在发生,又有哪些将会发生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5 00:53 , Processed in 0.04991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