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5649|回复: 43

脉诊--识难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贶晟 于 2013-4-18 23:22 编辑

——感谢圆圆师兄,杏林感者师兄,中医药大学学子的邀请讲解脉诊。
—— 难经历代争论颇多,本次取之临床,临床用之有效者在此讲解,无效者不可妄议古人之非。文者只有第二,没有第一;武者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立说只为帮助更多的朋友,虽不及前贤,但绝不胡云。不在文字囫囵,知求临床高效。
——切脉之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  中医本就理法方药四个层次,以探讨中医理境界最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求得真理。
——此次参考难经集注,难经本义,医学传心录,医学原始。
——医案选取尽量选取自己或者带有自己思路的前人医案。
——感谢学医路上给我帮助的刘文利老师,王光明老师,孔乐凯老师,赵永山老师。
——本次立说,因于水平所限,纰漏固然难免,望诸师明示。
      脉诊中医诊断当中最重要的方法,然而社会的发展,医学的没落,传统文化环境的改变, 脉诊却成了中医骗人的把戏。然而三指禅先生博客记录太素脉却神奇让你无法想象。去除神、齐、骗。我们的脉诊是用来诊断病,治疗病,而不是与医院一起比较谁的准确率高。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我们不仅要知为什么,更要知所以然。脉诊本就是知其所以然的推理。此次脉诊是本人临床当中对难经的理解,还处于认识阶段,所以取识难经为名。
附三指禅文

太素脉
(2011-06-11 13:15:47)
转载▼
标签:
杂谈  

     我初次接触太素脉,还是7年前在我师傅那里学艺的时候,一个病人无意中透漏出来的,就因为这不经意的一着,我和此人成了拜把子,虽然还没从他那里学到什么东西。他给我的一个同门师兄把脉,把完之后把他的家世、性格、身体、经历等等说的极其精确,看的我目瞪口呆,竟然天下还有此等脉法。当然,泉城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善太素脉的,现供职于省中医,把脉断人,无不奇中,奇哉。

    太素脉,明代青城山道人张太素由隐者密授,再经他反复实践、整理而得以流传。太素仙师著有《太素脉秘诀》上下二卷,今人得观太素脉,实在有赖于此书。张太素认为,人的脉搏变化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之理相通,只要理解并掌握太素脉秘诀,不但可能给人诊病,还可以预言人的命运。偶因机缘,我从好友处窥得一线装本,正是此书,遂始参研此脉。

                                                                                                       一、把脉应把到气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身同宇宙,《医学原始》四元行论-----火气水土论人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上升气化为水蒸汽,到上面遇冷液化变为雨水下降。头为诸阳所汇,照射一切阴液上升转化为气在上为用,肺最寒能使液化为水下降濡养身体。其实也就是一气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体为了适应外界变化就产生了不同火气水土 ,也就是这样的一气分阴阳,分五行,分六经,分八卦。
      脉诊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神秘的。,医生用三个手指在你的脉搏上一把就能知道你的病情,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脉诊产生了怀疑,你这三个手指难道能像各种先进的仪器一样,看到内里的变化?对他们来说,西医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才是值得信赖的。脉诊这个可以看作是中医招牌的诊断方法真的只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吗?脉诊真的那么虚无缥缈吗?脉诊已经过时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把脉诊作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呢?我们弄清楚脉诊的机理,我们才能真正跨越迷信相信中医可以治病,从而走进一个科学的医学领域。
      好多人说,脉不就是心跳的反映吗,除了快慢、强弱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脉到底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只有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认识脉诊了。请您把你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靠近指甲)放在左手的桡动脉部位,这时注意一下你使得力量,是轻轻一按就能把到还是需要重按才能把到?这就是第一个信息脉的深浅。把到脉之后,你还感觉脉的快慢,有没有劲,这也就是脉的快慢和强弱。脉搏是脉管壁振动形成的,那么血液流动我们就能感觉到买的流畅与否,这就是滑和涩了。脉本来把上去有规律吗,肯定有啊。这也就是规律性了。
     《 走进中医》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①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②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③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④血液对脉管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⑤血液黏滞度大小。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血液黏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就大,血流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黏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而流畅。以上五个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脉搏的感觉。这些感觉我们怎么知道的呢?就是脉的动。动的不同,我们的感觉不同也就给了我们不同的信息。 也就是气对脉的推动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动。
     《难经》 一难曰: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我们把营卫运行交汇,中医经络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肺又是百脉朝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信息都会通过百脉传递给肺,从而在桡动脉上得到反映。 这样的动脉我们把之所动啊。 二十二难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因为气的变化才引起有形的变化,所以把动脉就是把气的变化啊。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然:是其病,有内外证。其病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十六难为了更准确有加脐旁有动气。动气是什么呢,也就是按下去疼痛还有脉的跳动,也就是气的所在。也就是说把脉应把到气。通过不同的动,推断气的所在。
       脉浮,为什么浮呢,脉在表皮动。当寒风袭击身体,我们为气保护身体关闭汗毛孔营血过来营养,气在表皮作用,这时脉就浮了。只有当我们告诉身体外面不寒冷了,发汗这时气机就不再表皮了营卫相交了脉就不服了。其实气机变化也就是病因所在,如我们头额头部疼痛,我么么在第二掌骨找一痛点,按上一分钟就好了。气在此处不能运行了,我们通过点按,让气运行,病也就好了。再比如腰中间脊柱痛,我们揉一下按上去比较痛的后溪一分钟就减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改变了气,也就是我们把到了气,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所动,也就是二十二难所说邪在气,气动引起行动。
   把脉应把到气,我们根据气的所在,也就在人身上确定部位所在,这样就能画出病所在何处了 。改变气,才能治好了病。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脉诊的东西都复制过来
止脉之治-----识难经
脉为什么会停顿?停顿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呢?
    我们手摸脉有停顿时,我们要摸停顿的是否有规律。往来缓慢,时一止,止时无规律这是结脉。动中有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且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这叫代脉。快时一止为促脉。如人走路,走走且止稍停一步又走,是结代。人之疾跑,如遇障碍,改变步武,而仍然疾驰,这是促脉。为什么出现停止呢?
   《难经》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这也就是说肾不能纳气。   十八难,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这也就说明阴液积聚,也能导致脉停止。这些停止的脉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病因明了症状就简单了肾不能纳气,当然就会出现心悬在半空状,心慌,气短,积聚在何处,何处会疼,涨,麻木,真心痛。具体说结脉的出现和心脏的搏动异常有关,西医上心率失常中的房性早搏常表现为结脉。由于心房提早搏动,而其代偿间隙又不完全,所以会出现这种脉搏停跳、间隔不等的脉象。心脏的自主搏动,其原动力来自于人体的元阳和气,所以结脉的出现,往往是人体阳气亏损、寒邪凝滞的结果。代脉往往是心脏室性早搏所引起。由于心室过早搏动后会有一个完整的代偿间隙,所以表现为停跳有规律,间隔时间长。代脉在中医上的意义类似于结脉,也是脏所藏的精气亏耗所引起。依此而推症状也就明白了,如何治疗呢?
    按难经的意思一是用肾纳气,保气之原。二是,疏通阴气。纳气脉浮结代沉取尺脉无力这是我们补肾纳气可用用炙甘草汤,桂附地黄汤,引火汤,四逆汤。脉沉无力偶有结代,这时由于气不升,阳不动,应升气,当归四逆汤,升陷汤,补中益气汤。促脉因郁热内陷,促其脉加快。《伤寒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促脉表气未解,使其上逆,而出现。可用大青龙,柴胡汤加味。在有结脉结在不同的部位病也不一后期详谈,关于结脉积一定要明白。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五十六难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积之要法也。
附病例

刘某某,男37,河南郑州,夜间胸闷,呼吸停止半分钟,院查原因不明,疑似肺功能代偿。
初诊:2007年12月14日,体健,耳鸣,头昏,夜间胸闷,纳可,大便可。脉:左寸结代关细尺沉代,右同左,舌淡胖。
处方:针灸肾俞、命门、志室、肾气八疗,艾温一小时。并熟地100巴戟天30天冬30麦冬30五味子15附子30肉桂20(后入)炙甘草30。六付

二诊:胸闷消失,耳鸣不变,大便溏三天。脉左寸结关细尺细,右寸代关细尺沉,舌淡。
处方:针灸同上,加三阴交、太溪。
并熟地60巴戟天20天冬30麦冬30五味子10炒白术30党参20干姜40附子60炙甘草30葱白一块,小麦一把,生姜一两。十九付。

三诊:特意从郑州开车来济再诊。耳鸣差,劳累后稍有。处方:针膻中、太溪、灸百会。并附子20干姜30炙草20党参30肾四味各20。十付
病情基本稳定,稍有耳鸣,嘱其泡肾四味代茶喝。

[按语]难经有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然人吸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短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结代脉实为肾不纳气,太少二阴合病,应养后天升清,敛肺气下行才能补肾,痰本是精液,只因气机不能正常运行,故而成痰。上两病都有痰,但只要脾升肺降痰自除,肾为升发之根又源于相火,下降封藏,少阴病实为太阴不畅所成,调肺,应补肾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贶晟老师的帖,一定要顶。老师是一位大大的好人。感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3-4-2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在脉上,推动波动,据此能把出气在何处吗?在有脉是不是与五行有关系
发表于 2013-4-2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在脉上,推动波动,据此能把出气在何处吗?在有脉是不是与五行有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五行就可以摸出家世、性格、身体、经历,这是另一种脉学这先不论
发表于 2013-4-24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读《难经》了,老师的解说一定要看一定要重复看。感恩老师的耐心相授。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hzy0514


    一起学习交流啊
发表于 2013-4-2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我听一熟悉的医生说,深圳有一官,让一个中医大家把脉,然后这个中医就把他所有情况都说了,都对,这个不稀奇,稀奇是中医大家还把他家里人的情况都说了。都对,我一直不太相信,难道是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庸人一个

这脉象就是太素脉
发表于 2013-5-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我们班同学有幸请来云鹤道长来介绍太素脉诊的原理,觉得需要有时间才能学会。
参见http://blog.sina.com.cn/kuailedaojiao 里太素脉法的介绍。
发表于 2013-5-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我们班同学有幸请来云鹤道长来介绍太素脉诊的原理,觉得需要有时间才能学会。
参见http://blog.sina.com.cn/kuailedaojiao 里太素脉法的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脉诊的东西都复制过来平脉---识难经
本帖最后由 贶晟 于 2013-4-23 22:28 编辑

判断脉象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首先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脉象。正常人的脉象中医称之为平脉。在《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正常人在呼吸时,每一呼脉搏就跳动2次,每一吸,脉搏也跳动2次,这一呼一吸,称为“一息”,这“一息”之间,脉搏总共跳动4次,加上呼与吸之间暂停的时候,脉搏跳动1次,所以正常人在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中脉搏总共应该跳动5次,这就是健康的状态。《内经》称这种健康状态下的人为“平人”。什么是“平”?平者,衡也,不高不低、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紧不缓、不软不硬、不亢不卑、不满不亏,这就是平,这就是人体健康的真理所在!根据《内经》的描述,平脉应该是寸、关、尺三部都可以摸到脉搏,手指下的感觉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柔软适中、有一定规律,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生理需要出现一定的变化。《难经》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这两难告诉脉的长度和深浅度。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这一段又告诉了寸关尺所主脉的特点。结合《医学原始》四行学说中医所讲人体左升右降我们可以画出正常的脉象图(图片没能传上,请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95b2f01018o5y.html
    图是死的,人体是活的,我们把脉把的是气,而坐为脉象如何体现出气呢?《难经》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这就是人体的根,犹如树根,生气之源。脏所藏的精气(元阴和元阳)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也就是人体的根本,所以肾中精气的充足程度,反映到脉象上,就是平脉的根。一定要有根也就是沉取有动力。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如有变奈何?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这一难又谈胃气,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胃是人体接受饮食的器官和饮食进行消化的场所,所以在中医上胃也被称为“水谷之海”,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离不开胃正常的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胃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气血生成的源头,胃能正常接受和消化食物,人体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这种状态就称为“有胃气”。对脉象来说,“有胃气”也就是人体各种物质充盈、脏腑功能平衡而协调的一种表现,比如上面讲的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软不硬、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就是有胃气的表现。也就是说,脉象只要符合“平”这个原则的,那就是有胃气。同时根据四季树的生长我们的脉象也受其影响出现弦、钩、毛、石的脉象。七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少阴之至,紧大而长;太阴之至,紧细而长;厥阴之至,沉短而紧。此六者,是平脉那?将病脉耶?然:皆王脉也。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然:冬至之后,初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这一难时间节气导致脉的旺盛,旺盛就是有神,神”就是人体内各种气在脉搏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它的特点就是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这也即是说脉一定还要有胃、神、根。根据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节气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知道了平脉那我们把脉要到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知道虚实,病在何处调其疾病。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切脐周。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然:是其病,有内外证。其病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根据这一难我们可以确定脏所对应的位置。好多人也在脐这画一太极八卦图对应五脏六腑的位置。
    平脉应包括脐周无动气,脉的胃神根。这样的脉为平脉,如何知道病在何处呢?下次讲解欢迎关注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脉诊的东西都复制过来
脉之大法----识难经
本帖最后由 贶晟 于 2013-4-25 00:24 编辑

如何把脉呢 ?把完脉如何病人不开口就知病在何处呢?知道脉象如何治疗呢?
      把脉很简单手指腹(靠近指甲的部位)放在脉上,轻轻一摸,使点劲再摸,按至骨再摸,轻轻按于皮肤即见者,谓之浮脉。重手按至骨而得者,谓之沉脉。再有就是根据呼吸数脉跳动的次数,这就是迟数。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脉来三至谓之迟脉,一息脉来六至谓之数脉。我们摸到的感觉记录下来这就是脉象,这就是摸脉的大法。
   这样摸完记录下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难经》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脉在哪跳动也就是气在哪,脉浮就是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脉在中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脉沉脐以下至足之有疾。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浮脉即三部全浮,浮而无根,即为散,这就是气的所在心的位置。浮而短,即为涩,这就是气在肺的位置。浮而紧,这就是气在表皮。沉三部全沉,沉而长即超出尺脉往外还有脉这就是气在肝的位置。按之虚谓之濡,就是气在肾的位置。沉而有力,就是气在骨。在中不浮不沉就是气在脾的位置。(气所在的位置,不是病)九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然而根据快慢就可以区分气在脏、腑。这就是脉的总看,据此推出气之所在,然后就可以说出病之所在,推出症状。
   气在心的位置,首先可以画一简易人体图,在图上标注心区或小肠区这样说症状就很简单了,气在上下面无所养也就会出现上面上火,下面腰痛。以此分析分析气机这样就可以说明白了
    治疗如何治呢?分析出气机治疗就很简单,气在心区的病,脉无根,沉取不得,这样就纳气用四逆汤,桂附地黄丸,如浮数,气在小肠区,那就得用黄连阿胶汤,泻心汤等方剂。气在肺区,脉短,短在阳(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这样补阳用通脉四逆,小青龙。如浮短数,气在大肠区,那就得大青龙,麻杏石甘汤。气在肝区,脉长,气忽升忽降。气血营养不上肌肉,这时肌肉疼痛,疝气,胁痛,股骨头痛,忽冷忽热。用乌梅丸,当归四逆。脉长数,气在胆区,用柴胡汤,茵陈汤,栀子豆豉汤。脉沉虚,气在肾区,气不升,桂附地黄丸,四逆散。沉数气在膀胱腑区,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桃核承气汤。气在中脾理中汤,小建中,胃四君子汤,承气汤。
   针灸如何呢?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浮取膻中,气在心区艾灸,在肺区针。中取脐傍根据高树中所著一针疗法脐胃(0.5分旁相当于7点位置)在脾灸,在胃针。沉取脐下一寸(气海)在肝灸,在肾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30 00:06 , Processed in 0.0307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